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海事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

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海事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

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海事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广州海事局,广东 广州 510700)XIN Liang-liang (Guangzhou MSA,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China )收稿日期:2020-07-16;修回日期:2020-11-26作者简介:辛亮亮(1994—),男,山西繁峙人,本科,主要从事船舶安检工作。

DOI:10.16831/ki.issn1673-2278.2021.01.015辛亮亮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大量资本涌入无人机行业,中国无人机企业获得了重大发展机遇,促使我国轻型无人机技术逐步成熟、成本逐渐降低、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1]。

轻型多旋翼无人机是指满足空机重量不超过4 kg、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7 kg、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00 km/h,同时具备符合空域管理要求的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的遥控驾驶航空器,其机翼通常采用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偶数布局。

目前,海事执法过程中使用的无人机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

本文主要结合轻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性能,从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海事执法的具体应用场景、重要性和优势、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推广无人机在海事基层执法应用提供一些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海事执法的具体应用场景为满足水上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发展对海事的要求,全面打造“陆海空天”立体监管模式,把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引入基层海事执法势在必行。

具体应用场景有以下几方面:(一)封闭水域日常巡查广东省拥有大量的水库和天然湖泊,水域面积较为广阔,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只能覆盖该类封闭水域的有限区域,对未覆盖区域是否存在“三无”船舶藏匿、船舶违规作业等问题则无能为力。

应用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参与封闭水域巡查,可以利用其空中优势,全面掌握整个巡查水域情况,有效打击船舶违法违规行为。

(二)通航环境全面监管目前海事现有的视频监控(CCTV)、船舶通讯指挥系统等监管设备重点覆盖了主要的通航水域,对一些有渡船、旅游观光船航行的边远地区水域未覆盖。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无人机自问世以来,就被广泛地运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

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准确地
获取目标信息,不受地形限制,不会因为高速运动而产生疲劳和负面情绪等。

在海事监管
领域,无人机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事执法
无人机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红外线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控船只的航行、载货、救
助等行为,并将收集的数据传输至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监管和预警。

同时,无人机可以在
海上发现非法船只,及时进行抓捕和处理,防止非法渔业、哄抬价格等行为的出现。

二、海洋环境监控
无人机可以搭载专业的环境监测传感器、气象仪器等,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例
如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提高海洋生态保护水平。

同时,无人机可以定期对海洋气象情况进行监测,预测台风、暴风雨等天气变化,提高海上运输、救援等安全保障措施的效率。

三、海事救援
在海难事件中,无人机可以在风浪较大、险情复杂、救援难度高的环境下,为海上救
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无人机可以搭载生命探测器、GPS定位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被困
人员的位置、状态和所在环境等信息,并能够掌握海上救援工作的进展。

同时,在救援过
程中,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救生圈等物品,快速将物品送到被困人员身边,提高救援效
率。

四、海上安保
无人机可以在海上提供高效的安保服务,例如在重要船只或航线周围进行巡视、监控,防止恐怖分子、海盗等非法分子发动袭击事件。

同时,无人机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船舶
风险评估、海上事故应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海事监管领域作为无人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对于保障海事安全和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现状、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航道巡检、海域安全监控、救援搜寻等。

无人机可以利用其灵活的机动性和高空观察能力来进行航道巡检和航行安全监控。

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实时监测航道的水深、潮流、障碍物等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航行安全。

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海域安全监控。

无人机通过搭载高清相机、雷达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海域的船只数量、航线、速度等信息,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捕捞、违规航行等违规行为,保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海事救援搜寻。

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红外热像仪、声纳等设备,快速搜索和定位遇险船只和落水人员,提供重要的搜救信息,加快搜救行动的速度和精度,提高搜救效果。

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具有很多优势。

无人机可以实现对海事监管区域的全天候、实时监控。

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和监控方式,无人机可以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然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果和水平。

无人机具有高空观察能力。

无人机可以飞越传统巡视覆盖范围的限制,通过高空视角获取更加全面的监测信息,大大提高了监管的范围和准确度。

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性。

无人机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快速调整巡视的路径和高度,提高监管的灵活性和效率。

无人机还具有高速获取信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为海事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

目前,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稳定性仍然限制了其在海事监管中的应用。

无人机需要搭载多种监测设备,进一步增强其监管能力。

无人机在海事监管中需要加强与其他监控设备和系统的联动。

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精选五篇)

