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食育环境寻找促进幼儿发展的隐性途径

合集下载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与实践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探索与实践在幼儿园阶段,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文字和数字,还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意识。

食育教育是指通过食物和饮食文化教育来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因此幼儿园食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健康饮食习惯1. 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教育家长和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内,可以举办家长参与的健康饮食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简单的健康食品,如果蔬沙拉或健康小点心,培养孩子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2. 利用有趣的食物故事或游戏,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好奇心,提高对营养的认知。

3. 餐桌礼仪教育也是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可以加强对幼儿的餐桌礼仪教育,教导他们如何文明用餐。

二、营造和谐的饮食环境1. 创建愉快的餐饮氛围,提供有趣的餐具和餐具摆盘,让孩子愿意尝试各种食物。

2. 布置优美的餐厅环境,增加就餐的仪式感,激发幼儿对饮食的兴趣。

三、实践健康饮食1.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提供健康的午餐,杜绝糖果、零食等垃圾食品。

2. 制定营养均衡的菜单,科学搭配食物,确保孩子获得充分的营养。

四、激发幼儿对健康饮食的兴趣1. 定期组织健康食谱比赛或烹饪比赛,让幼儿通过制作食物来学习饮食知识,增加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2. 结合食物文化教育,举办特色饮食活动,让孩子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以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健康的基础。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饮食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食育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和营养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中,实施食育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高度重视。

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探微

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探微

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探微1. 引言1.1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重要性幼儿园食育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食育课程,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食材和饮食文化,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认知。

在幼儿园这样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观念尤为重要。

通过食育课程,幼儿可以学习到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如何搭配营养均衡的餐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育课程也可以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幼儿的饮食教育中来。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字数:204】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幼儿园提供可行的方法与策略,帮助教师和管理者更好地构建适合幼儿成长的食育课程环境。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饮食素养,培养正确的食物观念和饮食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也旨在探究食育课程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起相关教育者和社会的重视,推动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为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借助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研究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方法还有助于推动幼儿园食育教育的发展,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本研究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推动幼儿园食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字数:239】2. 正文2.1 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的概念1. 教育理念:幼儿园食育课程环境创设的概念首先体现在对教育理念的把握上,要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浅探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

浅探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

浅探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在孩子的教育中,食育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食育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其养成健康饮食的意识和能力。

在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

一、食育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在幼儿阶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科学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保障孩子的生长发育,还能够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通过食育教育,幼儿能够认识到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搭配食物,培养自己的饮食品味,习惯于健康的饮食方式。

2. 塑造良好的生活方式食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通过食育教育,幼儿能够懂得珍惜食物,尊重食物,学会分享食物,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品德修养。

3. 建立亲子关系在食育教育中,也包含了亲子共同参与的环节。

通过和家长一起参与食育教育项目,幼儿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食育教育的促进策略1. 制定丰富多彩的食育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制定相应的丰富多彩的食育教育活动,如食物认知游戏、蔬菜水果DIY制作、食品营养讲座等,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食育知识的兴趣。

2. 打造寓教于乐的食育教育环境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打造寓教于乐的食育教育环境,例如在饭堂和教室里张贴有关食育的知识海报,设置生鲜蔬果陈列区,以及定期组织食育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有关饮食健康的知识。

3. 加强亲子互动食育教育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食育教育,加强亲子互动,增进家庭的温暖和谐。

4. 建立食育导师队伍建立专业的食育导师队伍,为幼儿园和学校提供专业的食育教育指导,为幼儿提供全面的食育教育服务。

通过以上的食育教育促进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对饮食健康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浅探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

浅探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

浅探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1.提高幼儿的饮食健康意识幼儿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需要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

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食育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对于饮食健康的认识,让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食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幼儿如何对待自己的饮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学习如何尊重食物、尊重劳动以及尊重他人。

通过食育,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正确的饮食文化意识。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科学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饮食文化意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保障幼儿身体各项指标的具备,良好的饮食文化意识可以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态。

开展食育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促进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的策略1.建立食材认知教育通过给孩子展示各种食物的图片、模型,讲解不同食物的名称、来源以及功效等,让孩子对于食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通过专题活动、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孩子更深刻地了解食物的来源。

