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妇女经济活动探析

合集下载

宋朝的妇女与家庭权益与地位的变迁

宋朝的妇女与家庭权益与地位的变迁

宋朝的妇女与家庭权益与地位的变迁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复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妇女和家庭的权益与地位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宋朝妇女及家庭的权益与地位的变化。

一、婚姻与家庭结构在宋朝,婚姻和家庭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此前,古代中国家庭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男子为家族的继承者,妇女在家庭中地位较低。

然而,宋朝开始注重以家族为单位的纳税和服务,这导致家族渐渐丧失了对家庭的支配权。

与此同时,女儿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婚姻并不再仅仅是男方家庭的事情,更多考虑到女方和男方家庭的平等与和谐。

婚姻制度方面,有些地区开始使用嫁妆制度取代婚前的头顶红,使女方在婚后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权益,也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和地位。

同时,女性在家庭中的责任也有所扩展,婚姻关系更加强调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相互尊重。

二、女性的教育与才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代,这对妇女的教育与才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尽管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但与以往相比,宋朝的妇女在文化和教育方面逐渐得到了发展。

有些中产阶级家庭开始重视女子教育,让女儿接受文学、书法、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对于那些有一定才艺的女性,社会也逐渐放开了对她们的限制。

例如,在宋朝出现了许多才女,她们通过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三、女性的工作与经济地位宋朝时期,女性的工作与经济地位也有所提高。

妇女不仅在家庭中担负起管理家政的重任,还积极参与工商业和农业生产。

一些女性开始从事纺织、织锦等手工艺行业,或经营自己的小生意,赚取经济收入。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帮助了宋朝社会的经济发展。

然而,尽管有一些妇女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男性仍然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

女性对于某些职业和资源的访问仍然受到限制,特别是在政治和官员层级上。

所以,尽管有一定的改善,女性在经济领域的地位与男性仍然存在差距。

四、妇女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妇女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逐渐提高。

宋朝的妇女地位

宋朝的妇女地位

宋朝的妇女地位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妇女地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妇女在宋朝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社会的限制和束缚。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妇女地位,包括家庭地位、教育机会和社会角色等方面,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家庭地位在宋朝社会中,妇女的家庭地位相对较低。

宋朝的家庭制度比较封建,男性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女性。

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男尊女卑,女性应当处于家庭的次要地位。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主要以丈夫和岳父的地位来决定,她们的言行和自由受到了限制。

二、教育机会宋朝时期,妇女的教育机会非常有限。

大部分家庭只重视男子的教育,女子的教育往往被忽视。

妇女大多只学习一些基本的家务知识,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机会。

这导致了妇女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三、社会角色宋朝社会中的妇女往往被限制在家庭和婚姻中,缺乏机会参与到社会的各个角色中。

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子女教育,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

她们的社会地位受到了限制,很难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

导致宋朝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重要的原因包括:1. 社会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男尊女卑,妇女应当依附于男性,这种观念在宋朝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扩展。

2. 家族制度的作用:在宋朝,家族制度非常重要,家庭对于妇女的控制力很强。

女性被视为家族尊敬和延续的象征,因此她们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族的限制。

3. 经济地位的影响:宋朝时期,妇女的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大部分经济活动由男性掌控。

这限制了妇女的自主发展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然而,尽管妇女在宋朝的地位相对较低,但也存在少数例外。

一些女性通过才华和能力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楷模。

例如,文学家李清照和书画家朱熹等都是宋朝时期的杰出女性代表,她们的作品和才华为后世所称颂。

总结起来,宋朝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受到了社会的限制和束缚。

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教育机会有限,社会角色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

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

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影响至今。

在宋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也不可小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

一、女性的社会地位宋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女性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女性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可以参与各种经商活动,如开店、运输等,也可以从事制造艺术品、织布等手工业活动。

在教育方面,女性也有自己的学校和书院。

这些学校和书院培养了许多才女,她们在文学、诗歌、歌舞等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当时社会中的一支强大力量。

在文化方面,女性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她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被后世所传颂,影响至今。

此外,宋朝对于女性婚姻和家庭生活也有着一些规定,例如婚姻必须经过父母之间的协商,强制婚姻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宋朝也禁止夫妻家暴等严重行为。

