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趣味的成语故事三则
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11、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
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务必经过虞国。
“怎样才能顺利透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
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但是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能够互相帮忙,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阿!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此刻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明白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一鸣惊人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一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明白这是甚么鸟吗”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直往上冲,一鸣叫声惊人。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简短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简短成语故事:铁杵成针 有⼀天,李⽩在做功课,外⾯来了⼀群⼩朋友,李⽩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会⼉再说。
”于是,他就从窗户爬出去了。
师⽗发现了,叹息道:“哎,孺⼦怎么不可教也!尽管聪明,⼀点就通,可惜⼼不在学习上⾯啊。
”于是,有⼀位师弟想出了⼀个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依旧⼼不在焉。
趁师⽗不注意,李⽩朝伙伴们做了⼀个⿁脸,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见了,⼀掌就把李⽩打倒在地,不容李⽩解释,师⽗就撵⾛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李⽩想:“我也不想学,师⽗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
”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句我⼀句,可是李⽩两⽿如同⽣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收拾⾏李⾛了。
其实这⼀切都在师⽗的安排之中。
师⽗把这⼀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个⽼奶奶去处理了。
李⽩在回家的路上,⼝渴了,看到前⾯有个亭⼦,就绕进去了,问:“⽼奶奶,可不可以给我⼀碗⽔喝。
”⽼奶奶说:“可以,在桌上。
”李⽩这时发现⽼奶奶在磨⼀根铁杵。
天⽣的好奇⼼让李⽩停住了脚步,就上前问:“⽼奶奶,您为什么要磨铁杵?”⽼奶奶答到:“我想要⼀枚针。
”李⽩就更不明⽩了,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这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李⽩问⽼奶奶:“值得吗?”⽼奶奶答道:“当你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你就会明⽩了。
”李⽩的好奇⼼来了,说:“能给我磨⼀下吗?”⽼奶奶答道:“你这细⽪嫩⾁的恐怕做不了!”李⽩⽓匆匆地⾛了,当他⾛到门⼝时,⽼奶奶⼜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李⽩顿了⼀下,琢磨了⼀下这句话,懂得了⽼奶奶的⽤意。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7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招的解释及造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1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
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
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2沆瀣一气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3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此刻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4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5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简短的成语故事篇6《安居乐业》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
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

又短又好的成语故事一、杯弓蛇影。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害怕蛇,每次看到一根绳子或者一条树枝,都会以为是蛇。
有一天,他拿起了一根树枝,突然看到了一条蛇,吓得他丢掉了树枝,转身就跑。
后来别人告诉他,那根树枝只是树枝,并不是蛇,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总是杯弓蛇影。
二、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一个人住在杞国,他总是担心会有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每天都忧心忡忡。
后来,他听说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担心天塌下来,结果一天真的有一块石头砸到了他的头上,他才明白自己是多虑了。
从此以后,他不再杞人忧天,学会了坦然面对生活。
三、画蛇添足。
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很漂亮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想要再给蛇加上脚。
于是他在蛇身上加上了四只脚,结果画完之后,蛇就变得很奇怪,不再美丽动人。
画家明白了画蛇添足的道理,意识到有时候过多的追求反而会破坏原有的美好。
四、掩耳盗铃。
有一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怕别人听到钟声就把钟放在耳朵上,结果自己听不到钟声,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后来被人发现了,他才明白自己是在掩耳盗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只会欺骗自己,最终还是会被别人发现。
五、杀鸡取卵。
有一个农夫,每天都杀鸡取卵,结果鸡越来越少,卵也越来越少。
最后他发现,自己贪图一时的利益,却失去了更多的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着眼长远,不要因小失大。
六、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守在树旁边,希望能等到兔子撞到树上。
结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兔子,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没有结果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七、胸有成竹。
有一个书法家,他在写字之前,心中已经有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所以他每次写字都非常从容自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才能在做事的时候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八、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很漂亮的龙,但是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他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龙就栩栩如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点睛之笔,就能让事物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成语小故事大全

