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鱼合适的水质参数(出自龙鱼之巅)
魟鱼饲养器材与环境(出自龙鱼之巅)

魟鱼饲养器材与环境养魟的心理建设:当决定饲养魟鱼的那一刻起,必须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其实魟鱼是十分好养的鱼只,决不如外面所传魟鱼是难养的鱼类,养魟的专家们初入门时也遭遇过魟鱼死亡的心理阴影,然而经过饲养过程中不断失败的摸索,终于可以自豪的说他将开始不再养死魟鱼,原因无它,其实经过适当的了解后,会自然发现魟鱼的好养程度,但先决条件是你必须要有十足的恒心。
而所谓的心理建设即~你必须要先接受所饲养的魟鱼将会死亡的心理准备,为什么如此说呢?那是因为魟鱼本身虽是强健的鱼种,但是消费者买回家时常常隔几天就莫名其妙的发现自己饲养的魟鱼盘缘内卷而亡(荷包蛋死法),或是明明在水族馆内就会吃,为什么一回到自家水槽中居然不吃不动,然后眼睁睁看它衰弱死亡,然后开始怀疑魟鱼是难养的鱼类,其实那是因为适水(对水)阶段的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别怀疑魟鱼选择法BBAEF尚不如适水阶段的重要性,坊间所流传的魟鱼书籍皆大大的详尽描述选魟的要点与重要性,结果造成养鱼人士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选对健康的魟就一定能够养活,其实不然,个人认为这是严重的错误观念,选魟固然重要但倒不如适水(对水)阶段的关键性,亦即及便我们违反挑选魟鱼的原则仍然有可能将之养活,当然先决条件不能太差,这也是养魟高手喜欢享受的乐趣之一。
合适的鱼缸:大部分品种的淡水魟鱼,完全成熟后的体辐至少有30公分以上,也就是12英寸左右,当然,少部分品种的淡水魟鱼可以饲养超过一公尺体宽以上的超级大红鱼。
所以饲养魟鱼的最小鱼缸其蓄水量至少要150公升以上才够。
当然,魟鱼的成长速率是依照饲养的频率和喂食的数量来决定的,所以,就要保持良好的饲养条件并充分喂饱,如此下来,一尾魟鱼大概养个三到四年就会达成成鱼的阶段。
魟鱼鱼体的体辐较宽,所以,在选择魟鱼鱼缸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底部较宽的缸子来饲养它们。
长度3尺以上的鱼缸,其宽度最好是2尺到2尺半左右才会比较合适。
至于选择的标准而言,水族箱长度最好是鱼、体体辐的5倍左右,而宽度则为4倍左右较为理想。
浅谈黑帝王魟鱼的饲养技术经验

浅谈黑帝王魟鱼的饲养技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魟鱼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鱼友加入了养魟鱼的行列。
黑帝王魟鱼以它多变的花纹和平实的价格受到了更多鱼友们的喜爱,本人饲养黑帝王魟鱼算起来也有三四年了,多少积累了些经验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新手有所帮助,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指正1.其实黑帝王魟鱼是一种很好养的鱼类并不像一些鱼友想象的那么难,要想养好黑帝王首先要给它一个舒适的环境,开始从小鱼养起以三四条为例并不需要太大的缸,我的经验是有六十长四十宽水位三十(cm)就够了,这样小魟鱼的情绪会比较稳定不容易紧迫,我感觉有时候魟鱼紧迫会比生病难处理。
喂食换水也比较方便,当然小缸的水质相对不如大缸稳定,其实只要是没有太大的波动魟鱼还是能接受的。
要是能和大缸串联就更好了。
过滤开缸水质过水等已经有很多前辈的帖子介绍过我就不叙述了。
剩下的就是请鱼了。
2.小魟鱼的挑选非常重要,鱼友买鱼一定不要选太瘦,体色发暗或有病的个体那样即使是老手也很难调理。
尽量找一些有声望的玩家繁殖的鱼经过他们调理过的鱼一般都很健康,大部分鱼友买来后出问题有很多就是买到不健康的鱼。
关于品质的挑选,一般挑小黑帝因为刚出生不久还没有发色很难辨别以后的发展但也可以在一些表现上观察出来;我的经验是底色越浅越好,花纹越对称越好,圈越大越希越好,但要满(这样以后纹路宽的几率比较大)圈或花纹的边缘越清晰越好,这样大了以后圈和底色的颜色对比强些,三圈蕾丝要满(有些杂交蕾丝不全)。
