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20100310
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

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一、实验动物1、定义: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动物追溯其祖先,可来源于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和观赏动物等,但却有别于这类动物。
2、实验动物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遗传学要求。
必须是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即实验动物应是遗传限定,且经人工培育的动物。
依其遗传纯合程度,可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突变系\系统杂交动物和封闭群动物四大类群。
(2) 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
我国将对其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即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后者包括悉生动物。
SPF和GF动物不仅人工监控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而且是经剖腹产净化获得的。
国际上是把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分成普通动物,SPF动物和无菌动物(悉生动物)三个等级。
(3)应用要求。
实验动物主要是应用于科学实验。
有学者称之为“活的分析天平”如同理化实验,需要精密仪器和高纯度试剂一样。
生命科学研究及其相关的试验,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敏感性强,反应高度一致,使试验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未经驯化的野生动物,有时也用于实验,但由于遗传背景不清楚,健康状况不稳定,因而对试验物反应缺乏一致性,实验结果可信度和重复性都很差,而不被国际学术界所承认。
如家畜、家禽等经济动物,由于它们对某些实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实验操作也方便,亦会作为实验之用。
如果按照实验动物的质量要求,加以培育和严格的监控,是可以把它们开发成为很好的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实验动物环境可分为:外环境内环境1、外环境是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周边环境。
如气候或其他自然因素、邻近的民居或厂矿单位、交通和水电资源等。
2、内环境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内部的环境。
[医学]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0310
![[医学]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0310](https://img.taocdn.com/s3/m/9e26293d866fb84ae45c8d7b.png)
2019/2/16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2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定义
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是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 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实验、药品、 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实验动物必须是经人工培养的动物 2、实验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 3、实验动物必须有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 4、实验动物必须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 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5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
包括实验动物。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
培育的。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
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经专家鉴定才
能称其为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的来源
Wild animal
调查、捕获、人工繁殖等
Economical animal Exhibiting animal
13
2019/2/16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14
2019/2/16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15
(一)、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微生物质量标准化
遗传学质量标准化
2019/2/16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16
2019/2/16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18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病毒属RNA型病毒,宿主动物主要是仓鼠小鼠、田鼠等 鼠类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3.同源导入近交系(同类近交系)
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 形成的新近交系与原来近交系只存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 的基因不同,称同源导入近交系,简称同源导入系(同类系)。
命名:近交系A. 近交系B-导入基因
近交系A接受导入基因,近交系B提供导入基因 如:B10.129-H-12b,导入C57BL/10sn 的基因为H-12b,基因提 供者为129/J。
2. 生理学改变
⑴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血清中IgM、IgG水平低 ⑵生长率: 无菌条件下对不同种属影响不同。
无菌禽类生长率高于同种普通禽类;无菌大小鼠与普通鼠差不多
⑶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生殖影响不大。 ⑷代谢: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长。 ⑸营养: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 ⑹抗辐射能力:抗辐射能力强
保持者的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小写,不超过 4 个字母。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 N:NIH表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持的NIH封闭群小鼠。 Lac:LACA表示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Lac)保持的LACA封
闭群小鼠。
特征及应用
①有很高杂合性,遗传学上作基础群体,研究某些遗传性状 ②携带大量隐性有害基因,用于估计群体对自发和诱发突变的 遗传负荷能力; ③有与人类相似的异质性遗传组成,用于人类遗传研究、药物 筛选和毒性试验等;
Chapter 2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Points: 实验动物的定义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分类及命名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定义
一、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
