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综合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一上数学期末必修一二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数学期末必修一二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高一上数学必修一二期末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点P 在直线a 上,直线a 在平面α内可记为( )A 、P ∈a ,a ⊂αB 、P ⊂a ,a ⊂αC 、P ⊂a ,a ∈αD 、P ∈a ,a ∈α 2、直线l 是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下列条件中可推出l ∥α的是( ) A 、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不相交 B 、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C 、l 与α内的多数条直线不相交D 、l 与α内的随意一条直线不相交 3x+y+1=0的倾斜角为 ( )A .50ºB .120ºC .60ºD . -60º4、在空间中,l ,m ,n ,a ,b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l ∥α,m ⊥l ,则m ⊥α B 、若l ⊥m ,m ⊥n ,则m ∥nC 、若a ⊥α,a ⊥b ,则b ∥αD 、若l ⊥α,l ∥a ,则a ⊥α 5、函数y=log 2(x 2-2x-3)的递增区间是( )(A )(-∞,-1) (B )(-∞,1) (C )(1,+∞) (D )(3,+∞)6.设函数11232221,,log ,333a b c ⎛⎫⎛⎫===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c b a << 7、假如0<ac 且0<bc ,则直线0=++c by ax 不通过( )A 第一象限B 其次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8,A. 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B. 25岁之后体重不变C. 体重增加最快的是15岁至25岁D.体重增加最快的是15岁之前9,计算2)2lg 20(lg 2021lg 356lg 700lg -+--A. 20B. 22C. 2D. 1810、经过点A (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11、已知A (2,)3-,B (2,3--),直线l 过定点P (1, 1),且与线段AB 交,年龄/岁5015044565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A 434≤≤-k B 443≤≤k C 21≠k D 4-≤k 或43≥k 12、A,B,C,D 四点不共面,且A,B,C,D 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这样的平面(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多数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F ,G 为CB ,CD 上的点,且CF ∶CB=CG ∶CD=2∶3,若BD=6cm ,梯形EFGH 的面积 28cm 2,则EH 与FG 间的距离为 。

高一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高一数学必修2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数学2必修)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A .棱台B .棱锥C .棱柱D .都不对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B. C. D.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25πB .50πC .125πD .都不对 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AB2 C.2:D35.在△ABC 中;02, 1.5,120AB BC ABC ==∠=;若使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92π B. 72π C. 52π D. 32π 6.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 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二、填空题1.一个棱柱至少有 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 ________个顶点; 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 ________条侧棱。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2.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

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 中;O 是上底面ABCD 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 则三棱锥11O AB D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4.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11A ADD 、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_。

5.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若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1.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M ;高4M ;养路处拟建一个更大的圆锥形仓库;以存放更多食盐;现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比原来大4M (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M (底面直径不变)。

高中数学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A版高一第二册数学试题

高中数学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新人教A版高一第二册数学试题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D ) A .复数的模是非负实数B .复数等于零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模等于零C .两个复数的模相等是这两个复数相等的必要条件D .复数z 1>z 2的充要条件是|z 1|>|z 2|解析:A 中,任何复数z =a +b i(a ,b ∈R )的模|z |=a 2+b 2≥0总成立,所以A 正确;B 中,由复数为零的条件z =0⇔⎩⎪⎨⎪⎧a =0,b =0⇔|z |=0,故B 正确;C 中,若z 1=a 1+b 1i ,z 2=a 2+b 2i(a 1,b 1,a 2,b 2∈R ),且z 1=z 2,则有a 1=a 2,b 1=b 2,所以|z 1|=|z 2|;反之,由|z 1|=|z 2|,推不出z 1=z 2,如z 1=1+3i ,z 2=1-3i 时,|z 1|=|z 2|,故C 正确;D 中,若z 1=a 1+b 1i ,z 2=a 2+b 2i ,z 1>z 2,则a 1>a 2,b 1=b 2=0,此时|z 1|>|z 2|;若|z 1|>|z 2|,z 1与z 2不一定能比较大小,所以D 错误.2.随机调查某校50个学生在学校的午餐费,结果如表:餐费/元 6 7 8 人数102020这50A .7.2,0.56 B .7.2,0.56 C .7,0.6 D .7,0.6解析:根据题意,计算这50个学生午餐费的平均值是x =150×(6×10+7×20+8×20)=7.2,方差是s 2=150[10×(6-7.2)2+20×(7-7.2)2+20×(8-7.2)2]=150(14.4+0.8+12.8)=0.56.3.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B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解析:当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也可能两平面相交,故A 错.同样当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或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时,两平面也可能相交,故C ,D 错.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B 正确.4.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CC 1与平面AB 1C 1所成的角为( A )A.π6B.π4 C.π3D.