当然这是针对现在比较流行的粗白纹黑帝,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也有不少丑小鸭变天鹅的例子。
要是能看到种鱼就更好了3.要想让小魟鱼生长快那就是换水了,我都是每天换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凉过的水(一般小缸用水不多)用气管慢慢的加入,喂食脱骨去皮的泥鳅,后来嫌麻烦改喂小河虾总之多换水对成长有帮助也不容易生病。
长到十五六厘米以后就可以喂剪碎的泥鳅了,泥鳅尽量挑小的买,容易消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魟鱼对当地的水质已经适应随着个体的增大就可以移入大缸了。
魟鱼合适的水质参数(出自龙鱼之巅)

合适的水质参数淡水魟鱼和其他淡水热带鱼一样,对水质有较大的适应范围,河水、湖泊、甚至是池塘等,条件远远不如海水水质稳定,它们能在其中生存,可见淡水魟鱼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我们对饲养魟鱼的水质要求就要有一定的了解:(1)导电度鱼硬度通常情况下淡水魟鱼喜欢较软的水质,也就是经由仪器测量低于200微毫的导电度,或总硬度7°dGH以下的水质。
大多数的淡水魟鱼对硬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只有少部分的长尾魟鱼和小眼魟鱼要求较高。
刚新进来时的淡水魟鱼,它们对于硬度较高的水就会比较敏感,它们的表现通常会:在游动和休息时颤抖抽搐身体,且拒绝进食,所以导电度150以下的水质才是新进魟鱼最好的饲养条件。
但是,所有的淡水魟鱼,包括长尾魟鱼和小眼魟鱼在内,只要经过一年以上的饲养后,魟鱼就能适应较硬的水质,并且不再颤抖身体且进食正常,只是鱼体的成长就会变的缓慢很多。
所以,还是用软水来饲养淡水魟鱼,会得到比较好的成长。
文章来源:)(2)水中酸碱PH值:淡水魟鱼自然生存的环境中水是属于弱酸且软水性质,而主要种类的淡水魟鱼对新环境的ph值有较大的适应能力,刚新进的魟鱼,最好是将ph值保持在6.5~7.5之间,持续这样的水质几个星期来饲养。
根据经验人士介绍说,如果一开始就让新进的魟鱼生活在ph值高于7的水中时,魟鱼就会无精打采,且拒绝进食。
在这个时候吧水中的ph维持在6.2~7.0之间,美国多久就会恢复食欲和精神。
适应新环境之后,大部分种类的淡水魟鱼能忍受鱼缸中ph值缓慢变化,且自然状况下能承受5.0~8.0之间的酸碱度。
虽然如此,但是还是将ph值维持在理想的状态下,维持同数值的ph值,避免忽然间大量的换水,创建一个最佳理想的生活环境,淡水魟鱼才能有最好的状态长命百岁。
经验人士说,大多数的魟鱼是应为饲养者不当的栓谁,使其适应不良,才会导致各种情况的发生以致最后的死亡。
淡水魟鱼之所以能在栖息地承受大范围ph值的变化,是因为这些变化是由有机物质来作用的关系,这和人工饲养的环境中所使用的化学方式调整是不一样的。
养魟鱼可以用地缸吗--养魟鱼可以下盐吗

养魟鱼可以用地缸吗-养魟鱼可以下盐吗魟鱼为什么用地缸魟鱼并不是一定必须要用地缸养,只是一些鱼友家里采用了地缸。
魟鱼缸尺寸也是有标准的,一般通用的长度在80-2.5米之间,宽度标准在40-100之间,这是长宽比例的问题,太大太小直接影响鱼缸的美观程度。
比较标准的高度多是还有一个高的问题,一般是80~100CM鱼缸是参考的值,越高的鱼缸容水越多,水压就越大,就需要用合适厚度的玻璃,程度当然越高,玻璃的厚度和高是成正,要不一定会引起来曝缸的危险。
另外,魟鱼缸尺寸制作的时候主要还是考虑未来饲养魟鱼的趋势,如果你是单纯的饲养,那么宽度在70左右基本够用了,长度在1.5米以上,高度在60以上。
但是如果你今后考虑到了要弄繁殖的话,那么魟鱼缸弄的大点,宽度在1米以上,不要低于80公分,要不繁殖几乎没有可能,长度的话在2米以上,高度在80CM以上,不要低于70CM。
当然并非矮了不能繁殖,同样难度问题。
另外勤换水,给它们一些时间,只要身体没毛病,繁殖是迟早的。
养魟鱼可以下盐吗今天和大家聊下最近收到一位老铁咨询的问题,魟鱼能下盐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下的,那为什么人人都说魟鱼不能下盐,下盐会导致魟鱼死亡,其实主要原因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根据我个人这么多年魟鱼饲养的经验,魟鱼下盐你要下对了,不可盲目的下,原因在于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淡水鱼类如果摄入高浓度的氯化钠会导致鱼中毒。
