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1

合集下载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一、文科类专业
1、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
2、历史:《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
3、地理:《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
4、政治:《新课程标准》(高中政治)
5、数学:《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
6、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
7、物理:《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
8、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
二、理科类专业
1、数学:《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
2、物理:《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
3、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
4、生物:《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
5、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
三、艺术类专业
1、美术:《新课程标准》(高中美术)
2、音乐:《新课程标准》(高中音乐)
3、体育:《新课程标准》(高中体育)
4、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
以上就是关于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每个专业的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请考生仔细阅读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了解详细的考试科目要求。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_2021高一新生选科必备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_2021高一新生选科必备

普通⾼校本科招⽣专业选考科⽬要求指引_2021⾼⼀新⽣选科必备普通⾼校本科招⽣专业选考科⽬要求指引2021⾼⼀新⽣选科必备最近,《普通⾼校本科招⽣专业选考科⽬要求指引(通⽤版)》(以下简称《指引》)引发众多考⽣和家长的关注。

该《指引》对⾼校各专业的选课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可谓信息量巨⼤。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竟。

在看过《指引》的图⽚版后,很多⼈都产⽣了这样⼀个疑虑——⽂件是真是假。

如果是假的,那连讨论的必要都没有了。

之所以怀疑⽂件的真伪,主要原因是其所谓的“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并未在教育部的官⽹上查到。

换⽽⾔之,没有官⽅渠道发布过这个⽂件。

据⽹友回忆,最初在⽹上看到过此⽂件的扫描版,最后还注明了“此件不予公开,部内发送......”这样看来,事情已经⽐较明晰了,即这个《指引》属于内部⽂件,不予公开,但却“惨遭上⽹”。

为此,指南君也特地咨询了知情⼈⼠,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既然确定了⽂件的真实性,咱们就来看看此次《指引》中有哪些关键信息吧。

很多⾼中在校⽣和家长⼀听说有最新版的选科《指引》,⽴马就慌了,“⼼仪的⼤学专业选科有没有变化”“是不是要调整选科”等疑虑⼀下⼦绞得脑仁疼。

其实,⽂件⾥表述得很明确,“从⾼考综合改⾰省份,2021年秋季⼊学的⾼⼀新⽣开始实⾏”,已经完成选科的⾼⼆、⾼三学⽣不必过于担⼼。

问题1:⾼考综合改⾰(即新⾼考)省份有哪些?第⼀批试点(2014年起):上海、浙江第⼆批试点(2017年起):北京、天津、⼭东、海南。

第三批试点(2018年起):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东、重庆。

第四批试点(2021年起):⽢肃、⿊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西其他后续启动改⾰省份。

问题2:是否所有⾼校都要按照这个⽂件设置专业选考科⽬呢?当然不是。

⾸先⼤前提是普通本科专业,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选考要求指引会另⾏制定;其次,发⽂范围重点提到部属各⾼等学校、部省合建各⾼等学校;正⽂则强调了“请各省级教育⾏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迅速将本通知转发⾄所属⾼校,这样看来,⼏乎国内所有⾼⽔平⼤学都要参照执⾏。

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也逐渐受到关注。

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需要了解不同学校对于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备考。

本文将针对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介绍和指引,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了解相关要求,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专业选考科目的基本要求1. 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在选择专业时,首先需要了解各所高校的招生政策,包括专业招生计划、专业选考科目及要求等。

不同学校对于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做出选择。

2. 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在确定专业选考科目时,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不要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专业,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选择。

在确定专业后,再深入了解该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

二、不同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1. 文史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

对于文史类专业的考生来说,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是必修的选考科目。

美术、音乐和通用技术等也是一些学校的选考科目要求。

2. 理工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考生来说,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是必修的选考科目。

一些学校还会对考生有相关专业素质测试,如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等。

3. 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来说,视音频技术、美术、音乐等科目是必修的选考科目。

艺术类专业还需要进行专业技能测试,考察考生的艺术潜能和表现能力。

4. 体育类专业体育类专业主要包括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对于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来说,体育、心理健康等科目是必修的选考科目。

还需要进行体育专业能力测试,考察考生的体育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选考科目的备考建议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在备考选考科目时,考生需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不要盲目追求应试技巧,而是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全面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1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1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印发新高考改革,选科是争议和焦点所在。

目前,高考改革后的科目设置已基本稳定,为“3门固定科目+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其中,固定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而选考科目则由考生在6门(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浙江加技术为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

高校需要按专业对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提出相应要求,因此,在高考改革中,高校保有一定招生自主权,并将以此倒逼,加强专业建设。