这些规定可以说是在当时尊重女性权利和保护女性权益的表现。

二、女性的文化影响宋朝女性的文化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她们在文学、诗歌、雕刻、绘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例如诗人李清照,她的诗歌风格优美、清新,并探讨了许多女性命运的问题,她的诗作被后人传唱至今。

宋朝还出现了一批女性书法家,如蔡襄公主、田小花等,她们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画坛上,女性画家也有重要贡献,如郑板桥、张蕙等,她们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美。

此外,宋朝女性在社会活动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著名的女豹帮,这是一个由女性组成的商人团队,在当时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女豹帮中的女性为自己的生存权利而奋斗,并用自己的行动和勇气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三、女性的生活状况虽然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但她们的生活状况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当时女性的婚姻年龄比较早,有时甚至在十三四岁就被迫结婚,这与现代女性的发展追求有一定的反差。

宋代的妇女地位与权益

宋代的妇女地位与权益

宋代的妇女地位与权益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妇女地位与权益得到有效提高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妇女在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宋代妇女的地位与权益,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经济地位的提升宋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政府推行的农田水利政策、商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为妇女的地位提升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时期,妇女逐渐获得了独立经济地位,其中妇女自主经商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妇女在商业领域的涌现,促使了宋代社会对妇女商业地位和权益的重视。

不仅妇女自主经营家族企业,还有许多单身女性创办自己的生意。

这些商业活动不仅丰富了妇女的生活经验,也为她们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教育权益的提高宋代是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妇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尽管妇女教育的受益范围相对较窄,但对于一些贵族家庭和富商家庭来说,妇女教育是得以实现的。

一方面,许多世家子弟的女性成员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修养了一定的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出现了以妇女为对象的私塾教育,让一些富有家庭的女性能够接受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

三、文化地位的提升宋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女性的文化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这个时期,一些女性作家开始涌现,展示了妇女自身的才华和智慧。

例如,李清照以其绝世才情和卓越作品成为后人所称颂的文学巨星。

同时,妇女也开始在其他艺术领域发光发热,如绘画、音乐等。

她们参与了创作和表演,成为当时文化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样的文化环境给了妇女展示自己才华和表达态度的机会。

四、原因分析妇女地位与权益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的繁荣为妇女提供了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的机会,独立的经济地位让她们更有话语权。

其次,教育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妇女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

最后,社会对女性的认可逐渐增加,使得妇女能够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事业。

然而,尽管宋代妇女地位与权益有所提高,但整体上仍然受到了家族伦理观念和封建制度的限制。

宋代苏州士人家族中的妇女

宋代苏州士人家族中的妇女

宋代苏州士人家族中的妇女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士人家族成为社会中的重要阶层,内外调和、兼备文武之才、理学诚信的士人成为当时社会的精英。

而士人家族中的妇女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通常在家中担任家庭主妇或妇女教育者等角色,并未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本文将围绕宋代苏州士人家族中的妇女进行研究,分析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士人家族中的妇女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家庭中的妇女在宋代士人家族中,妇女通常不参与到社会中的活动中,而是在家中担任家庭主妇或妇女教育者等角色,承担着家庭生活的管理和传承。

1. 家庭生活的管理宋代士人家族的家庭生活十分重视礼仪和道德,妇女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她们负责家庭的管理、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传承家庭文化和家风。

她们也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者,负责教导子女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妇女所承担的家庭角色,使得家庭环境更为协调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更加融洽。

2. 女性教育宋代士人家族重视女性教育,认为妇女应该接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

这些教育内容包括妇女应该懂得如何处事,如何管理家庭,并学习文化知识,例如阅读、写作等。

在当时的社会中,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女性更受士人的青睐。

三、社会中的妇女妇女在宋代社会中地位较低,但仍然在特定场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家族仪式在宋代的重要家族仪式上,士人们通常会邀请各位堂房的女性前来参加,发挥她们的特殊作用。

女性通常会担任酒令、歌唱等角色,从而使得家族仪式更为热闹、庄重。

2. 女性社交在宋代社会中,妇女通常不参与到男性主导的社交活动中,但她们也有自己的社交圈。

在出席女性间的婚礼、寿宴等场合中,妇女可以与其他女性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起到了女性情感解压的作用,也有利于她们享受社交生活。

四、结论宋代苏州士人家族中的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虽然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高,但是她们负责有序的家庭生活和传承家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夷坚志》中所见宋代女性经济生活

