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压

合集下载

大气物理气压和气温的变化规律

大气物理气压和气温的变化规律

大气物理气压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大气物理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分支学科,其中气压和气温是大气物理中两个重要的变量。

本文将探讨气压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气压的变化规律气压是指在某一点上由大气分子的撞击引起的单位面积上的力量。

气压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自转、高度变化、气候系统、季节变化等。

主要的气压变化规律有如下几点:1.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变稀,分子间相互碰撞的次数减少,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力量减小,从而气压下降。

2.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压会下降。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内部的平均速度增加,分子间碰撞的力增强,使得单位面积上的力量减小,从而气压下降。

3. 气压随着地球的纬度变化而变化。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离心力,会使得气压比较低;而在极地附近,由于离心力较小,气压比较高。

二、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是指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是衡量大气热态的物理量。

气温的变化与日照、地形、季节、海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的气温变化规律有如下几点:1.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由于大气层的厚度减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使得分子间的碰撞变少,因此分子的动能减小,气温降低。

2. 气温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向极地方向,气温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赤道附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充足,而极地附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3. 气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温带和副热带地区,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

通常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三、气压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气压和气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气体物理学的理论,当气温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内能增加导致碰撞力减小,从而气压下降;当气温下降时,气体分子的内能减小,碰撞力增加,导致气压升高。

此外,气压和气温的变化也受到其他气象要素的影响,如湿度、地形、地表覆盖物等。

不同的气象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大气系统的变化和天气的形成。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由于地面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所以称为锋面气旋。
1005
1000
995
冷气团 低
暖锋
低压槽
A
E 分析ABC三地风的性质
AB偏北风,C偏南风
B C
D
冷锋
暖气团
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 面
分析DE两地天气状
况,并分析C未来的 天气过程。
锋面气旋
1005 1000
995
冷气团 低
B C
D
冷锋
暖锋
低压槽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北半球反气旋 单位:hPa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天气实例
☆我国北方广大 地区,秋季在反
气旋的控制下,出
现“秋高气爽
”的好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 的伏旱天气。
画一画
北半球
A
B
C
D
南半球
气旋和反气旋判断
气旋的判断
反气旋的判断
右手
左手
北半球右手
南半球左手
手半握,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大拇指代表气流的 垂直运动方向,四指的指向为水平气流的流向。
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常出现的 台风天。
南半球:低 压——气 旋

1006 1008
1010
(水平方向)——水平气流(顺 垂直方向)——中心部位
时针方向辐合
为阴雨天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旋与天气 垂直方向上:
空气下沉
形成的天气:
水汽不易凝结,
晴朗
多天气晴朗
干燥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高气压(反气旋)
水平方向 逆时针、辐散
A
E
暖气团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

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

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天气与气压变化实验

天气与气压变化实验

天气与气压变化实验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气压是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气压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对我们预测天气并做出相应的准备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天气与气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实验是必要的。

实验一:气压与海拔的关系为了观察气压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气压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个气压计。

在实验开始之前,应保持气压计的底部与地面齐平,记录下当前的气压数值。

然后,我们选择一个相对较高的海拔,例如山顶,重新测量气压数值。

比较两个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气压随海拔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

这表明气压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实验二: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天气的变化常常伴随着气压的变化。

为了研究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天晴朗的日子,并记录当前的气压数值。

然后,我们每隔几个小时测量一次气压,直到天空出现变化,例如云层逐渐增多或风力增强等。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气压数值,我们可以发现气压的变化往往与天气的变化相呼应。

例如,气压的降低可能意味着天气变得更加恶劣,而气压的上升则可能预示着天气将变得晴朗。

实验三:气压与风的关系风是天气变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气压与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为了研究气压与风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天风力较强的日子,并记录当前的气压数值。

然后,我们可以观察风向标的指示情况,并测量风的速度。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气压数值和风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气压的降低往往伴随着风力的增加,而气压的上升则可能导致风力减弱。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初步理解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天气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其中涉及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因此,单凭气压的观测并不能完全预测天气的变化。

然而,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并为我们的天气观测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天气与大气压强关系

天气与大气压强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

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

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冬天气压大.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根据气压预测天气预报

