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调研组来淮调研采煤塌陷地使用管理工作情况

合集下载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煤塌陷区工程建设的勘察及治理方法要点分析

采煤塌陷区工程建设的勘察及治理方法要点分析

采煤塌陷区工程建设的勘察及治理方法要点分析我国国土辽阔,蕴含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煤炭矿产是我国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资源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而煤矿开采后的地质条件会呈现多样化的动态变化,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塌陷现象,国家与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塌陷区回填以及地质环境改善,但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要进行地质结构和整体岩土的地质作用、范围等进行仔细的勘察,确保能够实现工程建设的承载。

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环境水平。

标签:采煤塌陷区;勘察;治理;要点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塌陷是煤矿开采后遗留的地质现象。

常见于一些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多数处于城市周边地区和偏远地区,对于城市用地开发中塌陷区的处理需要特别关注,尤其是其地质条件和地下结构情况较为复杂,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而直接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极易因一些影响因素而发生安全事故,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本篇文章以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唐山某公园项目开发设计为例,针对采煤塌陷区工程建设的勘察及治理要点进行分析。

一、唐山某公园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唐山某公园项目,拟建场地下方原属于唐山市某煤矿,大地震时形成采煤塌陷区,经过多年回填,现已成为建筑垃圾场。

全场地内地形变化很大。

本着科学规划,合理改造城市用地的原则,规划建设人工湖公园项目。

唐山市地处燕山沉降带南部,山麓冲积平原中部,属于滦河早期和中期冲积扇。

第四系地层厚度受地壳构造运动的显著影响,平原区内分布剥蚀残丘。

研究区第四系冲积层厚度不定,一般0~30m,由土、砂、砂质粘土、粘土、砂及卵石、砾石组成,为第四纪沉积物。

基底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北东方向主要断裂有大八里庄断裂、陡河断裂、唐山断裂。

而拟建场地为古滦河中-晚期冲积平原地貌,位于唐山市路北区东北部。

地貌单元类型为陡河一级阶地。

场地内所有钻孔高程为黄海高程,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姬婧12 刘富齐3张登明2(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159;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开发系河南平顶山467001;3.平顶山市湛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及治理现状,依据区位原理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复垦;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0959(2006)07-0069-030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也日益扩大,不仅给当地的地面建筑及耕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建设的发展。

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各类生产用地,维护生态资源的平衡。

由于塌陷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复垦方法也各不相同,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垦区内各种资源优势,达到理想的复垦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用合理的复垦方法,以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状况及治理现状,并对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 平顶山市区采煤概况及采煤塌陷地现状1.1 采煤概况平顶山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平顶山煤田具有煤层多,煤层厚、煤质好、煤种齐全、分布稳定的特点。

平顶山市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腹部,辖区内分布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12座,年生产原煤3000万t,地方小煤矿72座,年生产原煤1000万t。

从1955年建矿,到2004年已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t,本区的煤炭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的通知-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的通知-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的通知正文:----------------------------------------------------------------------------------------------------------------------------------------------------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的通知凤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已经市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淮南矿区是国家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

随着大批现代化高产矿井相继投产和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应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因采煤导致地面农田和住房沉陷引发的矛盾日益加剧,沉陷区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为切实解决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总体思路,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沉陷区居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稳步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愿意、农民乐意、社会和谐、政府满意。

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支持企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依法办事,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先征后用,先搬后采的原则;--统筹规划、集中安置、统建为主的原则;--谁沉陷、谁负责,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我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检视、反思

我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检视、反思

我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检视、反思作者:任有情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5期摘要:生态修复我们目前治理采煤塌陷地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多地已有实践。

然而,由于立法缺乏规定,执法权责不清,矿山企业积极性不高,塌陷区民众的利益未能考虑以及修复资金缺乏保障等问题,我国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仍然任重道远,借鉴美国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尽快出台统一法规,整合执法权限,创新土地管理体制,保护公众利益,构建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等措施完善我国的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制度。

