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化学与社会发展》 鞠婷婷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公开课获奖教案鲁教54制1133

板书设计
一、 保护生命之源 二、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三、 与自然和谐相处
过程
教师活动
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课 前 活 动
活 动 探 究,
学 习 新 知
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初步设计思 路。 小 组选派
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 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
代表阐述自己的 设计思路。几个 学生踊跃起立阐
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 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述,并最终达成 以下小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 象, 大பைடு நூலகம்猜 讨论交流
以致用的思想。我们主要从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 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 考 学会问题的解决方 法。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观察、描述现象 思考 观察 描 述现象
污染。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有学生知道的就
写在卡片上。2. 大气污染 跟随回答。
物主要有:漂浮颗粒物;硫 看图思考
的化合物; 氮的化合物; 碳
的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含
卤素的化合物; 放射性物
质; ……将大气污染的产生
原因写在卡片上。3. 大气
污染的形成 工业的快速发
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对
不谈以前的艰难,只论现在的坚持。
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 蚀 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 些雕像; 二氧化碳的过度 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改变 世界的气候,引 起多种自然 灾害大区域频发; 氟氢烃 类物质的排放会破坏臭氧 层,形成臭氧空洞,使人类 及动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征对大气污染的类型和原 因,请提出治理方案。5. 大 气污染的治理方案大气污染 想、听、记相结 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 合学习氮、磷 、 施。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 钾肥的作用 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 思考回答 设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观看记忆 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 题。再是运用防治大气污染 的技术治理大气污染,适当 扩大城市、城镇绿化面积, 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自 净能力。还要制订大气质量 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和 预报,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 供可*的参数。 四、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 1. 水污染的含义使 水和水体的物质、化学性质 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群落组成
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

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往往在初三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化学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是( )A.合成新材料B.开发新能源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D.工业“三废”处理【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源、材料和环境等问题都属化学要研究的问题.【解答】解:A、合成新材料,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故A正确;B、开发新能源,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故B正确;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属于物理研究的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方向,故C错误;D、工业“三废”的处理,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故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化学学科研究方向和对象的考查,侧重基础,难度较小.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羊毛和合成纤维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3.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B.葡萄糖(C6H12O6)C.醋酸(CH3COOH)D.碳酸(H2CO3)【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甲醛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碳酸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B.青铜C.聚乙烯D.玻璃钢【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可根据定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陶瓷是一种无机材料.B、青铜也是无机材料,属于合金.C、由聚乙烯制成的材料是一种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袋等,属有机合成材料.D、玻璃钢是一种有多种成份组成的复合材料.故选C【点评】注意记忆常见的合成材料,主要有三大类: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要和天然纤维、橡胶区分.5.下列对物质的分类存在错误的是( )A.空气、石油、生铁都属于混合物B.塑料、包装泡沫、棉布都属于合成材料C.蚕丝、羊毛、羽绒都属于天然材料D.甲烷、乙醇、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掌握混合物的概念:由两种及以上物质组成的;如盐酸溶液、空气;B、合成材料的概念: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C、天然材料:相对于人工合成材料而言.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如棉、麻、丝、毛、砂、石、木等;D、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解答】解:A、空气、石油、生铁都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故A正确;B、塑料、包装泡沫、棉布都属于合成材料,分类错误,棉布为天然材料,故B错误;C、蚕丝、羊毛、羽绒都属于天然材料,分类正确,故C正确;D、甲烷、乙醇、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分类正确,故D正确.故选B.【点评】明确分类是一种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要抓住分类的依据来认识分类结果,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6.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其中钢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叙述与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A.汽油中加入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B.酸雨主要是由于农村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C.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塑料是天然有机材料,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生活.【分析】A、乙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B、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时容易形成酸雨;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解:A、汽油中加入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故选项正确;B、农村使用农药和化肥能够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不能形成酸雨.故选项错误;C、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使用塑料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节能环保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酸碱盐的溶解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及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石头纸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石头纸和木浆纸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塑料.所以不对.B、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依赖,所以不对.C、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会腐蚀它,而木浆纸是纤维素,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区分,正确.D、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易溶于水,所以不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9.不属于有毒物质的是( )A.二氧化硫B.氯化钠C.甲醛D.黄曲霉素【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一般凡通过接触、吸入、食用等方式进入机体,并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暂时性或是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的物质都叫做有毒物质.二氧化硫、甲醛、黄曲霉素是有毒的物质,食盐不具有毒性.【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导致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等,是有毒物质;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是人类所需的盐类化合物,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是无毒物质,故选项错误;C、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而变性,是有毒物质;故选项错误;D、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等疾病,是有毒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毒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分类投放垃圾箱有三个垃圾投放口分别为绿色(可回收物)、黑色(有害物)、黄色(废弃物).下列生活垃圾应放于绿色投放口的是( )A.贝壳B.废电池C.果皮D.