为此,教育部于2018年初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给出了12个门类下的92个专业类(其中药学类又分为2个子类,因此可视为共93个专业类)的可选科目和选考要求,为高校专业选科给出了“官方指南”。

并已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计划于2020年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6个高考改革试点省市招生的所有本科院校,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指引》要求编报选考科目要求。

《指引》的精神包括:允许高校指定一门、两门或三门科目必考在93个专业类中,仅有31.2%(29个)的专业类允许“不提科目要求”。

除人文、社科专业一般会将6个选考科目都列入可选科目外,不少理工科专业都只有1-3个可选科目,对应的选考要求可选范围也不尽相同,需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

高校则需要在《指引》提供的《选考科目填报表》中涂填。

《指引》大体上提出了如下指导意见:1.专业培养与某一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在《指引》“可选科目”中明确1个选考科目,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

2.专业培养与多个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在《指引》“可选科目”中指定2个或3个选考科目,同时要明确选考要求为考生“均须选考”。

3.专业培养与多个选考科目有一定关联度的,应在《指引》“可选科目”中指定2个或3个选考科目,同时要明确选考要求为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

4.专业培养对学生学科基础要求相对较宽的,可以不提科目要求,考生选择任意3门选考科目组合均可报考。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类高校本科招生也愈发严格和多样化。

作为学生在高考中最核心的一环——专业选考科目,其要求也日益复杂和具体。

本文将围绕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广大高中生以及家长有所帮助。

二、理工科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1. 数学作为理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数学一直是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的必选科目之一。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解题方法,包括代数、几何、微积分等方面的知识。

2. 物理物理作为理工科类专业的另一门重要科目,也是绝大多数高校本科招生考试中的必选科目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3. 化学在部分理工科类专业的招生考试中,化学也是必选科目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能力,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文史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1. 语文作为文史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语文一直是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的必选科目之一。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语文的基本理论和写作能力,包括语法、修辞、作文等方面的知识。

2. 历史历史作为文史类专业的另一门重要科目,也是绝大多数高校本科招生考试中的必选科目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能力,包括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知识。

3. 地理在部分文史类专业的招生考试中,地理也是必选科目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四、综合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1. 综合素质评价除了以上各类专业的具体科目要求外,部分高校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考试的重要参考标准。

学生需要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文体素养、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志愿填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学生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报考专业和学校的顺序,以确保最终能够成功地被录取。

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根据2021年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
1. 文科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通常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另一门与所报专业相关的科目,如历史、地理、政治等。

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而有所变化,请在填报志愿前仔细阅读招生章程或相关通知。

2. 理科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通常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另一门与所报专业相关的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同样,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而异,请务必查看相关招生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

建议您在填报志愿前,认真阅读各个学校的招生章程或相关通知,以确保您选择了符合要求的科目。

此外,如果您有特殊的兴趣或能力,也可以考虑选择与之相关的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以增加录取机会。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针对2021年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招生政策和要求可能会有所调整。

因此,在进行选科前,最好再次查阅当年的招生指南以获取最新的信息。

1。

《2021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

《2021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

《2021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使用说明1、适用范围。

《指引》是高校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对学生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的指导意见,对“3+3”选考模式和“3+1+2”选考模式的省份均适用。

“3+3”模式是指:前“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后“3”为考生须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选择3科。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3+1+2”模式是指:“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2、指引结构。

《指引》以本科专业类为单位设定科目范围一和科目范围二。

科目范围一包括物理、历史两科,高校可提1科或不提;科目范围二包括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在浙江可增选技术),高校最多提2科或不提。

在科目范围内,口表示某专业类可提该科目要求,表示某专业类必须提该科目要求。

3、设置科目要求。

高校各专业要从科目范围一、二内,根据实际选择1科、2科、3科或不提。

选择1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选择2科或3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或者3科。

未提出科目要求的,考生可根据生源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选考3科。

哲学类的哲学专业:A高校科目范围一选择“历史”,科目范围二选择“政治”,考生选考科目中必须有“历史”和“政治”2科;B高校科目范围一选择“历史”,科目范围二未提要求,考生选考科目中有“历史”即可。

C高校科目范围一未提要求,科目范围二选择“政治”,考生选考科目中有“政治”即可;D高校科目范围一未提要求,科目范围二选择“政治”“地理”2科,考生选考科目中必须有“政治”“地理”2科;E高校科目范围一未提要求,科目范围二也未提要求,考生根据本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选考3科即可。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是对《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和《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的整合和修订。

1、适用范围《指引》是高校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对学生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的指导意见,对“3+3”选考模式和“3+1+2”选考模式的省份均适用。

“3+3”模式是指:前“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后“3”为考生须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选择3科。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3+1+2”模式是指:“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2、指引结构《指引》以本科专业类为单位设定科目范围一和科目范围二。

