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以正定古城为例 2003

合集下载

古城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以正定为例

古城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以正定为例

前, 我 国古城保 护 现状大 抵有 三种 : 一是 完整 地保 护 了 古城 , 如平遥 、 丽 江等 , 后 来成 为 了世界 文化 遗产 ; 二 是
留存 了古城格 局 , 保护 了几 片传统 历史 街 区 , 其他 进行
市都 有保 存完 整 的古建 筑群 落 、 历史 街 区 , 它们 的存 在
作者简介 : 林 建桃( 1 9 7 9 一
), 女, 博 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 林 建桃 , l i n j i a n t a o @t i n . e d u . C I ' I .
第 1 5卷 第 5期
林建桃等 : 古城保护 与利用对策研 究—— 以正定 为例
・4 3 5・
应 的保 护措 施 , 以适应 各个 古城健 康 、 永续 地发 展 。

国 内外古城 保护 与利用对 策 的比较分 析
二 、正 定古城 , 位 于 河北 省 石 家 庄市 北 1 5公 里处 , 与 石家庄 市 隔河 ( 滹 沱河 ) 相 望 。古 城 城址 完整 , 文 物 璀 璨, 1 9 9 4年 , 正定 古城 被 国务 院批 准为 “ 国家 历史 文 化
很好 地体 现 了 当地 的 历史 文 化 、 风 俗 人 情 以及 城 市 特 色, 也为世 人 了解 中 国文 化 、 回顾 历 史 打开 了一 扇 窗 。 这 些城 市被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国务 院定 义为历史 文 化名
了更新 , 如苏 州 、 绍 兴等 ; 三是 只保 护一 些文 物古迹 , 城
林 建桃 ,曹 磊
(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天津 3 0 0 0 7 2 ; 2 .天津 大学水文化景 观遗产保护研究 中心 , 天津 3 0 0 0 7 2 )

谈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谈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谈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实施,一些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古建筑保护与旅游业发展这一问题的出现。

就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过快发展使得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难度大大提高,古建筑被破坏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

接下来,本文将针对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行业的协调发展有所帮助。

一、古建筑保护概述(一)古建筑的定义古建筑指的是,被保存下来的、具有一定研究意义或者观赏价值的历史遗产。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能被称为古建筑的建筑物,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但具体如何定义“古”这一词,还需要根据各国的历史发展去考虑。

通常来说,国家认定的古建筑大都已经被政府保护起来,且要求不得对其外观加以改变,即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开发古建筑的价值,并利用它研究历史变迁、促进社会发展。

以古建筑为主题宣传城市,要求政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保护古建筑,确保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焕发出古建筑的生机,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古建筑保护的意义每一类古建筑都蕴藏着独有的文化特色,既是对历史发展的集中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同时,古建筑凝聚着人民的智慧,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研究依据。

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

除此以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赚钱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是更加注重享受生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

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拥有大量古建筑并将古建筑作为旅游宣传品牌的城市来说,在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上,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正定古城四塔简介

正定古城四塔简介

正定古城四塔简介如下:
四塔为国内罕见的中式建筑,属国内现存原状迁建的仅有的两座宋代砖塔之一。

分别是开元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广惠寺“无梁”之碑(罗汉碑)和须弥塔,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塔在广惠寺中,因其四角攒尖的塔刹形似“华表”,又采用了斜倚柱法等独特的砌筑技艺和造型风格,故名“华塔”。

华塔堪称是古建筑中斜倚柱法的杰作和创始人。

在造型上则更是变化多端,姿态优美,雕饰繁复,是体现佛教文化艺术难得的佳作。

天宁寺凌霄塔在正定城关天宁寺内,是正定“八大名刹”之一,这座古塔通体为青砖砌成,属于楼阁式塔。

因塔身凌空高耸,通体无木构挑檐,故称凌霄塔。

其风格典雅庄重,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之一。

须弥塔位于广惠寺中,四面砖砌,高三丈余。

外观与宋代式样,基座正面有拱门可登,上有小木屋以供人休息。

后来这座木构已经不存,仅存砖塔,通体磨砖对缝,十分坚固。

它不以佛教色彩著称于世,而以精美的建筑技艺和朴实的风格引人注目。

这四座古塔在正定县城内分处四个寺庙中,既体现了各自的佛教意义,又以各自精湛的建筑技艺和朴实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它们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风格的优秀代表,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总之,正定古城四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正定古城作文500字

正定古城作文500字

正定古城作文500字Zhengding Ancient CityParagraph 1:Nestled in the heart of Hebei Province, Zhengding Ancient City stands as a timeless testament to the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 Stepping into its cobblestone streets, one is immediately transported to a bygone era, where the sounds of the past echo through the narrow alleys.正定古城,坐落于河北省的心脏地带,是一座历经沧桑、见证了中国丰富历史文化的永恒丰碑。