矿泉水瓶【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级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绿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黄色的为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包括果皮、贝壳等;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有害的污染环境放进黑色垃圾箱.【解答】解:果皮和贝壳没有回收的价值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放入黄色垃圾箱;而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中的塑料,具有回收价值应该放入绿色垃圾箱;废电池能污染环境应放入黑色有害的垃圾箱.故选D.【点评】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保护环境,是中考常考的热点问题.11.“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焚烧大量秸杆B.焚烧垃圾发电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D.使用可降解塑料【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判断.B、根据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判断.C、根据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以及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判断.D、根据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石油的使用,并能减少环境污染判断.【解答】解:A、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不符合“低碳”理念,所以正确.B、焚烧垃圾发电,既减少了污染,又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防止废旧书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D、塑料是石油产品,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了对石油的消耗,同时减少了生产所消耗的能源,防止了白色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12.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①电解水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④水煤气法:C+H2O(气) CO+H2⑤热裂法:CH4 2H2+C.A.②③B.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分析制取氢气的过程可知电解水时需要消耗电能,水煤气法需要高温及碳生成有毒一氧化碳,热裂则需要消耗热量均不是有前途的方式.【解答】解:绿色能源是污染很小的能源,获取氢气的五种方法中,水煤气法需要高温及碳,热裂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均不是有前途的方式,只有②③是高效清洁的方式.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多种方式制取氢气优缺点的考查,解决的出发点是:环保、高效、节能,属基础性分析题.13.下列能量转化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B.燃煤发电C.太阳能发电D.风力发电【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如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解答此题准确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即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解答】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判断的关键是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A、C、D中尽管有能量的转化,但是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只有B项燃煤发电,通过煤的燃烧释放能量,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先准确把握那一项属于化学变化,再采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出正确答案即可.14.“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化水为油”B.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D.煤、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判断A错根据甲醛有毒判断B错根据人体内所含重要元素的作用判断C对根据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判断D错【解答】解:A、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会生成含有碳元素的油,故A错B、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浸泡食品,故B错C、人体内含有适量的碘元素可以预防大脖子病,故C对D、煤和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D错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物质与食品和再生能源等内容,此类题也经常出现在中招试题中,需仔细分析.15.下列做法与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不相符的是(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C.工业废气、实验室废液未经处理任意排放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等【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各种行为能产生的后果考虑本题,分析哪些属于污染情况,在平时生活中应当注意这方面.【解答】解: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质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做法正确;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保护水体和土壤,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做法正确;C、工业废气、实验室废液未经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故做法错误;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等,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故做法错误.故选C【点评】环境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我们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16.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COB.只有SO2C.CO和CO2D.SO2和CO【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碳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根据煤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煤的元素组成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现象是不完全燃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7.2010年初,云南、广西等地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接着,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环境问题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C、煤、石油的使用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D、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解答】解:A、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和减少温室效应,故正确;B、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故正确.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18.为了宣传环保政策,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有关部门设计了多种标志在公共场所张贴.下列各标志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本题通过对几种环保型图标的辨识来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这些图标的含义.【解答】解:A、该图周围是英文字母e,这是英语单词能量(energy)的第一个字母,中间是汉字节,合起来就是节能,因此该图是节能标记;B、对各种垃圾,废弃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物品回收标志.C、该图以青山绿水为图案,周围的圆环代表环境,要求人们要爱护环境里的青山绿水,这就是我国的环境标志.D、该图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是绿色食品标志.故选:A.【点评】本题设计的简洁明了,但考查的内容丰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知识面要宽广,还要从点滴小事做环保.19.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解答】解:根据反应表达式可知,氟利昂虽然参加了反应过程,但是最后又分解出来.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属于催化剂.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催化剂的问题.20.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A.添加瘦肉精饲养的猪肉B.用化工原料染色的馒头C.用甲醛浸泡过的毛肚D.加碳酸氢钠焙制的糕点【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瘦肉精的使用会使人体产生病变进行分析,B、根据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进行分析,C、根据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考虑判断,D、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解:A、瘦肉精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故A错误,B、染色馒头,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B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D 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兼谈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元素观
基于物质 的思考
基于元素 的思考
1、以物质形式认识资 源(认为海水中存在氯 化钠这样的物质)。
2、以物质形式去思考 富集、转化、分离、提 纯(会想到蒸发、过滤、 萃取这样的物理方法)
1、从元素角度认识资源(海水 中存在各种元素,同种元素以 不同的价态和形式存在)
2、从元素角度思考过程中涉 及的转化(同种价态,酸碱和 复分解反应;不同价态,氧化 还原反应)
初中下册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有机合成材料
高中必修
酸雨及其防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机化学基础
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化学与生活 模块 化学与技术 模块
STSE教学——现状与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要求低、不详细 考试评价导向——基本不考察 已有研究——很少(知识介绍) 基本上是科普介绍 老师简单介绍 学生自己课下阅读 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有更高的要求 在具体教学中更多时候具体知识和案例分析 缺少从案例到方法、观念
研究者:最核心的是这个吗?