从《夷坚志》中所见宋代女性经济生活
纺绩 ,使儿 守舍 。 ”一位 6 岁 的寡妇 ,儿子们都 死于瘟 o 疫 ,儿媳再嫁 了 ,只给她 留下一个 8岁的孙 子。她每天
士族富族女性来说 ,他们 的主要 职责当然是婚前描红刺
绣 ,学 习礼仪 ,婚后相夫教子 ,管理家务。但对于广大
中 下 层 妇 女 们 来 说 ,劳 动 是 其 生 存 的必 须 。 所 以尽 管 士
积极 主 动 地 融 入 市 场 ,成 为 经 济 浪 潮 下的 弄 潮 儿 。
关键 词:《 夷坚志 》 ;女 性 ;经济 生活
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 码:A 26
《 夷坚志 》 ,南宋洪迈 ( 1 3 12 —— lO 2 2年 )著 。记
述 了北宋末年 和南宋初年 的故事 ,是宋代集大成 的一部 志怪小说集 ,篇幅浩大 ,内容驳 杂 ,题材 广泛 。凡神仙
顾渔 艇运致 ,传人街市酒店 ,隔数 日始 曲其直… …”嘲 ,
些笔记 小说 中 ,士大夫也曾高度赞扬那些 为家庭 而外 出
谋生 的妇女 。 宋代理学兴起 ,是中国妇 女生活 由相对 自由到严格 束缚 的一个转 折点 ,处于转折点上 的宋代妇女 ,在商 品 经济蓬勃发展 的形势 下 ,其 生活 比理学盛行时 的明清要
生活 。 4 3
耕女织” 的自然经济范畴。再如新淦王生和妻子逃 到豫 章后 ,生计困顿无着之时 ,其妻 “ 素善针指 ,自绣领茵 之属 出售 ” 。手工业在宋代 的长足发展 ,广大劳动妇
女功 不 可 没 。 二 、 商 业
人家 以其劳动充其买值 。宿预人 ( 江苏宿迁东南 ) 朱邦 礼 ,买少婢张二姐 , “ ……姑使执庖爨舂汲之役 ……久之 , 顾 限已满 ,告辞而去告 嘲 。还有 临时雇佣 做帮手的,

宋朝女性社会地位

宋朝女性社会地位

宋朝女性社会地位宋朝(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宋朝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以及对其的影响。

一、宋朝女性的教育机会尽管宋朝仍然存在许多封建的思想和制度,限制了女性的活动范围和社会地位,但与之前的时代相比,宋朝女性在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私塾开始兴起,许多女性家庭有了为女儿请家庭教师的条件。

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家庭还可以聘请名师为女儿进行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读书能力和知识水平。

二、丧葬文化的变化宋朝时期,丧葬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产生了影响。

此前,妇女在丧葬仪式上通常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直接参与。

然而,在宋朝,一些妇女开始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例如主持家族丧葬仪式、参与祭祀等。

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在家庭和亲族中的地位和地位。

三、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宋朝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家庭经济多元化。

女性在家庭经济中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某些地区,女性参与农田的耕作和农活,甚至开始经营一些小商业。

这使得一些女性能够独立支配自己的财产,并在家庭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女性文化的兴盛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之一,妇女文化也逐渐兴盛起来。

一些女性开始投身于文学创作,如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词人。

此外,一些女性通过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才华。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女性在社会上逐渐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和认可。

五、女性地位的限制与挑战尽管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和挑战。

妇女的社会角色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婚姻中,并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管控。

同时,女性的继承权和财产权仍然受到限制,男性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此外,女性依然面临许多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

综上所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一个时期。

尽管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和困扰,但女性在教育、家庭经济、丧葬仪式等方面的参与逐渐增多,女性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宋朝女性的地位与社会作用

宋朝女性的地位与社会作用

宋朝女性的地位与社会作用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女性地位有较大改变的时代。

宋朝期间,女性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

经济地位在宋朝,农业是社会主要经济支柱,女性在农田耕作、家庭经济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们参与农活,如种植、收割和养殖等等,并积极经营家中的财物。

宋代的一些家族经营的企业中,女性也参与了管理和经营工作。

这些活动让女性在家庭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教育地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视教育的时代,为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女性的教育问题。