关键词:生态修复;实践检视;制度反思一、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概述煤炭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在带来经济利益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利益的巨大损失。

采煤塌陷地便是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留给地球的生态包袱。

采煤塌陷是由于采煤造成矿体采空所带来的一种地质现象。

采煤塌陷不仅使土地丧失了原有的利用价值,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由于地下煤炭资源被大面积采空,导致地下地质环境的破坏,使得采煤塌陷地区地面严重沉降,地质灾害频发,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

为了解决采煤塌陷地的环境问题,对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是我们目前采用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整治恢复方式。

生态修复是对塌陷地在适当的人为引导下,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以修复塌陷地土地的生态能力。

目前,我国已在多地开展了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实践,成效也较为显著,淮南、淮北、北京等地都有积极有益的尝试。

总体来看,我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模式主要包括农业复垦,林牧复垦,旅游修复,工业修复等多种形式。

农业复垦即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平整修复,以达到适宜耕种的状态,这是法律规定塌陷地优先进行的修复方式,也是为了恢复土地原来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的最为适宜的修复模式。

农业复垦主要是在塌陷不是非常严重的地区进行,根据地势情况,对于塌陷不深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平整耕种,对于塌陷较深的地区进行填充改造的方式,实现土地的再生利用。

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DETECTION发 现区域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淮南创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许正刚煤炭开发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包含大气污染、土地资源损坏、地下含水层结构紊乱、生态景观破坏等在内的环境恶化现象频频上演。

安徽两淮矿区作为我国战略性煤炭生产基地,矿区覆盖安徽淮南淮北两地市共七个矿区,其中淮北有宿县、涡阳、濉萧、临涣四大煤田,淮南则包括新集、潘谢、定远三大煤田。

目前两淮矿区已勘明的煤炭储量共计283.59亿吨,其中保有煤炭储量占261.85亿吨,长期的煤炭开采作业使得安徽两淮矿区出现大规模的采煤深陷区,大量土地被损毁,这与城市发展建设必然的规模扩张性够成了鲜明的冲突关系,关于用地紧张的限制性矛盾持续加剧,在此情形下,怎样合理修复采煤深陷区,实现破损土地的再建设与再利用已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矿业城市扩张建设用地、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安徽两淮采煤沉陷区概况简述煤炭作为淮南市矿产资源中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类型,煤炭远景储量达455亿吨,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规模约164亿吨。

目前淮南市已挖矿井共43座,此中包括大中型矿井19座,小型矿井24座。

据统计,至2019年初,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已累积增至24389公顷,覆盖乡镇30余个,沉陷面积占淮南市总体土地面积的8.1%,约有48.7万居民受此影响,影响人数占淮南市总体人口规模的13.9%;而淮北市现已勘明的煤炭矿产地共有51处,总体探明储量规模达82亿吨,现设煤炭矿井45座。

目前淮北市采煤沉陷总面积约23266.7公顷,其中耕性良好的土地占总沉陷面积的82%,沉陷区居民人口约32.6万人,涉及搬迁村落370多座。

安徽两淮矿区主要采用机械化综放开采的作业模式,总体呈现出“产量高、效率高、强度高”的“三高型”开采特征,在这种环境下,原本对于岩层及地表扰动性相对正常的采煤工作面在作用程度上显得更为强烈。

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得两淮矿区地下水径流被大肆破坏、地下潜水位迫降、地表水日渐稀少,最终导致地表干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锐减等环境问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也引发了当下社会对于安徽两淮地区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

