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合集下载
历史 九年级(上)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幕府极端孤立
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时期,而且列强集中力量侵略 中国,日本有机可乘
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 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 国强大起来
领导者 参加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 市民、商人、手工业者组成联 合阵营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 士大夫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放农奴
A 10、工业革命后,民主政治继续发展,有的国家通过改
革而不是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有( ) ①俄国 ②日本 ③美国 ④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⑧ D、①④
B 11、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
表述,错误的是(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废除了农奴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二、挟天皇以倒幕
幕府统治
矛盾
下级武士 (倒幕派)
伏见、鸟羽之役
幕幕 府军 一 军在 八 大伏 六 败见 八 。、 年
鸟, 羽幕 发府 生军 激与 战倒
1869年, 幕府被彻底 败,德川幕 府对日本长 达 260多年 的统治终于 结束。
武装倒幕 的成功,为 明治维新扫 清了障碍。
从幕府统治到倒幕运动
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内容
废藩置县,加强 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 身份制度,取消 武士 特权
向西方学习, 殖产兴业 ,鼓励发展 近代 工业;引进西方 先进技术及设备 ;允许 土 私有 和 买卖 。
军事上 实行 征兵 制,建立 常备 军;建立 警察 制 度,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
和文化教 提倡“文明开化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
第十六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武士阶层的特点:忠诚、勇敢、 尚武、注重荣誉
武士阶层的影响:武士阶层的 崛起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对日本 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武士文化的特点
忠诚:对主君的绝对忠诚不惜牺牲自己 的生命
武艺:注重武艺追求卓越的战斗技巧
荣誉:追求荣誉重视名誉和尊严
礼仪:注重礼仪讲究礼节和规矩
纪律:严格遵守纪律服从命令
尚武精神:崇尚武道追求勇猛和刚毅
文化变革: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促进了日本文化的现代化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货币:黄金、白银、铜币等
货币流通:货币的铸造、发 行、流通、回收等
贸易流通:贸易路线、贸易 方式、贸易政策等
武士领导下的文化变革
章节副标题
文学艺术的繁荣
武士文学:武士阶层的文学作品 如《源氏物语》等
音乐艺术:武士阶层的音乐艺术 如《樱花》等
添加标题绘画艺术:武士阶层的绘画艺术 如《神奈川冲浪里》等
戏剧艺术:武士阶层的戏剧艺术 如《能剧》等
教育普及的推进
武士阶层重视教 育推动教育普及
建立学校提供教 育机会
推广武士道精神 培养忠诚、勇敢 、自律的品质
教育内容多元化 包括文化、军事 、科技等方面
宗教信仰的演变
佛教的传入:武士阶层开始接 受佛教信仰
神道教的兴起:武士阶层逐渐 转向神道教信仰
佛教与神道教的融合:武士阶 层开始融合佛教与神道教信仰
封建制度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起源:起源于古代中国后传入日本 封建制度的特点:分封土地建立等级制度 封建制度的发展:在日本逐渐形成武士阶层 武士领导的社会背景:武士阶层成为封建制度的核心力量
武士阶层的崛起
武士阶层的形成:在封建制度 下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成为社会 的重要力量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改革

二、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
1、 倒幕力量的形成 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要求改革, 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以此为根据地, 组织倒幕力量。 2、 倒幕运动斗争: “ 大政奉还 ”------1867年 迁都东京-------1868年江户改名东京,1869年 迁都东京。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变法前的准备
一、幕府的统治危机的表现
19 世 内忧:1、幕府封建专制 纪 幕府封建专制 2 、 ______________ 阻碍资本主义 的 幕 经济发展 (经济剥削:农民、手工业者、中下层武士) 府 的 外患:3、闭关锁国 统 民族危机 治 美国入侵日本
外患
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入侵日本 “黒船事件”
3.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解决幕府
掌权,封建势力割据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义务教育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废藩置县
D.建立常备军
4.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 措施是
A.实行义务教育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废藩置县 D.建立常备军
5.首先敲开日本闭关锁国大门的 西方列强是:
A.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
练习题
1.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中推行 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中没有 ( ) A、废藩置县 B、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 C、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D、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 2.下面是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
戌戊变法的比较认为论述正确的 包括: (不定项) • A.改革前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社会 危机. B.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 D..都取得了成功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道德规
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 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 从事朝廷或一般贵族的警卫工作。 10—12世纪,许多影响较大的武士 集团出现,逐渐控制中央政权。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PPT文档演模板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问题探究
•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 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 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 示?