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 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 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共性:生物学特性明确 遗传背景清楚、表型均一 对刺激敏感和反应一致
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

普通动物一般仅供教学和一般性实验用,不适用于研 究性实验及药物安全评价等。根据一些地区或行业的 规划,普通级动物(大、小鼠)应该是在近几年中逐步被 淘汰的实验动物。
普通动物是微生物控制级别最低的动物,但不是对微生 物不加控制。
(二)清洁动物(clean animals, C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 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称为清洁 动物。 即指在普通统动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排除体内 寄生虫、支原体、鼠肝炎病毒、巴氏杆菌、仙台 病毒等病原体的动物。 清洁动物是我国特有的介于普通动物和无特 定病原体动物之间的实验动物级别。
如肥胖症小鼠与人类有相似的肥胖症和糖尿病,肌萎 缩症小鼠与人类有相似的肌肉萎缩症。这些动物模型对 探讨人类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突变系动物:突变系动物种类很多,小鼠有 100多种, 大鼠有20多种, 如:
小鼠中常用的突变系有肌萎缩症小鼠(dy), 肥胖症小鼠 (od), 侏儒症小鼠(dw), 糖尿病小鼠(db), 无胸腺裸鼠 (nu), 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等。
(三)突变系(mutant strain)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上碱基发生变化而造成的 。保持有特殊突变基因的品系动物称为突变系动物 (mutant strain animals)。
突变系的培育 生物在长期繁殖过程中,子代突然发生变异, 其变异的遗传基因可以遗传下去,这种变化了的 能保持遗传基因特征的品系,称为突变系。 选择具有突变和有繁殖能力的个体进行交配, 使其子代近亲兄妹交配,经20代以上,即可育 成突变系动物。
SPF动物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存在, 但可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 物。SPF动物实际上是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但又不是绝对无菌动物。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3. 特征与应用 遗传和表型上的均质性 具有杂交优势 具有同基因型 分布广泛 研究外周血中干细胞的重要实验材料 进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良好的实验材料 细胞动力学研究
单克隆抗体研究
第四节
不同遗传背景实验动物的 繁育体系
一、封闭群的繁育体系
1. 随机交配的意义和应用
所谓随机交配: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
(4)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不仅可以分析不同遗传组
成对某项实验的影响,还可观察实验结果是否
有普遍意义。
(六)其他近交系类型 1. 重组近交系和重组同类系 1)重组近交系(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
20代以上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
2)重组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 (通
命名
同源导入系名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接受导入基因的近交系名称 (2)提供导入基因的近交系的缩写名称,并与(1)
项之间有英文句号分开
( 3)导入基因的符号(用英文斜体),与(2)项之 间以连字符分开。 例如:B10.129-H-12b表示该同源导入近交系的遗传背 景为 C57BL/10sn ,导入 B10 的基因为 H-12b ,基因 提供者为129/J。
3. 封闭群动物的维持与生产
引种原则:遗传背景明确,引种不少于25对。
繁殖原则:保持核心群,扩大繁殖群。 核心群根据雄种动物数目确定交配模式: 10-25只时,最佳避免近交法; 26-100只时,循环交配法; >100只时,随选交配法。
管理原则
品种品系不混淆,不交叉
不引进新的种群与原种群配种
记录完整
二、近交系和杂交一代的繁育体系
1. 近交系数
近交系数是用以计算在一定近亲交配形式下各代
实验动物的概念

实验动物的概念
实验动物是指人类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动物。
这些动物常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的生理机制、疾病病理及药物效果等方面而被人为饲养或处理过的动物。
实验动物一般包括实验室饲养的小鼠、大鼠、兔子、犬等动物,以及一些特殊的实验动物如斑马鱼、果蝇、线虫等。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从而推动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动物的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严格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以保护实验动物的权利和福利,并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实验动物的基本内容

6 、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和有害气体
饲养室空气中漂浮着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微生 物多附着在颗粒物上,而这种空气污染途径有两 条,其一为室外空气未经过滤处理,直接进入饲 养室。其二为动物本身也产生许多污染物,如动 物体表被毛、皮屑,动物的粪尿及饲料、垫料等 材料的碎屑。 • 饲养室中的主要有害气体有氨气、甲基硫醇、 硫化氢等尤其是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对呼 吸道、眼、咽部粘膜均有刺激,浓度过高会导致 支气管炎、肺炎。易合并细菌、支原体感染。 GB要求氨浓度应小于14mg/m3。
(五)、 家兔
我国常用的实验用家兔品种有: • 日本大耳白兔 毛色纯白 • 新西兰兔 毛色纯白 • 青紫兰兔 毛色分三段颜色,即毛根灰色,中段白色, 毛尖黑色。 • 中国白兔 毛色白色,毛短而密。
◆ 家兔一般生物学特性
(1)家兔属草食性动物,群居性差。 (2)听觉、嗅觉灵敏,胆小怕惊。 (3)家兔喜干怕热,汗腺不发达。 ( 4 )白天表现安静,夜间活跃,晚间采食量占全 天的 75% 。若使其仰卧,全身肌肉松驰,顺毛抚摸 其胸腹部并按摩太阳穴时,可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5)家兔属恒温动物,正常体温在38.5—39.5之间, 对致热物质反应敏感,适于作做热源实验。
• • • • 生物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实验操作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1 生物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
(1) 在实验过程中同一笼内的动物之间相互争斗可影响到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 (2) 实验动物饲养要有合理的密度,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影 响实验结果。 (3) 不同品种、品系的动物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 (4) 病原微生物对实验动物的影响。特别是动物潜在性感染, 往往无临床体征和症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容易激活一些潜 在的病原体,引起发病,影响实验结果。 (5) 饲养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动物实验结果。 一定要爱护动物,善待动物,合理设计实验,严格按标准实 验操作去做。
实验动物基础知识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
一、生物学特征