2.开展食物制作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食物制作活动,让幼儿参与亲自动手制作食物,这样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美妙,也增进孩子对食物的认知。

3.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孩子如何用餐,如何讲文明,避免浪费,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文化意识的基础。

4.与家长进行合作食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们也应该积极配合。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向家长们讲解食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们更好地配合幼儿进行食育教育。

5.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推出多样化的食育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孩子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食育教育。

幼儿阶段开展食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建立食材认知教育、开展食物制作活动、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与家长进行合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策略来促进食育教育的开展。

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及促进策略分析

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及促进策略分析

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及促进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也日益增加,其中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加强幼儿食育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从幼儿食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幼儿饮食现状并提出相关的促进策略,以期为幼儿食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幼儿食育的重要性1.1 健康成长的基础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营养充足的饮食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确保身体健康发育。

1.2 个体差异的尊重幼儿期是身体和口味发育的时期,不同幼儿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和口味偏好存在差异。

通过食育教育,可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社会性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阶段,餐饮环境的社会化和文化化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与同伴一起进餐,孩子可以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和社交能力。

1.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析当前幼儿饮食现状2.1 饮食结构不合理部分家长对幼儿饮食关注不够,给予幼儿过多的零食、饮料等高糖、高脂肪食物,导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偏好味精、油腻食品。

2.2 饮食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饮食观念存在误区,认为多吃肉可以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壮,而忽视了蔬菜、水果和杂粮的重要性。

2.3 餐饮环境不健康部分幼儿园餐饮环境不佳,食品卫生问题严重,餐饮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孩子对饮食的认知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促进幼儿食育的策略分析3.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饮食观念养成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加强自身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观念的提升,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观念,提供多样化的食材,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再探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再探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再探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再探在幼儿园阶段,食育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和增加他们对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适当的食育教育,幼儿可以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理解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食育教育。

1. 丰富的食物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体验是幼儿园食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观农场、市场、超市等地方,幼儿可以亲身感受食物的来源和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主题,将适合幼儿口味的食物引入课堂,让幼儿亲手制作食物,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

这样的体验能够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和了解。

2. 观察和描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不仅需要通过观察来认识世界,也可以通过观察食物来学习食育知识。

教师可以将各种食物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食物的敏感性。

3. 创设食育环境幼儿园可以创设一个专门的食育环境,例如食物角、饮食区等,以增加幼儿对食物的接触和兴趣。

在这个环境中,可以陈列各种食物、食材、厨具等,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游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食物有关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 准备营养午餐营养午餐是幼儿园食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可以根据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

在准备午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让他们亲手准备一些简单的菜肴,培养他们的饮食技能和独立性。

5. 家庭合作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还包括与家庭的合作。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分享食育教育的相关资讯和实施方法。

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食育活动,例如共同制作食物、分享食谱等。

通过家庭的积极参与,食育教育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食育教育中,提供丰富的食物体验、观察和描述食物、创设食育环境、准备营养午餐以及与家庭合作是有效的途径。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分享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分享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分享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及实践共享随着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食育教育逐渐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实践共享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并共享一些实践经验。

1. 带领学生参观农场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前往当地的农场,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蔬菜、果实,观察农民的劳作,了解食物的产地和生长过程。

这样的实地教学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食物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对食物的尊重,让他们明白食物不是简单从超市来的,而是需要勤劳的人们辛勤耕耘和悉心照料才能种出来的。

2. 开展简单的厨艺课程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厨房空间,进行简单的厨艺课程。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食物的加工和制作过程,他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食物的原始形态和变化过程。

在该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食材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食物的变化和价值。

3. 注重饮食环境的营造幼儿园的餐厅环境对于食育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餐桌的摆设、餐具的清洁等方面,营造一个整洁、安静、有秩序的用餐环境。

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专注于饮食,培养孩子们的餐桌礼仪和用餐习惯。

4. 引导孩子参与选择食物在幼儿园食育教育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选择食物,让他们了解不同食材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

老师可以在选购食材时让孩子们挑选,或者在餐前让孩子们参与菜单的讨论和制定,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参与到食育教育中来。

