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泉域断流成因分析及保护措施
浅谈对晋祠的保护及利用

浅谈对晋祠的保护及利用作者:阴雪融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05期摘要:晋祠是集祠庙、古建筑、园林三位于一体的景区,仅古建筑就囊括了自宋至民国各个朝代;同时作为山西省一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著名景区,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晋祠中的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并存,仅古建筑就有百余座,更不用说塑像、碑刻更是繁多。
目前,晋祠存在保护和利用怎样进行与平衡的问题,也存在人才与资金短缺的问题。
作者基于晋祠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探索保护文物的有效途径,为保护文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文物;保护利用;对策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05.0091 我国文物保护及利用的现状及问题由于历史人文知识的缺乏与文化观念的差异,导致我国长久以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中国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重视建设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文物的保护。
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当完善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在保护历史建筑物和文化遗产这一点上,一些不恰当的重建也使得原本的文化遗产价值受到影响。
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文物的保护和修复需要许多的材料和技术,因此成本很高。
资金短缺也会引起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人才是目前大多数文物保护单位缺乏的一项重要资源,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文物修复和保护,无法及时确定文物的保存现状与制定文物的保护方案。
2 晋祠政府非常重视对晋祠的保护与发展,制定了许多建设规划,目前将晋祠公园、晋祠博物馆与天龙山石窟合并为晋祠天龙山景区。
晋祠公园(图1)由几处民国私人别墅为基础扩建,占地533000平方米。
晋祠博物馆(图2)以宋至民国的古建筑为核心,地理位置处于悬瓮山麓,经过千百年间的建设与修葺,最终形成了一处古建园林式建筑群。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则是唐代佛教石窟艺术的完美呈现,目前也是做到了将数字技术与石窟保护及复原紧密结合。
晋祠泉水断流分析和复流措施

晋泉50年代流量为1.95 m3/s,1961年在晋泉附近 开凿5眼水井,抽水量0.62 m3/s,1968年在附近的开化 沟开凿3眼水井,抽水量0.3 m3/s,1978年—1979年在平 泉附近打井14眼,取水量1.07 m3/s;1979年沿晋祠断裂
晋祠泉域大部分属于太原西山煤田,含煤面积达 1 598 km2,占泉域总面积的79%,已探明的煤炭资源 量达186.3亿吨。1998年采煤面积为563.7 km2,2011年 则为755.3 km2。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地层,位于富含晋 泉水源的奥陶系岩溶地层之上,但煤矿矿坑排水对岩 溶水的影响很大,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大规模的采 煤活动,疏干了采煤区及其影响带的地下水,减少了 上层地下水向岩溶地层的补水量。二是在岩溶水位高 于采煤层的带压开采区,岩溶水通过渗漏通道进入矿 坑,加大了煤矿的排水量,相当于分流了部分地下水。
15 2018 年 2 月
水资源管理
SHANXI WATER RESOURCES
图 2 泉流量与降水量历年监测量
带开凿了26眼井,取水量2.24 m3/s。一系列打井采水, 使得晋祠泉出流锐减至0.8 m3/s,鱼沼、善利两泉断 流。1990年代后,由于出台了晋泉保护政策,凿井采水活 动不再增加,但已有水井采水工作难以停止,深井采水 量维持在了3 600万m3/a,地下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 3.3 煤矿采煤排水
晋祠泉域总面积约2 030 km2,东界从北向南为柳 林河分水岭原王封乡原三给村原汾河原汾河二坝;南界汾 河二坝原清徐县城原郭家梁;西界为郭家梁-狐堰岭-石 家滩-罗家曲-柳科府;北界为古交市与静乐县行政分 界。寒武系、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沿泉域东南交界处的 西山大断裂带上升处流出。
晋祠泉域生态补水工程拦河坝坝型比选