π2解析:如图,取B 1C 1中点为D ,连接AD ,A 1D ,因为侧棱垂直于底面,底边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正三棱柱,所以CC 1∥AA 1,所以AA 1与平面AB 1C 1所成的角即是CC 1与平面AB 1C 1所成的角,因为B 1C 1⊥A 1D ,B 1C 1⊥AA 1,所以B 1C 1⊥平面AA 1D ,所以平面AA 1D ⊥平面AB 1C 1,所以AA 1与平面AB 1C 1所成角为∠A 1AD ,因为AA 1=3,A 1D =3,所以tan ∠A 1AD =A 1D AA 1=33,所以∠A 1AD =π6,所以CC 1与平面AB 1C 1所成角为π6.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为BC 边的中点,F 为CD 边上一点,若AF →·AE →=|AE →|2,则|AF →|=( D )A .3B .5 C.32D.52解析:以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因为E 为BC 边的中点,所以E (2,1),因为F 为CD 边上一点,所以可设F (t,2)(0≤t ≤2),所以AF →=(t,2),AE →=(2,1),由AF →·AE →=|AE →|2可得:2t +2=22+1=5,所以t =32,所以AF →=⎝ ⎛⎭⎪⎫32,2, 所以|AF →|=322+22=52.6.已知点O 是△ABC 内部一点,并且满足OA →+2OB →+3OC →=0,△BOC 的面积为S 1,△ABC 的面积为S 2,则S 1S 2=( A )A.16B.13C.23D.34 解析:因为OA →+2OB →+3OC →=0,所以OA →+OC →=-2(OB →+OC →),如图,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则 OA →+OC →=2OD →,OB →+OC →=2OE →, 所以OD →=-2OE →,即O ,D ,E 三点共线且|OD →|=2|OE →|, 则S △OBC =13S △DBC ,由于D 为AC 中点,所以S △DBC =12S △ABC ,所以S △OBC =16S △ABC ,即S 1S 2=16.7.为向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某市今年新建三大类重点工程,它们分别是30项基础设施类工程,20项民生类工程和10项产业建设类工程.现有3名民工相互独立地从这60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参与建设,则这3名民工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异的概率是( D )A.12B.13C.14D.16解析:记第i 名民工选择的项目属于基础设施类、民生类、产业建设类分别为事件A i ,B i ,C i ,i =1,2,3.由题意,事件A i ,B i ,C i (i =1,2,3)相互独立,则P (A i )=3060=12,P (B i )=2060=13,P (C i )=1060=16,i =1,2,3,故这3名民工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异的概率是P =6P (A i B i C i )=6×12×13×16=16.8.如图,△ABC 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P 是以C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任意一点,则AP →·BP →的取值X 围是( A )A .[1,13]B .(1,13)C .(4,10)D .[4,10]解析:取AB 的中点D ,连接CD ,CP ,则CA →+CB →=2CD →,所以AP →·BP →=(CP →-CA →)·(CP →-CB →)=CA →·CB →-2CD →·CP →+1=(23)2cos π3-2×3×1×cos〈CD →,CP →〉+1=7-6cos 〈CD →,CP →〉,所以当cos 〈CD →,CP →〉=1时,AB →·BP →取得最小值为1;当cos 〈CD →,CP →〉=-1时,AP →·BP→取得最大值为13,因此AP →·BP →的取值X 围是[1,13].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为了反映各行业对仓储物流业务需求变化的情况,以及重要商品库存变化的动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储发展股份某某通过联合调查,制定了中国仓储指数.由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的调查数据得出的中国仓储指数,绘制出如下的折线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 ) A .2017年各月的仓储指数最大值是在3月份 B .2018年1月至7月的仓储指数的中位数约为55 C .2018年1月与4月的仓储指数的平均数约为52D .2017年1月至4月的仓储指数相对于2018年1月至4月,波动性更大解析:2017年各月的仓储指数最大值是在11月份,所以A 错误;由题图知,2018年1月至7月的仓储指数的中位数约为52,所以B 错误;2018年1月与4月的仓储指数的平均数约为51+552=53,所以C 错误;由题图可知,2017年1月至4月的仓储指数比2018年1月至4月的仓储指数波动更大.所以D 正确.10.已知数据x 1,x 2,x 3,…,x n 是A 市n (n ≥3,n ∈N *)个普通职工的年收入,设这n 个数据的中位数为x ,平均数为y ,方差为z ,如果再加上世界首富的年收入x n +1,对于这(n +1)个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A .年收入平均数可能不变,中位数可能不变,方差可能不变B .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中位数可能不变,方差变大C .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中位数可能不变,方差也不变D .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中位数一定变大,方差可能不变解析:∵数据x 1,x 2,x 3,…,x n 是A 市n (n ≥3,n ∈N *)个普通职工的年收入,而x n +1为世界首富的年收入,则x n +1会远大于x 1,x 2,x 3,…,x n ,∴对于这(n +1)个数据,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但中位数可能不变,也可能稍微变大,但由于数据的集中程度受到x n +1比较大的影响,数据更加离散,则方差变大.故A 、C 、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1.已知向量a ,e 满足a ≠e ,|e |=1,且对任意t ∈R ,恒有|a -t e |≥|a -e |成立,则( BC )A .a ⊥eB .a·e =1C .e ⊥(a -e )D .(a +e )⊥(a -e )解析:由条件可知|a -t e |2≥|a -e |2对t ∈R 恒成立,又∵|e |=1,∴t 2-2t a ·e +2a ·e -1≥0对t ∈R 恒成立,即Δ=(-2a ·e )2-8a ·e +4≤0恒成立,∴(a ·e -1)2≤0恒成立,而(a ·e -1)2≥0,∴a ·e -1=0,即a ·e =1=e 2,∴e ·(a -e )=0,即e ⊥(a -e ).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AD =2,E 为AB 的中点,将△ADE 沿DE 翻折到△A 1DE 的位置,A 1∉平面ABCD ,M 为A 1C 的中点,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A .恒有BM ∥平面A 1DEB .B 与M 两点间距离恒为定值C .三棱锥A 1­DEM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212D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平面A 1DE ⊥平面A 1CD解析:如图,取A 1D 的中点N ,连接MN ,EN ,可得四边形BMN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M ∥EN ,所以BM ∥平面A 1DE ,故A 正确;(也可以延长DE ,CB 交于H ,可证明MB ∥A 1H ,从而证 BM ∥平面A 1DE ) 因为DN =12,DE =2,∠A 1DE =∠ADE =45°,根据余弦定理得EN 2=14+2-2×2×12×22,得EN =52, 因为EN =BM ,故BM =52,故B 正确; 因为M 为A 1C 的中点,所以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是三棱锥M ­A 1DE 的体积的两倍,故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VC ­A 1DE =VA 1­DEC =13S △CDE ·h ,其中h 表示A 1到底面ABCD 的距离,当平面A 1DE ⊥平面ABCD 时,h 达到最大值,此时VA 1­DEC 取到最大值26,所以三棱锥M ­A 1DE 体积的最大值为212,即三棱锥A 1­DEM 体积的最大值为212,故C 正确; 考察D 选项,假设平面A 1DE ⊥平面A 1CD ,因为平面A 1DE ∩平面A 1CD =A 1D ,A 1E ⊥A 1D , 故A 1E ⊥平面A 1CD ,所以A 1E ⊥A 1C , 则在△A 1CE 中,∠EA 1C =90°,A 1E =1,EC =2,所以A 1C =1,又因为A 1D =1,CD =2,所以A 1D +A 1C =CD , 故A 1,C ,D 三点共线.