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终极版)
项目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组负责人:
刘文娟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主任教授物联网开发高级工程师
高健德州财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软件工程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张克瑜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软件设计师
孙育红电脑美术教研室主任教授平面设计师
李春辉网络技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网络工程师
祝瑾恵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硬件维修工程师
刘伟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石朝晖骨干教师副教授硬件维护工程师
孙凤庆骨干教师副教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崔宁骨干教师讲师软件设计师
李娟骨干教师讲师硬件维护工程师
牟艳霞骨干教师讲师硬件维护工程师
许华信息中心技术科科长讲师软件设计师
刘涛专任教师讲师网络工程师
李颖专任教师讲师数据库管理工程师张静专任教师讲师软件设计师
刘洪涛德州财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软件工程高级工程师王保东工商银行德州分行信息中心主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继珍德州天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信息系统监理师
杨士海德州同联科技有限公司网络部网络集成高级工程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
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
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是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具有高额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促进从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
质的提高方向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型产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专业2015-2019发展规划
二零一四年十月
一、专业名称与属性
专业代码:090100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
专业类别:信息技术
专业相对应的相关职业领域:平面设计、数码照片处理、装饰装潢设师、影视剪辑合成、影视特效制作、计算机销售维修维护。
对应工种:平面设计师、修片师、装饰装潢设计师、影视剪辑合成师、影视特效师、计算机销售维修维护员。
二、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
1、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产业应快速发展,占国名生产总值比将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信息网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具备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具备涉及面广,影响大和需求广阔的特征,信息网络的任何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都将带动巨大相关产业发展和最终消费的乘数效应。
2、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行业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人才需求是极为广泛的。根据调查,主要可分为文秘、网络技术、销售维修维护、电脑可视化(数字媒体艺术)展现、数据处理等几大版块。
其中电脑可视化(数字媒体艺术)展现广泛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游戏动漫设计、影视影像设计制作、装饰装潢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占整个计算机应用比重超过60%;网络技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约占25%,销售、维修维护约占计算机应用行业的5%;文秘相关人才需求比例约占计算机应用行业的5%,数据处理及其他约占5%。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本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国家人事部也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名列第二位。由此可见不仅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人才,其它行业也使 IT 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随着IT技术在通信、医疗、游戏、教育等各行业的应用,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管理类的需求都保持了上升走势。
本专业属于中职教育工科类别的技术性专业,培养具有面向企事业单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RFID系统应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参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承担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掌握综合布线及组网技术,能承担网络工程组建及信息安全控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方向为:
1、信息系统开发:
从事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及维护工作。
2、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管理:
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组装与维护及销售、计算机局域网络组建与管理、数据库系统维护与管理、企业网站安全与管理工作。
3、智能楼宇系统应用开发:
从事社区智能楼宇系统应用项目开发工作。
计算机应用优质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信息技术专业部始建于2002年,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2006年被认定为朝阳市“市级骨干专业”,2019年被辽宁省教育厅列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73人,近三年来年均招生人数约91人,累计培养合格毕业生2000余人,学生双证率达100%,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95%以上。
社会对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目前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计算机维修与维护、办公应用、平面设计、CAD制图、动画制作、信息管理、网络及应用、界面设计、电子竞技、自媒体制作等,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和服务性领域。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地企业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增加,这需要大量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从朝阳市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计算机类人才一直是高居榜首的紧缺人才。第三产业的电子竞技、自媒体等新型行业的出现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建设基础
结合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向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行业,我部开设的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竞技专业、自媒体技术等。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行“3+2”的联合办学模式,学生入学后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后二年在高职学校就读,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
通过专业教师全员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引进新教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专业部组建了由2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6名“双师”型教师及12名行业专家的教师团队。
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精神,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本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养一线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电子与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电子与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电子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原则
⑴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规律。
⑵前瞻性原则:面向未来,能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⑶整体性原则: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贯通、关联与互补。
⑷可操作性原则: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现状分析
我校的电子与计算机专业作为我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还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均有了一些增长和壮大。电子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应硬件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有学生机房3个、多媒体教室2个。本专业教师均有电脑。目前电子与计算机专业从规模上看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共有三个年级6个班,专业教师的人数也较多,共有专业授课教师10名(其中两个兼机房维护工作)、机房管理员1名。电子与计算机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需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为此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范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6-2010)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理解国家、广东省为高等教育制定的各项政策,在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体系,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1)到2010年,形成规范化的特色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师资梯队,争取几门校级精品课程和一们省级精品课程
(3)在科研方面争取3项以上的省级(或以上)的课题,每年至少4篇核心论文
(4)争取200万的实验经费
(5)把本专业的学生从规模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兼备的,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2、发展规模
本专业从04年开始招生以来,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招生规模从最初的零开始到现在的约1100人,每年计算机专业都要新招360人,完成了数量上的扩张,那么“十一五”规划中,我们要逐渐实现由规模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基本维持现有的招生数量不变,提高生源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7-2020)
XXXXX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规划〔2021-2021年〕
二0一七年四月
专业建立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项根底性工作。为切实提高专业建立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十三五〞建立与开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立规划。
第一章“十二五〞开展的回忆