山西水利晋祠泉域生态补水工程拦河坝坝型比选贾丽英(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和煤矿开采的双重作用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晋祠泉域地下水资源采补失衡,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三晋名泉”晋祠泉断流。
文章针对晋祠泉域汾河罗家曲至龙尾头段生态补水工程的拦河坝坝型选择进行了分析,对橡胶坝、常规水闸、液压翻板闸及钢坝闸等四种闸坝进行了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液压翻板闸坝方案作为拦河闸选择坝型。
[关键词]晋祠泉域;拦河坝;坝型选择;液压翻板闸[中图分类号]TV651.1+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20)08-0037-021概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和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破坏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晋祠泉域地下水资源采补失衡,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三晋名泉”晋祠泉断流。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日益恶化的晋祠泉域水环境,采取了多种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2018年2月,山西省财政厅和山西省水利厅联合组织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8年度)》。
该实施方案确定了晋祠泉“重点泉域保护工程”。
“晋祠泉域汾河罗家曲至龙尾头段生态补水工程”位于太原市娄烦县境内,是《山西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8年度)》中“重点泉域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项目主要内容是在晋祠泉域汾河干流上的娄烦县杜交曲镇罗家曲至龙尾头段设置五道拦河坝。
1号拦河坝位于罗家曲村东南;2号拦河坝位于强家庄村西南;3号拦河坝位于强家庄村东南;4号拦河坝位于策马村西;5号拦河坝位于龙尾头村东南。
该段河道长约13.0km ,河道两岸碳酸盐岩裸露,地层总体呈单斜构造,局部出露褶皱及断裂构造,部分地段构造强烈,渗漏明显,为补水有利地段。
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生态蓄水水面12.94hm 2,蓄水量12.13万m 3,促进地下水位升高,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加大晋祠泉域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促进晋祠泉早日复流,兼顾改善汾河河道生态环境。
太原市晋祠泉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太原市晋祠泉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太原市晋祠泉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作者:赵芹珍;蔡继清;
作者机构: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3;;
来源:水资源研究
年:2012
卷:033
期:004
页码:P.19-21
页数:3
中图分类:S157.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晋祠泉域;自然环境特点;水资源系统环境;水土保持
摘要:山西太原市晋祠泉是华北有名的岩溶大泉,近年来泉水流量一直呈衰减趋势,甚至断流,恢复和保护晋祠泉水的昔日风貌让名泉复流,深化对泉域的研究在全省的水资源战略格局中至关重要。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研究了晋祠泉域的自然地理与水资源系统环境特征。
泉域内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阶地区3种地貌类型:土地利用布局不舍理,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500-7000t/(km2·a);降水是泉水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从1963-1993年实测资料表明,晋祠泉流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量减少所致。
太原市晋祠泉域保护条例-

太原市晋祠泉域保护条例正文:---------------------------------------------------------------------------------------------------------------------------------------------------- 太原市晋祠泉域保护条例(1990年12月21日太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1年2月2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保护晋祠泉,合理开发和利用泉域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指太原市晋祠泉域保护区范围是:东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的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折向三给村沿汾河至汾河二坝。