所以A 1∈CD ,得A 1∈平面ABCD ,与题干条件A 1∉平面ABCD 矛盾,故D 不正确.故选A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三、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某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数据的分组依次为[20,40),[40,60),[60,80),[80,100],若该校的学生总人数为 3 000,则成绩不超过60分的学生人数大约为900.解析:由题图知,成绩不超过60分的学生的频率为(0.005+0.01)×20=0.3,所以成绩不超过60分的学生人数大约为0.3×3 000=900.14.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则选出的2名同学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的概率是710. 解析:从3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共有10种情况.若选出的2名学生恰有1名女生,有6种情况,若选出的2名学生都是女生,有1种情况,所以所求的概率为6+110=710.15.已知复数z 1=2+3i ,z 2=a +b i ,z 3=1-4i ,它们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若OC →=2OA →+OB →,则a =-3,b =-10. 解析:因为OC →=2OA →+OB →, 所以1-4i =2(2+3i)+(a +b i)即⎩⎪⎨⎪⎧1=4+a ,-4=6+b ,所以⎩⎪⎨⎪⎧a =-3,b =-10.16.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除平面ABCD 外,该正方体其余各面的中心分别为点E ,F ,G ,H ,M ,则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为23.解析:因为底面EFGH 的对角线EG 与FH 互相垂直, 所以S EFGH =12×EG ×FH =12×2×2=2,又M 到底面EFGH 的距离等于棱长的一半, 即h =12×2=1,所以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V M ­EFGH =13×S EFGH ×h =13×2×1=23.四、解答题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共70分17.(10分)某市举办法律知识问答活动,随机从该市18~68岁的人群中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并将样本数据分成五组:[18,28),[28,38),[38,48),[48,58),[58,68],并绘制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再将其分别编号为第1组,第2组,…,第5组.该部门对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后,绘制了下表.组号 分组 回答正确的人数回答正确的人数占本组的比例第1组 [18,28) 5 0.5第2组 [28,38) 18 a第3组 [38,48) 270.9 第4组 [48,58) x0.36 第5组[58,68]30.2(1)分别求出a,x的值;(2)从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中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则第2,3,4组每组各应抽取多少人?(3)在(2)的前提下,在所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颁发幸运奖,求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概率.解:(1)第1组的人数为5÷0.5=10,第1组的频率为0.010×10=0.1,所以n=10÷0.1=100.第2组的频率为0.020×10=0.2,人数为100×0.2=20,所以a=18÷20=0.9.第4组的频率为0.025×10=0.25,人数为100×0.25=25,所以x=25×0.36=9.(2)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数的比为18279=231,所以第2,3,4组每组各应抽取2人、3人、1人.(3)记“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为事件A,设抽取的6人中,第2组的2人为a1,a2,第3组的3人为b1,b2,b3,第4组的1人为c,则从6人中任意抽取2人所有可能的结果为(a1,a2),(a1,b1),(a1,b2),(a1,b3),(a1,c),(a2,b1),(a2,b2),(a2,b3),(a2,c),(b1,b2),(b1,b3),(b1,c),(b2,b3),(b2,c),(b3,c),共15种.其中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结果为(a1,a2),(a1,b1),(a1,b2),(a1,b3),(a1,c),(a2,b1),(a2,b2),(a2,b3),(a2,c),共9种.故P(A)=915=35.所以抽取的6人中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概率为35.18.(12分)某中学组织了一次数学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学校从测试合格的男、女生中各随机抽取100人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男生和女生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注:分组区间为[60,70),[70,80),[80,90),[90,100])(1)若得分大于或等于80认定为优秀,则男、女生的优秀人数各为多少?(2)在(1)中所述的优秀学生中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从这5人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一名男生的概率.解:(1)由题可得,男生优秀人数为100×(0.01+0.02)×10=30,女生优秀人数为100×(0.015+0.03)×10=45.(2)因为样本量与总体中的个体数的比是530+45=115,所以样本中包含的男生人数为30×115=2,女生人数为45×115=3.设抽取的5人分别为A ,B, C, D ,E ,其中A ,B 为男生,C, D ,E 为女生,从5人中任意选取2人,试验的样本空间Ω={(A ,B ),(A ,C ),(A ,D ),(A ,E ),(B ,C ),(B ,D ),(B ,E ),(C ,D ),(C ,E ),(D ,E ) },共10个样本点.事件“至少有一名男生”包含的样本点有:(A ,B ),(A ,C ),(A ,D ),(A ,E ),(B ,C ),(B ,D ),(B ,E ),共7个样本点,故至少有一名男生的概率为P =710,即选取的2人中至少有一名男生的概率为710.19.(12分)已知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sin 2A +sin 2B -sin 2C =-3sin A sin B .(1)求角C 大小;(2)若c =2,求3a +b 的取值X 围.解:(1)因为sin 2A +sin 2B -sin 2C =-3sin A sin B ,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3ab ,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3ab 2ab =-32,因为C ∈(0,π),所以C =5π6. (2)由正弦定理得2R =csin C =4,所以3a +b =2R (3sin A +sin B ) =4[3sin A +sin(π6-A )]=4(3sin A +12cos A -32sin A )=4sin(A +π6),因为A ∈(0,π6),所以A +π6∈(π6,π3),所以sin(A +π6)∈(12,32),所以3a +b 的取值X 围是(2,23).20.(12分)如图,A ,C 两岛之间有一片暗礁,一艘小船于某日上午8时从A 岛出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北偏东75°方向直线航行,下午1时到达B 处.然后以同样的速度,沿北偏东15°方向直线航行,下午4时到达C 岛.(1)求A ,C 两岛之间的直线距离; (2)求∠BAC 的正弦值.解:(1)在△ABC 中,由已知,AB =10×5=50,BC =10×3=30,∠ABC =180°-75°+15°=120°.根据余弦定理,得AC 2=502+302-2×50×30cos120°=4 900,所以AC =70. 故A ,C 两岛之间的直线距离是70海里. (2)在△ABC 中,据正弦定理,得BC sin ∠BAC =ACsin ∠ABC,所以sin ∠BAC =BC sin ∠ABC AC =30sin120°70=3314, 故∠BAC 的正弦值是3314.21.(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CD ,PA ⊥CD ,CD =2,AD =3.(1)设G ,H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PAD ; (2)求证:PA ⊥平面PCD ;(3)求直线AD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连接BD,如图,易知AC∩BD=H,BH=DH,又BG=PG,故GH∥PD,又因为GH⊄平面PAD,PD⊂平面PAD,所以GH∥平面PAD.