根据气压预测天气预报

根据气压预测天气预报
据气压的变化趋势预测天气的趋势,具体气温等不能测量.
预测天气的最好工具之一就是气压计,它可以反映出气压的变化。

当气压计指数升高时,表示晴朗天气和良好的航行条件。

当气压计指数降低时,坏天气可能来临。

这是一张网上找来的对应参考表,只是参考:
气压变化率大小,对预测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非常重要,我个人在使用中很有参考意义,有时相对比较准确。

在海拔表例如X6系列等,都有专门天气预报模式与气压变化率的限值告警设置。

GPS一般也有气压趋势查看,只是由于GPS太耗电原因不实用,个人极少用。

不过气压预测当然是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测试。

例如中途休息、
晚上在帐篷睡觉前与清晨出发前,通过查看气压变化预测天气走势。

另外同样天气趋势,内地与沿海、不同地区气压变化率,会有些差异,主要一种经验判断。

高气压、低气压系统与天气讲解

高气压、低气压系统与天气讲解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西北大学附中 孙小风向图?
北 半 球B
A

1005
D 又称为:气旋
1010
1015hpa
C
气旋天气系统.swf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的低气压系统(气 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 向气流分别是怎样流动的? 南半球呢?
2、低气压系统(气旋)容易 形成什么样的天气? 能举个例子吗?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hpa) 1000
近地面的风(南半球)
1002 1004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6
1008
1010
如图:在北半球, 大气中水平气流呈 逆时针旋转的大型 涡旋。
上升气流将带 来强降雨或暴 雨及大暴雨
低气压系统称为气旋,那么高气压 系统怎么称呼合适呢?
1、北半球的高 气压系统(反气 旋)在水平方向 和垂直方向气流 分别是怎样流动 的?南半球呢? 2、高气压系统 (反气旋)容易 形成什么样的天 气?能举个例子 吗?
【巧学速记来总结】 手势辅助记忆低气压系统(气 旋)、高气压系统(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
学以致用之基础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种天气系
统,促使长江中下
游地区出现伏旱天
气的是( C ) A.a B.b
C.c D.d
(2)能形成“一场秋
雨一场寒”的天气
系统是( A )
A.a
B.b
C.c
D.d
学以致用之提高 “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 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气压在一年中,“清明”和“霜降”两个节气冷暖适中好钓鱼。

但绝非仅有这两个节气能钓到鱼,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并对准不同时段亦可开竿取得好钓绩。

从总体上看:①春钓一天,夏钓早晚,秋钓黄昏,冬钓午间;②“钓阴不钓阳,钓暗不钓明”,鱼类对光线比较敏感,它们为避开天敌形成喜阴怕阳和爱清静的习性,为此必须注意阴阳、明暗的变化。

这里说的阴阳、明暗有双重含义:一是阴天比晴天好钓;二是除冬天外,夜间比白天好钓,但有些鱼如鲢鳙、草鱼、鱼感鱼则靠白天钓获,夜间则与之相反。

盛春初夏,繁花似锦,百业俱兴,亦是钓鱼的大好时光,但在这一时段气候尤为多变,出门垂钓更要善观气候变化,如下几种情况务必留意其一“房潮有雾切莫赶路”整天远山和高大建筑物群笼罩在浓雾之中,能见度低,同时居家平房板石地面及水泥地或高楼底层地面潮湿,墙壁“冒汗”,布满水珠的反潮天气,气压低不宜出门垂钓。

其二“雾退见山赶快下竿”在连续数天山边及高大建筑物云雾连天,突然天高气爽,又是阴天或多云天气,此时出门垂钓必有重大收获,故有“远山看得清,钓鱼无暇吃点心”的传云。

其三“暴冷暴热不出门,天气突变不垂钓”譬如久雨突然放晴或久晴暴雨突袭,这时水温急剧变化,鱼类不适应,垂钓效果必然欠佳。

此外还要注意另外两种现象:一种是“暴风骤雨你莫钓,风雨过后总丰收”。

这里着重指的是台风多发季节,刮台风时不但难开竿放钓,且鱼类潜入深水避风,要等风停,水面清静或细雨蒙蒙,十拿九稳喜获丰收;二是“雷雨离钓场,雨中不下竿”。

垂钓多在空旷、临山及平原大水面等区域,这些地方往往是雷区,且近年来多数钓友采用碳素钓竿属导电体,雨中易遭雷击极度危险,同时鱼也怕雷,冒雨垂钓也是白忙,以暂离钓位为宜。

