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镜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原文|译文|鉴赏《梦江南·昏鸦尽》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春日一女子观望眼前黄昏时分,群鸦飞至的景色,以景生情,心生愁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梦江南·昏鸦尽》原文清代:纳兰性德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译文及注释译文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

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

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注释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心字:即心字香。

鉴赏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

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

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

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

“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

很是耐人寻味。

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

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

但是,并不马上回答。

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

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

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

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

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

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

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

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

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

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

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

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刘禹锡《昏镜词引》原文及鉴赏

刘禹锡《昏镜词引》原文及鉴赏

刘禹锡《昏镜词引》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禹锡《昏镜词引》原文及鉴赏【导语】:〔唐〕刘禹锡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

昏镜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昏镜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昏镜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昏镜词·昏镜非美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前言】《昏镜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

此诗用寓言艺术,揭露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佞臣而迫害永贞革新人士的现实,把自己心中的难言之隐巧妙而贴切地表现了出来,构想奇特,出语新颖,嬉笑怒骂而富于生活趣味,又把用作比喻的镜子题材的内容发挥到极致,表现了作品讽刺智慧的妙趣和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理趣及情趣。

【注释】⑴贾奁:商人的柜。

⑵皎如:洁白明亮的样子。

⑶良苦:好坏。

侔:相称。

⑷解颐:微笑。

⑸市:买。

⑹历鉴:一个一个地照。

周睐:全部看个遍。

⑺是用:因此。

什一:十分之一。

⑻美金:质地好的金属。

⑼瑕疵:毛病。

⑽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⑾琼瑛:美玉。

⑿秦宫:咸阳宫。

这里指咸阳宫的宝镜。

【翻译】昏镜不是用优质的青铜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泽已经消失。

容貌丑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说这昏镜竟与其他明镜无异。

在昏镜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随心想象自己是如何美丽。

陋容者一日照它四五次,自以为漂亮得全城人都倾慕不已。

他用有花纹的锦绣制成这镜带,又用美玉做的匣子来盛放这镜子。

像秦宫宝镜那样的明镜难道不贵重吗?但因它不合心意,反而被陋容者所弃。

【赏析】此诗以明镜喻贤良,指宪宗弃绝的革新派人士;昏镜喻邪僻,指宪宗亲信的宦官佞臣;那个喜欢昏镜的陋容之人便指宪宗。

诗前引子记述制镜工匠谈投合人们爱憎好恶心理的生意经,揭示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人们挑选镜子,并不讲求镜子质量的优劣,而务在“求与己宜”——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镜“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

用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来比况君主用人,即是说君主用人,同人们挑选镜子一样,亦在“求与己宜”,因而,贤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弃置。

白居易《后宫词》唐诗鉴赏及译文

白居易《后宫词》唐诗鉴赏及译文

白居易《后宫词》唐诗鉴赏及译文《后宫词》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后宫词》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后宫词》唐代: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后宫词》译文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后宫词》注释宫词:此诗题又作《后宫词》。

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红颜:此指宫女。

恩:君恩。

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

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后宫词》鉴赏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

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

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

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

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

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

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

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

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

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

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

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

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

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

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

李清照《永遇乐》详细解析与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详细解析与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详细解析与赏析1. 原文《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2. 译文夕阳如同熔化的金子,暮云仿佛合璧的美玉,我此刻身在何方?柳枝被烟雾笼罩,显得愈发浓密;笛声吹奏着《梅花落》,透露出哀怨之情,春天的气息又能知晓多少呢?元宵佳节,天气融和,难道就不会出现风雨吗?朋友们驾着香车宝马来邀请我,我却只能婉言谢绝他们的好意。

回想起当年在汴京的盛况,闺阁中的女子们多有闲暇,特别看重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她们戴着镶嵌翠羽的帽子,插着用金线捻成的雪柳,争相装扮得整整齐齐。

如今我却已憔悴不堪,头发散乱,鬓角斑白,害怕在夜晚出去。

还是不如躲在帘子底下,听一听外面人们的欢声笑语吧。

3. 注释●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暮云合璧:苍茫暮色从四面围了上来,只有皎洁的月亮如同一块无瑕的白璧,被暮色团团围在中央。