5. 营造健康饮食的文化氛围幼儿园应该营造一个健康饮食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接触到健康饮食的理念。

老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向孩子们传递相关的饮食知识和文化内涵,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总结回顾食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依食而养,借食而育——浅谈幼儿园食育环境的创设

依食而养,借食而育——浅谈幼儿园食育环境的创设

依食而养,借食而育——浅谈幼儿园食育环境的创设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小学附属幼儿园四川龙泉驿610106【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因此,随着我园市级课题《基于成都饮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食育环境创设时,幼儿园不仅注重“硬”环境的建设,还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通过互动式的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认知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体验式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食材与食物的内在联系;通过课程式的环境创设,提高食育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食育;环境创设;食育课程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食育背景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通过课程活动与环境的相互渗透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一、互动式的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认知和交往的机会1.种植园地,自然体验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有一块幼儿专属的种植园地——“幸福农庄”,为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提供了观察、学习与体验的机会。

幼儿体验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食材的来历,在体验种植乐趣的同时加深对食物来源的了解和对食物的艺术创想,进而增加对食物的情感。

2.楼道食育环境,共建共享二号楼道打造的是美食长廊,以“成都美食”为主题,征集全园幼儿、家长制作的亲子美食,从一楼开始,以十陵地铁站的月厢丽苑美食街为起点,融成都的火锅、川菜、小吃为一体,为幼儿营造浓厚的成都饮食文化氛围。

二、体验式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食材与食物的内在联系1.生活体验馆,操作实践在三楼我们创设了室内生活体验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炊具,创设安全真实的操作环境,让幼儿根据食育课程内容进行力所能及的食物制作,体验食材的洗摘、切块、烘焙等制作环节。

在这里,幼儿不仅可以感受厨房的氛围,而且可以通过聆听、观察、操作等环节了解食物基本的制作方法,从而喜爱食物,珍惜粮食,感恩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儿童食育环境寻找促进幼儿发展的隐性途径
作者:谢晓芳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7期
摘要:儿童食育是儿童智育、体育、德育的基础,通过学习与“食”有关的知识,可以提高幼儿食品选择能力,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

因此,本文以儿童食育环境为入手点,分析了儿童食育的必要性,对幼儿发展的隐形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儿童食育环境;幼儿发展;隐性途径
前言:
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全球各个国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将“食”纳入了教育内容体系中。

日本在2005年颁布了《儿童食育基本法》,明确了家庭、保育所、学校及地方在儿童食育中的职责。

而我国在儿童食育方面仍然有所缺失。

多数儿童教育机构还没有认识到儿童食育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儿童食育环境与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食育的必要性
1、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2012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儿童营养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截止至2010年,我国城乡儿童肥胖率在6.5%-8.5%之间。

且多数3-6岁儿童存在严重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菜肉不均、饮食量偏小等情况。

通过儿童食育,有望解决上述问题[1]。

2、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0-6岁是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通过儿童食育,可以丰富儿童味觉能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餐礼节。

3、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营养观
在信息网络时代,电视、网络中具有大量不良营养信息,极易误导儿童。

而通过儿童食育,可以潜移默化的纠正儿童及其家长的不良营养观,帮助幼儿及其家长建立正确的营养观。

二、基于儿童食育环境的幼儿发展隐性途径构建
1、构建儿童食育环境
首先,幼儿食育大环境构建。

幼儿园食育大环境主要是在幼儿园一楼或活动场地,构建四季农作物展览平台,引导幼儿了解春生、秋收、夏长的真正含义。

同时在楼梯墙面位置张贴关于食疗养生的微型景观盒。

盒内摆置红枣、花生、银耳、红豆等食材,促使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性质及食材优势。