踏上古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人们仿佛立刻被传送至一个遥远的时代,狭窄的小巷中回荡着往昔的声响。

Paragraph 2:The ancient city walls, towering and formidable, encircle the city, protecting its secrets and treasures. Their ancient bricks bear witness to centuries of wars and peace, while the watchtowers stand guard, silent sentinels of the past.高大而坚固的古城墙环绕着城市,守护着它的秘密和宝藏。

古城墙的古老砖块见证了数百年的战争与和平,而瞭望塔则像沉默的守卫,守望着过去的岁月。

Paragraph 3:Within the city walls, temples and palaces dot the landscape,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story. The intricate carvings and vibrant colors of these ancient buildings tell tales of gods and heroes, while their serene atmosphere provides a respit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modern life.在城墙之内,寺庙和宫殿点缀着这片土地,每一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古城正定宣传语

古城正定宣传语

古城正定宣传语标题:古城正定:沉淀千年文化的瑰宝导语: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正定凭借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风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城正定的历史渊源、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带您领略这座千年古城的精髓。

第一部分:历史渊源正定古城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始建于西周时期,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正定曾是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正定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兴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第二部分:文化遗产正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首先是正定主教座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独具魅力。

其次是北国第一古庙石佛寺,建于北魏时期,保存完整,成为研究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此外,古城内还有众多古代建筑、园林和墓葬,每一处都带着历史的痕迹,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旅游景点作为旅游胜地,正定有着大量的独特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正定古城遗址、黄家大院、赵州桥等。

正定古城遗址是正定古代城池的遗迹,通过保护和修复,展示了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黄家大院是清代贵族黄兴祖后人的宅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生活面貌。

而赵州桥作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总结回顾:正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从古城的历史渊源、文化遗产到旅游景点的介绍,本文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古城正定的魅力。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还能体验到古城的独特魅力。

观点和理解:古城正定作为一个历经沧桑的古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辛劳。

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让我深感敬畏和钦佩。

正定是一个历史和现代相融合的城市,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和创造力。

我相信,正定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让世人共同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和独特性。

石家庄正定古城美景

石家庄正定古城美景

石家庄正定古城美景石家庄正定古城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古城之一。

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迷人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游客们追寻古老韵味和美景的理想目的地。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和自然景观三个方面来介绍石家庄正定古城的美景。

一、历史建筑石家庄正定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展示着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传统四合院,古老的城墙和城门,以及雕刻精美的石碑和亭台。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古庙街,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有着众多古庙和庙宇,如著名的王府和庆云庙等。

在这里漫步,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文化街区石家庄正定古城的文化街区是古城中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店,是游客们了解古代文化和购买纪念品的绝佳场所。

在文化街区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石家庄传统美食,欣赏到当地民间艺术表演,还可以参观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

文化街区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热闹的市场,是感受当地文化和生活的好地方。

三、自然景观除了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石家庄正定古城还有许多迷人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着美丽的山水风景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度假。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曲阳桥和漕河泽湿地公园。

曲阳桥是中国古代造桥史上的杰作,建于明代,是石家庄重要的文化遗产。

漕河泽湿地公园则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植被和珍稀的动植物,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

总之,石家庄正定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迷人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一个受人们热爱和追捧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老建筑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也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恩赐。

无论你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喜欢探索自然,石家庄正定古城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美景与体验。

相信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被她的魅力所吸引,流连忘返。

浅谈正定古城墙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正定古城墙的保护与利用

正定古城墙位于河北正定县内,南邻滹沱河,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历经多次改建与扩建,现为明代府级城池遗存。

其有多重城门防卫体系、城墙、马面、马道、护城河等实物或遗迹,是人们了解正定建城史、研究明代城墙规划的珍贵资料。

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老化,正定古城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如何正确保护与利用古城墙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6(下)6万万历十明崇北两大多瓮其文化Culture5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迁,是研究正定古城在历代军事交通地位的重要实物遗存。

经过石砌、扩建、加砖扩建以及各朝代的修补,其外包灰砖和现存不同年代的城砖反映了正定古城墙的发展过程。

正定城内出土的明代碑文石刻,为古城墙的建筑历史提供了佐证,也为研究正定古城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古城墙的变迁也印证了正定古城是由唐朝的十字街改为明清的双十字格局的历史。

正定古城墙是全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明清府城城墙之一,代表了明清府城城墙的建筑形式及规模,也是研究明朝府治城池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正定古城墙属于府级规制,高大坚厚,门阙严正巍峨,由现存南城门月城、城墙、城楼构成的天际线优美壮观。