南边界:从汾河二坝经清徐县西高白村沿古交市与交城县行政分界线至郭家梁村。
西边界:沿娄烦县、古交市、静乐县的交界处往南经牛头山、罗家曲村、白家滩村、康庄村到郭家梁村。
北边界:古交市与静乐县的行政分界线。
第三条凡在晋祠泉域保护区内取用泉水、地下水,进行采煤排水、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开山采石、排放污水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晋祠泉域保护区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委托,进行晋祠泉域保护区水资源的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晋祠泉域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泉域保护区水资源的统一保护和管理工作。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晋祠泉域保护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晋祠泉域保护区按水文地质特征,划分为后山径流补给区,前山径流排泄区,冲积洪积平原区,实行分区保护和管理。
第六条后山径流补给区范围:庙前山、石千峰分水岭至王封村的以西地区。
在本区内,应搞好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进行地下水回灌,严格控制开采岩溶水。
山西太原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新认识

山西太原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新认识梁永平;张发旺;申豪勇;唐春雷;赵春红;王志恒;侯宏冰;任建会;郭芳芳【摘要】晋祠泉和兰村泉是山西著名的岩溶大泉,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两个泉于20世纪末相继断流.针对山西省政府提出的要使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文章在泉域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就泉水复流密切相关的四个关键性岩溶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新认识.核实了目前划定的晋祠—兰村泉域边界,依据最新资料对现行的晋祠、兰村泉域边界提出了7处修正,修改后晋祠泉域面积由2 030 km2变为2 713 km2,兰村泉域面积由2 500 km2变为2 614 km2.汾河二库在蓄水后库区的主体部分划归到晋祠泉域而非兰村泉域,其渗漏补给是造成近年来晋祠泉域区域岩溶地下水位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确定了晋祠泉域内盘道—马家山断裂带是一个岩溶水强富水带,也是岩溶地下水从北部中、上寒武统含水岩组向南部中奥陶统含水岩组的转换带.圈定了晋祠泉域:玉门河南峪村—杜儿平煤矿东侧—官地矿与白家庄矿交界处—龙山—明仙村东—晋祠泉的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这些认识是开展晋祠—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更是制定晋祠、兰村泉水复流方案的重要依据.【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9页(P11-18,34)【关键词】晋祠泉;兰村泉;岩溶水;水文地质条件;泉水复流【作者】梁永平;张发旺;申豪勇;唐春雷;赵春红;王志恒;侯宏冰;任建会;郭芳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61;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太原030006;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34中国北方岩溶水的循环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岩溶大泉是最重要的天然排泄形式,因此,岩溶地下水系统被称为“泉域”。
我国北方岩溶泉域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晋祠泉为例

我国北方岩溶泉域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晋祠泉为例
王焰新
【期刊名称】《中国岩溶》
【年(卷),期】2022(41)3
【摘要】我国北方岩溶分布面积广,岩溶泉水资源丰富,是岩溶区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的优质供水水源。