本专业于2004年设立,当年招生155人,现在校生414人。本专业建立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努力探索并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并行排课,技能优先;专业集中,根底模块〞的教学模式。如以“校中厂〞、“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开设各类教学实验班,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开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符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体系,对于专业课已经形成“认识实习——理论——环境模拟——顶岗实习——交流总结——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六元一体的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的是教学模式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以专业改革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立、基地建立和团队建立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先后建立“大学生IT创业孵化基地〞、“多迪网络工作室〞,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并与传统的直观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积极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加
计算机专业5年建设规划
计算机专业5年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计算机应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根据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近几年来具有图文排版、网站制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三维建模、视频编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总量将会有大幅增长,尤其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三维技术人才将会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前景。
在我校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可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省特别是本地区输送这一方面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建设。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确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
(一)招生情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与电子商务方向两个分支,近两年每年招生规模一直稳定在150人左右,且绝大多数为一志愿填报,尤其电子商务方向,两年都出现“求大于供”现象,本专业目前生源数量如下表所示:
(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9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已全部取得高校讲师职称,取得硕士学位的6人,其余2人在读,双师素质教师5人,占62.5%,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
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双师比例及职称比例有待提高。具体情况如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材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目前专职教师48 人,教授3 名,副教授12 名,讲师15 名,其中研究生毕业有22 人;在校学生524 人。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实验室共5 个专业试验,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本专科教学需要。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XX,2005 开始第一届招生179 人,我院在该专业的建设上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 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材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材。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辟,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材。
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工作对技工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技工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为了实现把我校建成在本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技工学校的目标,本着专业教育适合本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养一线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蓝领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规律。
(2)前瞻性原则——面向未来,能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贯通、关联与互补。
(4)可操作性原则——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力、物力支持。
三、现状分析
1.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T行业就业门槛逐步提高。《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而技工学校普遍沿用十几年一贯制的学科式计算机教学,缺乏职业特色和市场适应力,毕业生仅凭借一些粗浅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更难在IT行业立足。加之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应聘单位多为民营或私营企业,他们的需求量比较少。因此,目前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都呈现下滑趋势,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这种局面反过来又导致招生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计算机专业建设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一、专业建设需求论证
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背景来看,特别是网络的日益渗透,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在各行各业普及,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各类人才需求猛增,这体现在不同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上:事业单位需要从事办公自动化的毕业生,计算机行业需要具有组装维护技能的毕业生,网络企业需要一些具有网络维护的毕业生,IT企业需要大量从事网页服务业务开发的毕业生,不同类型的单位或多或少都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为其服务,这就决定了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这些因素,正是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
二、专业建设目标
以适应计算机信息类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别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建设具有
国内领先水平的,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师资培训需要的、融“教学做”一体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创立中职教育品牌专业;努力发挥该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三、专业建设思路
以计算机信息类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创新教学模式为主线来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上应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实训基地构建和利用上应坚持“三项原则”:创新性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将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纳入教学过程;职业性原则。按照职业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尽可能创造企业的真实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术培训;开放性原则。在承担职业院校同类专业进行技能实训的同时,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实训基地在地方经济、社会中发挥服务和辐射作用。基本路径是以专业建设带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
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
(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①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②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 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③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④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是:
(1)从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工作性质来看,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致可以将需求分为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2)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来看,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只有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3)从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来看,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而IT 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
梁河县职业高级中学
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教研组
专业建设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计算机专业在九十年代初期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各校发展的重点专业、抢手专业,然而发展到今天,却举步维艰尴尬维持,甚至有些萎缩,反差之大令我们专业老师反思.其产生的原因涉及该专业的生源、师资、教学设施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组上经过讨论,整理,本着专业教育适合本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将我校学生培养成一线计算机应用性技术专门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推动我校专业建设,特制订《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规划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正确处理专业的原有基础、近期发展和长远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能根据新的情况对规划作出相应调整,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大量合格的IT蓝领人才,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规律。
(2)前瞻性原则——面向未来,能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3)整体性原则——专业知识结构及学科之间的兼容、贯通、关联与互补。
(4)可操作性原则——明确重点,分步实施,保证足够的师资和财
力、物力支持。
三、现状分析
现状一:我校的计算机专业作为我校的主要专业之一,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还是专业教师的队伍均有了一些增长和壮大。计算机专业的相应硬件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有学生机房3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1个。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 590101
学校名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824 学校举办单位遵义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
一、组织保障