淮北市中湖地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复垦实践

淮北市中湖地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复垦实践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15)淮北市中湖地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复垦实践孙协龙毕勇超(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摘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分布广泛,大量土地受损,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该文分析了淮北市中湖采煤塌陷地的现状,指出了中湖采煤塌陷地存在的问题,对残余塌陷量进行了分区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复垦对策。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治理;复垦;中湖地区中图分类号TD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15-0119-02两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华东地区电力的主要供应地,同时也是全国14个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煤炭开采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但大规模、持续的煤炭开采活动也给两淮地区带来了严重的采煤塌陷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湖采煤塌陷地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庄人口密集,大量优质耕地沉陷,房屋开裂倒塌,水系、道路遭到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工农业生产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制约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淮北市中湖采煤塌陷地为朱庄、杨庄矿采煤塌陷区范围,紧邻城市建成区。

中湖塌陷地位于淮北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的核心区,还承担着淮水北调的蓄水重任。

1现状及问题1.1地面塌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湖地区采煤塌陷就已产生并初具规模,受当时开采能力限制,塌陷范围增长缓慢;80年代开始,随着矿区技改扩能的完成,煤矿开采进入鼎盛期,煤炭开采量逐年增加,塌陷地范围增长迅速。

目前,中湖区域累计采煤沉陷土地约996.47hm2,塌陷坑深度一般为0.30~5.00m。

其中:塌陷深度>1m的面积为126.80hm2,>3m的面积为37.15hm2,>4m的面积为12.56hm2,>5m的面积为1.25hm2。

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环境治理研究

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环境治理研究

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环境治理研究作者:吴庆吴想享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3期[摘要]煤矿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的能源物质,我国地域辽阔,煤矿资源丰富,对煤矿的开采活动也是十分普遍的。

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会因为采空区加固措施不足,或者煤矿开采完毕后没有选择合理的措施处理,在开采过程中以及开采完毕后发生很多煤矿坍塌和地表开裂事故。

本文就对采空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的环境治理进行一个分析。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3-0028-01引言近几年关于煤矿开采坍塌事故的各类新闻报道也是比较多的,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小型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因采取不规范的开采工作,对采空区没有合理的进行处理导致坍塌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对于采空区事前事后的处理必须科学及时,避免地质灾害以及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煤矿采空区概述1 形成原因在煤矿的开采中,需要通过逐渐挖通煤矿资源与矿井之间的隧道,将煤矿资源运输出去,同时在开采中会把遇到的各类矿石运输到地面,通过不断地开采与运输最终地下产生了很多采空区。

2 煤矿采空区的危害在煤矿开采作业完成后会产生采空区,如果后续阶段需要继续开采,通常要对采空区进行一些加固措施才能继续安全地作业。

但是不采取加固措施或者不回填,很可能产生地面裂缝与塌陷的风险,导致地面产生积水,煤矿开采事故或者无法耕种农田,除此以外采空区对于周边区域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地下空洞产生的地面不稳定性,周围是很难进行工程项目如水库、路桥等项目的开发。

二、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形成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因为煤矿采空区造成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塌陷与裂缝的分布与发展受到开采情况的影响,其采空范围、上覆岩土的地质特点、采煤巷道等都控制着塌陷与裂缝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资源部调研组来淮调研采煤塌陷地使用管理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0-12-03 作者:庞亮赵辉东周燕
11月27日,国土资源部耕保司和省厅征地管理处一行3人,来我市调研采煤塌陷地使用管理工作情况。

调研组实地查看了杜集区塌陷地复垦和村庄搬迁安置点现场,随后听取了市国土局关于全市采煤塌陷区工作情况汇报并展开座谈。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淮北市近年来在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认为:一是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及时完善采矿用地征地补偿政策、采煤塌陷村庄搬迁补偿政策和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政策,真正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来抓。

二是科学编制了规划,远景治理思路明晰,备选项目库的建立,有利于统一管理,有序推进,为淮北市煤炭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大项目投入力度,以项目为切入点,多渠道筹措、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复垦整理和生态矿区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对目前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二是要对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塌陷区投入资金专项治理,努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问题。

三、要及时将能源城市存在的实际问题向部领导汇报,争取及早解决。

淮北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李彦秋、刘庆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征迁处、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征迁处领导、三区分局负责人以及部分农民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