而盐的密度比水大,在没有完全融于水的时候它会大量的沉积在鱼缸底部,而魟鱼是属于底栖鱼,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吸入过量的氯化钠从而产生中毒,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基本上底栖鱼都不建议大家下盐的真正原因。
那我们养鱼,盐是必须要用到的,怎么办呢?其实当盐完全融于水后,盐对魟鱼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而且还有很多好处,可以调节渗透压。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鱼缸中有魟鱼,或者有其他底栖类鱼,比如说清道夫这类鱼的时候,我们下盐可以把盐先用个容器完全融化后,再慢慢的倒进底滤缸里,让它可以更加快速的融于水,没有底滤的鱼缸,就需要慢慢的加,一次少加一点,让他慢慢融于水,就没事的。
魟鱼的饲养详细记录

魟鱼知识基本知识1.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这便是现在的魟鱼。
魟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类的亚目,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
2.它们多半是底栖生活,利用它们的鳍作波浪运动,扇起砂泥找寻躲在砂泥地中的虾蟹贝类为食。
为了避免被砂堵住呼吸的通道,所以魟的鳃裂虽然位在身体的下方,但它主要进水的喷水孔却在身体背面的两眼后方。
只有少数大型的蝠魟已演化到主要靠鳃滤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它们主要在大洋的表水层中巡游,而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生活。
3.魟因为多半是吃底栖小型无脊椎或是滤食浮游动物,所以它们的牙齿变成平板铺石状。
魟鱼性情温和也没有攻击性,在海里如果看到魟,一点也不用惊慌,可以慢慢靠近仔细地观察。
当然魟也有它寻求自卫的方法,在它们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须要特别小心。
不小心被它扫起来刺到,会引起红肿发烧,甚至丧命。
毒刺每年会更新魟鱼的演化1.身为古代鱼的一员,魟鱼在外形上也相当特殊,迥异于一般鱼类,圆盘、长尾,是许多人对其外形的第一印象,在鱼只的分类学上,魟鱼和鲨鱼同被归属于软骨鱼类,历经长时间的演变,目前古代鱼种中的软骨鱼类现仅存有鲨鱼及魟鱼这两大类。
2.淡水魟鱼的演化体型魟鱼的尾部细长,体型呈纵扁型,其身体背部与腹部之间的厚度变薄且往水平方向变宽,使体形看来象是一个薄薄的圆盘,这样的体型使得魟鱼的运动能力较一般纺锤型鱼类差了许多,但却相当有利其在水域底层的栖息、藏身及猎食。
而其体表上的各种花纹图样,以及或深或浅之褐色、黑色体色,也使其在水域中行动或沈潜时,发挥了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
眼睛鱼类的眼睛的位置及大小随着和其觅食及栖息习惯不同而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大多数鱼类的眼睛是位于身体两侧。
自然界中魟鱼多栖息于水域底层或将身体隐藏于底砂之中,其眼睛位于背部、两眼距离十分接近,这样的眼部位置及构造,有助其观测身体上方其它生物的动静。
魟鱼依眼睛大小构造之差异,可再分为大眼魟及小眼魟两大类。
魟鱼养殖注意事项

魟鱼养殖注意事项魟鱼养殖注意事项1、生存环境要想养好魟鱼,首先应该清楚魟鱼所适应的水质。
魟鱼喜欢偏中性的弱酸,也就是6.5~6.8pH之间。
所适宜的温度是26~28度。
魟鱼的体型成年后较宽大,因此鱼缸也必须够大,才能保证鱼儿日常活动。
2、喂食魟鱼属于下层水域的鱼儿,是肉食性鱼类,平小鱼小虾都可以作为食物投喂,沉底饲料也可以。
吃食的时候会用盖子一样的身体把小鱼扣住,然后吃掉。