其四“雨中水面冒蒸气,下竿垂钓最有利”尤其初春,细雨蒙蒙,水面热气腾腾,下雨溶氧,水里温度高,增进鱼类食欲是难得的钓鱼好时期,不可错过。

其五“水中冒泡泡,大鱼小鱼都好钓”这是钓者熟知的道理,鱼冒泡泡,是鱼类寻觅的一种讯号,春末初夏尤为常见,即时好钓鱼。

但在这段时间冒沼气亦较为常见,为此要分清鱼泡泡与沼气泡。

鱼泡泡:泡粒较小,多在两个或数个以上,如鲫、鳊等;鲤鱼、鲇鱼爱拱泥,呈现成片泡泡有其独特之处;沼气泡一般单个、粒体大。

同时冒沼气时,水面较常见有胶状水膜或从水底向水面悬浮块状似如青苔物质,下风口最明显,这种自然现象是由水变质冒沼气,水中必缺氧,鱼类懒于觅食,要善断,把沼气泡误为鱼泡泡垂钓必空忙。

其六“鱼儿水面跳,远近都好钓”鱼儿水面跳春夏较为常见,无论池塘、湖泊、库区鱼儿水面戏耍跳跃,觅食积极,近钓远钓两相宜,必获好钓绩。

但亦要严格识别“鱼浮头”的现象,“鱼儿水面张口,垂钓必空手”,鱼儿水面张口是由水中缺氧所致,一般先是鲢鱼、草鱼、鳊鱼,特别鲫鱼、罗非鱼、鳙鱼成群在水面张口,水中缺氧尤为厉害,这时鱼类自命不保,怎想觅食,除非钩鱼,垂钓定无所获。

另有一种情况,清晨碰到河虾在水面浮游及成群堆集岸边及杂草边,亦是鱼难钓的时段,要等河虾沉入水中方可开竿,但当天往往鱼咬钩不太积极。

除上述六点外,如下几种情况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风向,刮什么风也会直接影响,1. “东南风钓鱼好轻松,风起西南收竿回转”;2“宁钓北风寒,不钓南风暖”;3“微风好钓鱼,无风鱼难钓”;4“风大钓上层,无风靠底钓”,这些都要引起垂钓者注意的问题。

其次温度更是直接影响钓鱼效果。

水面温度低于摄氏13度,只有到深水区域及避风的地方垂钓。

温度高于摄氏35度,除了钓鲢鳙鱼、鲮鱼、草鱼例外,多数鱼类则游弋深塘,大面积水域却难以找到它们的踪影。

再次温差也极为关键。

“温差六和五,钓鱼好辛苦。

一年四季温差在摄氏五度和六度之间(即曰平均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度为温差),水中多为缺氧天气不宜垂钓。

“温差七、八、九,钓鱼归来送朋友”,温差在七、八、九度出钓必获丰收,自己吃不完只好奉送朋友,分享丰收喜悦。

别看与六度只有一度之差,钓鱼效果就是不一样,见怪则不怪。

对于温差也并非愈小愈好,温差小一般在寒冬与雨季,适合钓白鲫鱼、白鲦、翘嘴鱼白、鳊鲤等;温差大于10度以上,多在炎热的夏秋较为常见。

夏秋季节,“低温25℃,高温33℃,出门垂钓不空竿”,是难得钓鱼好时光。

但低温上升到摄氏26度,高温升到摄氏36度以上白天鱼难钓,只有黄昏及夜钓最见成效。

天气是我们出钓制胜的法宝,象10月下旬的绵绵中小雨让很多垂钓爱好者失去垂钓的信心,也许这样的天气正是鱼欢虾乐的垂钓好时光。

而11月初阳光明媚的晴好天气又激起了我们外出垂钓的欲望,虽然天气晴好但出钓的效果也许差强人意。

什么样的天气鱼儿才会开心呢?什么样的天气才会带给我们垂钓之乐呢?决定垂钓天气的好坏有五大因素:温度,温差,湿度,气压,风。

温度:水温越低水中溶氧越丰富,当水温高于30度以上时水体趋于溶氧不足,水温越高水体与空气的对流越差。

所以我们夏天至初秋总是觉得钓鱼找不到感觉,有时人感觉天气很凉爽但出钓效果差强人意(是由于水温没降水中缺氧)。

当进入深秋后气温趋于向冷,日温差也慢慢变小,天气逐渐稳定,只要我们有时间出钓定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冬季垂钓鲫鱼往往比夏天强很多,而且个大体肥。

