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说课稿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督教的兴起,包括耶稣创立基督教、基督教的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第二部分是法兰克王国,包括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历史知识,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宗教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基督教的传播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为何能在罗马帝国传播开来。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作为恩赏,称作采邑);9世纪,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分封普遍存在;11世纪时,分封在西欧相当流行,并形成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2.材料展示:材料一: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阅读教材“封君与封臣”一目,结合上述材料一,理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提示: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土地和兵役:国王把一些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为采邑赐给手下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从兵役,受封者称为“封臣”,赐地的人称为“封君”。
即封君赐土地给封臣,封臣给封君服兵役。
二是层层分封: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赐给大封建主后,大封建主又可以把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部下。
国王是封君,大封建主是国王的封臣,同时,大封建主又是他部下的封君。
(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材料二,理解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是权利与义务交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有责任保护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三是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
四、查理曼帝国1.材料展示: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这样,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在它的大部分领土上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皇为什么要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
提示: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每个教区的人民要向教会交“什一税”,使教会更加富有,势力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下面选项与其有关的是 ( )A.率领部属皈依基督教B.率领军队东征一直打到印度和流域C.创立元首制,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D.接受罗马教皇加冕6.对如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背景材料引入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公元前481年,“海滨法兰克人”克洛维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他立下大志,要壮大自己的力量,统一法兰克。五年后,二十一岁的克洛维从高卢北部动身,向南部的罗马残余部队发动进攻,双方在巴黎南部的苏瓦松展开激战,结果,罗马军队被杀得大败,法兰克人夺取了高卢南部的大片土地。
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形成以土地封赐
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培养学生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查理曼帝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5—36页,完成下列问题:1.查理曼帝国形成的过程;
2.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重点
兰克王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改革、封君封臣制度。
难点
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区别,形成的不同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图片,公元476年,北方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国家。最著名的是法兰克王国,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一、教学内容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欧洲的影响。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以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3.能够分析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欧洲的影响。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以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件、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上课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个新课的主题。
2.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之前学过的欧洲历史相关的知识,例如罗马帝国的衰落、拜占庭帝国的兴起等等,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出现也变得十分重要呢?第二步:讲解基督教的兴起和影响1.讲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耶稣是基督教的缔造者,公元1世纪在以色列出生。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合法化。
(3)基督教在欧洲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在唐朝传播到中国。
2.讲解基督教的影响:(1)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欧洲文化的转变。
(2)基督教教义对现代欧洲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督教广泛的爱心和慈善道德,深深影响了欧洲文化。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法兰克王国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2.讲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影响:(1)法兰克王国建国的背景和意义。
(2)卡洛曼大帝时期,法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
(3)查理曼大帝能重建一个法国王朝,并能击败阿拉伯军队。
(4)法兰克王国对欧洲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第四步:总结复习1.让学生总结和回顾课上所学内容。
2.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分别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角度,提出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历史课上,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解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基督教的诞生、传播和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三个方面展开叙述,揭示了基督教在欧美地区的兴起及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历史背景、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封建社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以及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史料和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诞生、传播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以及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及其原因。
3.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的史料和图片。
4.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史料和图片,讲述基督教的诞生、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基督教的兴起,分析了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接着,教材讲述了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欧洲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兴衰和查理·马特改革等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发展和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及影响,认识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宗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理解封建制度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影响;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发展和查理·马特改革;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特点;查理·马特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封建制度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史料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欧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欧洲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讲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基督教的起源,通过展示史料,分析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中的影响。
3.讲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通过展示史料,分析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给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的阅读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图片等学习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对学习有效的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1.图片展示:《耶稣》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
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大藏经》“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浴佛节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圣经》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圣诞节复活节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建立的发展及分裂的过程。
2.了解封臣和封君的关系的形成过程及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明白中世纪西欧社会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即蛮族列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大裂变。
4.在讨论、评价历史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释、评价文明的特征,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难点中世纪西欧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
回忆罗马的历史。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西欧封建国家是如何发展的?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这段历史的风采。
一、基督教的兴起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史料1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公元一世纪左右,巴勒斯坦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下,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犹太民族的强烈反抗。
当时发生了多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但都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史料2传统的犹太教弊端显现: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是反抗运动的主力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来以维护以色列国家的奴隶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犹太教已经不能起到团结犹太民族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作用。
教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民族的团结就必须有一个精神上的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为全民族接受的宗教,基督教应运而生。
2.基督教的创立史料1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
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公元一世纪元年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伯利恒。
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
教会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庆祝耶稣诞生,成为基督教最盛大的节日。
为了纪念耶稣,人们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纪年,耶稣诞生前叫“公元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督教兴起的原因与过程;初步理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法兰克王国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克洛维、查理曼等重要历史人物,明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对法兰克王国的演变以及封君与封臣关
系等进行探讨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发展。
1976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结合材料和本课结尾“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等内容,说明法、意、德的历史渊源,并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解“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这句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基督教的兴起”一目,指出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等基本信息。
提示:时间:公元1世纪。
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原因: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学生自学:查阅资料,比较学习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背景讲述:匈奴人原居住在中国北方,在公元前3世纪冒顿单于在位时达到极盛,后来由于抵挡不住汉朝军队的持续攻击,分裂为南北两支。
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陆续西迁中亚。
公元4世纪开始,匈奴人又沿里海北岸向西,侵入伏尔加河、顿河流域,进而开始向仍由罗马帝国控制的高卢地区渗透。
匈奴人的西迁,将许多欧洲民族从原本的居住地上赶走,引起的连锁反应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格局。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感悟法兰克王国是蛮族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提示: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使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②关于土地的分配问题,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罗马帝国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影响:取得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的广泛支持,为王国的巩固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的封建化。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教师指导:根据前一目所学,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为取得更广泛的支持,无条件的赏赐土地。
长此以往,不仅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
为了加强王权,必须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
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史料,加深对本目的理解。
提示: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对土地的分封进行改革,实行“采邑”分封制(采邑
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指西欧中世纪早期国王封赏给臣属终身享有的土地。
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对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以封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称作采邑);9世纪,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分封普遍存在;11世纪时,分封在西欧相当流行,并形成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阅读教材“封君与封臣”一目,结合上述材料一,理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提示: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土地和兵役:国王把一些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为采邑赐给手下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从兵役,受封者称为“封臣”,赐地的人称为“封君”。
即封君赐土地给封臣,封臣给封君服兵役。
二是层层分封: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赐给大封建主后,大封建主又可以把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部下。
国王是封君,大封建主是国王的封臣,同时,大封建主又是他部下的封君。
(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材料二,理解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是权利与义务交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有责任保护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三是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
目标导学四:查理曼帝国
1.材料展示: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这样,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在它的大部分领土上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皇为什么要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
提示: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每个教区的人民要向教会交“什一税”,使教会更加富有,势力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
提示:查理四处征战,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至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的范围,而且得到罗马教会的支持。
2.拓展延伸: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三、课堂总结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在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对于西欧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影响,对此应着重加以强调。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