宋代出现了一些女子书院,为女性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些书院培养了一批才女,她们涉猎诗文,有一定的学识,成为当时社会的风采。

这些才女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文艺地位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女性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更多的参与。

女词人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词作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文学创作。

除了文学,古代戏曲也是宋代女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当时的女子旦角表演者并不少见,她们在传统戏曲表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社会的认可。

社会作用宋朝女性的地位提高,意味着她们在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一些女性成为了一方面的经济支柱,独自承担家族企业的重任。

同时,她们还积极参与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一些才女还通过文化传播、社交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社交场合的焦点。

女性的社会作用的提升,也使得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总结宋朝女性的地位与社会作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无论在经济、教育还是文化领域,女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女性地位的提高仍然是有限的,但宋朝女性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女性的地位与社会作用的提升,也为后世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212225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一○年第一期DO I宋代妇女经济活动探析战秀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内容提要]“男耕女织”或深居“内闱”是人们对宋代女子社会角色的概括性认识。

而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各个阶层的妇女都参加经济活动,在参与的行业和参与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差别。

在士大夫家庭或秉持士风的家庭,妇女参与最普遍的是较少与生计相关的“女工”纺织活动,在农业和商业领域也可见到他们参与经营或组织管理。

普通家庭的妇女则不仅广泛参与农业、商业和服务业的活动,而且在家庭生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她们占据整个社会女性数量的绝大部分。

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耕织活动中,妇女的参与和作用与男性并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宋代妇女;经济活动;社会阶层[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2x (2010)0120098206 “男耕女织”或深居“内闱”,是人们对宋代女子社会角色的概括性认识。

实际上,宋代不同阶层的女性都参与经济活动,只是参与行业和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

宋代妇女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只有深入探析不同阶层妇女的经济活动,才能突破概括性的认识,揭示历史真实的存在形态。

已有学者探讨了宋代妇女经济活动的一些问题,但或偏重于某一阶层,或以家庭为中心,或是立足于宋代妇女地位的讨论,尚未能系统反映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业和阶层差异及整体状况,亦未能揭示这些差异①。

本文将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宋代纺织业、农业、商业和服务业中妇女的参与程度和阶层差异作一探析。

一、宋代妇女的纺织活动我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大部分行业中都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参与,但是不同阶层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业存在一定差异,经济活动与生计的关系也各有疏密。

其中纺织业既与生计密切相关,也是"女工"的内容,因而是宋代妇女各个阶层参与最广泛的经济活动。

宋代与其他朝代一样,女工被视作妇女的基本修养,也是宋代女子教育的重要内容。

司马光《家范》卷六《女》载:“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已。

”他还说到,女子六岁应“习女工之小者”,十岁“教以婉娩听从及女工(女工谓蚕桑、织绩、裁缝及为饮膳,不惟正是妇人之职,兼欲使之知衣食所来之艰难,不敢态为奢丽,至于纂组华巧之物,亦不必习也)之大者。

”②在士大夫看来,从事纺织是女性应有的职责和修养,宋代士人妇女亦接受这一观念。

如苏邴之母,“平生尤勤妇职,蚕缥织纤,虽老不懈,儿曹或谏止之,夫人曰:‘此吾职也,不蚕而衣,孰不愧于心乎?’”③。

赠朝散大夫廖竦妻萧氏“纺织之事,每亲之不倦,有止之者,则曰:‘此妇事也,弗胜无可奈何,幸能之焉!’”④因此,很多士大夫家庭的妇女都有着娴熟的纺织技能。

如出身“儒门令族”嫁黄朝佐的许氏“治丝枲针缕皆过人。

”⑤杨希元妻张氏,“秀美惠和,治女工精工绝人,内外宗族无与比”⑥。

万延之为常宁令时,母亲朱夫人曾对他说:“吾年八九十而耳目不衰,汝视吾治丝枲,细缀不异少年,当无忧也。

”⑦家境良好的士大夫家庭妇女参加纺织或为敦养家风,或为督促儿子发奋向学。

如王十朋・89・的妻子“身为命妇,织纴是专”,就是为使家庭保持“勤俭之风”⑧。

刘弇的母亲周夫人“世为巨室”,丈夫是浦城县尉,“弇既补官,迎夫人以养”时,周夫人年事已高,仍“躬执饪服,絺纻绩纺以先妇。

子有止之者,夫人曰:‘是常生之道,在我者也,不可一日废。

古之圣智所以齐天下之家,推此而己,至于食功于上则天也。

吾老矣,正欲以此治汝曹,奈何忽之?’”⑨左朝奉郎江惇褆妻胡氏,“蚕织每身其劳,子或谏止,则曰:‘是固妇人事,非利之也。

尔儒家子,耕稼勤艰,懵不及知,我自力为此,聊亦警而辈耳。

’因命冢妇稚妇:‘汝有妇职,其可一日不虔!’”⑩从周夫人、胡氏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们勤于纺织主要是为了敦养家风。