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采煤等强烈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下,我国北方岩溶泉水流量衰减,水质恶化,岩溶泉域生态环境功能下降。
通过合理、适度的人工干预,强化岩溶大泉的自然恢复机能,并最终实现泉域生态环境修复,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重点领域。
论文在分析研究晋祠泉断流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并科学地评估了汾河二库强化渗漏补给、泉域岩溶水关井压采、煤矿区保水限采、近源生态补水和远源河道渗漏补给等一系列措施及预期效果,以期推进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该研究工作有望对我国北方岩溶大泉的生态修复形成示范效应,为遏制我国岩溶区生态恶化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14页(P331-344)
【作者】王焰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X171.4
【相关文献】
1.基于EOF和M-K的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r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晋祠泉域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3.北方断流岩溶大泉复流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复流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以山西太原晋祠泉为例
4.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
5.晋祠泉域地下水位控制指标及其生态修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晋祠泉域概况

晋祠泉域概况泉域概况晋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三绝”之一的晋祠泉水,出露于太原西山悬瓮山下,距太原市25km,“悬之山晋水出焉”,是晋祠泉域岩溶水的集中排泄点,由难老泉、圣母泉、善利泉组成,出露高程802.59-805m。
1933年及1942年分别实测流量约2.0m3/s,1954-1958年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l.94m3/s,最大2.06 m3/s (1957年),最小1.81m3/s (1954年),动态稳定。
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泉水流量逐年减少,由60年代1.69m3/s,70年代1.21 m3/s,80年代0.52 m3/s,降至90年代的0.18 m3/s,1994年4月30日断流。
泉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598mg/1,总硬度447mg/l。
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晋祠泉域分布于太原西山一带属西山石千峰复向斜构造。
其范围主要包括太原市的古交市、原南、北郊区、清徐县以及忻州地区静乐县、吕梁地区交城县的小部分地区。
为便于管理,本次划分未包括忻州及吕梁地区部分。
汾河于泉域北部自西向东穿过,据寨上水文站观测,多年(1953-1983年)平均流量为13.07 m3/s,其较大支流有天池河、狮子河、屯兰川、原平河、大川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泉域多年(1953~1994年)平均降水量为441.1mm(寨上站),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
按时段统计,50年代降水量为483.1mm,60年代为475.3mm,70年代为418.0mm,80年代为416.8mm,90年代减少为408.4mm,总体呈减少趋势。
泉域范围东部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的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折向三给村,沿汾河至汾河二坝。
南部边界:从汾河二坝经清徐县西高白沿古交市与交城县的行政分界线至郭家梁村。
西部边界:沿娄烦县、古交市、静乐县的交界处往南经牛头山、罗家曲村、白家滩村、康庄村至郭家梁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 19 9 0 9 4年, 晋祠 泉流 量 【 1 9 m / 降为 0 0 m / , f . 8 s 】 . l s 净减 少量 为 1 . 9 7 s同期 岩溶水开采 量增加 了15 1 :s两相 比较, 6m /, .7m , / 岩溶水开采 的增量 占 到 了晋祠泉 流量 减少量 的 7 . % 9 9 。汪 明过晕开 采岩溶水 是导致 晋祠 泉断流 首
科 学 论 坛
I ■
晋祠泉域断流 成 因分析 及保护措施
薛晓峰 曹召丹 周芳成 赵 小二
