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8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1949--1950
和苏联等17国建 立外交关系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1955
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有利于打破
解决 首次 首次
课后练习:

1 在二战后的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 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答案 C
2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提出“求同存异”②宣布新中国建交原则 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 D
3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④意识形态 难和痛苦 ⑤和平 ⑥民族独立
成就四:国际舞台精彩亮相—— 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时间:1955年 地点:在印度召开会议, 中国代表团周恩来做了既定发 言,得到了印尼等亚非拉会国 的赞赏和拥护。会后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会国都 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C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D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

答案 D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结合近代历史和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16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16ppt
③二战结束后大批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新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 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 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 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再考 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日内瓦会议(1954年) 。
⑴背景:朝鲜战争 停战后,美国继续 干涉中国内政,并 企图从印度支那地 区威胁中国。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 会议
(2)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 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④万隆会议(1955年) 。
⑴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初,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亲善和合 作。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第一天会议 快要结束时被打破,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 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 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 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②中国面临形势:当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需要相 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一边倒”不是依附苏联,而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而且“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 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3 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 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 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 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 家。
①苏联②保加利亚 ③朝鲜④罗马尼亚 ⑤蒙古⑥民主德国 ⑦捷克斯洛伐克 ⑧波兰⑨匈牙利 ⑩阿尔巴尼亚 ⑪越南⑫印度 ⑬瑞典⑭丹麦 ⑮缅甸⑯瑞士⑰芬兰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 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材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 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 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1949年)

栏基

链 接


材料三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 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共同纲领》
材料四 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 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 客人进来。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1949年2月毛泽东与米高扬的谈话

栏基

链 接


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新 Nhomakorabea国实行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提示:(1)原因:材料一表明吸取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外交
的教训,新中国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
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材料二从历史经验的角

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共5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共56页)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单元视点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单元综述 本单元分三个历史时期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 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从新中国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外交 政策的相应调整。 2.注意梳理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 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及所取得 的外交成就,并注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 的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年来,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 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
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
一步完善时期。中国适应新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 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三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历史 · 必修1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③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④时代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 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 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 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阅读材料,探究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
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 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
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 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 ——周恩来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
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 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 同”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 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 的矛盾和分歧。“求同”的基础是历史上曾遭受殖民主义的压 迫和剥削,有相同的命运和谋求民族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
史料助读 【史料一】 周恩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
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周恩来揭露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本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16张PPT)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 楼上向全世界庄严 宣告: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 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进展,达成协议。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自我测评:阅读课本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 么情况提出求同存异? 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总理 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自我测评:阅读课本回答: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提出求同 存异?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恩来总理谈判的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
亚非会议上各国代表对周总理发言的反应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印度总理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美国记者
想一想: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起何
作用?万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 国友谊的精神。
辩论:弱国是否有外交
• “弱国无外交”其潜台词“落后就要挨 打” ,强权即公理。它更多地强调国家实 力在外交中的作用。
• “弱国有外交”强调的是弱国的团结、 外交家的努力、良好的机遇等。
• 作为中国,应大力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为建立国际政治新 秩序,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而努 力。
提出原因: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 和疑惧。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 4.内容 国民政府 • (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 ___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 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半殖民地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 __________的地位, 独立自主 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
帝国主义 •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先清除 _________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 帝国主义 __________在华一切特权,巩固 ________的 新中国 平等互利 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社会主义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 人民革命 定地站在__________阵营一边。②意义:使 独立与主权 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胜利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_考1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为什么 必须实行“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 呢? • 【答案提示】(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 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 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 篮里。
•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 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 命的盟友。 •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 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的重要体现。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1.背景 社会主义阵营 • 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美国为首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 • 2. 基本方针 • 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单元结构
系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
外交关系的突破
(突破)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调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内容如下:
外交政 策的制 定(19 49年)
同17国 建交( 1949年1950年)
外交政 策的成 熟(19 53年)
参加日内瓦 会议(1954)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苏联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越南
罗马尼亚
印度
匈牙利
瑞典
朝鲜
丹麦
捷克斯洛伐克
缅甸
波兰
瑞士
蒙古
芬兰
民主德国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 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 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 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 “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惟一合 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 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他 们建立外交关系。
异”方针,促使会议 获 得圆满成功。这是会 议期间的周恩来。
(二)万隆会议
1、在 亚非民族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召开。
2、 1955 年印尼万隆 召开,与会国有29个。
3、讨论的共同问题:
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 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代表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崛起。
使我国在保障人民 革命胜利成果、保 卫和平、维护独立 与主权的斗争中不 至于处于孤立无援 的地位。
思考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实行 “一边倒”的方针?
1、美国仇视中国。 2、苏联一直同情支持中国。 3、新中国为维护自身利益、维护世界和 平,打破孤立。
思考2:“一边倒”的方针与独立 自主的外交方针存在不存在矛盾?
外交政 策的制 定(19 49年)
同17国 建交( 1949年1950年)
外交政 策的成 熟(19 53年)
参加日内瓦 会议(1954)
参加万隆会 议(1955)
免费,海量精品,免费下载 xueke123
【免费xueke123】 80万精品资源 免费下载
(1)外交政策:(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2)外交的基本方针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方针
外交方针 解决的问题
内容
影响
如何对待国民政 “另起炉灶”府的外交
“打扫干净 如何对待以美国
屋子再请 为首的资本主义
客”
国家
不承认国民党政建立 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 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 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 系。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5、会议召开时的不利因素
外部: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内部: 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6、“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作 用 7、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 民地、半殖民地;
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 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内容如下: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精彩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一)日内瓦会议 (1954.4-7)
• 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 会议过程:美国极力阻挠/ 周恩来合理化建议 • 会议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残余势力,取消帝 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 权,然后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交。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政 治上建立起独立自 主的外交关系。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 的独立与主权,奠 定了中国与世界各 国平等互利外交关 系的基础。
“一边倒”
如何对待以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义 国家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 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 义阵营的一边。
内瓦协议》
• 会议影响: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之一参加,
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 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 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 存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3年中国同印度代表团会谈时周恩来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1、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2、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 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3、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4、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万隆会 议(1955)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突出特点)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敌视新中国
国内背景: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巩固革 命成果,恢复国家独立和主权,为恢复发 展国民经济创造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