南城门月城上有看花楼,清朝时期城内外泉水众多,是当时河北一大胜景。

文献记载的“九楼四塔八大寺”是正定有名的历史景观,古城墙现存的南门楼与古城内的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以及重建的阳和楼重现了当时的壮丽景象,形成了具有历史价值的景观视廊。

正定古城墙体现了明代城墙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当时筑城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建造技艺水平。

城墙包砖密度大、强度高,夯土纯净致密,这反映了筑城材料和筑城工艺的高超水平,为研究明代城砖、白灰烧制和夯土技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正定古城墙及城墙外的护城河构成的完整体系,体现了军事防御的功能,其独特的三重门设计有利于军事攻守。

文献记载,正定多水患,三重门相互错开的设计可以减少洪水正面的冲击力。

正定古城四塔简介

正定古城四塔简介

正定古城四塔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正定古城四塔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这四座古塔分别为惠济塔、卧佛塔、药师塔和文峰塔,是正定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正定四宝”。

惠济塔始建于北魏普光三年(公元524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

塔身呈八角形,共七层,高57.8米,是中国古代砖塔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实心砖塔。

惠济塔因保存完好而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古代砖塔之冠。

卧佛塔始建于隋代,原名“卧佛寺”,建于西晋年间。

塔高38.2米,共九层,为实心砖塔。

因其外形酷似西方寺庙中的卧佛像而得名,是中国石塔的代表作之一。

药师塔始建于唐代,原名“广福寺塔”,始建于唐玄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

塔高43.8米,共九层,是一座红砖石塔。

药师塔是药师佛的供奉之所,因此得名。

塔身各层都雕刻精美的佛像和浮雕,是中国古代砖塔中保存完好的典范之一。

正定古城四塔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各具特色,在宗教文化上也各执一端。

惠济塔作为佛塔,卧佛塔则供奉卧佛,药师塔供奉药师佛,文峰塔作为道塔,则供奉老子。

这四座古塔代表了佛教、道教等不同宗教文化在正定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正定地区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符号。

正定古城四塔作为石家庄市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古塔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展示了古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

走进这些古塔,仿佛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宗教氛围和历史风貌,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世俗社会的冲击下,正定古城四塔也曾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和破坏。

在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下,这些古塔得以修复和保护,继续为后人传承。

正定古城四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见证了千年来中原地区的繁荣与兴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希望这些古塔能够被后人珍惜和保护,继续为人们传达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二篇示例:正定古城是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距离石家庄市区约4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以正定古城为例摘要:正定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建筑遗产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

在保护文化遗产中正定县政府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认真做好古城的建设与地域特色保护;第二,认真解决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第三,理顺文化遗产保护与宗教的关系;第四,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保护古建筑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正定古城建筑遗产古城旅游遗产保护引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

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

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

正定古城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打造了古色古香的正定古城风貌,突出了旅游形象,本文就是以正定古城发展为例,探讨如何处理好建筑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正定古城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正定县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滨河新区项目的启动,正定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呈现一片大好之势。

将会打造成为“古新辉映、城河交融”的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和滹太新区。

1.正定旅游资源概况正定拥有的观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三国名将赵子龙的故里、拍摄过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荣国府、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千年巨型辰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远影响力的观光资源。

它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临济寺是临济祖庭,在国内外佛教界名声显赫,影响巨大。

著名佛教理论家方立天教授曾经高度赞赏临济寺的历史作用,他说“正定在佛教史上有两大突出贡献,一个是隆兴寺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临济寺的思想内涵”。

“临济祖庭”使正定的佛教旅游资源在国内上升一个很高的层次,临济宗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此外,还有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天宁寺、开元寺等,这些古寺庙中的古建筑造型奇特,别具一格,隆兴寺九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开元寺须弥塔与钟楼呈现出比较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该塔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济寺澄灵塔是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修建的,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众多寺塔殿阁,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巍巍壮观,绚丽多彩,见证着正定千年沧桑。

2.古城开发成功的经验1.必须打造出古香古色的正定古城风貌丽江发展模式中,通过对古城风貌的打造,使得丽江从一座“死城”变成“活城”。

正定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按照正定历史文化街的模式包装古城正定,使县城内体现一个“古”字。

2.坚持保护第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以上几座古城开发中所共同遵守的原则。

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利用遗产的同时保护好遗产,使资源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