(2)证明:取棱PC的中点N,连接DN,如图,依题意,得DN⊥PC,又因为平面PAC⊥平面PCD,平面PAC∩平面PCD=PC,所以DN⊥平面PAC,又PA⊂平面PAC,故DN⊥PA,又因为PA⊥CD,CD∩DN=D,所以PA⊥平面PCD.(3)连接AN,如图,由(2)中DN⊥平面PAC,可知∠DAN为直线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因为△PCD为等边三角形,CD=2且N为PC的中点,所以DN=3,又DN⊥AN,在Rt△AND中,sin∠DAN=DNAD =33,所以直线AD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22.(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D为正三角形,平面PAD⊥平面ABCD,AB ∥CD,AB⊥AD,CD=2AB=2AD=4.(1)求证:平面PCD⊥平面PAD;(2)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3)在棱PC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BE∥平面PAD?若存在,请确定点E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AB∥CD,AB⊥AD,所以CD⊥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CD⊥平面PAD.因为CD⊂平面PCD,所以平面PCD⊥平面PAD.(2)取AD的中点O,连接PO,如图.因为△PAD为正三角形,所以PO⊥AD.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所以PO为三棱锥P­ABC的高.因为△PAD为正三角形,CD=2AB=2AD=4,所以PO=3,所以V三棱锥P­ABC=S△ABC·PO=13×12×2×2×3=233.(3)在棱PC上存在点E,当E为PC的中点时,BE∥平面PAD.证明:如图,分别取CP,CD的中点E,F,连接BE,BF,EF,所以EF∥PD.因为AB∥CD,CD=2AB,所以AB∥FD,AB=FD,所以四边形ABF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F∥AD. 因为BF∩EF=F,AD∩PD=D,所以平面BEF∥平面PAD.因为BE⊂平面BEF,所以BE∥平面PAD.。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56)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56)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 向量 a ⃗=(1,2),b ⃗⃗=(2,λ),且 a ⃗⊥b ⃗⃗,则实数 λ= ( ) A . 3 B . −3 C . 7 D . −12. 袋中共有完全相同的 4 只小球,编号为 1,2,3,4,现从中任取 2 只小球,则取出的 2 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 ( ) A . 25B . 35C . 13D . 23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C .圆心和圆上两点可确定一个平面D .梯形可确定一个平面4. 复数 1+i 2= ( ) A . 0B . 2C . 2iD . 1−i5. 已知 ∣a ⃗∣=1,∣b ⃗⃗∣=2,a ⃗ 与 b ⃗⃗ 的夹角为 π3,则 a ⃗⋅b ⃗⃗ 等于 ( ) A . 1B . 2C . 3D . 46. 已知平面向量 a ⃗=(1,x ),b ⃗⃗=(y,1),若 a ⃗∥b ⃗⃗,则实数 x ,y 一定满足 ( ) A .xy −1=0B .xy +1=0C .x −y =0D .x +y =07.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 (1,2),B (3,5),AD ⃗⃗⃗⃗⃗⃗=(−1,2),则 AC ⃗⃗⃗⃗⃗⃗+BD ⃗⃗⃗⃗⃗⃗⃗= ( ) A . (−2,4)B . (4,6)C . (−6,−2)D . (−1,9)8. 若 AB ⃗⃗⃗⃗⃗⃗=(1,1),AD ⃗⃗⃗⃗⃗⃗=(0,1),BC ⃗⃗⃗⃗⃗⃗+CD ⃗⃗⃗⃗⃗⃗=(a,b ),则 a +b = ( ) A . −1B . 0C . 1D . 29. 已知直线 a 在平面 γ 外,则 ( ) A . a ∥γ B . a 与 γ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 C . a ∩γ=AD . a 与 γ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10. 下列四个长方体中,由图中的纸板折成的是 ( )A.B.C.D.二、填空题(共6题)11.思考辨析判断正误当向量的始点在坐标原点时,向量的坐标就是向量终点的坐标.( )12.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设z1=a+bi,z2=c+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则(1)z1+z2=;(2)z1−z2=.13.利用“斜二测”法作多面体直观图时,需考虑个方向上的尺度.14.若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且∣a⃗∣=1,∣∣b⃗⃗∣∣=1,则∣∣a⃗−b⃗⃗∣∣=.15.当时,λa⃗=0⃗⃗.16.“直线a经过平面α外一点P”用集合符号表示为.三、解答题(共6题)=bsinA.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sin A+C2(1) 求B;(2) 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2,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18.画出如图水平放置的直角梯形的直观图.19.按图示的建系方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ABCDE的直观图.20. 根据图形用符号表示下列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点 P 与直线 AB ; (2) 点 C 与直线 AB ; (3) 点 M 与平面 AC ; (4) 点 A 1 与平面 AC ; (5) 直线 AB 与直线 BC ; (6) 直线 AB 与平面 AC ; (7) 平面 A 1B 与平面 AC .21. 有 4 条长为 2 的线段和 2 条长为 a 的线段,用这 6 条线段作为棱,构成一个三棱锥.问 a为何值时,可构成一个最大体积的三棱锥,最大值为多少?22. 类似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定义平面斜坐标系:设数轴 x ,y 的交点为 O ,与 x ,y 轴正方向同向的单位向量分别是 i ⃗,j ⃗,且 i ⃗ 与 j ⃗ 的夹角为 θ,其中 θ∈(0,π2)∪(π2,π).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对于平面内的向量 OP ⃗⃗⃗⃗⃗⃗,存在唯一有序实数对 (x,y ),使得 OP ⃗⃗⃗⃗⃗⃗=xi ⃗+yj ⃗,把 (x,y ) 叫做点 P 在斜坐标系 xOy 中的坐标,也叫做向量 OP⃗⃗⃗⃗⃗⃗ 在斜坐标系 xOy 中的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内,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点方向式方程、一般式方程等概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相应概念以相同方式定义,如 θ=45∘ 时,方程x−24=y−1−5表示斜坐标系内一条过点 (2,1),且方向向量为(4,−5)的直线.),a⃗=(2,1),b⃗⃗=(m,6),且a⃗与b⃗⃗的夹角为锐角,求实数m的取值(1) 若θ=arccos(−13范围;(2) 若θ=60∘,已知点A(2,1)和直线l:3x−y+2=0.①求l一个法向量;②求点A到直线l的距离.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1. 【答案】D【解析】由a⃗⊥b⃗⃗,所以有a⃗⋅b⃗⃗=1×2+2×λ=0⇒λ=−1.【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2. 【答案】C【解析】在编号为1,2,3,4的小球中任取2只小球,则有{1,2},{1,3},{1,4},{2,3},{2,4},{3,4},共6种取法,则取出的2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有{1,3},{2,4},共2种取法,即取出的2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26=13,故选:C.【知识点】古典概型3. 【答案】D【解析】由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由一条直线和该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故B错误;当圆心和圆上两点在圆的直径上,不能说明该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C错误;由于梯形是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可得梯形确定一个平面,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表示4. 