教师:还想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加聚、缩聚进行巩固
缺乏清晰、具体的教学定位
功能高分子材料 备课讨论
教师:不想做成科普展示,或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介绍
备课准备:寻找素材让学生感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建立科学的思维:通过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观察受到启发,
想到利用化学知识对某些性能强化和完善。例如高吸水性树脂 受到纸张、棉花吸水的启发
导电高分子,压电橡胶,发光二极管、聚合物做的太阳能电池。 想买样品让学生看。
医用高分子材料和人造器官
STSE教学——教学现状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不清楚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 教师不清楚更高教学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主
“走向社会发现化学”活动课设计

“走向社会发现化学”活动课设计
朱志江
【期刊名称】《化学教学》
【年(卷),期】2000(000)004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朱志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现--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实施 [J], 霍凤清
2.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J], 陈海民
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鲁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特点分析 [J], 姜承彬
4.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J], 余方喜;范汝广
5.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苏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简析 [J], 丁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共19页

对于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这门课的感触
通过这门课,了解到了分析化学不仅仅是 实验室里复杂而难以理解的实验,更与我们每 个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学习的学科,我们从事 的职业有着巨大的关系;
正因为分析化学已具备了新的基础,使材料科学所提出的分析新课题得到解
决,促进了半导体材料、原子能材料以及激光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材料分析化学
材料分析化学是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 究材料成分、结构、微观形貌、表面界面和缺 陷等确定材料特征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材料科 学分支。
材料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材料科学在理论和工程 实际中的问题。它在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 贯穿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中。
也更加让我了解到了,每一个学科都对社 会发展起着独特且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新时 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潜心于学问,充实自己的同 时以所学来回馈这个社会。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对分析化学的要求
1.复杂体系样品:组分的多样性、多体系(相、 界面)物质、
2.无损、动态、实时在线、状态分析 3.生命过程的分析、控制途径 prehensive Analysis • 常量、微量、痕量 • 总体结构、微区、表面、空间分布 • 宏观形貌、微观结构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11.1化学与能源开发课件鲁教版

• 清洁无污染。 氢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物只有水,不会 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又被称为“清洁燃料”。
• 来源广泛。占地球表面71%的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氢元素, 水分解可制得氢气,氢燃料燃烧后又生成水。
知2-讲
氢气这种能源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1.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方法制取廉价的氢气,成本高 2.储存和运输不安全不方便。
知识点 1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知1-讲
解决能源 危机的一 般方法
现有 能源
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 研制、使用节能产品
开发 新能源
太阳能 核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等
开发新能源
知1-讲
太阳能
核能
风能
生物能
地热能
潮汐能
可燃冰
氢能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中考·荆州] 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 C. 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二次能源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答。
解: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 错误;液氢易燃 易爆,贮存、运输都不方便,B 错误;氢气燃烧生成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C 错误;可 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
炸,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D 正确。
知2-练
1. 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 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A) A. 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制取氢气 B. 以焦炭和水为原料制水煤气后分解出氢气 C. 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 由热电厂提供的电力电解水制取氢气
2.下列图标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B )
中考化学重点特训 专题16 化学与社会发展(把脉中考) (解析版)

中考化学重点特训专题16 化学与社会发展(把脉中考)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碱:生石灰、熟石灰、烧碱B.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C.盐:食盐、纯碱、小苏打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答案】A【解析】A、熟石灰、烧碱均属于碱,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C、食盐、纯碱、小苏打分别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俗称,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 近日,科学家利用从木质中提取出来的材料研制出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硅晶体管,为未来的绿色廉价便携式电子器材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B.硅晶体管属于金属单质C.硅原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答案】B【解析】A、该材料可生物降解,所以该材料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B、硅属于非金属单质,而不是金属单质,故B错误;C、由原子的性质可知硅原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可知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故D正确。
故选:B。
3. 学好化学能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B. 各种金属、塑料、橡胶等产品的使用是我们使用各类工具更加灵巧轻便C. 铁器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D. 大量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的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答案】BA.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可以适当地摄取富含碘元素的食物,但是不能过量食用含有碘元素较多的食物,否则容易引发甲状腺疾病,该选项做法不正确;B.各种金属、塑料、橡胶等产品的使用是我们使用各类工具更加灵巧轻便,该选项做法正确;C.铁器部分锈蚀后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该选项做法不正确;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不能大量使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中考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课件