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精选五篇)

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无人机作为一种现代化遥控飞行器,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在军事、民用领域广泛应用。

由于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时效性高、成本低、损耗低、风险低、监测能力强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非常适合于水上安全监管业务。

目前,天津海事局、广东海事局以及长江海事局等先后进行了多项无人机海事应用的课题和空中巡航监测的尝试,国内还先后利用无人机参与海上溢油事故监测。

应用实例表明,海事系统配置无人机与巡逻船、VTS, AIS, LRIT等监管系统有效结合,可促进以“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过程监控”为特征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海事依法行政和为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无人机概念及系统组成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由无线遥控设备或由程序控制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具体而言,它是动力驱动,能够通过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和(或)自主飞行,可重复使用。

它与有人机的区别首先是无人驾驶,飞行过程由电子设备控制自动进行,飞机上无需安装任何与飞行员有关的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省和利用空间装载应用设备以完成赋予它的各种任务。

无人机系统主要包括飞机机体、飞控系统、数据链系统、发射回收系统、任务设备等。

飞控系统又称为飞行管理与控制系统,相当于无人机系统的“心脏”部分,对无人机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精确度、实时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对其飞行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数据链系统可以保证对遥控指令的准确传输,以及无人机接收、发送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有效性和顺利准确的完成任务。

发射回收系统保证无人机顺利升空,以达到安全的高度和速度飞行,并在执行完任务后从天空安全回落到地面。

任务设备是无人机执行相应任务时搭载的设备。

无人机与有人驾驶飞机的最大区别是,单纯依靠无人机本身是不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它需要一套严密的控制系统和根据任务需要搭载的应用设备,所以无人机也称为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无人机可以轻松地完成许多在传统海事中不可或缺但难以实现的任务。

本文将着重探讨无人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1. 航海领域中的无人机应用在航海领域中,无人机可以完成以下一些任务:1.1 海上安保无人机可以配备高清摄像头、红外线和热成像设备等,可以在不受光线和天气限制的情况下为海上警察局或者渔业综合执法局提供支持,从而协助进行海上安保任务的完成。

1.2 海上气象监测无人机可以用于进行飓风、暴雨、海浪等方面的监测和预测,从而为海上工作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确保海上作业的安全和顺畅。

1.3 海上救援无人机可以搭载救援设备,例如医药品、搜救设备、食品、水等,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实现海上救援,有效提高救援效率。

1.4 海上资源勘探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来获取更为详细的海洋地质环境数据,包括水文学、海洋生物区域、海底地形、岛礁等,这些数据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有着重要的帮助。

2. 无人机在船舶监管和管理中的应用除了在海上执行任务,无人机还可以被用于航运管理和监管方面。

例如,可以将无人机与卫星、雷达、高清摄像头、水文学传感器等设备连接起来,以对船舶、货物、航线等进行监测。

无人机在船舶监管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使得海上管理和监督更为高效和精确。

另外,无人机也可以用于船舶的配件检查。

配备高分辨率相机的无人机可以对船体表面进行检验,检查船体的腐蚀情况,以实现更好的维修和保养,确保船只的安全和稳定。

3. 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无人机型号和更多的船体监测技术,从而使得无人机在海上的应用更加精准和高效。

同时,无人机的技术也会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稳定、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其在海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总的来说,无人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正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

浅谈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无人机在此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弥补了海上站点覆盖面的缺陷,能够更全面地监测海域,保障海上安全。

首先,无人机在海上执法、巡逻、监测方面提供方便。

传统的海上巡逻除了人力和设备外,还需要海上巡逻艇等大型设备,难以直接进入到一些人迹罕至、岩礁多的海域。

而无人机的应用,则在这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无人机可以通过摄像头、红外线等探测设备,对海拔、温度、湿度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

而且,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停留在空中飞行,甚至夜间也可装备红外线设备对海上情况进行监测。

因此,无人机的应用对于海上执法、巡逻、监测可以在无人机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导航系统、照相机等设备,让无人机成为一个海上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无人机具有大范围高效监测能力。

