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一、(2021·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马燧,字洵美。
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
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
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
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
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
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
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
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
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
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
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
器用完锐。
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
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
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
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
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许之。
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
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
廷光惮燧威,拜城上。
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
”廷光再拜。
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
”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
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
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选自《新唐书·马燧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解析】选B。
退避三舍文言文翻译习题

原文:晋侯赏士,介之推不言禄。
曲沃之乱,推不失节。
晋侯请之,不往。
与之班爵,亦不辞。
其母曰:“盍亦求之?”对曰:“以贪班爵者,犹饥而食恶,盗食之余也。
不知推之志也。
”遂隐而耕于海滨。
【习题一】请翻译下列句子:1. 晋侯赏士,介之推不言禄。
2. 曲沃之乱,推不失节。
3. 晋侯请之,不往。
4. 与之班爵,亦不辞。
5. 盍亦求之?6. 以贪班爵者,犹饥而食恶,盗食之余也。
7. 不知推之志也。
8. 遂隐而耕于海滨。
【习题二】请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介之推为何不言禄?2. 曲沃之乱中,介之推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3. 晋侯为何请介之推?4. 介之推的母亲为何建议他求禄?5. 介之推为何拒绝求禄?6. 介之推最终做了什么?【习题三】请根据原文,创作一段现代文概述介之推的故事。
【参考答案】【习题一】1. 晋文公赏赐有功之臣,介之推没有提及自己的俸禄。
2. 在曲沃的叛乱中,介之推没有失去自己的节操。
3. 晋文公邀请介之推,但他没有去。
4. 给他相应的爵位,他也没有推辞。
5. 岂不是也应该去求取?6. 那些因为贪图爵位而求取的人,就像饥饿时吃坏的食物,是盗贼吃剩下来的东西。
7. 不了解我追求的是什么。
8. 于是他隐居在海边耕种。
【习题二】1. 介之推不言禄是因为他并不看重物质利益,而是注重自己的节操和品德。
2. 曲沃之乱中,介之推表现出了坚守节操的品质,他没有因乱而失去自己的原则。
3. 晋文公请介之推是因为他听闻介之推的品德高尚,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行列。
4. 介之推的母亲建议他求禄,可能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希望他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5. 介之推拒绝求禄是因为他认为贪图爵位的人如同饥饿时吃坏的食物,他不愿成为那样的人。
6. 介之推最终选择隐居海边耕种,追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完善。
【习题三】介之推,一个晋国的贤士,他不慕名利,坚守节操。
在晋文公赏赐有功之臣时,他未曾提及自己的俸禄,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
当曲沃发生叛乱时,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节操,不因外界的动荡而动摇。
《左传》阅读答案

《左传》阅读答案第一篇:《左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堧垣:宫外的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后汉书·冯异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
好读书,通左传、孙子。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
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
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
异从兄孝丛光武,因荐异,得召见。
异日:“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
”光武日:“善”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
”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
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
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
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及至南宫,遇大风雨。
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
复度滹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
还,拜偏将军。
从破王郎,封应侯。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
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
敕异曰:“三辅遭乱久矣,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注涂炭,无所依诉。
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
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饬,无为郡县所苦。
”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
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
(节选《后汉书·冯异传》) 注:元元,百姓。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 分)A. 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B. 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C. 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D. 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即《孙子兵法》,作者是《过秦论》中提到的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①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狄人伐唐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J尊首,受而载之。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②,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日:“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
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寰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今?”对曰:“子女下年,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强、右属爨缝,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等之。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①晋人:指晋献公的军队。
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骊姬乱而被迫流亡。
②骈胁: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B.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D.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首,是一种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是九拜中最重的一种礼节。
《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犹不改。
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略有删改)【注】①胹:煮。
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贼之贼:偷窃。
C.宣子田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其我之谓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侯围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侯围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
原不降,命去之。
谍出,曰:“原将降矣。
”军吏曰:“请待之。
”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一舍.而原降。
迁原伯贯于冀。
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昭公元年正月乙未,楚公子入郑,逆①而出,遂会于虢,寻.宋之盟也。
祁午谓赵武曰:“宋齐婴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子弗戒,惧又如宋,子木②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况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
子相普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淳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无谤讟③,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
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然宋之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
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
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譬如农夫,是镳④是衮⑤,虽有饥馑,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
吾未能也,《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信也。
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
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
”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
晋侯问于师旷⑥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
不然,民听滥也。
”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
’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
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⑦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
”(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逆:迎亲。
②子木:楚国的令尹。
③讟:诽谤。
④镳:田中除草。
③衮:培土。
⑥师旷:字子踩。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

《晋楚城濮之战》译文--选自左丘明《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原文选自左丘明《左传--城濮之战》,描述了城濮之战交战地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容详尽、手法简练,非常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一、【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
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
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
”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7),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8),楚子伏己而嘏其脑(9),是以惧。
子犯曰:“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10),吾且柔之矣(11)!”子玉使斗勃请战(12),曰:“请与君之士戏(13),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14)。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15):戒尔车乘(16),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7)。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18)。
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19),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
”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20)。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21),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22),子上将右(23)。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
陈、蔡奔,楚右师溃。
狐毛设二旆而退之(24),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25),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26)。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于西,楚左师溃。
楚师败绩。
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27),及癸酉而还。
甲午,至于衡雍(28),作王宫于践土(29)。
乡役之三月(30),郑伯如楚致其师(31)。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32)。
晋栾枝人盟郑伯。
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33):驷介百乘(34),徒兵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避三舍《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重耳)及楚,楚子飨①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①飨:用酒食款待。
②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
2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重耳)及楚②其辟君三舍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楚子飨之(他,指代重耳) B 若以君之(的)灵
C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它,指代鸱)曰
D 多助之(到)至,天下顺之。
22.句子:曰:虽然,何以报我?(2分)
23.由上文演化而来的是____ 。
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0.(2分)①及:到了②辟:通避,躲避
21.C
22.(2分)即使这样,那么你用什么报答我呢?
23.(3分)退避三舍启示:知恩图报,信守承诺
翻译: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
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
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