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③,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⑤,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清照《漱玉词》。
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写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心境。
②戚戚,忧伤的样子。
③乍,刚。
④将息,养息,保养身体之意。
⑤黄花,指菊花。
⑥怎生,怎样。
黑,天黑。
这句说孤独中度日如年,怎样熬到天黑啊!⑦这次第,这些情况,这种情景。
了得,指包括尽。
意谓这时心头无限心事,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包容呢?〔解析〕这首凄楚的慢词,表现出一种极为悲伤愁苦的心情。
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之中,可谓坎坷多难。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嫁给喜爱金石书画的太学生赵明诚,生活更是充满了学术意味和艺术情趣。
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她从此走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是闺情别恨一类,风格清新活泼;后期词中,这首《声声慢》可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变以后,女词人连续遭受了国破、家失、夫亡的苦难。
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情绪极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声声哀音。
词的开头三句,连叠七字,凝重地营造出一种独寂、悲凉的气氛,并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怀。
“寻寻觅觅”写行动。
词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寻找着什么。
为避兵乱,她偕同丈夫逃难至江南。
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无助的她更是坑无定所,疲于奔命。
纵然她寻了又寻,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适的家庭,亲密的伴侣,还有那些无价之宝——散落的文稿与金石书画。
“冷冷清清”写气氛,是前一句的结果。
人已亡故,物也失尽,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文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文李清照的声声慢全文引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下文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全文,欢迎大家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李清照声声慢译文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译文赏析声声慢李清照原文翻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注释寻寻觅觅:美女在寻找感情吗?若有所失、顾盼期待、彷徨不安的样子。
冷冷清清:体现了环境的冷清和心情的冷清,指四周空寂心情凄凉。
凄凄:心凉,悲伤的样子。
惨惨:心惨,忧郁的样子。
戚戚:心忧,忧愁的样子。
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
指秋天气候变幻无常。
乍,忽然。
将息:将养休息,调养休息,保养身体。
敌:抵挡。
雁:一种鸟。
鸿雁传书。
伤心:作者曾寄《一剪梅》给丈夫赵明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如今丈夫已逝,家乡难回,故云“伤心”、“旧时相识”。
却:还,且。
副词,表轻微的转折。
黄花:菊花。
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憔悴、残的样子。
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有谁堪摘:谁指的是言花还是言他?犹言无甚可摘。
谁,何,承上文指花。
堪,可。
一说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气助词,无义。
黑:指日暮。
更:另,又。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以上种种心情依次而来。
泛指以上情景或者情形)了得:得愁了愁吗?包含,概括,了结。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我若有所失、顾盼期待、彷徨不安地苦苦寻觅(寻觅什么?失去什么,欲得什么?),只见四周空寂凄凉,使我心情更加悲伤、忧郁、忧愁。
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将养休息。
喝下这三两杯淡酒,怎能抵挡黄昏时骤然袭来的冷风寒气!望天空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作者曾寄《一剪梅》给丈夫赵明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如今丈夫已逝,家乡难回,故云“伤心”、“旧时相识”。
】。
满地的菊花零落堆积,已经憔悴枯损,有谁堪与共摘!守着这冷清的窗边,挨着窗户孤独地坐着,怎样才能挨到日暮天黑!高洁的梧桐又承受细雨淅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翻译)
导读:《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注释⑴声声慢:词牌名。
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⑵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⑶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⑷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⑸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⑹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⑺损:表示程度极高。
⑻堪:可。
⑼著:亦写作“着”。
⑽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⑾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⑿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⒀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 日 绝 句
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我迷惘地东寻寻西找找,可怎么也 找不回失去的东西,见到如此冷落 凄清的环境顿觉心里冷冷清清的, 心头涌出了凄清、悲惨、忧伤之情。 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 以调养生息了。本想借酒御寒、浇 愁,但几杯薄酒下来,根本就抵挡 不了晚上的狂风。
正在我伤心的时候,只见一群大雁 正往南飞过,(回想起过去曾与丈 夫赵明诚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的事 来,这大雁不就是当年给我们俩传 书的那只雁么!),雁却是老相识 了,(如今却与丈夫阴阳相隔,家 乡的音信也不可复得),真是越想 越伤心啊!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从
寻寻觅觅
结果
入手
体现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引发
眼前景
肃杀 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愁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1)全词语言通俗 自然,浅俗易懂。 (2)抒情为主,融 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背诵并默写全词。
二、搜集李清照的词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声 声 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的 “愁”绪 2、叠字的使用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属婉约派词人。早 期生活优裕,生活美满。 但是,金入侵宋朝时,李 清照和丈夫赵明成南迁避 难。后赵明诚病死,至此 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 活。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 岭。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写故国之 思与身世之叹,情调感伤, 凄苦深沉。李词工于造语, 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 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 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 安体”。作品散失很多, 今有词集名《漱玉词》传 世。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作 业: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 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文,也 可填词作诗。 2、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 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 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 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 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 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 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 高。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 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 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 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 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 清照了。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 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 “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 是何等凄凉惨淡。
结论:酒是“愁”的象
雁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 心? 因为“雁”是“旧时相 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 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 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 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 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 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 物思人,不禁伤心。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
南渡前:描写少女、
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 -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
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闻说又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 恐双溪舴zé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地上到处堆满了零落的黄花,都已 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 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叫我 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 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 滴地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 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 字怎么能说得尽呢!
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 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 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雁足传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 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雁”有离愁的象 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花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本词写了哪些意象?怎样表达出作者内心 的愁苦的?
淡酒 急风 浇愁 难敌 怀乡思旧
憔悴 凄凉 表现 自叹 自怜
度日如年 的
意 象
征雁
黄花 梧桐
凄苦情怀
悲秋
悲愁
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内涵
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将 万般愁绪化多为少,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 实则倾泻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