天长县君黄氏丈夫在外为官,“其子就学,夫人常夜治丝枲,居其旁以勉之。

” λϖ朝奉大夫姜处度的妻子龚氏“阃阈素严,户外绝行迹,夜设灯火,相对教书史,课纺织” λω也是为了严家教,加强对儿女的教育。

而家道中落,或家境并不殷实的士人家庭妇女的纺织活动则是为了贴补家用,如李觏的母亲郑氏“其先盖乡大姓”,在李觏的父亲去世后,“家破贫甚”,郑氏经营治家,“募僮客,烧薙耕耨,与共其利。

昼阅农事,夜治女功,斥卖所作以佐财用。

蚕月盖未尝寝。

勤苦竭尽以免冻馁。

” λξ这里很明显“夜治丝枲”的目的是“斥卖所作以佐财用”。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安远丞之女、朝奉郎谭某之孙妇左氏,在丈夫死后“倾橐倒篚,一簪不以着身,尽用以为生,绩麻条桑”。

λψ尚书屯田员外郎钱冶的母亲在他幼时家贫的情况下“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

λζ士大夫家庭中的妇女也参加养蚕活动。

《郑氏规范》中说“每岁畜蚕,主母分给蚕种与诸妇,使之在房畜饲” λ{秦观在其《淮海后集》的《蚕说》一文中说“予闲居,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 λ|,句中似乎透露出其妻善于养蚕的信息。

另如,绍兴府嵊县尉戚如圭的母亲周氏夫死子幼,“蚕事起,自课甚苦。

诸子晨省,夫人已仆仆筥箔间。

” λ}叶适也曾记载“虽为贵宗室女”却嫁给“贫士人”的赵氏,“见桑而求蚕,行田而学稼”。

λ∼但相对于纺织活动,士大夫家庭妇女参与养蚕的事例要少得多,反映出士大夫家庭妇女参与纺织更多的是出于女工修养,而非生计需求,更多的只是参与户内的纺织。

普通的农家妇女大量参加桑蚕纺织活动。

秦观游济河之间,“见蚕者豫事时,作‘一妇不蚕,比屋詈之’” µυ,可见普通的农家妇女参加桑蚕纺织活动的普遍。

出于家庭生计,她们要从事种桑、采桑、养蚕、缫丝、纺线织布、刺绣花纹等几乎所有与纺织有关的生产活动。

梅尧臣的《桑钩》和道潜的田居诗有少妇、女童忙于采桑的情形:“长钩板桑枝,枝间挂桑笼。

南陌露气寒,东方日光动。

少妇首且筓,幼女角已总。

竞以采桑归,曾非事梳栊。

” µϖ“五月梅争熟,村村桑柘稀。

茜裙蚕妇瘦,粉翅乳鹅肥……呼儿行采去,亭午候荆扉。

” µω戴复古也描写了一个忙于采桑的女子形象:“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

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

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

踏踏竹梯登树梢,心思蚕多苦叶少。

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

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

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

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

蚕饥蚕饥,采叶急归。

” µξ妇女还要编织养蚕用具,既可自用,亦可用来卖钱,“河上苇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

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 µψ在蚕茧收获后,妇女们便开始缫丝工作。

范成大描述了缫丝的场景:“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 µζ缫丝之后就是纺纱织布。

“机丝迫邻女。

轧轧无停休” µ{所谓“蚕月必纺绩,丝车必挑掷。

灯下络纬鸣,林端河汉白”, µ|说的就是妇女们挑灯夜纺的景象。

文同则描述了纺丝之后的织绸景象:“掷梭两手倦,踏蹑双足趼。

三日不住织,一疋才可剪。

织处畏风日,剪时仅刀尺。

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

” µ}李廌也曾对妇女的织染活动做过描述:“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 µ∼有些贫寒之家的妇女为人雇佣,以此收入赡养家庭:婺州李姥子死妇嫁,“但余一孙,七八岁,姥为人家纺绩,使儿守舍,至暮归,裹饭哺之,相与为命。