冬季垂钓没有太阳的炽热,没有雷电暴雨大风的干扰,水温稳定溶氧丰富对垂钓利。

温差:这里主要指日温差(一日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若日温差超过10度以上鱼儿就会消耗很大一部分能量变温来达到适应环境,顺应自然,这时鱼儿觅食欲望低下还无食欲。

当日温差在7度左右时鱼儿能正常觅食,对垂钓有利。

湿度:当空气中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水蒸气,水与空气的对流交换受阻,水中溶氧不足,使水体缺氧,鱼儿要消耗体力来与之抗衡,这时鱼儿觅食欲望低下还无食欲。

若空气湿度在70%以上时对垂钓影响较大,只有当空气湿度小于50%才会对垂钓有利。

气压:通常指1个标准大气压值为正常气压,若低于标准大气压值为低气压天气,当低气压天气出现时由于水体内部压力相对变大空气中的氧气不能正常的溶入水体进行对流(当低气压天气严重时水底污泥中的有毒气体溢出与水体混合使水质发生改变鱼儿浮头还死亡),水中缺氧,鱼儿迫切需要的是氧而不是食物,对垂钓非常不利。

只有在标准大气压值正常还趋高的天气情况下水中溶氧正常还充足,鱼儿寻觅食物的欲望强烈,对垂钓有利。

风:当风达到5级以上时对垂钓不利,细雨微风对垂钓有利(冬季里的雪雨寒风另当别论),由于雨水会给水体带来空气中丰富的氧气,而微风又起着捣拌机的功效使水体溶氧充足,鱼儿觅食积极。

还有就是风向,风无论向什么方向吹只要一日内风向不变,水体水域中的溶氧稳定鱼就好钓,若一天中风向不停的改变着,水与空气的对流也变化着(风能吹到的地方溶氧就充足反知次之),在垂钓中反应出来就是鱼情时好时坏,若一天中风向不停的改变着,遇到这种天气对垂钓也很不利。

当我们了解了鱼与天气的的关系后,接下来我们只要了解各类型鱼在什么水域栖息,喜欢吃什么饵,做到心中有数垂钓起来就容易了。

天气变化对江,河,溪流影响较小。

湖泊,大型水库次之。

水面越小受天气影响越大。

在垂钓中当我们遇到不利天气时我们可以选择流动的水域和大型的湖泊,水库,这样就可以机动灵活做到知已知比,方能出奇制胜。

这是我在平时垂钓中的感受和体会,还有很多地方不全面,望各位钓友一起商榷和探讨。

4-5级风天气能野钓鲫鱼吗野钓鲫鱼法[转帖]调漂和使用, 诱饵、投饵及钓饵的使用方法, 野钓鲫鱼的选位以重量计费的鱼池一般我是不去的,不是野钓就是钓只管不喂的低价鱼塘。

这样,所遇环境往往对象鱼密度小,常常有小杂鱼。

为了适应,我专门设计了一种钓组和相应的钓法。

我已沿用了八年,感觉很好。

一、钓组取绿色软渔线一段,用绿色是因为鱼对这种颜色不敏感,一端系一只钓钩,两钩间脑线长约30厘米。

用手指从中间挑起,两钩脑线一长一短,相距5厘米左右,在手指下端部位打一个结,留出手指粗的套,用来连接主线。

剪一条一厘米宽的铅皮,铅皮的重量相当于4-5目漂梢的排水量,也就是放上铅皮漂头在水面剩一目,拿下就上来4-5目。

每个钩的脑线上卷一块,长脑线上的铅皮移至短脑线钓钩的钩弯处,将铅皮卷一厘米长的中间对准钩弯顶部,用钳子夹紧。

另外一个脑线上的铅皮卷在距钩柄3厘米处夹紧。

然后,在套结与铅皮间的脑线上刷上101胶,作用是防止在垂钓时两脑线相互缠绕。

其它结构和别的钓友没有什么区别。

二、调漂和使用漂我采用浮力大且目段较粗的,一般漂目直径在1.5毫米左右,夜钓时就用3毫米的。

一个原因是我已花甲之年,细了看不清;主要原因是可以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调漂时,空钩不落底,漂只露一点点尖,垂钓时只露一目。