•改革发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PPT文档演模板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课堂小结
•背景:•幕府统治内忧外患 •改革者: •明治天皇
PPT文档演模板
•明治天皇
•(1852~1912) •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
1912)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想一 • 日想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
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 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 地,武装推翻幕府。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 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 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 •没有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
第16课_武士领导的社会 变革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大化改新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
•从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 路
PPT文档演模板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明治维新1868-1889)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 • 相传为公 元前660年由 天照大神后代 神武天皇开创
PPT文档演模板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
刚 上 台 的 明 治 天 皇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 •1、人物• :明治天
•明 •治
•2、时皇间• :1868年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措施: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废藩
置县。
工藤二郞:现在政府允许买卖土地了。听说领居 想把地给卖了,到工厂里找份工作。我呢,买了土地 之后不种粮食,改种棉花,现在很多工厂都很需要棉 花,不愁赚不到钱。而且现在每年只要交土地价格的 3%作为地税就行,其他的赋税杂役全免了,负担不重! 政府收税后可以购买机器,扶植企业发展。真是美好 的未来啊!
1868-1873 1851-1873 1861-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3.3% 5%
德
1861-1873
3.8%
积极影响: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 危机。
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
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 新威胁。
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对 西方的先进科技;重视教育, 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教兴国;要善于改革,要有 国家有何启示? 创新精神。
——《大国崛起》
领导阶层:以中下武士为首的 改革派(倒幕派) 想一想 是谁领导了倒 结果: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 幕运动?结果如何? 以天皇为首的、改革派掌握实 权的新政府 。
明治天皇名 睦仁,1867年继 承皇位。1868年 改年号为明治元 年,在位时期实 行了一系列改革。
明治维新给武士世家——工藤家族四兄弟带来了新 气象。从中你能说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工藤一朗:想当年,我们家族世代武士,吃的是皇粮, 享有很多特权如带刀权、格杀勿论权,太威风了。可现 在因为政府取消了武士的世袭制,而且刀也不让带了。 不过我可以经商,因为藩国已经被废除了,地方上的府 和县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我 的商品肯定不愁卖不出去。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改革

根据改革措施分析其有何作用 (2)经济方面——
向西方学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改革 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 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增强国力。
根据改革措施分析其有何作用 (3)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建立警察 制度,维护国家治安。
维护社会稳定, 壮大军事实力。
阅读回答:
1、什么阶层成为了武装倒幕的主力?
2、采取了什么策略? 3、过程:“尊王攘夷”(反幕府、反侵略) 全力倒幕
1868年伏见、鸟羽战役,倒幕成功
1868年,幕 府被彻底打败, 德川幕府对日本 长达260多年的 统治终于结束。 武装倒幕的成功, 为明治维新扫清 了障碍。
时间: 从1868年起 目的:
残余,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 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
• 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迈入近代社 会的标志是: A 幕府统治 B 武装倒幕 C 迁都东京 D 明治维新
• 明治维新的目的是: A 尊王攘夷、王政复古 B 取消幕府统治 C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D 反对殖民统治
•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 施是: A 废藩置县 B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 文明开化 D 实行征兵制
• 下面是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戌 戊变法的比较认为论述不正确的 是: A.改革前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社会 危机. B.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都取得了成功
明治时期:改革派(倒幕派), 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得 到部分大名(地方诸侯)支持, 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 戊戌变法: 改革派(维新派), 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 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群众,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 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 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