3.突出正定古城旅游形象江南六镇开发模式中,六镇紧紧问绕着其核心卖点“江南水乡古镇”的形象,展开了古城建设;西递、宏村的开发其形象口号也是深入人心。

正定古城开发也要有自己独特的形象,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发展模式。

4.坚持政府主导平遥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坚持了政府主导。

因此正定开发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鼓励古城旅游开发。

5.要注重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西递、宏村就是充分利用了其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优势,大打世界遗产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定也有寺庙是世界遗产,应该大力推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 加强旅游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突出旅游主题。

无论是意大利丽晖谷,还是法国枫丹白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旅游主题,有主题才能有精髓,才是吸引游客的金子招牌,正定就缺少能够吸引游客的主题,在这方面,需要像国外借鉴。

3.正定古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保护问题,具体表现在:3.1重视旅游经济发展,轻视文化遗产保护一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屈从于旅游发展需要。

将旅游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向文化遗产要效益,文化遗产保护与实际现状尚存差别,打文化牌的主要目的成为了另类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投入与旅游收入难成比例。

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明显不足。

尽人皆知的原因是由于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没有直观性,同时,还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投入资金大,投资时间长,短期难以见到效益的特点,而地方一任领导在短短的任期内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短期难以见效益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上来,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欠账越来越多。

这就造成利用文化遗产做旅游经济文章的较多,对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投入的少,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

没有合理的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只能成为“守摊子,看房子”部门。

3.2文化遗产保护高标准严要求,文物保护体制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旅游,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不高,难以同文化遗产保护高要求步调一致。

在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方面,正定县同其他地区相比明显滞后,至今尚没有出台专门的古建筑保护法律、法规。

就国家而言,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存在文物、建筑、规划、旅游乃至宗教等多部门管理,由此产生政出多门、相互干扰的局面,出现协调合作难等诸多问题。

在旅游资源管理机构中,真正懂得保护管理的人为数不多,严重制约着对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及时的保护决策,人才和资金匮乏是困扰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因素。

3.3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有着“与生俱来”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是建设就意味着有破坏。

主要体现在:一是文物部门作为“弱势单位”在规划建设前期审批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言权,难以参与其中进行事前监督;二是建设单位不注重地域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建设,文物保护与管理部门没有监管的权力。

3.4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短视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对可持续发展模糊的看法和短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一是只看重文化遗产的眼前利益,不关心具体的保护、发掘和长远发展。

没有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规划,没有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二是只看重古城设施建设,忽略文化资源开发。

没有从深层次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提升文化内涵,突出特色。

正定县佛教文化的发掘停留在“建庙,塑金身”的初级阶段。

三是只注重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不关心资源保护人才的培养。

这些短视行为背离了风景名胜资源、旅游经济、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障碍。

三、保护建筑遗产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多年的实践表明,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风景区是没有生命力的风景区,反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靠在旅游过程中不断的见识、不断的获取知识得到满足的,因此,在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上,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以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1、认真做好古城的建设与地域特色保护宗教古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正定县的佛教经过数百年的沿袭,在寺庙建筑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透过建筑可以了解佛教僧众的修持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另外,正定古城的寺庙建筑与当地民居建筑交错散落。

几百年历史的延续,无论是在过去的战争和动乱的年代,还是在当今的和平时期,僧人与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佛教文化特色,同时更具有自己独有的地域特点。

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历史时期人们世界观、建筑美学、宗教文化、人文习俗等方面内涵。

因此,在文物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保护工作上应多下工夫,要保护好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寺庙建筑和古民居建筑,能够恢复的,必须加以恢复,新建和恢复的建筑在规划、设计过程应把握好地域特色。

彻底杜绝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问题。

2、认真解决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佛教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个部分。

物质的遗产包括佛教建筑、雕刻、塑像、经卷、崖刻、碑刻、宗教法器等等,非物质的包括宗教音乐、绘画、佛经唱诵等等。

历史上,佛教文化和哲学都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挖掘整理文化底蕴上应多做工作。

在展示佛文化上,充分利用佛文化中向善的因素和宗教哲学中向善的共性,感化人的心灵。

利用佛教传世文物向广大游客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的历史渊源。

挖掘佛教文化的内涵,展示民族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在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其社会教育、文化服务等作用,通过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增加民众收入等方面取得成效,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积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

3、理顺文化遗产保护与宗教的关系佛教是人间佛教,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佛教同时又是外来宗教,千百年来能够在中国长盛不衰,繁衍发展并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其完全符合人类朴素的“原生”价值观,因此,正定古城发展自己的旅游特色就必须切实保护好佛教文化,首先是合理利用佛教文化与文物,利用佛教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文物的直观性、真实性,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宣传佛教文化中的积极有益因素,使游客在观赏、领略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通过文物资源,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使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与旅游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其次是做好佛教僧众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佛教僧众文物保护意识,做到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宗教的建设和发展相互依存,共同进步,为繁荣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