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合集下载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 什么是社会主 核心的党的 义;怎样建设社 邓小平理论 第二代领导 会主义 集体 进一步回答了什 以江泽民为 么是社会主义, 核心的党的 怎样建设社会主 “三个代表” 第三代领导 义;创造性地回 答了建设什么样 集体 的党、怎样建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
“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
基本形成:
成熟并形成体系: 写入党章:
十二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 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章的决议
1.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 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①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②国内: 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 日益多样化; 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酝酿: 开端:
“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课标要求

2022年历史人教版高三 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22年历史人教版高三 第6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重点讲解】理论的形成条件、根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开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

〔2〕理论根底:马列主义、思想。

〔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开展的正反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4〕现实土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理论的根本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的开展道路。

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开展阶段。

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4〕关于社会主义的开展动力。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指出和平与开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强调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战略。

提出了分“三步走〞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设想。

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开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根底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开展家谋求开展的得失,兴旺国家开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本节重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节难点:中共理论的创新原因课时一1、邓小平理论①背景:经济基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政治基础:中共的正确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时间、标志、影响—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促进思想解放,为会议和改革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现实需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过程:1978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邓小平的讲话【内容、意义】1978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意义】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的战略--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意义】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意义—促进思想解放,为十四大的召开奠定基础,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1992年十四大【内容—中特理论和改革目标;】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写入党章】③内容:发展道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治保证【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重要讲话: 1978年12月13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 (新时期新道路宣言书)
1989年,江泽民成为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 心
问题四:
三个代表思想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它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何时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时代 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内涵 创造性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主要 内容 核心 历史 意义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 是21世纪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政治保证
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
战略步骤
问题三: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历史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 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 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 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 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 是什么?有何影响?

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开创的。

”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依据是()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苦学理论体系。

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3.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4.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④“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A改革开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南方谈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6.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的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思想是指()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增加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是()A马克思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8.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衣服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光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意义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A.时间:
1992年秋。
B.内容: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时间:
1997年。
B.内容: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 邓小平理论并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 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 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 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
(1)国际形势: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世界 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 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 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 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邓小平三起三落给我们 的启示
邓小平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重大挫折和打 击面前,从不气馁消沉、畏缩退让,而是心怀 坦荡、顽强坚韧、愈挫愈奋。他不是局限于个 人得失的小圈子里怨天尤人、悲观丧气,而是 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着眼,深刻地进行 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 再度崛起积储能量。邓小平对待人生挫折和逆 境的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 学习和效法。
邓 小 平 南 方 讲 话
根本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十八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920 年 旅 法 勤 工 俭 学
(与刘伯承共事13年)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7年邓小平逝世时的中国
同学们:
请准备好课本、导学案、 笔,还有你的激情!
思:自主学习,自读深思
结合导学案所列问题,认真研读课 本P86--89内容,并在课本上对关键词 句进行勾画圈点;明确标出疑惑点。
毛泽东 思想解决问题 Βιβλιοθήκη 国革命道路与 社会主义改造和 建设
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 路线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作用 取得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建立 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 起 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道路
邓小平 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怎样建设社会主 实事求是 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学习要求】 • 1.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 展,是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 • 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 【重难点】 •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 • 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议: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自读深思中的疑惑点。
2、合作探究的问题。
要求: 1、每位同学要积极讨论 2、讨论过程中注意补充笔记 3、迅速起立,将凳子推到桌子下
展:小组成员展示讨论成果
1、学生自己提出疑惑,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2、合作探究的问题。
问题1 归类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 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与 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知识点

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知识点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诞生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1978、12 北京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过程主要理论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成熟并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系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创立的条件:(了解)(1)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尤其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学习延伸:长期以来,我们一 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 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 个经济搞死了,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掌握三个有 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 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 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 “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 具有重要意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学思之窗:后一种说法更符合 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本课测评:(1)主要过程:
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 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 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 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 理论。 1997 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为 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