初中历史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1868年,幕 府军与倒幕军 在
伏见、鸟羽发 生
激战。幕府军 大 败。
德川幕 府投降,结 束其对日本 的统治。并 “还政于天 皇”,改元 “明治”, 迁都东京。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目的:
巩固明治政府统治,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主要内容 ——改革措施:
请阅读教材,点出日本 明治维新从哪些领域进行改
Hale Waihona Puke 日天皇封本
建
封 建 等 级
统
将军
治
阶
大名 士
级
制
(诸侯)
度 示
武士
意
农
图
工
民
商
德 川
1603年,德川家康 建立“德川幕府”。
幕
府 对内:
统 治
实行封建专制
下 的 对外:
日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本
19
世 纪 中 期 日 本 国 内 各 阶 层 的 状 况
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入侵日本。 几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明治维新的影响
积 ①使日本走上了逐步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极 ②使日本逐渐富强起来,摆脱了民族危机。
消 极
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逐渐走上 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 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日本
明治维新
(1868年)
背景:幕府统治内忧外患 改革者:明治天皇 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政治、经济 、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 影响: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日出之国----日本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的一次 改革,是对中国隋唐政治和经济 制度的模仿。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 仿。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北师大版九上第十六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1868年
明治天皇
(1852~1912) 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1912)
1869年,幕府被彻底打败,德川幕府对日本长达260多年的统 治终于结束。武装倒幕的成功,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倒幕运动的结果: 幕府统治被推 翻后,建立起 以天皇为首的 新政权,为明 治维新扫清了 障碍。
背景
• 日本内忧外患,倒幕 运动推翻幕府的统治。
大化改新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
从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
对内:封建专制 对外:闭关锁国
当时的幕府统治存在着什么危机?
• 国内:1.幕府的横征暴敛使国内阶级矛盾
尖锐,直接威胁幕府的统治。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新兴地主、 资本家、资产阶级性质的商人,不满幕府 内机。日本遭受美国等国的 侵略,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3.3% 5%
3.8%
• 日本就是西化,30年后 就打败了大清,日本就 是西化,40年后就打败 了当时横跨欧亚美的俄 国,日本就是西化,100 年后GDP就排名第二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最大成就) 但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不少封建残 余,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 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
日 本 使 团 赴 欧 洲 考 察
1889年,日本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
了有限的宪政统治。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 速度在当时世界上非常罕见。 国家 日 时间
1868-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英 美
德
1851-1873 1861-1873
1861-1873
5、性质: 6、影响:积极&消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天皇(1852~1912) 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1912)
比较项目 明 治 维 新
国内 时代 背景 幕府极端孤立 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时期日本有机可乘。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 市民、商人、手工业者组成联 合阵营。
戊 戌
变 法
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 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 大起来。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 夫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官僚,力量 薄弱。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 财政。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堂;设立 译书局。
天皇(傀儡) 将军(实权)
封建专制 士 大名 统治
武士 农工商
民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日 本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示 意 图
天皇 傀儡
封建专制 大名 统治 (诸侯)
将军 实权
士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武士 从12世纪起,一些武士 将军和大名的家臣 出身的人掌握了国家政权, 农 天皇大权旁落。这些武士自 工 民 称将军,他们的统治被称作 商 “幕府统治”。最后一个统 治日本的将军是德川庆喜!