1.猪为杂食性动物,性格温驯,易于调 教,喜群居,嗅觉灵敏,有用吻突到处乱拱 的习性。对外界温、湿度变化敏感。 2.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营养 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都与人类 的情况极其相似。 3.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初生仔 猪体内缺少母源抗体,只能从初乳中获得。
为了预防人和动物共患病及动物群中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普通动物在饲养管理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饲料、垫料要消毒,并防止野鼠的污染;饮水要符合 城市饮水卫生标准;青饲料应经洗消后再喂;外来动物必 须严格隔离检疫;房屋要有防野鼠、防昆虫的设备;要坚 持经常的环境卫生及笼器的清洗消毒,严格处理淘汰及死 亡动物;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动物室。
国际上普遍认为清洁动物仅适用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根 据国外的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状况及国内的具体条件,清洁动 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较普通动物健康,又较 SPF动物易达到质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免受动物疾病。
根据国外的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状况及国内的具体条件,清 洁动物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较普通动物健康, 又较SPF动物易达到质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免受动物疾病 的干扰,其敏感性与重复性亦较好。
明确,对其它实验动物尤其是大动物如猪、牛、马、猫、猴的种
子库尚未建立,对鱼类的要求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2. 实验动物等级划分和动物环境 条件分类
(1)实验动物等级划分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同的划分,一般按照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不同要求进行划分,以及遗传控制分类。 微生物学划分的标准按照动物身体携带的微生物的种类划分级别, 国家在1994年第一次公布了实验动物的划分标准,经过几年的应 用,2001年在GB14922-1994《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Chapter 2 Basic ConceptsDe Qi SuDept. of ToxicologySchool of Public Health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的定义⏹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分类及命名第一节实验动物的定义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包含以下四个要点:1、实验动物必须是经人工培养的动物2、实验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3、实验动物必须有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4、实验动物必须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二、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 ;Experimental animals)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统称为实验动物。
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
LaboratoryanimalsLaboratory animalsEconomical AnimalsWild AnimalsExhibiting Animals猪、马、牛鱼等DBA/2 . Wistar rats蛙、蛇、鱼猴等犬、猫、金鱼、鸟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用动物是指所有用于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
而实验动物是为研究的需要而培育的。
确定是否是实验动物,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如微生物和遗传基因等,经专家鉴定才能称其为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的来源WildanimalEconomical animalExhibiting animalLA调查、捕获、人工繁殖等选择、培育、纯化等第二节实验动物标准化一、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四个基本条件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Reagent ,简称AEIR四要素这4个要素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忽略或偏废。
事实上,实验动物质量往往成为制约性要素,影响整个实验的质量和水平使用标准的实验动物并在标准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保证医学生物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条件(一)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的保证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猴B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利什曼原虫等(二)动物生产和繁殖的保证动物一旦染上传染病,则种群难以净化,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痘、兔病毒性出血症等可导致动物全军覆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实验结果准确性、规律性、重复性的保证二、按工作程序实验动物标准化划分为实验动物生产条件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化对应三种合格证(一)、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遗传学质量标准化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影响(1)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猴B病毒(B virus)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布氏杆菌(Brucell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宿主动物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实验动物中小鼠和大鼠比较常见⏹传播途径以接触感染为主,常由带毒动物咬伤抓伤为主⏹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病毒属RNA型病毒,宿主动物主要是仓鼠小鼠、田鼠等鼠类⏹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及接触病鼠皮毛排泄物使人感染⏹临床症状刚开始为流感型症状,后表现为脑膜炎型猴B病毒⏹病毒属疱疹病毒Ⅰ型,自然宿主为旧世羿猴,猕猴也可感染,无明显症状⏹人、猴之间的传播主要以密切接触、抓咬为主⏹人感染后可出现脑炎等严重中枢神经症状,病死率较高狂犬病病毒⏹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自然宿主广泛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均可感染⏹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感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2)影响动物生产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鼠痘病毒(Mousepox virus)泰泽氏菌(Tyzzer's organism)犬细小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巴氏杆菌(Pasteurella)(3)干扰实验结果◆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