成语小故事大全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画家很擅长画蛇,他画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但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腹部又加了一只脚。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一只怪异的动物,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这就是后人常说的“画蛇添足”,意思是做某件事情过度,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
有个人到山里去打猎,走到一处山泉边,看到水中有个弯弓的倒影,以为是蛇,便把箭射了出去。
结果,箭射到了岸边的树上,发现原来只是水中的倒影。
从此,他就把这个经历当成了“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感到害怕的情况。
3.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藏在自己家里。
别人来找铃,他却掩着耳朵说,“我没听见,我没听见。
”结果,他的行为被人发现了,这就是“掩耳盗铃”的故事。
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自己欺骗自己的情况。
4.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每天都在一棵树下等待兔子撞树而死,结果却一直都没有等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幻想不劳而获的好事,应该脚踏实地去努力工作。
5.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听到了别人说外面的池塘比井大得多,它不相信,还说,“井就是最大的了,没有比它更大的。
”这就是“井底之蛙”的故事,形容眼界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
6. 指鹿为马。
有个暴君上台后,他为了控制人民,经常颠倒黑白,说鹿是马,要人民相信。
有人不敢违抗,只好说,“好吧,那就是马吧。
”这就是“指鹿为马”的故事,形容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行为。
7.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就在家里建了一座大柱子来支撑天。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压死人。
”那人听了大笑说,“你这是杞人忧天。
”后来,“杞人忧天”就成了一个成语,形容杞人忧天,无端的忧虑。
8. 青蛙效应。
有一天,一只青蛙跳进了一口瓷罐里,里面装满了牛奶。
青蛙很高兴,开始在牛奶里跳跃,结果牛奶变成了黄油,青蛙才得以跳出罐子。
这就是“青蛙效应”的故事,形容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成语小故事三分钟

成语小故事三分钟
三分钟成语小故事
一、芝麻开门
一位年轻人到一座大山中,想寻找一些野果。
他走了很久,突然发现一扇石门,上面有个锁,而锁上有一把小芝麻。
他拿起那小芝麻,仔细看了看,发现那是一把古董锁,只有一个芝麻大小的钥匙孔。
他想:“如果是古董锁,也许有一把芝麻大小的钥匙可以开启它。
”他就把那把小芝麻插入锁孔,一尝就知道是对的,“嗯,这就是‘芝麻开门’的典故!”
二、鹅毛大雪
一个富有的老人春天去找他的老朋友,途中遇到一场大雪,他用手摩拭脸上的雪,惊奇地发现这种雪的毛细极小,就象鹅毛一样。
正当他怀疑这雪是不是有什么不寻常的时候,他的老朋友突然出现了:“哦,你知道么?这是‘鹅毛大雪’,因为我刚才用魔法使它下雪了!”
老人一听,惊讶地问:“你真的有魔法吗?”老友微笑着点点头:“你看,这就是‘鹅毛大雪’的故事!”
三、趋炎附势
一位土豪经常会去一个娱乐场所,每次到了他都会遇到一位叫杨柳的熟客。
有一次,这位土豪打算和杨柳一起去赌博,而杨柳也乐观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两个人一起玩起了赌博游戏。
这个游戏中,杨柳赢了几把,而土豪总是输,他想尽办法赢回来,但最后还是没有赢,最终土豪失望地离开了,此时杨柳才对他说:“你
知道么?这就是‘趋炎附势’的典故!。
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

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小故事篇1(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趣味

成语故事大全趣味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1.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丢失了羊,然后及时修补羊圈,避免了更多的损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采取行动,可以避免更大的问题。
2.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画了一条蛇,然后给它添上了多余的脚,结果反而使蛇变得不伦不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要贪心不足、贪婪过度。
3.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只蛙在井底生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开阔眼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4.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要正视问题,勇于面对。
5.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帮助禾苗快点长高,于是把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反而导致禾苗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背自然规律是不行的,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
6.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仗势欺人是不可取的,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
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树下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兔子没有来,农夫却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坐等机遇是不行的,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
8.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丢失了一匹马,结果这匹马带来了好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福相依,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影响自己的心态。
9.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画家在画龙的时候加上眼睛,使龙变得栩栩如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点睛之笔,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10.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高宗时,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杰,他曾在一年之内,裁决了一万七千多人的罪名。在江南当巡抚使时,他率先追查各地来历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庙宇,以破除人们的迷信;在担任预州刺史时,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获得清白。他的政绩深得老百姓的好评,是一名刚正清廉的好官。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虽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落级为于江村小官,但是因为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拥戴,其他官员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当宰相。有一次,武则天请他推荐一个尚书郎,他毫不避嫌地推举自己的儿子担任这个职位。当时,有人听到狄仁杰举荐自己的亲人,就嘲讽他:天下桃李贤才,似乎都出于你的门下。但事后证明,他并不是基于个人情感推荐,而是他的儿子真的有才能。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假如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面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的读书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看到一间小屋很不错,就寻借口走进去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里一位漂亮的姑娘。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回到那间屋子,却看见大门锁着,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