【答案】A【解析】因为i2=−1,所以1+i2=0.故选:A.【知识点】复数的乘除运算5. 【答案】A【解析】a⃗⋅b⃗⃗=∣a⃗∣∣b⃗⃗∣cosπ3=1×2×cosπ3=1.【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6. 【答案】A【解析】因为a⃗∥b⃗⃗,所以1×1−xy=0,即xy−1=0.【知识点】平面向量数乘的坐标运算7. 【答案】A【解析】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因为 A (1,2),B (3,5),所以 AB⃗⃗⃗⃗⃗⃗=(2,3), 又 AD ⃗⃗⃗⃗⃗⃗=(−1,2), 所以 AC ⃗⃗⃗⃗⃗⃗=AB ⃗⃗⃗⃗⃗⃗+AD ⃗⃗⃗⃗⃗⃗=(1,5),BD ⃗⃗⃗⃗⃗⃗⃗=AD ⃗⃗⃗⃗⃗⃗−AB ⃗⃗⃗⃗⃗⃗=(−3,−1), 所以 AC ⃗⃗⃗⃗⃗⃗+BD ⃗⃗⃗⃗⃗⃗⃗=(−2,4), 故选A .【知识点】平面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8. 【答案】A【解析】 BC ⃗⃗⃗⃗⃗⃗+CD ⃗⃗⃗⃗⃗⃗=BD ⃗⃗⃗⃗⃗⃗⃗=AD ⃗⃗⃗⃗⃗⃗−AB⃗⃗⃗⃗⃗⃗=(0,1)−(1,1)=(−1,0), 故 a =−1,b =0, 所以 a +b =−1.【知识点】平面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9. 【答案】D【解析】直线在平面外,故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 a 与平面 γ 平行时没有公共点,直线 a 与平面 γ 相交时有一个公共点,故选D . 【知识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0. 【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中纸板的形状及特殊面的阴影部分可以判断B ,C ,D 不正确,故选A . 【知识点】棱柱的结构特征二、填空题(共6题) 11. 【答案】 √【知识点】平面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12. 【答案】 (a +c)+(b +d)i ; (a −c)+(b −d)i【知识点】复数的加减运算13. 【答案】三【知识点】直观图14. 【答案】 √3【解析】因为向量 a ⃗ 与 b ⃗⃗ 的夹角为 120∘,∣a ⃗∣=1,∣∣b ⃗⃗∣∣=1,所以 a ⃗⋅b ⃗⃗=∣a ⃗∣∣∣b ⃗⃗∣∣cos120∘=−12,因此 ∣∣a ⃗−b ⃗⃗∣∣=√(a ⃗−b ⃗⃗)2=√∣a ⃗∣2+∣∣b ⃗⃗∣∣2−2a⃗⋅b ⃗⃗=√1+1+1=√3.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15. 【答案】 λ=0 或 a ⃗=0⃗⃗【解析】若 λa ⃗=0⃗⃗,则 λ=0 或 a ⃗=0⃗⃗.【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乘及其几何意义16. 【答案】 P ∈a ,P ∉α【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三、解答题(共6题) 17. 【答案】(1) asinA+C 2=bsinA ,由正弦定理 sinAsinA+C 2=sinBsinA .因为 A ,B ,C 是 △ABC 的内角,sinA ≠0, 所以 sin A+C 2=sinB =sin (π−B )=sin (A +C ), 所以 sinA+C 2=2sinA+C 2cosA+C 2,因为 0<A +C <π, 所以 0<A+C 2<π2.所以 sinA+C 2≠0,cosA+C 2=12,A+C 2=π3,所以 A +C =2π3,B =π−(A +C )=π−2π3=π3(2) 由正弦定理得 asinA =bsinB =csinC =2sinA , 所以 c =2sinC sinA,由三角形内角和知 A +C =120∘, 所以 C =120∘−A , 所以 c =2sin (120∘−A )sinA=√3tanA+1,又 △ABC 为锐角三角形, 所以 120∘−A <90∘ 且 A <90∘, 即 30∘<A <90∘, 又 S △ABC =12acsinB =12ac ×√32=√32c =√32×(√3tanA +1),30∘<A <90∘,因为30∘<A<90∘,所以tanA>√33,得√3tanA <3,即1<√3tanA+1<4,所以S△ABC=√32×(√3tanA+1)∈(√32,2√3).【知识点】正弦定理18. 【答案】(1)在已知的直角梯形OBCD中,以OB所在直线为x轴,垂直于OB的腰O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相应的xʹ轴和yʹ轴,使∠xʹOʹyʹ=45∘,如图①②所示.(2)在xʹ轴上截取OʹBʹ=OB,在yʹ轴上截取OʹDʹ=12OD,过点Dʹ作xʹ轴的平行线l,在l上沿xʹ轴正方向取点Cʹ,使得DʹCʹ=DC.连接BʹCʹ,如图②所示.(3)所得四边形OʹBʹCʹDʹ就是直角梯形OBCD的直观图,如图③所示.【知识点】直观图19. 【答案】画法:(1)在图①中作AG⊥x轴于G,作DH⊥x轴于H.(2)在图②中画相应的xʹ轴与yʹ轴,两轴相交于点Oʹ,使∠xʹOʹyʹ=45∘.(3)在图②中的xʹ轴上取OʹBʹ=OB,OʹGʹ=OG,OʹCʹ=OC,OʹHʹ=OH,yʹ轴上取OʹEʹ=1 2OE,分别过Gʹ和Hʹ作yʹ轴的平行线,并在相应的平行线上取GʹAʹ=12GA,HʹDʹ=12HD.(4)连接AʹBʹ,AʹEʹ,EʹDʹ,DʹCʹ,并擦去辅助线GʹAʹ,HʹDʹ,xʹ轴与yʹ轴,便得到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ABCDE的直观图五边形AʹBʹCʹDʹEʹ(如图③).【知识点】直观图20. 【答案】(1) 点P∈直线AB.(2) 点C∉直线AB.(3) 点M∈平面AC.(4) 点A1∉平面AC.(5) 直线AB∩直线BC=点B.(6) 直线AB⊂平面AC.(7) 平面A1B∩平面AC=直线AB.【知识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1. 【答案】构成三棱锥,这6条线段作为棱有两种摆放方式.(1)2条长为a的线段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如图所示,不妨设底面 BCD 是一个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欲使体积达到最大,必有 BA ⊥底面BCD ,且 BA =2,AC =AD =a =2√2, 此时 V =13×√34×22×2=23√3.(2)2 条长为 a 的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此时长为 a 的两条线段必处在三棱锥的对棱,不妨设 AD =BC =a ,BD =CD =AB =AC =2. 取 BC 中点 E ,连接 AE ,DE (见下图).则 AE ⊥BC,DE ⊥BC ⇒BC ⊥平面AED ,V =13S △AED ⋅BC , 在 △AED 中,AE =DE =√4−a 24,AD =a ,S △AED =12a √4−a 24−a 24=12a √4−a 22,所以 V =16a 2√4−a 22=16√a 2a 2(16−2a 2)⋅14,由均值不等式 a 2a 2(16−2a 2)≤(163)3,等号当且仅当 a 2=163时成立,即 a =43√3, 所以此时 V max =16√(163)3⋅14=1627√3.【知识点】棱锥的表面积与体积22. 【答案】(1) 由已知 a ⃗=2i ⃗+j ⃗,b ⃗⃗=mi ⃗+6j ⃗,且 a ⃗⋅b ⃗⃗=2m +6+(12+m )(i ⃗⋅j ⃗)=53m +2>0,得 m >−65;若 a ⃗ 和 b ⃗⃗ 同向,则存在正数 t ,使得 t (2i ⃗+j ⃗)=mi ⃗+6j ⃗, 由 i ⃗ 和 j ⃗ 不平行得,{2t =m t =6 得 m =12.故所求为 m >−65,m ≠12.(2) ①方程可变形为x−01=y−23,方向向量为 d⃗=(1,3), 设法向量为 n ⃗⃗=(a,b ),由 n ⃗⃗⋅d ⃗=0 得 a +3b +12(3a +b )=52a +72b =0, 令 a =−7,b =−5,n ⃗⃗=(−7,5);②取直线 l 上一点 B (0,2),则 BA⃗⃗⃗⃗⃗⃗=(2,−1),所求为 ∣∣BA ⃗⃗⃗⃗⃗⃗⋅n ⃗⃗∣∣∣n⃗⃗∣=∣√(⃗+5j ⃗)2=7√3926.【知识点】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沪教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高一数学必修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 (必修 2)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 14 小题,共 70 分)1.用符号表示“点 A 在直线l上, l在平面外”为▲A 2.右图所示的直观图,其本来平面图形的面积是▲23.若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的三视图以以下图所示,O 45B2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为▲。