”都昌妇吴氏“为乡邻纺绩……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为薪米费。

” νυ・99・《宋史》记载:贾易“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

” νϖ上述可见,几乎所有阶层的妇女都参加桑蚕纺织活动。

上层社会和家境较好的士人家庭的妇女一般只参加户内的纺织活动,少数士人家庭的女性也会参加养蚕。

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养成女工或敦养家风的目的。

普通家庭的妇女普遍参与采桑、养蚕到缫丝、纺织等活动。

她们的活动则是维持家庭生计的需要。

二、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及其管理的状况参加农业生产活动的女性最普遍的是普通农家妇女,她们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的角色与男性并无明显差异和分工。

李廌《田舍女》一诗真实反映了田家女的生活:“田家女儿不识羞,草花竹叶插满头……日午担禾上场晒,也喜年丰欲还债。

佣工出力当一男,长大过笄不会拜。

有者四十犹无家,东村定昏来送茶。

翁妪吃茶不肯嫁,今年种稻留踏车。

” νω可见田家女是家庭重要的劳动力。

在农忙季节,农家妇女参加抢种抢收,年长的下田,年幼的供馌。

她们参加种麦:“种麦谁家妇,青裙皂角冠。

从夫无燥湿,自小习艰难。

” νξ参加栽稻插秧:黄陂县太公村民李氏,“初夏之日,其家男妇女子皆出莳稻,惟一二少女守舍供馌。

”崇德乡“农人男女尽诣田插稻秧。

” νψ收获时节,妇女们参加抢收:“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 νζ“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

贫者攟其余,翁妪携稚子” ν{。

农妇还与男子一起参与农田灌溉和水利兴修。

如,万村乡农民朱七“同妻往近村城子塘引水灌田。

” ν|除直接参加农田劳动外,妇女还是家庭副业的主要承担者。

上述妇女养蚕纺织是男子多不参与的活动,而家庭的养殖也主要靠妇女。

如姜七之祖婆,“专养母猪,多育豚子,贸易与人,一岁之间,动以百数。

” ν}李伯重先生认为在明代江南地区的农村,农妇们参加大田劳作,农夫们也参加纺织育蚕等劳作,当时流行的是“夫妇并作”的劳动模式 ν∼。

以上记载可见宋代农村农业生产劳动也是男女并作的情形。

士人家庭的女性也有参加田间劳动者。

如,李觏的母亲郑氏在夫死家贫的情况下,“募僮客,烧薙耕耨,与共其利。

昼阅农事”。

ου叶适家贫,其妻高氏婚后“稍垦田,不市籴”。

οϖ奉议郎左时彦之女左氏在夫死子幼的情况下依靠耕耘纺织“三年而成室庐,五年而辟菑畲,七年而倍其初”。

οω臧氏原本家境宽裕,在夫死子幼的情况下,“悉罢废故所治生事,独郭外田数十亩。

曰:‘耕此教若曹尔。

’” οξ前文提到的周氏“下至麻枲蔬茹,料理靡密,老农圃者不能加。

” οψ赵氏为宗室女,嫁给士人王梦龙,“贫不能使之安”,赵氏“其室处市,僦而僧假,其衣食斗储而尺聚……见桑而求蚕,行田而学稼……葵糈匏菹,枯羸仅足。

”王梦龙称其“规虑深密,以力自致,必将成我为士人家。

” οζ赵氏在夫家贫困的情况下,维持了士人家庭应有的讲究。

吴夫人出生临川望族,其父曾为江宁府录事参军,夫亡后“归老父母之家,屏迹田桑,以事兄嫂………掌治陂事。

每岁农隙,躬率农夫数千余人修治堤堰,蓄水灌田,利及一方。

一方之人,循禀教令。

子弟有不率者,自携槚楚以求治之罪。

” ο{俨然成为地方权威。

这些士人家庭的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多因家庭变故,或夫家贫寒而担负起家庭生计的责任。

参加农业劳动也多是个人行为,不像农家妇女那样全家上阵并且自幼即参加农业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