科目范围一包括物理、历史两科,高校可提1科或不提;科目范围二包括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在浙江可增选技术),高校最多提⒉科或不提。

在科目范围内,口表示某专业类可提该科目要求,■表示某专业类必须提该科目要求。

3、设置科目要求高校各专业要从科目范围一、二内,根据实际选择1科、2科、3科或不提。

选择1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选择⒉科或3科的专业,表示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或者3科。

未提出科目要求的,考生可根据生源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选考3科。

示例:哲学类的哲学专业:A高校科目范围一选择“历史”,科目范围二选择“政治”,考生选考科目中必须有“历史”和“政治”2科;B高校科目范围一选择“历史”,科目范围二未提要求,考生选考科目中有“历史”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印发
新高考改革,选科是争议和焦点所在。

目前,高考改革后的科目设置已基本稳定,为“3门固定科目+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其中,固定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而选考科目则由考生在6门(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加技术为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

高校需要按专业对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提出相应要求,因此,在高考改革中,高校保有一定招生自主权,并将以此倒逼,加强专业建设。

为此,教育部于2018年初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给出了12个门类下的92个专业类(其中药学类又分为2个子类,因此可视为共93个专业类)的可选科目和选考要求,为高校专业选科给出了“官方指南”。

并已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计划于2020年在、、、、、等6个高考改革试点省市招生的所有本科院校,在规定时间按照《指引》要求编报选考科目要求。

《指引》的精神包括:
允许高校指定一门、两门或三门科目必考
在93个专业类中,仅有31.2%(29个)的专业类允许“不提科目要求”。

除人文、社科专业一般会将6个选考科目都列入可选科目外,不少理工科专业都只有1-3个可选科目,对应的选考要求可选围也不尽相同,需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

高校则需要在《指引》提供的《选考科目填报表》中涂填。

《指引》大体上提出了如下指导意见:
1.专业培养与某一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在《指引》“可选科目”中明确1个选考科目,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

2.专业培养与多个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在《指引》“可选科目”中指定2个或3个选考科目,同时要明确选考要求为考生“均须选考”。

3.专业培养与多个选考科目有一定关联度的,应在《指引》“可选科目”中指定2个或3个选考科目,同时要明确选考要求为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

4.专业培养对学生学科基础要求相对较宽的,可以不提科目要求,考生选择任意3门选考科目组合均可报考。

5.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均须在《指引》围确定,如需突破《指引》围,须作专门说明。

教育部允许高校提出2至3个考生“均须选考”的科目,这样做,可以说是总结了、试点的经验教训,有助于避免和克服高校在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时招生需求和目标生源不匹配、为扩大生源而盲目不设置选考科目限制导致选考科目要求不科学等问题。

要求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
在《指引》中,共有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占总专业类数的20.4%。

必考物理的19个专业类分别来自理学(5个)、工学(13个)、管理学(1个)。

这19个专业还只是《指引》划定的一条底线,各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要求时,将有更多的专业类被限定为必考物理,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专业。

93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个专业类提及(不含允许无要求的专业类),占专业类总数的64.5%;其次是化学,被58个专业类提及,占62.4%;再次是生物,被29个专业类提及,占31.2%;至于政、史、地三科,只被3-5个专业类提及,仅占3.2%-5.4%。

特别提醒考生、家长和老师注意的是,具体的选科要求,一定要以所在省份的官方机构以及选报的大学公布的选考科目为准。

如,下表所示的两所高校A和B,都是“制药工程”专业,选考科目围也都是“物理和化学”,但是因为要求不同,所以小明、小刚、小红、小梅四人是否可以报考就不太一样了。

首选科目要什么?
首选科目指的是物理或者历史,高校各专业在招生时,可以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考生的首选科目提出要求。

“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仅历史”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物理或历史均可”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均可报考,且高校要统筹相关专业在物理、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

首选科目要求仅选物理的45个专业,虽然选择物理作为首选科目,专业的选择面会更广泛,但是相对来说,竞争也会更激烈。

再选科目选考要求又是什么?
再选科目指的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四门科目中任选两门。

同首选科目要求一致,高校各专业可以根据具体要求,从再选科目中选择1科、2科或“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选择2科的,再选科目要求分为“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以及“考生选考其中I门即可报考”。

选择“不提再选科目要求”的,不能同时再提1科或2科要求,考生选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选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经过统计,在92个专业的再选科目中,84个专业(91.3%)都招收或者只招收化学考生。

一:再选科目只招化学的26个专业
二、再选科目只招化学和/或生物的26个专业
三、选考科目指引(3+1+2模式)的具体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