使用无人机,可以调节无人机的高度和角度,将无人机从较低的高度上升到较高的高度,记录更多的数据。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摄像机和其他设备,可以监测海洋、天气、海洋生态环境、海上交通、专项监测等情况相应的系统,以保障海上安全。

同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根据程序设定的规则自动巡航,省去了需要人力操作的苦恼,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无人机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海事监管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无人机通过网络技术与监管部门实现实时通信并传输数据,将无人机海事监管的实时、准确、更有效数据反馈给监管机构,不仅降低了事故率,满足了监管部门对实时数据的要求,且还大大提高了监管部门工作的效率。

与此同时,也为未来海事监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综上所述,无人机技术在海事监管领域的应用,可以从各方面提升海上安全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发展,无人机技术必将在海事监管领域中发挥更加广泛和重要的作用,助力海事监管向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迈进。

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贸易的不断发展,海上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海上秩序和保障航行安全,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对海上安全的影响。

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无人机技术在海事执法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高清摄像设备和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实时监控海上船只的活动。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视频资料,还能够对违法行为进行监测和记录。

例如,无人机可以在海上巡逻中发现非法捕捞船只,并通过图像资料提供证据,协助执法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海事执法与监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上船只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和航行模式的分析,可以预测某些船只是否有非法行为的倾向,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对海上船只进行实时监控和识别,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

三、卫星监控技术的应用卫星监控技术在海事执法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卫星监控,可以对海上船只的位置、航行速度和航向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快速了解海上船只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同时,卫星监控技术还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监测能力,对海上航行进行全方位的覆盖,进一步提高海事执法的效果。

四、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还离不开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海上船只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控和执法力度。

此外,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对海上船只的活动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安排。

总结起来,海事执法与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卫星监控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上。

浅析无人机在海事动态综合执法中的应用

浅析无人机在海事动态综合执法中的应用
1 适用海事监管无人机类型及系统组成详解
海事局管理辖区通常存在较为苛刻的水文气象环境, 应用普通消费级无人机将受到较大的制约。因此,选取适合 的无人机至关重要,据了解调查,有三类无人机较为适合现 有海事监管模式,详细性能参数见表 1。
表 1 多类无人机的性能对比(实验室数据)
ᙗ㜭
රਧ
㔝㡚ᰦ䰤˄࠶ 䫏˅
守职能的前提下,做到分身有术。极大地强化
ᐑ䙫㡷 ⎧ᐑ㡷 $ 䖞 ⎧ᐑ㡷 % 䖞
‫⨶؞‬䍩⭘৺༷Ԧ⎸㙇
⟳⋩⎸㙇
了对通航密集及危险区监控,有效减少了监管 盲区,实现辖区监管全覆盖。 3.1.2 提高船舶在航道中航行的安全性系数
利用无人机对辖区内航道进行规划巡航,
垂起固定翼式无人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需要一
定的场地作为降落起飞用途,比较适合地面控制,其系统组
成如图 1 所示。
序等内容,增强应急救助程序和应急方案的实用性、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并将日常运营的邮轮(大型客船)舱室图纸、 消防部署、应急方案等资料提交专业救助机构备案。与此同 时,省级搜救中心和专业救助力量与军民航应建立健全大规 模人命救助紧急快速转运机制,利用大型运输机快速转运救 援设备到邮轮(大型客船)事故现场抛投,避免发生事故时 因为资料收集或设施设备转运不及时等原因耽误不必要的 救援时间。 3.3 加大投资投入,研究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3 无人机在动态综合执法中的应用
3.1 无人机在通航管理中的应用 3.1.1 提升对重点水域的巡航范围
现有巡航模式中,巡逻艇与电子巡航联动,对辖区重 点水域在重点时段实施监控,应用无人机作为创新型监管方 式加入,可设定巡航时间,规定飞行路线,在保留巡逻艇值
表 2 2018 年度巡逻艇成本核算 单位: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无人机作为一种现代化遥控飞行器,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在军事、民用领域广泛应用。

由于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时效性高、成本低、损耗低、风险低、监测能力强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非常适合于水上安全监管业务。

目前,天津海事局、广东海事局以及长江海事局等先后进行了多项无人机海事应用的课题和空中巡航监测的尝试,国内还先后利用无人机参与海上溢油事故监测。

应用实例表明,海事系统配置无人机与巡逻船、VTS, AIS, LRIT等监管系统有效结合,可促进以“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过程监控”为特征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海事依法行政和为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无人机概念及系统组成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由无线遥控设备或由程序控制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具体而言,它是动力驱动,能够通过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和(或)自主飞行,可重复使用。