甩线时,尽量往前抛,落水后漂一立起来就往后拖竿,超过正常放竿位置十多厘米。

当漂不动后,把竿推到正常放竿位置。

这时水下前钩卧底,脑线上的小坠斜立,短脑线钩直立水底。

这样前钩没有鱼咬钩漂无信号,后钩当鱼儿觅食时的虚假动作反映到漂上就是点动,小杂鱼逗钩也是如此。

因此,鲫鱼咬钩时,只出现黑漂或者送漂两种信号,很容易看清,提高了上钩率。

三、诱饵、投饵及钓饵有句俗语:“甩到水缸里,神仙也无戏。

”意思是野钓选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野钓中第二位的就是诱饵。

我的诱饵的主要成份:三分之一小米,三分之一玉米面,三分之一麦麸。

制做方法:每公斤加50克羊油和70克精盐炒熟,装好备用;使用时,在前一天晚上加适量的糖、泡制的桂皮曲酒,最后用曲酒将所有饵料浸透,这样诱饵就制成了。

这种诱饵的特点是味浓,入水后饵雾存留时间长。

有人会问为什么用盐,我过去的主要业余生活是冬猎夏钓,发现一些人为了让鹿按一定规律活动,使用撒盐的办法来引导。

我想山里的鹿从未见过盐,怎么会被盐吸引?鱼会不会也对盐感兴趣?当试用后我发现鱼也喜欢盐。

钓友们说我最抠,我比谁用得诱饵都少。

我的投饵器是老式的,用乒乓球和自行车内胎做的。

第一次投饵多一些,以后每次只是刚刚盖住乒乓球。

频率根据鱼情而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就喂一次。

投饵要集中,落饵点半径不超过10厘米,我一天最多用诱饵不超过300克。

我的用意是,鱼寻味而来,到窝后最醒目,最吸引鱼的是钓饵。

我用钓饵也少,有时用蚯蚓,由于好闹小鱼,一般都是面食搓饵。

大的像黄豆粒,小的像高粱米粒。

搓饵的硬度和压面条的面一样,甚至还要硬,挂饵时手指要感觉到钓尖。

目的:一、减少挂饵的次数;二、抵挡小鱼逗钩;三、上鱼准确率高。

原料:过去用细玉米面加糖,用开水烫过蒸熟,现在是商品饵。

我的体会是:在野钓中,野生鱼一般对饵不太挑剔,两种饵的差别不大。

不过,商品饵更理想,更方便。

野钓鲫鱼的选位其实钓鱼人都知道鲫鱼是除了白条之外最好钓的鱼虽然其好钓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点: 一是鲫鱼生长繁殖力强适应水域广,遍布我国各地无污染的淡水水域,数量上较其它淡水鱼有很大优势二是其个体较小在提竿溜鱼等技巧上要求不高不需要很高的钓技三是鲫鱼属杂食性,且比较贪食,因此诱饵和钓饵的配制都不很复杂,只要掌握了关键的几点就不愁钓不到鱼之所以要谈鲫鱼的钓法并不是本人对鲫鱼有特殊的兴趣,只是因为本人虽然以有30多年的钓龄而网龄却不长.看到网上有很多初学钓鱼的人对鲫鱼感兴趣,因此想谈一谈自己多年来钓野鲫鱼的体会以供参考.钓鲫鱼的选位和钓其它鱼是不同的钓鲫鱼选位要选草边岸边,选旮旮旯旯的地方,比如说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钓鲫鱼要找和大水面相连的沟沟岔岔等局部小水面.如果没有沟岔就要选靠近岸边的凹处离岸不要太远,最好选在草边或者是与大水面相通的草洞,只要有适当的水深越是靠近草或岸越好,水深根据季节不同可选择0.5----3米之间(最多不超过5米)但选择岸边时,必须选择凹处,谚语云:"鲤鱼钓凸,鲫鱼钓凹".冬天和初春可选在北岸或东岸,且离岸可稍远一点的深水.晚春就要选择潜水处.有些场合水深甚至只有0.3米只要水混也会有意想不到的钓获量(潜水钓可用4粒星漂,多了没用,以饵代坠或者用很小的铅坠.)秋季要选择南岸或西岸的背阴处只要有1---3米的水深就行,最好是找到水底深浅交界处的深水处或者斜坡的靠近坡底处效果会非常好.就是钓草边季节不同,下钩点也不同,比如:春季应该钓草丛的南边,秋季就要钓草丛的北边,哪怕是只有一两棵草,根据季节不同选择草的向阳一侧或背阴一侧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野钓过程中选择钓位和下钩点(钓点)非常重要,有时在同一个钓位,下钩点相差不足0.5米钓效却差距很大.