●染柳烟浓: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

●吹梅笛怨:笛声吹奏着《梅花落》,透露出哀怨之情。

●中州盛日:指北宋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当年繁盛之时。

●铺翠冠儿:镶嵌着翠羽的帽子。

●捻金雪柳:用金线捻成的雪柳,为古代妇女元宵节时佩戴的装饰品。

●簇带争济楚:争相装扮得整整齐齐。

济楚:整齐漂亮。

4.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婚后与其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故自封为易安居士,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早年生活安定,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5. 背景故事《永遇乐·落日熔金》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宋金两国处于和平停战期,百姓生活逐渐安定。

览镜词毛奇龄译文

览镜词毛奇龄译文

览镜词毛奇龄译文
《览镜词》是清代毛奇龄所做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渐觉铅华尽,谁怜憔悴新?
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

作品鉴赏:
思妇题材早已是一个陈旧的题材,很难写出新意。

毛奇龄的这首五绝通过“览镜”这一特定的情节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有些别致。

“渐觉铅华尽,谁怜憔悴新”,其意略同于“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但通过主人公对镜自伤的情景来表现,就有了一种顾影自怜的楚楚动人之感。

“铅华尽”是因为不再化妆的缘故,故着“渐觉”二字。

忧能伤人,使人憔悴。

加之未施脂粉,更难掩饰。

“谁怜”云云,则惟有自怜而已。

此诗精彩处还在后二句,分明只是无一人耳,只是独自垂泪耳,却偏道:“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

而那个“同下泪”的“镜中人”,乃是主人公的影子。

这里当然寓有巧妙的构思。

但那也是对镜伤怀的人必然产生的一种心境,有其自然真挚者在。

苏东坡《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与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只是强调识欧公者天下惟我一人而已,却偏拉入明月,便道得有味,与此诗构思措辞异曲同工。

前人说,绝句贵取径深曲,或正意反说,总不直致。

此诗即得个中三味。

白居易百炼镜译文

白居易百炼镜译文

白居易的《百炼镜》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百炼镜来反思和借喻帝王执政责任与智慧。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镜子的材料选择到镜像的磨砺,如同大唐帝王治理天下,需要经过精心筹划和不断努力。

诗中以江心波上铸镜的场景,将诗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作为镜子的象征身份的制作过程上,这象征着太宗对国家的管理和治理。

接着,诗人将镜子的献给蓬莱宫与扬州长吏手自封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对太宗才干的赞美。

最后,诗人从镜子的角度出发,将其作为天子的象征,传达出天子的权力和职责,以及对历史的审视和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词通过镜子的制作和象征意义,传达出太宗治理天下的能力和责任感,表达了对太宗的崇敬与敬仰。

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以及帝王治理的考验与压力。

唐后主的古诗词大全赏析_李煜诗词赏析

唐后主的古诗词大全赏析_李煜诗词赏析

唐后主的古诗词大全赏析_李煜诗词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后主的古诗词大全赏析,供大家参考。

唐后主的古诗词1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浣溪沙①红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炉次第添香兽③。

红锦地衣随步皱④。

佳人舞点金钗溜⑤,酒恶时拈花蕊嗅⑥。

别殿遥闻箫鼓奏⑦。

【注释】①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

此词见于蔡绦《西清诗话》,《古今诗话》等本以为是李氏宫中诗。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淫靡享乐的真实写照。

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我们看到作者本人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

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

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

“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

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

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

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他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

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这首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淫靡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昏镜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昏镜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

此诗用寓言艺术,揭露和讽刺了唐宪宗宠幸宦官,去迫害一些爱国人士。

昏镜词
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

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

”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

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

”予感之,作《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译文
制镜工陈列十面镜子于商人的柜中。

在柜中看上去,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雾茫茫的。

有人说,好坏的区别太大了,制镜工微笑着说:不是每面镜子都不能做到清澈。

因为商人的意愿,仅仅是能卖出镜子而已,现在来市集的人,一定是细心周到的挑选,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