江苏 徐州 2 11) 2 16 ( 苏省徐 州市 中国矿业 大学 江 [ 摘 要] 过对晋祠 泉域 水文 地质 的分析 以及 周边 一业 的迅 猛发 展, 出晋祠 泉域断 流 的原因是 多方 面的, 护晋祠 泉域 是 一项 系统 工程, 通 【 得 保 同时唤起政府 、 人们 对泉 域 断流 的关 注程 度, 设真 『 的魅 力太 原 。 建 F [ 键词] 关 晋祠 泉域 断流 成 因 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 号 :2 0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9 4 (0 0 O 1 6 O 10 1 X 2 1 ) 1 0 4 1
4水资 源保 护措 旌 目前, 人们 已经 充分 认识 到牺 牲人类 赖 以生存 的水环 境来 换取工 业、城
市经济 发展 是得不 偿失 的, 为了保护 晋祠岩 溶水 环境, 有关部 门 已经采 取 了一 些措施 , 这是 一项长 期而艰 巨的任 务, 但 需要深 入研 究, 认真对待, 进行科 学而 有 效 的工作 。要 保护 好晋 祠 岩溶水 环境 , 应积极 采取 以下 措施 : ①应 强化地 下 水资源 管理 。泉域 内地 下水 要统筹 规划 、科学 开发, 现 对 有 的开采 岩溶地 下水 工程和 设施 进行控 制和调 整, 闭或限采 、限排, 关 使地下 水 的开采 量降到 可开采 量 以下, 以控 制水位 降落漏斗 的继 续和扩张, 使水位 下 降趋缓 , 护岩 溶水 环 境 的平 衡 。 保 ② 应 认真 贯彻 执 行 “ 源节 流 ”的方 针 。对现 有 水利 工程 进行 系统 技 开
要原阂。 3 4 兰村 泉域袭 夺晋 泉流量
晋祠泉域 与东北侧 兰村泉域 间为地 下水分 水岭边 界, 在兰村泉域大 强度超 量 开采 ( 1 近 0多年平均 开采 量均 在 1 3 以上) .m 亿 、区域岩 溶地 下水位 持续 下 降 的条件下 , 必然 会 引起地 下分水 岭 向晋 祠泉域 一侧移动 , 而地 下分水 岭一 带 又是两泉域 碳酸盐 岩裸露 区和汾河渗 漏区, 因此 会造 成晋祠 泉域补给 区面积
减 少 。 3 5 边 山断 裂带开 采岩溶 水对晋 泉的 影响
晋泉在 2 世 纪5 年代 天然状 态下 , 均流量 为 2O s6年 代 由于太原 O O 平 .m/,0 化学 工业 公司在晋 祠附近 和开 化沟一 带开采 岩溶 水, 开采量 为0 2 m / , . 9 s 使晋 泉流 量 有所 减 少 。7 0年代 沿 西边 山岩 溶地 下 水径 流带 工 农业 开采 地下 水, 17 97年开采 量达 06 m1 , 时晋泉 流量为 1 0m/ 。17 年 至 17 年平 .2 :s此 / .6 s 9 8 99 泉大量 开采 岩溶 水, 大流量 达 10 m/ , 最 . 8 s 使晋泉 流量 急骤下 降为 0 8 / 。 .m s 3 6煤 矿开 采对晋 泉的 影响 . 据统 计, 于太原 西 【煤 田的煤矿 3 6 属国家 统配煤矿 太原地 区共 9 位 ¨ 0 座, 座, 分布 于晋 祠泉 域 内的 有 8座。矿 坑排 水 随着煤 炭 资源 的开 发逐 年增 加, 18 年为4 2 ×l — d 尤 其是位 于前 山矿 区的 自家矿 直接 疏于排放 岩溶地 98 . 6 Om / , 下水, 对晋 祠泉域地 下水资源 影响尤为 突出, 由于煤矿疏 于排水, 区域水位普 使 遍 下降, 下水环 境遭 到严重破 坏, 地 煤矿 开采形 成的地面 塌 陷和地裂缝 造成浅 层 孔隙水 的大 量渗 漏, 山区人 民赖 以生存 的水源 干枯 。 由于 水资源 的紧 张 使 带来严 重 的社会 问题, 为解 决山区人 民的吃水 问题, 又不得 不就地开凿 深井 , 开 采岩 溶地 下水作 为供水 水源 , 从而 加大 了岩溶 地下水 的开采量 , 减少 了晋泉 补 给量 。
1泉域 概 况 晋祠泉 域分布于太 原西 山 带, 范围主要包 括 古交市, 其 太原市 的小店 区, 尖草 坪区, 晋源 区, 徐县 等地 区 。泉域 而积 2 3 k 其 中裸 露可 溶面 积பைடு நூலகம் 清 0 mz 0 , 35 2k :2 世纪5 年代 以前泉流 量保持 天然 状态, 7 . 5m ,0 O 流量稳 定, 平均 为2O / .m, 自2 0世纪 6 年代 特别 是 8 年代 以来 , 水流量 逐年 减少, 6 年 代 的 1 0 0 泉 由 O . 6 m}, 0年代 的 12 m /, 0 代的 0 5mV 降至 9 年 代 的 0 Im 。 9 7 / . 1 s8 年 .2 s 0 .8 19 9 4年 4月 3 O日断流 , 晋祠 泉 不复存 在 。 2泉水 成 因机理 我 国北方寒 武奥 陶系碳 酸盐分 布区往 往形 成不 问规 模和 不同形 式的岩 溶 泉域, 具有完整 的地 下水系 统, 多 构成 独立 的水文地 质 单元 。泉域 内包括 补给 区、径 流区和 排泄 区, 祠泉 的主 要 补给主 要是 接受 大气 降水 的入渗 及 汾河 晋 地表径 流的渗 漏补给 。北部 和西 部泉城 内富集 的岩溶 地下 水 向翁 地运移 过程 中, 到 山前大断裂 东侧第 四系 弱透水 层 f 受 j 且挡而形 成壅水 , 下水受 阻在断 裂 地 交汇 发育 的晋 祠泉处, 溢流地裴 成为排 泄中心, 因此, 晋祠泉成 为典型 的山前断 裂 溢流 泉。同时, 晋祠 泉亦 为非 全排型泉 , 排泄量 可分 为泉 区排 泄与 侧 向排 泄 两 部分, 中一部分 有岩 溶地 下水 向其 它类 型含 水层 的深层 水越 层补 给 的可 其 能, 甚至还 有可 能通 过断 裂带 侧 向补给 第 四系孔 隙水 ( 图) 。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