4.a,b,c分别表示三条直线,4M表示平面,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若a∥ M,b ∥ M,则 a∥ b;②若 b M, a∥b,则33a∥ M;③若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则∥;④若⊥⊥M,则a∥ . 此中不正确命题的有▲(填序号)a cb c, a b a M,b b5.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36.直线 3 x+y+1=0的倾斜角为7.经过直线 2x+3y-7=0与 7x+15y+1=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x+2y-3=0 的直线方程是 ________ ▲ ___. 8.若A(-2,3),B(3,-2),C(0,m)三点共线,则m的值为▲9.两圆订交于点 A( 1, 3)、 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c=0上,则 m+c的值为▲10.两圆( x― 2)2 +(y+1) 2 = 4与 (x+2)2+(y ― 2) 2 =16 的公切线有▲条11.经过点 M( 1, 1)且在两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是▲。

....12.光芒从点(―1, 3)射向x 轴,经过x 轴反射后过点(4, 6),则反射光芒所在的直线方程一般式是▲13.若直线y kx 4 2k 与曲线y4x 2有两个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14.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极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 则截去8 个三棱锥后 , 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二、解答题( 6 大题 , 共 90 分)15.( 此题 14 分 )已知ABC 三个极点是 A (1,4), B( 2, 1) ,C(2,3).y( 1)求 BC边中线 AD所在直线方程;( 2)求点A到BC边的距离.AC 4cm16.( 此题 14 分 )如图,一个圆锥形的空杯子上边放着一个半球形的冰淇淋,假如冰淇淋消融了,会溢出杯子吗?请用你的计算数听说明原因.O xB12cm17. (本 15 分 )如, ABCD是正方形, O是正方形的中心,PO 底面 ABCD, E 是 PC的中点.P求:( 1)PA∥平面 BDE;(2)平面 PAC 平面 BDE.18. (本15 分 )已知直 l 点P(1,1),并与直 l 1:x E- y+3=0 和l2:2x+y - 6=0 分交于点A、B,若段 AB 被点 P 平分,求:(Ⅰ)直l 的方程;D C (Ⅱ)以 O心且被l 截得的弦8 5的的方程.O5A B19.( 本16 分) 已知数a足 0<a<2,直l1:ax- 2y- 2a+4=0 和l2:2x+a2y- 2a2- 4=0 与两坐成一个四形。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试题:综合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含答案试卷分析详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试题:综合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含答案试卷分析详

本册综合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泰安二中高一检测)直线y =kx 与直线y =2x +1垂直,则k 等于 ( C ) A .-2B .2C .-12D .13[解析] 由题意,得2k =-1,∴k =-12.2.空间中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是 ( B ) A .线段AB 的中垂线 B .线段AB 的中垂面 C .过AB 中点的一条直线D .一个圆[解析] 空间中线段AB 的中垂面上的任意一点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 ①三角形的高线的平行投影,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平行投影的高线; ②三角形的中线的平行投影,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平行投影的中线;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平行投影,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平行投影的角平分线; 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平行投影,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平行投影的中位线.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解析] 垂直线段的平行投影不一定垂直,故①错;线段的中点的平行投影仍是线段的中点,故②正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平行投影,不一定是角平分线,故③错;因为线段的中点的平行投影仍然是线段的中点,所以中位线的平行投影仍然是中位线,故④正确.选D .4.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C )[解析] 当a >0时,直线y =ax 的斜率k =a >0,直线y =x +a 在y 轴上的截距等于a >0,此时,选项A 、B 、C 、D 都不符合;当a <0时,直线y =ax 的斜率k =a <0,直线y =x +a 在y 轴上的截距等于a <0,只有选项C 符合,故选C .5.已知圆x 2+y 2+4x -4y +m =0截直线x +y +2=0所得弦的长度为2,则实数m 的值是 ( C )A .3B .4C .5D .7[解析] 圆x 2+y 2+4x -4y +m =0的圆心(-2,2),半径r =8-m (m <8).圆心(-2,2)到直线x +y +2=0的距离d =|-2+2+2|12+12=2,由题意,得m =5.6.在圆柱内有一个内接正三棱锥,过一条侧棱和高作截面,正确的截面图形是 ( D )[解析]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选D .7.(·天水市高一检测)圆x 2+y 2-4x +6y =0和圆x 2+y 2-6x =0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C )A .x +y +3=0B .2x -y -5=0C .3x -y -9=0D .4x -3y +7=0[解析] 圆x 2+y 2-4x +6y =0的圆心C 1(2,-3),圆x 2+y 2-6x =0的圆心C 2(3,0),AB 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C 1、C 2,∴所求直线的斜率k =0+33-2=3,所求直线方程为y =3(x -3),即3x -y -9=0.8.(·南平高一检测)已知直线l 与直线2x -3y +4=0关于直线x =1对称,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A .2x +3y -8=0B .3x -2y +1=0C .x +2y -5=0D .3x +2y -7=0[解析] 由⎩⎪⎨⎪⎧ 2x -3y +4=0x =1,得⎩⎪⎨⎪⎧x =1y =2. 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k 与直线2x -3y +4=0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k =-23,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2=-23(x -1),即2x +3y -8=0.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B )A .332B .1336C .233D .1136[解析] 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和一个三棱锥的组合体,故体积V =34×22×32+13×34×22×2=1336. 10.(~·郑州高一检测)过点M (1,2)的直线l 与圆C :(x -3)2+(y -4)2=25交于A ,B 两点,C 为圆心,当∠ACB 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是 ( D )A .x -2y +3=0B .2x +y -4=0C .x -y +1=0D .x +y -3=0[解析] 由圆的几何性质知,圆心角∠ACB 最小时,弦AB 的长度最短, 此时应有CM ⊥AB . ∵k CM =1, ∴k l =-1.∴直线l 方程为y -2=-(x -1),即x +y -3=0. 故选D .11.若圆C :x 2+y 2-4x -4y -10=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x -y +c =0的距离为22,则c 的取值范围是 ( C )A .[-22,22]B .(-22,22)C .[-2,2]D .(-2,2)[解析] 圆C :x 2+y 2-4x -4y -10=0整理为(x -2)2+(y -2)2=(32)2,∴圆心坐标为C (2,2),半径长为32,要使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x -y +c =0的距离为22,如右图可知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应小于等于2,∴d =|2-2+c |1+1=|c |2≤2,解得|c |≤2,即-2≤c ≤2.12.