它与有人机的区别首先是无人驾驶,飞行过程由电子设备控制自动进行,飞机上无需安装任何与飞行员有关的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省和利用空间装载应用设备以完成赋予它的各种任务。

无人机系统主要包括飞机机体、飞控系统、数据链系统、发射回收系统、任务设备等。

飞控系统又称为飞行管理与控制系统,相当于无人机系统的“心脏”部分,对无人机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精确度、实时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对其飞行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数据链系统可以保证对遥控指令的准确传输,以及无人机接收、发送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有效性和顺利准确的完成任务。

发射回收系统保证无人机顺利升空,以达到安全的高度和速度飞行,并在执行完任务后从天空安全回落到地面。

任务设备是无人机执行相应任务时搭载的
设备。

无人机与有人驾驶飞机的最大区别是,单纯依靠无人机本身是不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它需要一套严密的控制系统和根据任务需要搭载的应用设备,所以无人机也称为无人机系统。

二、无人机可应用于海事监管的业务领域
无人机可应用于海上巡逻执法、调查取证和应急反应、海上搜寻和救助,海上船舶溢油、排污监视、航标巡检、航道测量等海事监管业务领域。

1海上巡逻执法、调查取证和应急反应
目前海上船舶大型化、快速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高速船和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航速已超过28 km,但海事系统现有巡逻船大部分不能达到此航速。

同时,受巡逻船客观条件的限制,利用巡逻船开展巡航存在视程短、反应慢,难以把握整体态势,对违法船舶无法进行持续有效跟踪,对一些违章行为无法继续取证和处理等问题。

而无人飞机高速、高效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执法舰船速度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在调查取证和应急反应方面,通过使用无人飞机,可以保证反应的快速性和调查的及时性,防止肇事船舶逃逸,利用机载的摄像、摄影设备还可记录和保存证据,便于调查处理。

2.海上搜寻与救助
一般海上救助常利用飞机或无人机快速到达现场,并在目标区上空低速飞行进行搜索。

可通过机载光制冷红外吊舱对有生目标进行探测,避免了由于人工搜救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遗漏。

光电吊舱的制冷红外传感器可对视野范围内的有生目标和没有温度的物体进行颜色区分,地面站工作人员通过辨识,为救助直升机、舰船指示目标,指挥救助直升机、救助船舶和过往船舶协同实施救助。

并且无人机能抗8级大风,能到达许多人员和船只无法抵达的危险区域,可以把高清视
频和照片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为有关部门快速处理提供信息保障,利用无人直升机可以大大提高救助成功率。

3.海上船舶溢油、排污监视和应急行动
海洋环境保护是当今海洋国家最关心的主题之一。

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逐年增加,油船趋向大型化,海上船舶溢油风险也不断增加。

统计表明,石油是海洋最大的污染源,每年排入海水中的石油有42%是石油运输过程中造成的。

为此,各海洋国家纷纷制定溢油应急计划,国际海事组织也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和海洋石油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对于海洋溢油的实时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海上溢油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是防止污染扩散及其危害的最佳时机,利用无人机对重要航线、石油开采重要海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原油泄漏,借助机载的多光谱成像雷达对海面进行巡查,专用多光谱成像雷达更可在夜间进行溢油监测。

同时,对于逐渐隐蔽化的夜间排污作业行为,无人直升机搭载多光谱成像雷达能够通过违法排污船只排放物体的温度、色值等信息确定排污行为。

4.航标的巡检
航标是航海保障的主要手段,中国沿海有许多重要的灯塔、灯桩位于孤岛之上,点多、线长、分散,交通不便,补给、维护十分困难。

利用无人飞机上的任务设备,实现航标的快速巡检,及时有效地报告航标工作状态情况,避免无目的巡检,可以有效提高航标正常率水平。

5.海区航道测量
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地面、水面,获取图像信息,经加工、处理和分析以提取被测对象的空间位置和有关信息的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的应用,使无人飞机进行航空摄影也完全能够满足航空测量的要求。