日常喂食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虾的头部有尖锐的虾刺清理干净,避免划伤魟鱼的肠道造成肠炎等疾病。
喂食泥鳅的时候要注意去头去尾,并剪成2~3厘米的小段,因为泥鳅生命力顽强,防止泥鳅被吃下肚并没有真正死亡,钻破魟鱼肠子造成魟鱼死亡。
3、日常换水注意的问题魟鱼对水质的波动很敏感,因此换水不能太勤,一般情况下每隔三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五分之一,也可以根据鱼缸情况来进行调整。
换水时水流不宜过急,而且不能直接冲刷鱼身表面,否则容易引起魟鱼脱膜,易引起一些疾病。
换水温度尽量保持一致。
4、疾病魟鱼常见的疾病大概有以下几种。
1、跑点:跑点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水质不好或水质波动过大,其实就是会在原来斑点旁边出现同样类似的斑点和纹路。
如果魟鱼单单只有跑点这一种疾病,只要水质良好也是可以慢慢恢复的。
2、体表粘膜增生:鱼缸如果长期没有换水或者滤材藏污纳垢,长时间没有清洗,或是鱼缸水质pH值波动,就会造成体表粘液增生,也就是脱膜。
就是魟鱼感到身体不舒服或是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粘膜来保护自己。
所以要定时换水,保证水质的清洁,定期的清洗滤材,防止滤材老化。
3、胃肠道细菌性感染:这在饲养魟鱼时最棘手的一种病了。
因为它不容易判断出来,往往耽误治疗。
魟鱼如果表现是突然性的食欲下降或者拒食,并伴随脱膜、身体消瘦,不愿意动弹,都有可能是肠胃疾病。
这时候需要赶快治疗。
简介魟鱼又称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将身体潜在沙地中生活,有等待住在海底的鱼或贝类接近予以捕食,或防御敌人的功能。
魟鱼养殖

魟鱼养殖咱养魟鱼的鱼友都知道,35公分以上的魟鱼就都算是成熟了,可以把这样大的母魟用来繁殖。
魟鱼的体盘很宽,在当时打算养它的时候就得起码准备大点的鱼缸,比如像个长3尺以上的鱼缸,但是到了繁殖的时候,这个缸就显得小了点。
魟鱼交配得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我家用的是2米5长、1米5宽的鱼缸,水位大概有75 公分高,大一点的鱼缸,繁殖和饲养起来都比较方便。
自然界里的魟鱼是生活在有泥土、淤泥或者河沙的水里。
但是我知道的魟鱼都是饲养在透明的水族箱里,底部也是不铺砂的,我也是这样的。
所以用的是上部的过滤过滤器,还加了个5、6层的滴流盒,能让硝化细菌多培养些,水中的氧气也能多点,不至于弄个魟鱼缺氧。
不嫌麻烦的话,你们也可以再加个外部过滤。
要是你的过滤系统是底滤,最好能买到过水效果最好的棉,粗棉和细棉也能搭配使用上。
鱼缸要求三、培育缸小魟鱼满月后需要活动空间,因此需要将其移到较大的鱼缸中。
为了避免过水时出现问题,可以将培育缸和底滤缸第二格连接,使大缸底滤和培育缸形成生态循环,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换水等带来的问题,避免使小魟鱼产生不适。
一般说来,新生的小魟鱼在培育缸中饲养三个月或半年左右,即可移回大缸或出售了。
要求一、喂食用来繁殖的魟鱼种鱼,应当提供更多饵料,并且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
为了增添食物的营养,可以在食物中增添适当的维生素,再给种鱼投喂。
如果发现种鱼以相互攻击来寻找食物的话,则说明应当增大喂食量。
小魟鱼出生后,应当做到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控制在小魟鱼八成饱左右即可;如果时间充裕,则可一天喂食三次,每次间隔约六小时即可。
小魟鱼的食物仍然以鱼虾为主,小泥鳅也是可以的,鱼和泥鳅需要去头,虾要去掉外壳,用温水浸泡后处理成合适的大小进行投喂。
二、水质魟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繁殖期间饲主也更要注意对水质的把控。
魟鱼繁殖期间,水质的各项指标都应保持稳定,不要刺激魟鱼。
由于繁殖过程中会大量喂食,这也就要求过滤系统必须更为强大。
养魟鱼的水质要求

养魟鱼的水质要求
魟鱼最合适的水温是多少啊?