那清澈的镜子不能掩盖瑕疵,不是面目姣好的人就不能用,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

我对此深有感慨,作出了《昏镜词》。

昏镜不是用优质的青铜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泽已经消失。

容貌丑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说这昏镜竟与其他明镜无异。

在昏镜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随心想象自己是如何美丽。

陋容者一日照它四五次,自以为漂亮得全城人都倾慕不已。

他用有花纹的锦绣制成这镜带,又用美玉做的匣子来盛放这镜子。

像秦宫宝镜那样的明镜难道不贵重吗?但因它不合心意,反而被陋容者所弃。

注释
⑴贾奁:商人的柜。

⑵皎如:洁白明亮的样子。

⑶良苦(gǔ):好坏。

侔(móu):相称。

⑷解颐:微笑。

⑸市:买。

⑹历鉴:一个一个地照。

周睐(lài):全部看个遍。

⑺是用:因此。

什一:十分之一。

⑻美金:质地好的金属。

⑼瑕疵(xiá cī):毛病。

⑽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⑾琼瑛(qióng yīng):美玉。

⑿秦宫:咸阳宫。

这里指咸阳宫的宝镜。

赏析
此诗以明镜喻贤良,指宪宗弃绝的革新派人士;昏镜喻邪僻,指宪宗亲信的宦官佞臣;那个喜欢昏镜的陋容之人便指宪宗。

诗前引子记述制镜工匠谈投合人们爱憎好恶心理的生意经,揭示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人们挑选镜子,并不讲求镜子质量的优劣,而务在“求与己宜”——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镜“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

用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来比况君主用人,即是说君主用人,同人们挑选镜子一样,亦在“求与己宜”,因而,贤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弃置。

用意在为革新派人士辩冤,说他们遭贬被杀,并不是他们真有什么罪,而在于宪宗不是英明之君,是宪宗的爱憎好恶所至。

引子重在阐明明镜何以遭弃置,为革新派人士辩冤,诗则重在揭示昏镜何以受重视,讽刺宪宗君臣。

诗的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快,意旨明白易了。

头二句写昏镜的制作材料和透明度差,徒有镜子之形而无镜子之实,揭示其丑陋本质。

古时镜子以精铜磨制而成,“美金”即指精铜。

“非美金”,是说镜子本要用“美金”——精铜制成,而昏镜则不然。

“丧其晶”,是说制镜本要讲求晶莹明亮,透明度高,而“非美金”制成的昏镜则丧失了这个特征。

二语仅用否定修辞手段,便构成美丑的强烈对比,造语简练之极而表现效果鲜明突出,颇为精妙。

“漠然”,形容昏镜暗淡的样子。

三四句揭露喜欢昏镜的人的丑陋本质。

“陋容”写其客观容
貌丑陋,“自欺”写其主观心理丑陋:二陋合一,于是喜欢昏镜,说昏镜同明镜一样明亮。

诗人非常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和精练。

喜爱昏镜的是陋容之人,但陋容之人并非都喜爱昏镜,仅是其中有“自欺”心理者喜爱,着一“多”字,即把这种区分和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并突出了其表现的重心——“自欺”,精练准确之至,相当考究。

“他镜”,指“美金”制成的明镜。

五六七八句写昏镜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瑕疵既不见”,隐瞒其陋,不见真容;于是“妍态随意生”,自以为美貌无瑕,称心如意;于是“一日四五照”,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于是“自言美倾城”,自诩天下第一美人舍我莫属。

这四句极尽幽默讽刺之能事,言词尖刻,意境生动,把陋容之人面对昏镜的“自欺”表演和得意心理描写得维妙维肖,讽刺得淋漓尽致。

“随意生”三字新奇而意味深长,是诗人刻意所为的篇中传神之笔。

九十两句承前说,昏镜即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于是得到陋容之人的爱重:用绣花带子装饰它,用美玉匣子盛放它。

以上十句咏昏镜,极力挖掘昏镜受爱重的原因,以揭露和讽刺喜爱昏镜的人。

末两句概括题旨,暗示写作的目的。

陋容之人喜昏镜而弃明镜,在于“适”与“非适”,“适”则受爱重,“非适”则被轻视,“非适乃为轻”,就二者言,概括出一篇主旨。

“秦宫”,指明镜,传说秦始皇宫中有面方镜,能照见人的脏腑,辨别人心忠奸(见《西京杂记》卷三),这里用这个典故极写明镜贵重,并用反诘语气加以强调,把“适”与“非适”的题旨表现得非常突出。

这两句写得感慨至深,孤愤之情溢于言表,颇能见出作者以明镜自比(包括革新人士)的寄托之意,与秦始皇爱宝镜的典故联系,暗示出作品的现实寓意——针对亲信宦官佞臣而迫害革新人士的唐宪宗而发。

又唐太宗曾论魏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刘禹锡这首诗的立意显然受此启发。

太宗曾为秦王,用“秦宫”颇切太宗此事,是双关语(刘禹锡长于此道),谴责宪宗不肖,喜昏弃明,违背祖训,实是妙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