特点
合成纤维 区分各种纤维物
应用
区分有毒塑料和五毒塑料
塑料 应用
化学合成材料
白色污染的形成和防治措施
特点 合成橡胶
应用
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前景
三、化学与环境
(一)空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 义。 1、空气组成 2、(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 (4)空气质量日报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 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一氧化碳 废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来源 危害
大气 水 土壤 污染物
减少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原则 来源
废水 治理和防治水体污染的原则
废渣
正确、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危害
处理方法
24、一名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0.8g钙。若每天从食 物中得到0.6g钙,其余由钙片补充,则每天须吃葡萄糖酸钙 的质量分数为85%的钙片__________g。(保留两位小数) 25、水产品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唯利是图,用甲醛水溶液 (福尔马林)浸泡鱿鱼等,被浸后的产品外表色泽亮丽诱人,
化学与社会
复习专题
徐州市潘塘中学化学组
一、化学与能源
1. 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 防范爆炸的措施 2.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 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3.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混合物 4.石油是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5.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 工的产物 6.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但质地脆硬、有一股怪味。根据所学的知识,到水产品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第六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命题人:鞠婷婷预习案【复习目标】1.知道人体中常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知道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3.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4.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复习指导】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近几年的命题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化学电池、燃烧和灭火等重要知识点上,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2.化学与生活,是潍坊中考的热点,要求学生熟记六大营养素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常见的合成材料,题型一般为选择题。
【基础梳理】1. 燃烧的条件有、、,三者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即可,具体的原理有或或。
3.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的因素有和。
1.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都是(“纯净”或“混合”)物,它们属于(“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我国“西气东输”的“气”是指,它的主要成分是。
3.甲烷的化学式是,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物,它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可以用法收集;它溶于水,也可以用法收集;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4.煤燃烧会产生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污染物和,这两种气体会和雨水结合形成。
因此,煤中除了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和元素。
5.化学反应常伴随着变化,经常表现为反应放热和吸热。
如煤炭、天然气燃烧会放出大量的,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一个非燃烧的放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乙醇俗称,是一种(“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也被称为绿色能源。
2.最清洁的能源是,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该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素是、、、、和,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和。
2.肉类、豆类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玉米、小麦、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蔬菜、水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提供生命机体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物质是和。
1.人体的组成元素根据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元素和元素。
人体中常见的常量元素有、、等;常见的微量元素有、等;人体中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等;还有一些元素是有害元素如、等。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某些元素缺乏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知道一些物质对人体有毒有害,如气体会和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中毒死亡。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元素的化合物,但除去、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2.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3.点燃羊毛、棉线和合成纤维,燃烧时没有明显的气味,产生灰烬松脆的是;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燃烧时有刺鼻气味,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的是。
4.塑料从性能上可以分为塑料(如等)和塑料(如等)5.使用有机合成材料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产生“污染”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第六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命题人:鞠婷婷探究案【复习目标】1.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
2.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酒精、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较小的燃料。
4.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膏,简易流程见图。
【数据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是。
(4)据统计,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及世界人均的,而白酒的消费量却与牛奶相似,可见,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势在必行,下列观点和做法合理的是。
A.选择食品前,影响研读其标签B.购买食品时,主要看口味1.(2016.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购物时使用棉布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C.工业上用汽油或烧碱溶液等清洗油污 D.厨房内燃气泄露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2.(2015.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3.(2015.潍坊)2015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 用甲醛浸泡保存海产品B. 用霉变的花生榨油C. 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做调味品D. 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4.(2016.潍坊)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