摄氏26~32度是大多数品种可接受的范围,超过34度可能会有暴毙的情况发生,如果温度过低魟鱼的抵抗能力也会降低而容易生病。
水槽的大小要视乎魟鱼体型而定,因为小型魟鱼或幼体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养常吃不到东西导致越来越虚弱,所以先用小缸来养可以帮助它们捕猎食物,藉此慢慢茁壮。
pH需维持在6.0~7.5,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L间,而且必须是软水,水色为透
明含氧量高的水。
扩展资料:魟鱼相当忌讳水质做大幅度的变化,所以当新购买回来的魟鱼,在下缸前先将魟鱼连水放在小水盆中,并只留盖过魟鱼体表的水量(水盆容量要大过3倍此水量);使用空气帮
辅用细管以及简易的调节阀,利用缸高过水盆采虹吸原理对水,并调整调节阀进水量,使之滴流到小水盆满,再抽出水盆水(别浪费水,再倒回缸里)到只留体表高度的水量再重新滴流;如此重覆操作三次就可以直接下缸了(大概需花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如此小心费时
无非是希望魟鱼可以顺利的适应新环境的水质,降低新环境对魟鱼所造成的紧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适的水质参数
淡水魟鱼和其他淡水热带鱼一样,对水质有较大的适应范围,河水、湖泊、甚至是池塘等,条件远远不如海水水质稳定,它们能在其中生存,可见淡水魟鱼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我们对饲养魟鱼的水质要求就要有一定的了解:
(1)导电度鱼硬度
通常情况下淡水魟鱼喜欢较软的水质,也就是经由仪器测量低于200微毫的导电度,或总硬度7°dGH以下的水质。
大多数的淡水魟鱼对硬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只有少部分的长尾魟鱼和小眼魟鱼要求较高。
刚新进来时的淡水魟鱼,它们对于硬度较高的水就会比较敏感,它们的表现通常会:在游动和休息时颤抖抽搐身体,且拒绝进食,所以导电度150以下的水质才是新进魟鱼最好的饲养条件。
但是,所有的淡水魟鱼,包括长尾魟鱼和小眼魟鱼在内,只要经过一年以上的饲养后,魟鱼就能适应较硬的水质,并且不再颤抖身体且进食正常,只是鱼体的成长就会变的缓慢很多。
所以,还是用软水来饲养淡水魟鱼,会得到比较好的成长。
文章来源:)
(2)水中酸碱PH值:
淡水魟鱼自然生存的环境中水是属于弱酸且软水性质,而主要种类的淡水魟鱼对新环境的ph值有较大的适应能力,刚新进的魟鱼,最好是将ph值保持在6.5~7.5之间,持续这样的水质几个星期来饲养。
根据经验人士介绍说,如果一开始就让新进的魟鱼生活在ph值高于7的水中时,魟鱼就会无精打采,且拒绝进食。
在这个时候吧水中的ph维持在6.2~7.0之间,美国多久就会恢复食欲和精神。
适应新环境之后,大部分种类的淡水魟鱼能忍受鱼缸中ph值缓慢变化,且自然状况下能承受5.0~8.0之间的酸碱度。
虽然如此,但是还是将ph值维持在理想的状态下,维持同数值的ph值,避免忽然间大量的换水,创建一个最佳理想的生活环境,淡水魟鱼才能有最好的状态长命百岁。
经验人士说,大多数的魟鱼是应为饲养者不当的栓谁,使其适应不良,才会导致各种情况的发生以致最后的死亡。
淡水魟鱼之所以能在栖息地承受大范围ph值的变化,是因为这些变化是由有机物质来作用的关系,这和人工饲养的环境中所使用的化学方式调整是不一样的。
(3)水中硝酸与亚硝酸盐的指数
淡水魟鱼是高度敏感性鱼类,和许多热带鱼一样,对水中的硝酸及亚硝酸盐非常敏感,所以在淡水魟鱼的饲养文献中建议:每周必须定期的更换25%或更多的水,以维持良好的饲养水质。
不同品种的淡水魟鱼对硝酸和亚硝酸盐的忍受程度是不同的。
大多数魟鱼的硝酸盐指数介于100~200mg/L之间的水中,会有良好的成长速率。
当指数升高到300mg/L时,一些魟鱼就会停止进食,当指数达到350~400mg/L,并维持一周时,大部分的魟鱼就会没有胃口,这是若是降低到300以下,魟鱼就会恢复正常,不会发生永久性的伤害。
但是,有些种类的淡水魟鱼若是生存在400mg/L甚至更高时,就会出现亚硝酸中毒的症状:停止进食,没有活力,会出现领域性行为,在领域活动范围内不是的抽搐及抖动身体,甚至于出现鱼体体辐边缘的鱼鳍上折的现象。