其次,幼儿食育外部环境构建。

在幼儿园区内幼儿教室外的空闲场地,幼儿教师可设置蔬菜花园。

组织幼儿在蔬菜花园内进行植物种植。

并根据季节变化,标注相关作物生长特点。

同时以分组的方式,要求不同小组学生以绘图的方式展示植物生长过程。

再次,幼儿班组食育环境构建。

在幼儿班组食育环境构建期间,幼儿教师可以真实、雅致、安静为原则。

借鉴森林生态系统格局,进行树枝、果实、花朵、芦苇等自然生物的合理设置。

最后,幼儿食育工坊搭建。

幼儿食育工坊是幼儿饮食教育的主要场地。

其可以为幼儿动手操作及饮食知识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及设施。

2、开展多样化儿童食育区角活动
一方面,在对幼儿进行营养教育期间,通过农艺或烹饪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了解食物来源,转变其不良食物偏好。

如在食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体验种植或烹饪乐趣为主题,综合开展栽培、烹饪、共食、清扫等一系列活动。

在提高幼儿对饮食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食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为避免烹饪活动中幼儿遭受意外伤害,幼儿教师可以家园合作的方式,将家庭教育因素纳入食育教育体系中。

邀请儿童营养学家对幼儿监护人员进行营养知识讲解。

提高幼儿监护人员对喂养方式、膳食搭配及食育教育的重视。

鼓励幼儿监护人员在生活中开展食育教育活动。

如主动带领幼儿去超市买菜,在做饭期间让幼儿帮忙择菜等。

另一方面,借鉴日本食育经验,幼儿教学人员可设置多种食育方案。

如木偶戏、故事表演、儿歌演唱、动画播放等。

在食育方案制定完毕之后,以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各个班级实施,提高各班级学生良好饮食认识。

随后,在全园区域内,以自助餐会的形式,组织每一位学生及其监护人员共同制作一种食品,带到班级上,供班级内成员品尝。

如2018年是狗年,可组织孩子及其监护人员动手制作“小狗”形状的面点。

并邀请全体成员品尝,提高幼儿对面食的兴趣。

此外,食育与五大领域教育渗透融合,可有效提高食育教育效果。

因此,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在“果蔬坊”、“厨房”等区角的基础上,以“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绿色菜篮子”为主题,营造真实的活动区间[2]。

通过“买菜”、“种植”等真实活动模拟,不仅可以帮
助幼儿掌握新鲜健康食品挑选方式,而且可以通过实际菜品买卖,促使幼儿了解基础算术知识,进一步丰富食育教育组织模式。

3、选择合理的教育时间
在餐点前期,幼儿教师可采用游戏,或者儿歌的形式对在幼儿进行食育教育。

如将饮食礼仪创编为儿歌游戏,同时将食材制作成卡片,要求幼儿在餐前根据儿歌演唱步骤。

并对各种食材卡片进行分类,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食材特点及营养元素。

其次,在用餐期间,幼儿教师可从直接随机教育、间接食育教育两个模块,根据具体情况对幼儿饮食行为进行主动干预[3]。

如针对部分学生浪费粮食、挑拣食物的情况,幼儿教师可直接纠正相关学生不当饮食习惯;而间接食育教育则是通过良好饮食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饮食习惯。

如将饮食习惯良好的学生安排到一个挑拣食物、偏食幼儿身边。

利用同伴的利用,逐步改变幼儿饮食偏好。

同时在用餐期间,幼儿教师也可以将炊事员邀请到餐饮室与幼儿共同用餐。

通过与炊事员交流,幼儿可以了解食物制作过程,提高对食物或者食物制作的兴趣。

而炊事员也可以了解不同幼儿偏好,在保证食物营养的前提下,调整食物烹饪方法,提高儿童对食物的兴趣。

最后,在用餐结束之后,幼儿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清盘”活动。

以同伴相互督促的方式,降低班级内学生浪费食物行为。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食育环境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因此,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选择餐前、餐中或餐后的适当时间,开展不同主题的幼儿区角活动。

同时与五大领域教育融合,構建主题鲜明的食育教育阵地。

结合家校联合教育活动的开展,可纠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培养幼儿健康正确的饮食观及营养观,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艳玲,柴玉花. 浅析幼儿园食育开展的必要性[J]. 学周刊, 2017(35):172-173.
[2]程静,张文婧. 论食育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J]. 大观, 2017(7):256-289.
[3]方明荣,陈兰兰. 彰显食育课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7(z1):1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