三、无人机在国内外海事中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逐步提高,加之无人机具有重量轻、尺寸小、费用低、反应快等多项优势,其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阔,美、日等发达国家将无人机应用于海事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美国是无人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其民用无人机也最为广泛。

美国海岸警备队拥有各类飞机超过200架,其中固定翼飞机73架,直升机136架。

但由于美国海岸线漫长,其空中巡逻能力仍要继续加强。

2001年初,美国海岸警卫队签署了一份采购合同,合同计划采购包括贝尔公司的“鹰眼”和“火力侦察兵”两种机型在内的76架无人机,采购数量首次超越有人机数量(固定翼35架,直升机34架),目前,“鹰眼”无人机已经列编。

另外,美国还使用MQ9“收割者”无人机应对给全球航运线路造成威胁的索马里海盗等。

日本是当今全球最大的无人飞行器使用国之一,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

在民用领域内,其无人飞行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等部门。

近年来,为应对与中国的海上纠纷,日本已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海上监视,并计划研究新型无人侦察机加强海上警戒监视能力。

代表欧洲最高水平的奥地利S-100无人机,是多功能通用自主型无人机系统,军用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相继被多个国家采用,目前已在巴基斯坦、西班牙和印度等国家的海事机构服役。

另外,韩国、菲律宾以及欧洲很多国家的海岸警卫队也对无人机的应用提出了不同数量的要求。

四、无人机在中国海事监管中的应用情况
经过怕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逐步掌握了无人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所投放的产品也比较成熟。

随着试验性小范围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无人机在航空摄影、农业作业、电力巡线、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已经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水上安全监管应用方面相对较少。

交通运输部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无人机海事应用,已进行多种应用测试,并开展了试点应用。

天津海事局、广东海事局、长江海事局等先后进行了多项无人机海事应用的课题和空中巡航监测的尝试。

例如,天津海事局租用固定翼无人机对辖区海域进行航空监测的试点工作,成立了无人机监控小组,与无人机技术公司紧密合作,探索无人机空中巡航模式。

目前,利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航的频率可达每周1-2次,共设计有3条主要航线,监视范围为天津海事局辖区1. 6万平方公里海域,基本覆盖了辖区主航道、锚地以及海上石油平台等重点海域。

五、无人机应用于海事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
1做好海事无人机配置的顶层设计框架
目前无人机海事应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考虑到无人机属于高科技产品,初步应用于海事系统要慎重,不应盲目全面建设,而应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循序渐进;同时,还要从无人直升机起飞重量、任务载荷、巡航速度、巡航时间等无人直升机平台单项技术指标和飞行综合性技术性能等方面,确定海事应用的无人机机型,以满足海事监管需要。

2.制定海事无人机的吊舱设备技术标准
目前,无人机可加装的机载任务设备主要有:机载光电吊舱、机载AIS、机载VHF、合成孔径雷达、3D激光雷达、机载多光谱成像仪、机载VHF、位置识别信号装置、光电EO、报警装置、图像传输设备等。

而对于海事监管的具体业务来说,需要从吊舱传感器类型、稳定精度、探测距离、海事目标识别及跟踪以及与无人机匹配联调等方面,制定海事无人机任务载荷的技术标准,以便针对不同海事应用任务类型,选择不同的无人机平台及其适配任务载荷。

3.妥善解决无人机的空域管制问题
目前国内空域的管理还没有放开,无人机与有人机同样面临着空管限制、不能随时起飞的问题。

按照无人机相关政策及规定,为保障海事无人机的正常使用,需要向空军航空管制部门和民航空中管制部门进行申请相关手续。

借鉴国内农业监测、电力巡线无人机飞行许可获取程序,海事无人机巡航飞行需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保证正常飞行,一是向民航局申请特许飞行证;二是针对飞行空域及航线,向所属军区空军航空管制部门报备飞行计划。

4.做好无人机系统人员配置及操控培训
为了满足无人机海事监管的需求,应有相应的操作与维护人员。

因此,需进行相关技术知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系统结构及配置、安装调试、维护操作、系统配置操作及系统运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培训,使受训人能熟练掌握系统软硬件的日常操作管理和维护,并能对一般性故障进行诊断、排除与恢复;能熟练使用所提供的各种工具;能对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

最终,使受训人员达到独立承担无人机飞行任务和正常维修保养无人机系统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