特别是在水面不很大的水草溏里更是如此.盛夏不是钓鱼的好季节,但不是不能钓,只是盛夏钓鱼无论是选位还是钓法上都要比春秋季节钓鱼更要复杂些,比如谚语中说的"早钓东,晚钓西"一般只在夏天才用的上.我说个夏季钓鱼的小门道大家不妨一试.定点大窝后,下钩时不要把钩下在窝子中间,比如你如果准备钓草边离草一尺远的地方,那么你大窝时要把窝打在离草1米远,下钩时把钩下在窝和草中间离草一尺远的地方会非常好.如果是钓岸边,要把钩下在窝的前方二尺左右的地方,其效果会比把钩下在窝子中好的多谚语中说的"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虽然说的很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非常实际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我国地域辽阔960万平方公里虽然都是同一天立春,但各地的温度却差距很大.而且从立春到立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要说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各地钓鱼都要钓滩显然是荒唐之说.所以"春钓滩"只是个广义的说法,要求更确切些就必须根据实际温度来决定.之所以要"春钓滩"的原因很多但起决定因素的只有两点一是到了春季温度回升浅滩比深水处水温升高的要早,浅滩处的水温高于深水处的水温二是水中的各种生物经过了漫长的冬天到了水温回升的季节那里水温高就到那里去,所以鱼到水温较高的浅滩不仅可以找到更适宜自身温度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在那里找到其它浮游生物来填饱饿了一冬的辘辘饥肠.虽然鱼有三趋(趋温.趋氧趋食),但在不同的季节却有主次之分:冬春季节主要趋温,要以温度为主要依据考虑选择钓位. 盛夏主要趋氧,在炎热的夏天要以水中溶氧量的高低作为选择钓位的主要依据比如选草边选下风口.而到了秋季鱼为了储存足够的越冬脂肪要大量进食,因此主要趋食,那里食物丰富就到那里去比如回风湾(水面上积存漂浮物多的地方).大树下.选择岸边的大树下要看当天的风向,如果是南风就要选择南岸的树下(以次类推),若是两到三天风向不变效果更佳. "夏钓潭"也不是绝对的比如阴雨天气或者有风的天气选择有长出水面的草旁或回风湾效果会更好钓鱼的选位非常重要,但也是钓鱼技术中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要选好一个钓位------特别是选准一个好钓点(下钩点),要根据季节天气.风向.地形.水情.鱼情.垂钓者的多少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来考虑不可死板硬套要在长期的垂钓活动中多留心,多总结积累经验.切不可每到一处就急忙打窝,要在选择一处钓位之后先安好竿线试探水下地形,选准了下钩点之后再决定打窝点,做到有的放矢顺便再说几句根据天气选位春季要尽量选择下风口的滩,只要不超过4级因为下风口的水温相对较高夏季只要风力不超过4级也要尽量选择下风口风力越大钓点要离岸越近因为下风口水的溶氧量高秋季既要选择背阴处又要考虑选择下风口或者回风湾,因为那里的食物较多.冬季则要选择背风处,因为下风口的水温会更低. 出钓前一天听天气预报时不仅要听阴晴风雨,还要注意昼夜最大温差和气压,如果出钓当天的温差大于13度或者气压高于1004佰帕,鱼就会非常难钓,钓草边或草洞会略好些,如果用的是台钓采取漂接钓法钓半水或钓浮会好一点. 下风口或者回风湾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