已知圆C 1:(x -2)2+(y -3)2=1,圆C 2:(x -3)2+(y -4)2=9,M 、N 分别是圆C 1、C 2上的动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 A )A .52-4B .17-1C .6-22D .17[解析] 两圆的圆心均在第一象限,先求|PC 1|+|PC 2|的最小值,作点C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C 1′(2,-3),则(|PC 1|+|PC 2|)min =|C 1′C 2|=52,所以(|PM |+|PN |)min =52-(1+3)=52-4.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曲阜师大附中高一检测)△ABC 中,已知点A (2,1)、B (-2,3)、C (0,1),则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一般方程为__x +3y -5=0__.[解析] BC 边的中点D 的坐标为(-1,2),∴BC 边上的中线A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1-2=x +12+1,即x +3y -5=0.14.(·南安一中高一检测)已知直线y =kx +2k +1,则直线恒经过的定点__(-2,1)__. [解析] 解法一:直线y =kx +2k +1,即 k (x +2)+1-y =0,由⎩⎪⎨⎪⎧ x +2=01-y =0,得⎩⎪⎨⎪⎧x =-2y =1. ∴直线恒经过定点(-2,1).解法二:原方程可化为y -1=k (x +2), ∴直线恒经过定点(-2,1).15.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8 cm 和18 cm ,侧棱长为13 cm ,则其表面积为__1 012 cm 2__.[解析] 由已知可得正四棱台侧面梯形的高为 h =132-(18-82)2=12(cm),所以S 侧=4×12×(8+18)×12=624(cm 2),S 上底=8×8=64(cm 2),S 下底=18×18=324(cm 2), 于是表面积为S =624+64+324=1 012(cm 2).①三棱锥A -D 1PC 的体积不变;②A 1P ∥平面ACD 1;③DP ⊥BC 1;④平面PDB 1⊥平面ACD 1.[解析] ①因为BC 1∥AD 1,所以BC 1∥平面AD 1C ,所以直线BC 1上任一点到平面AD 1C 的距离都相等,所以VA -D 1PC =VP -AD 1C =VB -AD 1C 为定值,正确;②因为AC ∥A 1C 1,AD 1∥BC 1,AC ∩AD 1=A ,A 1C 1∩BC 1=C 1,所以平面ACD 1∥平面A 1BC 1,因为A 1P ⊂平面A 1BC 1,所以A 1P ∥平面ACD 1,正确;③假设DP ⊥BC 1,因为DC ⊥BC 1,DC ∩DP =D ,所以BC 1⊥平面DPC ,所以BC 1⊥CP ,因为P 是BC 1上任一点,所以BC 1⊥CP 不一定成立,错误;④因为B 1B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B 1B ⊥AC ,又AC ⊥BD ,BD ∩B 1B =B ,所以AC ⊥平面BB 1D ,所以AC ⊥DB 1,同理可知AD 1⊥DB 1,因为AC ∩AD 1=A ,所以DB 1⊥平面ACD 1,因为DB 1⊂平面PDB 1,所以平面PDB 1⊥平面ACD 1,正确.故填①②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直线l 1:ax -by -1=0(a 、b 不同时为0),l 2:(a +2)x +y +a =0.(1)若b =0且l 1⊥l 2,求实数a 的值;(2)当b =2,且l 1∥l 2时,求直线l 1与l 2之间的距离. [解析] (1)若b =0,则l 1:ax -1=0, l 2:(a +2)x +y +a =0.∵l 1⊥l 2,∴a (a +2)=0,∴a =-2或0(舍去),即a =-2. (2)当b =2时,l 1:ax -2y -1=0, l 2:(a +2)x +y +a =0,∵l 1∥l 2,∴a =-2(a +2),∴a =-43.∴l 1:4x +6y +3=0,l 2:2x +3y -4=0,∴l 1与l 2之间的距离d =|32+4|22+32=111326.18.(本小题满分12分)自A (4,0)引圆x 2+y 2=4的割线ABC ,求弦BC 中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 连接OP ,则OP ⊥BC ,设P (x ,y ),当x ≠0时,k OP ·k AP =-1, 即y x ·yx -4=-1. 即x 2+y 2-4x =0.①当x =0时,P 点坐标为(0,0)是方程①的解,所以BC 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x =0(在已知圆内).19.(本小题满分12分)(2019·葫芦岛高一检测)已知半径为2,圆心在直线y =x +2上的圆C .(1)当圆C 经过点A (2,2)且与y 轴相切时,求圆C 的方程;(2)已知E (1,1)、F (1,3),若圆C 上存在点Q ,使|QF |2-|QE |2=32,求圆心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解析] (1)设圆心坐标为(a ,-a +2), ∵圆经过点A (2,2)且与y 轴相切,∴⎩⎪⎨⎪⎧(2-a )2+[2-(-a +2)]2=4|a |=2, 解得a =2.∴圆C 的方程为(x -2)2+y 2=4. (2)设Q (x ,y ),由已知,得(x -1)2+(y +3)2-[(x -1)2+(y -1)2]=32, 即y =3.∴点Q 在直径y =3上.又∵Q 在圆C 上,∴圆C 与直线y =3相交, ∴1≤-a +2≤5,∴-3≤a ≤1. ∴圆心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为-3≤a ≤1.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 :x 2+y 2-2x +4y -4=0,斜率为1的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1)化圆的方程为标准形式,并指出圆心和半径;(2)是否存在直线l ,使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当直线l 平行移动时,求△CAB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1)(x -1)2+(y +2)2=9.圆心C (1,-2),r =3. (2)假设存在直线l ,设方程为y =x +m ,A (x 1,y 1),B (x 2,y 2), ∵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圆心O , ∴OA ⊥OB ,即x 1x 2+y 1y 2=0.⎩⎪⎨⎪⎧y =x +m x 2+y 2-2x +4y -4=0, 消去y 得2x 2+2(m +1)x +m 2+4m -4=0. Δ>0得-32-3<m <32-3.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m +1),x 1x 2=m 2+4m -42,y 1y 2=(x 1+m )(x 2+m )=x 1x 2+m (x 1+x 2)+m 2 ∴x 1x 2+y 1y 2=2x 1x 2+m (x 1+x 2)+m 2=0. 解得m =1或-4.直线l 方程为y =x +1或y =x -4.(3)设圆心C 到直线l :y =x +m 的距离为d , |AB |=29-d 2,S △CAB =12×29-d 2×d =9d 2-d 4=814-(d 2-92)2≤92,此时d =322,l 的方程为y =x 或y =x -6. 21.(本小题满分12分)(2019·全国卷Ⅰ文,1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 AB ⊥平面P AD ;(2)若P 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解析] (1)证明:由已知∠BAP =∠CDP =90°,得AB ⊥AP ,CD ⊥PD . 因为AB ∥CD ,所以AB ⊥PD .又AP ∩DP =P ,且AP ,DP ⊂平面P AD 所以AB ⊥平面P AD . 因为AB ⊂平面P AB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 AD .(2)解:如图,在平面P AD 内作PE ⊥AD ,垂足为点E .由(1)知,AB ⊥平面P AD ,故AB ⊥PE ,AB ⊥AD ,又∵AD ∩AB =A . 可得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3,故x =2.从而结合已知可得P A =PD =AB =DC =2,AD =BC =22,PB =PC =2 2. 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 A ·PD +12P A ·AB +12PD ·DC +12BC 2sin 60°=6+2 3.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C :x 2+y 2+2x -4y +1=0. (1)若⊙C 的切线在x 轴、y 轴上截距相等,求切线的方程;(2)从圆外一点P (x 0,y 0)向圆引切线PM ,M 为切点,O 为原点,若|PM |=|PO |,求使|PM |最小的P 点坐标.[解析] ⊙C :(x +1)2+(y -2)2=4, 圆心C (-1,2),半径r =2. (1)若切线过原点设为y =kx , 则|-k -2|1+k 2=2,∴k =0或43.若切线不过原点,设为x +y =a , 则|-1+2-a |2=2,∴a =1±22, ∴切线方程为:y =0,y =43x ,x +y =1+22和x +y =1-2 2.(2)x 20+y 20+2x 0-4y 0+1=x 20+y 20,∴2x 0-4y 0+1=0,|PM |=x 20+y 20+2x 0-4y 0+1=5y 20-2y 0+14∵P 在⊙C 外,∴(x 0+1)2+(y 0-2)2>4, 将x 0=2y 0-12代入得5y 20-2y 0+14>0, ∴|PM |min =510.此时P ⎝⎛⎭⎫-110,15.。