学院为此项目专门成立了以院长鞠洪为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学院各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计财处、总务处等)配合,计算机科系领导组织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老师具体落实,共同完成建设目标.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面向贵州互联网产业集群,尤其是发展极为迅速的电子商务及未来的物联网产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专业群(计算机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素质拓展教育建设等五个方面。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3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3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65万元。资金用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1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60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改善9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40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4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0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20万元。
三、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为率先建成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对地方IT业建设发展的示范性专业,提升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为地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终生学习的平台。根据2010-202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贵州省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际,特制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旳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水平。为深入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旳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构造调整对人才培养旳新规定,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旳指导思想和目旳
1、专业建设旳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旳一系列文献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需要,突出专业特色,以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以加强学生旳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分层次地推进专业建设,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旳。
2、专业建设原则
(1)积极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
(3)发挥行业优势,建设鲜明旳特色;
(4)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原则,推进示范专业旳培育;
(5)努力形成合理旳课程体系,增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专业建设目旳
总体建设目旳:到2023年,力争建成具有鲜明特色旳、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旳省级示范(培育)专业,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关键、与职业资格证书
相适应旳课程体系。
(1)建设目旳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旳规定,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积极适应广东加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旳规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旳发展道路。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旳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承认度;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教学团体、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建设专业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XX职教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成立于1993年,于2003年被评定为市级骨干专业。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占33%,硕士研究生6名,占25%,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58%,另有兼职教师5人,大多是行业工程师,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比例及职称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学生732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97.8%,专业对口率72%。专业实习实训场地面积720余平米,拥有仪器设备448台(套),其中大型设备5台(套),总价值241.36。专业实训室需加强建设。
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全国动漫基地落户滨海新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积极应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依托学校多年办学优势和人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信任,遵照“老专业做大做强、新专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努力形成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力争将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700人左右,发展成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为学生就业时刻准备着的”的办学特色。主动适应计算机产业结构调整及滨海新区经济建设需要,调整专业建设与办学方向。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网络及应用、影视后期制作、动漫制作、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等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专业建设的目标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来立基点、建框架、挖内涵、保实效。
重点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努力为计算机产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计算机专业建设成为天津市领先、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通过对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社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根据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学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了如下专业教学体系。
1、必修课
2、选修课
根据计算机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国家级计算机类实训基地和校内外其他实训基地良好的硬件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完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
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系列项目课程和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有机融入职业证书教育元素。按照岗位要求,学生可考取的技能证书主要有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员、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等资格证书等。
五、带头人建设发展规划
计算机专业带头人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专业带头人能及时跟踪计算机服务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动态,把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方向,对专业和教学团队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本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实践经验,具有创新与开发本专业新课程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与实践服务。能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措施;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讲2门专业核心课程,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并指导青年教师。
通过采用参加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参与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提升与管理、获取职业技能证书、骨干教师进修培训等措施,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
建设期内,对所培养的5名带头人具体措施为:定期安排教师参加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培训,分批派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学习,分批派到计算机及
相关企业、公司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开展社会服务等。
六、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规划
通过新技术培训、教师到计算机制造、计算机维修与服务、计算机应用(如网络、动漫、广告、设计等)企业顶岗实践,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措施,树立专业教师的现代职教理念,培养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革新教学方法与指导创业就业能力、行业实践和技术研发能力,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中,全部达到“双师”型结构,其培养措施:每年派3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每年派3位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升级与管理。
健全管理与考核机制,通过围绕“项目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展示与评价。建设期内,每位专职教师至少完成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七、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本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在实训条件建设中,突出体现本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建立模拟的职业环境,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技术服务能力。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校类实训室,并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的管理及实训设备的维护,通过让学生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搭建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而服务的专业平台,提高师生的技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社会服务的范围,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开放、合作、竞争”的运行机制,实现对共享院校师生和社会开放。同时,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对社会承接计算机业务,使生产经营形成一定规模。
推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联合计算机企业、公司,制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评价标准。拓展计算机服务岗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