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填序号); a .机械能 b .热能 c .化学能(2)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 不断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2是回收废铅蓄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 ①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材料;②废硫酸可以与氟磷灰石[Ca 5(PO 4)3F]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 5(PO 4)3F+7H 2SO 4===7CaSO 4+3Ca(H 2PO 4)2+2HF ,反应产物中可用作化肥的物质是_____; ③如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_____(填序号); A300-320℃. B230-250℃. C60-80℃. D20-40℃.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拟选用如表物质中和后再排放:已知:2NH 3+H 2SO 4===(NH 4)2SO 4,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等质量、等浓度的废硫酸,则应选择_____(填序号)。
a.CaCO 3b. Ca(OH)2c. NH 3d.NaOH 【达标检测】1.(2016.枣庄)关于能源和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作为自然资源的空气是混合物D.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制备金属镁2.(2015.潍坊) 厨房中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菜刀 B.瓷碗 C.塑料盆 D.木制面板3.(2016.潍坊)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表为某食品包装袋的部分说明:(2) 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燃煤污染的重要途径。
如钠碱循环法是利用亚硫酸钠(Na 2SO 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 2,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 2SO 3可由Na OH 溶液吸收SO 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大气中CO 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 O 2的排放或将CO 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利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 2,并将CO 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过程可实现CO 2零排放b.该过程中至少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d.该过程中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②途径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 3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第六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命题人:鞠婷婷巩固案一、选择题1. (2016.菏泽)去年天津“8.12”爆炸案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物品存放不当引起的.下列有关物品存放和安全常识正确的是( )A.火碱、消石灰可以敞口放置B.可燃物露天放置即可燃烧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4.(2016.烟台)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磷、铁、钙等,被誉为“营养之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可以预防坏血病B.可用碘水检验马铃薯中的淀粉C.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D.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都属于有机物二、非选择题1.(2014.潍坊)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它与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其工艺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是_____;(2)用熟石灰中和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硫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4)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5)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第一步:O2与Cu+反应生成Cu+(O2);第二步:Cu+(O2)与SO2反应生成Cu+( SO3)2;第三步:Cu+( 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①反应中Cu+的作用是_____;②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2015.潍坊)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质量如图所示,则_____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1000g煤中硫元素的质量为_____(假设硫元素完全转化为SO2)。
(2)SO2的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pH_____5.6(填写“”、“”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在煤燃烧后将烟气通入吸收塔并“喷淋”石灰水进行“脱硫”,可减少SO2的排放,石灰水需要“喷淋”的目的是___ __;石灰水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SO2和碱反应与CO2相似)。
(3)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污染物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
请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该反应_____(填写“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第六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答案预习案考点一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燃烧时要有充足的氧气;燃烧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二1.煤;石油;天然气;混合;不可再生2.天然气;甲烷3.CH4;有机;无;无;小;向下排空气;难;排水;CH4+2O2点燃CO2+2H2O4.NO2;SO2;酸雨;氮;硫5.能量;热量;CO2+C 高温2CO;Mg+2HCl==MgCl2+H2↑考点三1.酒精;可再生;氢气;小;难;Zn+H2SO4==ZnSO4+ H2↑;2H2+O2点燃 2H2O 考点四1.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无机盐;水2.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糖类;油脂考点五1.常量;微量;碳;氢;氧;铁;碘;铝;汞;铅2.氧;钙3.骨质疏松或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甲状腺肿大;龋齿4.CO;血红蛋白考点六1.碳;CO;CO2;CH42.棉;羊毛;天然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棉线;羊毛;塑料性;瓜果蔬菜大棚塑料薄膜;热固性;电木5.白色探究案典例1:(1)2H 2O 2 2H2O+O2↑;(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3)助燃性;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典例2:(1)①;②(2)利用氧气将转化为(3)开发使用新能源、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典例3:(1)奶茶样品单一(2)AB(3)奶茶中脂肪、糖类物质中不含有氮元素(4)AD 真题模拟:DDD4.(1)c; (2)增大(3)有机合成;Ca(H2PO4)2;C;b达标检测1.A;2.C3.(1)鸡蛋;小苏打;胃酸过多;维生素;(2)肥皂水;煮沸(3)H2O4.(1)abc (2)Na2SO3+SO2+H2O==2NaHSO3; 2NaOH+SO2== Na2SO3+ H2O(3)bd; CO2+3H2催化剂CH3OH+ H2O巩固案一、CCBCBC二、1.+4价;(2)(3)(4)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脱硫率降低,温度一定时,烟气中浓度升高,脱硫率降低(5)催化作用;2O2+SO2+C2H4Cu+S+2CO2+2H2O2. (1)天然气;(2);使充分吸收;SO2+Ca(OH)2==CaSO3↓+H2O(3)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