【检测】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卷(二)

【检测】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卷(二)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必修一、必修二)一、选择题1. 下列函数中与函数xy 1=相等的是 )(A 2)(1x y =)(B 331xy =)(C 21xy =)(D 22y x = 2. 集合}),{(x y y x A ==,集合}5412),{(⎩⎨⎧=+=-=y x y x y x B 之间的关系是)(A B A ∈ )(B A B ∈ )(C B A ⊆ )(D A B ⊆3. 已知函数()2()log 1,()1,f x x f a a =+==若则)(A 0 )(B 1 )(C 2 )(D 34.关于函数3()f x x = 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 奇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B 奇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C 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D 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5. 已知4)(3-+=bx ax x f ,若6)2(=f ,则=-)2(f)(A 14- )(B 14 )(C 6- )(D 106. 设 1.50.90.4814,8,2a b c -⎛⎫=== ⎪⎝⎭,则,,a b c 的大小顺序为 ( )A 、a b c >>B 、a c b >>C 、b a c >>D 、c a b >>7.已知)(x f 唯一的零点在区间(1,3)、(1,4)、(1,5)内,那么下面命题错误的( ) A .函数)(x f 在(1,2)或[)2,3内有零点 B .函数)(x f 在(3,5)内无零点C .函数)(x f 在(2,5)内有零点D .函数)(x f 在(2,4)内不一定有零点 8. 函数y x=3与y x=--3的图象关于下列那种图形对称( )A .x 轴B .y 轴C .直线y x =D .原点中心对称9. 如果一个正四面体的体积为9 dm 3,则其表面积S 的值为( ).A 、183dm 2B 、18 dm 2C 、123dm 2D 、12 dm 210. 已知一个铜质的五棱柱的底面积为16cm 2,高为4cm ,现将它熔化后铸成一个正方体的铜块(不计损耗),那么铸成的铜块的棱长是( ) A. 2cm; B.cm 34; C.4cm; D.8cm 。

高一数学必修1、2综合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2综合试卷及答案

高中数学试卷 (必修1+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全集}7,6,5,4,3,2,1{=U ,集合}5,3,1{=A ,集合}5,3{=B ,则 ( C )A .B A U ⋃= B .B AC U U⋃=)( C )(B C A U U⋃= D .)()(B C A C U UU⋃=2.如果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3a ≤- B 、3a ≥- C 、a ≤5 D 、a ≥53.已知点(1,2)A 、(3,1)B ,则线段A 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B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D .52=-y x4. 设()f x 是(,)-∞+∞上的奇函数,且(2)()f x f x +=-,当01x ≤≤时,()f x x =, 则(7.5)f 等于( B )A. 0.5B. 0.5-C. 1.5D. 1.5-5.下列图像表示函数图像的是( C )A B C D 6.在棱长均为2的正四面体BCD A -中,若以三角形ABC 为视角正面的三视图中,其左视图的面积是( C ).A .3B .362C .2D .22A BCD7.设n m 、表示直线,β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B ). A .βα⊥⊥m ,m ,则α//β B .m//n ,=βαα ,则m//nC .α⊥m ,β//m , 则βα⊥D .n //m ,α⊥m , 则 α⊥n8.圆:02y 2x 2y x 22=---+上的点到直线2y x =-的距离最小值是( A ).A .0B .21+ C .222-D .22-9.如果函数1ax ax)x (f 2++=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集R ,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4]B .)4,0[C .),4[+∞D .(0,4)10. a=3是直线ax+2y+3a=0和直线3x+(a-1)y=a-7平行且不重合的( C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2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 面积及体积为:
A.24πcm 2,12πcm 3
B.15πcm 2,12πcm
3
C.24πcm 2,36πcm 3
D.以上都不正确 ( ) 3、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 角
D 、11AC 与1BC
成60
角 4、下列命题中: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 B
、2 C 、3 D 、4
5、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 AD ,BC = CD ,则BD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90 (B) 60° (C) 45° (D) 30°
6、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右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π+16 B .π212+ C .π216+ D .π+12
8、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P 不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9、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一个
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③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些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
23 B 、76 C 、45 D 、56
6
侧视俯视
7题
答 题 纸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长方体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分别是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
表面积____
12.一个正四棱台的上底边长为4,下底边长为8,斜高为13,则体积为
13、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 1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有下列命题:
(1)AB 与EF 是异面直线;(2)AB 与CD 平行;
(3)MN 与BF 平行;(4)MN 与CD 是异面直线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
15、已知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正三棱锥的俯视图如图所示, 那么此三棱锥的体积是
, 左视图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共40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AD=2,求四边形ABCD 绕AD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
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8分)
E F N A M B
D C
俯视图
17、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分别是AB ,BC ,CD 的中点,求证:(1)BD//平面EFG ;(2)AC//平面EFG (10分)
18、已知ABC ∆中90ACB ∠=
,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10分)
19、如图,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AD PA 4==
,CD =E 、F 分别是AB 、
PD 的中点;
⑴求证:AF //平面PCE ; ⑵求四面体PEFC 的体积.
S
D
C
B
A
C
F
E
D
B
A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