但改变动物生物学参数,影响实验准确性、规律性、重复性。
实验刺激下感染显性化,得病、死亡,实验终止。
裸鼠慢性感染一些微生物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免疫抑制动物2、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取决于动物个体差异,而动物个体特征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故实验动物的遗传学质量对动物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基因型动物,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差异,对实验刺激有不同反应。
⏹BALB/c对放射线比其他品系更为敏感。
⏹C57BL/6肿瘤发生率低,A系高。
⏹DMBA可致BALB/c产生白血病,对A系却产生皮肤溃疡⏹BALB/c和C3H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SHR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必须推广应用标准品系动物,防止各种品系动物发生遗传污染、基因型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保证动物的遗传质量!(二)、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化实验动物生产与实验条件的标准化是对干扰动物实验的周围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第三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 GN)第三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一、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指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饲养于开放的环境中,是微生物等级要求最低的动物。
有良好的饲养设施,在饲养管理中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这种动物只能供教学和一般实验用。
2002年5月1日起取消了普通级大、小鼠标准。
第三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二、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又称最低限度疾病动物(Ginimal disease animals),体内外不携带人畜共患的病原体或动物传染病病原的动物,不能带有体外寄生虫和大部分体内寄生虫。
近年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它较普通级动物健康,又较SPF动物易达到质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免受疾病的干扰,其敏感性与重复性也较好。
第三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e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体内不存在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这种动物都是来自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转移到屏障系统中饲养。
要在屏障系统环境设施中饲育繁殖和进行实验,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学控制。
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目前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第三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四、无菌动物(grem-free, GF)/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s,GA)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GF)体内、外无任何可检测出的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来源于无菌手术剖腹取胎,饲养在无菌隔离器内,人工喂乳或保姆代养培育而成。
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s,GA)体内携带有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这种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人为的投给已知的单菌、双菌、三菌或多菌。
这些均为已知菌,与无菌动物一样,饲养在隔离器中。
第四节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分类及命名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基因的纯合程度),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突变系⏹封闭群⏹杂交群动物一、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animals)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代表动物:BALB/c、C57BL/6、DBA/2(一)近交系动物的特征1、基因位点的纯合性和同基因性;2、各品系均具有特异性;3、研究结果的一致性;4、可作为有价值的动物模型;5、具有标准实验材料的特性;8、遗传背景资料清楚。
(二)近交系动物的应用1、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和遗传特征,只需较少量的动物即可得到非常规律的试验结果。
2、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是组织细胞和肿瘤移植试验中最为理想的材料。
3、每个近交系都有各自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在医学领域非常重要。
4、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不仅可以分析不同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的影响,还可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普遍意义。
二、突变系动物(Mutant strain animals)具有特殊突变基因的品系动物,正常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并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动物。
在长期繁殖过程中,动物的子代突然发生变异,变异的基因位点又可遗传下去,或者即使没有明确的基因位点,经淘汰和选育后,仍能维持其稳定的遗传性状。
这种变异并能继续保持遗传基因特性的品系动物,称为突变系动物。
如无胸腺裸鼠、无K细胞、或无K、无B、无巨噬细胞等裸鼠。
用于免疫研究、移植实验等。
突变系动物的特征1、可见突变,可从表型观察突变效果,如小鼠的无毛突变。
2、生化突变,如小鼠遗传性糖尿病、免疫缺陷。
3、致死性突变:显性隐性4、条件致死突变。
三、封闭群动物(Closed colony animals)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称封闭群。
封闭群又称远交群。
代表动物:ICR小鼠、SD大鼠、毕格犬(一)封闭群动物的特征:1、基因组成杂合2、群体内个体差异大3、同一单位封闭群个体间基因不相同,但整个群体基因频率变化不大。
4、杂种优势,繁殖力强、易饲养适合大批量生产和供应。
5、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强。
(二)封闭群动物的应用: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因此在遗传学上可作为实验基础群体,用于对某些性状遗传力的研究。
封闭群可携带大量的隐性有害基因,可用于估计群体对自发和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封闭群具有与人类相似的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因此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和毒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