大批中下级武士由于经济地位的急剧恶化,反 对幕府的腐败统治,由幕府统治的支柱变成倒 幕派的中坚力量。他们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 展开了一场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的主力是中下级武士
挟天皇以倒幕(倒幕运动)
伏 见 、 鸟 羽 之 役
1868年
倒幕运动:1869年,武士推翻了德川幕府 的封建专制统治,恢复了天皇的权力。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明治维新1868-1889)
日本——
相传为公 元前660年由 天照大神后代 神武天皇开创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道德规
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 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 从事朝廷或一般贵族的警卫工作。 10—12世纪,许多影响较大的武士 集团出现,逐渐控制中央政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
根据材料,请回答:
①日本对外来的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答:吸收。
②文中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主要指哪些方面? 答: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和军事等方面。
7.646年,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进行了改革;1868年起,明 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了改革。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明治初期的小学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日本皇军
(1868年)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大名的 世袭领地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管理的行政区域
经济:发展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由中央任命官员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 军队(“皇军”)。还建立警察制度。 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 化”,实行强制性教育; 1872年通车的日本第一条铁路 身穿西服举办西洋音乐会的东京大学生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大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 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封建专制使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矛盾日益激化 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外患)
日本的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二、倒运动幕(明治维新的前提)
1、倒幕派的形成
大久保利通(1830—1878)
幕府统治
矛 盾
下级武士 (倒幕派)
武士的穷困
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 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 头取暖。”
改革发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背景: 幕府统治内忧外患
改革者: 明治天皇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改革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
影响: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讨论:日、中“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
中国光绪帝(1871~1908) 爱新觉罗· 载湉(tiá n)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增强国力。
(3)军事方面
维护社会稳定, 壮大军事实力。
(4)社会生活方面
提高国民素质, 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日 本 使 团 赴 欧 洲 考 察
九年级历史(上)第16课
1.为了向西方各国学习,明治政府派出了以 岩仓俱视 ______________为首的使团出访欧美国。
2.1889年,日本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
外患:民族危机
1853年美国准将佩里率舰队入侵日本—黑船事件
美国首先打开 日本的大门 浦贺港
1853
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 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 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佩里日记》
佩里
当时的幕府统治存在着什么危机?
国内:1.幕府的横征暴敛使国内阶级矛盾
(1)646年和1868年的改革分别称作什么? 答:646年大化改新;1868年明治维新。 (2)646年的改革,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1868年的改革,日本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4)通过对日本这两次改革的了解,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
13:47--22:56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 育与社 会生活
废藩置县 废封建身份、武士特权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 实行征兵制 建立警察制度
提倡“文明开化” 普及义务教育
请根据改革措施分析其有何作用。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使资本主义 发展得到统一的市场,建立起统一 的国家。
二 挟 天 皇 以 倒 幕
.
二、挟天皇以倒幕(倒幕运动)
1869年,幕府 被彻底打败,德川 幕府对日本长达260 多年的统治终于结 束。武装倒幕的成 功,为明治维新扫 清了障碍。
2、倒幕运动的结果
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以明 治天皇为首的资产阶级、地 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为明治 维新扫清了障碍。成为日本 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背景)
1、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的社会状况
(1)646年,大化改新(封建制度— —天皇) (2)8C 日本确立天皇的集权统治 (3)9C 武士
(4)12C 幕府统治
(5)1603 德川家康 江户时代
德川家康
德 川 幕 府
实权在将军手中, 权力中心设在江户 (东京) 天皇为名义上的 国家元首,朝庭 设在京都
国际
领导者 参加者
改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 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 教育。
革
措 施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学习测评
1.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 )。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美、英、法等国殖民统治 D.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2.1853年,率先打开日本关闭国门的是(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3.组成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 )。 ①中下级武士 ②商人和资本家 ③新兴地主 ④高级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是( )。 ①法国 ②俄国 ③日本 ④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推翻了旧政权 B.由资产阶级领导 C.废除了农奴制 D.改变了社会性质
材料:除特许国家外,严 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 闭关锁 日本人至外国。
国的政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 策
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一 幕 府 统 治 的 危 机
1、德川幕 府统治时期的内 外政策是什么?
.
对内:实行封建专制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1868年一群在日本统治 阶层中地位低下的中下级 武士,在人民的支持下, 发起以武力推翻德川幕府 统治的“倒幕运动”。他 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治天皇
(1852~1912) 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1912)
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 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 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 地,武装推翻幕府。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 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 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 没有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
刚 上 台 的 明 治 天 皇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 • • • •
1、人物:明治天皇
明 2、时间:1868年 治 变法图强 、富国强兵 维 3、目的: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 新 4、性质:
质的改革。
5、措施(填表格) 6、影响:积极&消极
主要内容 ——改革措施
请阅读教材,点出日本 明治维新从哪些领域进行改 革。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 响?
①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积极方面 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影 响
②摆脱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的民族亚洲 和平构成威胁
性质: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问题探究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 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 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 示?
尖锐,直接威胁幕府的统治。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新兴地主、 内忧外患 资本家、资产阶级性质的商人,不满幕府 的统治。
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