这个时候将他们移入良好水质的鱼缸时,淡水魟鱼会恢复,但是速度较慢至少要三周以上,病症才会痊愈。
(4)换水
对于不换水或者经常换水都会导致魟鱼疾病的产生。
而换水的频率及用量,与鱼缸中,鱼的密度、喂食的次数及硝化系统都是有很大的关系。
原则上,目前就玩家提供的数据显示,总体上的一个范围是水缸里水量的1/4~1/2不等。
用一般的自来水就可以进行更换,但是入缸之前要加水质稳定剂或者是曝氧、曝晒过的水,在注水时要缓慢,让魟鱼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和阶段。
对于在一套良好的过滤系统中饲养的魟鱼,只需要每二到四星期换水一次,每次30%~40%的水就可以照顾的很好。
这样的情况必须是在饲养数量、亚硝酸盐等优良的环境搭配下才可以办到。
经过长时间的饲养,魟鱼体型的正常与否,一般会取决于水。
除了黑白魟或者是满天星会比较敏感以外,几乎其它种类的魟鱼至少可以长到35公分以上,甚至有部分品种到达性成熟的时候还可以达到1公尺左右。
这完全是因为过滤系统中消化细菌不断的保持恒定的缘故。
所以,齐全的设备是相当重要的,加上饲养者的精细照顾,魟鱼一定会长得很漂亮。
(5)盐度
淡水魟鱼,从这个名称听来,相信它是很难忍受咸度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水中加盐对淡水魟鱼的健康是必要的。
淡水魟鱼没有盐分代谢的腺体,所以一部分人认为它无法忍受,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出货商通常会在装鱼的水中加盐。
事实上,在拉丁美中从事热带鱼不老或者从事出口的商人,都会在交货的时候使用大量的盐巴,这样的做法,同样产生了不同派别的结论:其一是这样的做法就是导致进口淡水魟鱼始终维持一定死亡率的原因,产地的出口商却又坚信,这是避免大量死亡的办法。
其实,鱼类在出口商的设施中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几天,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几天里短暂的高浓度盐分所引发的毒性,会远远低于魟鱼在低浓度水中长时间的停留所导致的毒性,很多水族专业者建议食用盐度的标准约为0.3%~0.5%。
盐分的使用,真正最大的原因在于预防紧迫因子:鱼类的血液和淡水之间所含有的盐分是不同的,鱼类血液中的NaCl浓度远远高于一般淡水中的浓度。
所以预赛中就会有一个维持盐度平衡的机制产生。
这个作用是一种有效率的能量的使用,目的是维持血清中高含量的氯化钠成分。
而如果在水中加入盐之后,就会降低甚至是改变这个生化机制的进行。
这样一来,这个能量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减少,而如果使用浓度过高的盐度,就会降低鱼类渗透膜的压力,那么,介于血液鱼环境水中NaCl的离子升降的平衡反应速率就会降低,而使得魟鱼的紧迫因子就会产生。
因此,虽然在淡水魟鱼的水中加入盐巴,虽然也可以接受,但是要避免过度使用,避免因不适应所产生的疾病。
总之,淡水魟鱼的饲养,没有盐分是比较好的方法。
对于水族箱中的细菌来说,掩饰一种高度的除菌化合物。
虽然,它并能治好细菌性的感染,但却能减低可能性的扩散发生。
降低盐度对所有鱼来说是安全的。
据国外文献记载,比较安全的计量是,2~3公克的食盐加入1公升的水,大约维持在0.2%~0.25%的饲养比例。
(6)水温
饲养淡水魟鱼适当的温度范围是24~26度之间,但是如果在27~28度,魟鱼看上去显得更愉快。
但是如果超过30度,对于不同种的魟鱼会产生不同的症状。
短时间的停留在低温时,比如冬天进货16~18度时,不会产生明显的伤害或者因此引发疾病。
而如果长时间的停留在21~22度时,就会导致它们食欲减退及其他疾病。
淡水魟鱼中的帝王魟对水温最敏感,它们可以适应的水温范围较小,必须将温度控制在26~28℃,才能够将他们照顾好。
多数的淡水魟鱼,由于饲养时会搭配红龙,或者其他的热带观赏鱼一起混养,所以将水温维持在28~30℃的状态,无论是淡水魟鱼还是游动在中上层的其他热带鱼,都是不错的温度选择。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