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及问题

合集下载

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施

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施

算机 可以通过 分析有解答步骤 的例题进 行学习 ,归纳 出例
题 中蕴含 的原则并应用到新情景 中。这使得很多研究 者深
教学研 究 的基础 上探讨有关样 例的设计和教 师如何 指导学
生 的样例学习过程两方 面的问题。

入课 堂 ,结合具体 的学科学 习与 教学展开研究 ,以证 实学
生是 否也 可以 同计算机一样通过样 例来进行学 习 ,从 而也
( 学生) 如何 习得 问题类型 ( 现为问题解决技能 的提升) 变 就成为相关研 究的 目标 。当时的 主要思想 是 :教会学生解 决 问题 的最佳 方式是让学 生解决大量 的问题 。随后的研究
收稿 日期 :2 0 — 3 0 0 9 0— 2
对样 例的主动加工建构起对样 例中蕴含 的知识 的理解和掌
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倡导学 习方式 的多样 化 。而无论 采
很快发现 ,单纯 的问题 解决的练习与 配有样例 的问题解决 练习相 比 ,在 提高问题 解决技能方面 ,前 者不如后者 。也
取何种
例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 习方式在国外 的研究始 于 2 0世纪 5 O年代 中期认 知心理学家对概念形成 的研究 ,之后 大量的
从 而推断 出学生 是否抽 取 出了所有 例子背后 的关键特 征 。
自 7 年代开 始 ,研究 中预期 的学 习结果从个别概念学习转 0
向 到 更 为 复 杂 的 知 识 和 学 习形 式 ,如 问题 类 型 ( 式 ) 的 图 习得 。在 关 于专 家 和新 手 在 解 决 问题 上 的差 异 的研 究 发 现 ,
就形 成 了 “ 例 学 习 研 究 ”这 一 领 域 。 其 中 最 早 的 研 究 是 样

高中化学样例学习的差异研究

高中化学样例学习的差异研究
∞ ∞ ∞ 提供 加 m生解题 规则 ,但它提 例 子 ,它 虽不 能直接∞ 如 给学

供 了一个模 板 、一个 问题 解决 的过 程 ,包括 晶胞概 念 的提 出 、氯化 钠 晶体结 构示 意图 剖析 、根据 晶体 结构 推算 原子个 数 比问题 的提 出 、解答 的步骤 ,此 过 程更 利 于学 生理 解 和 掌握 规 则 。见 图2 。对 照组
23 实验 步骤 .
试 ,作 为本研究 的实验 组 和对照组 ,并 按 照班级成 绩 约前 2 % 、中5 %和 后 2 %将 学 生 分 为 学 优 生 、 5 0 5
学 中生 和学 困生。
22 实验 材 料 .
实验前 ,指导 老 师 向实验组 的学 生强调样 例 的
重要 性 .务 必 请 学 生 完 全 理解 样 例 后 再完 成 测 验
实验 组收 回 的有 效 问卷 为3 份 ,对 照组收 回的 5
维普资讯
1 6
化 学 教 学
20 0 8年 。 4期 第
有效 问卷为3 份 ,实 验结果 如表 1 1 和表 2 所示 :
表 1 实 验 组测 验 题 正 确 率
较好 。其 原 因可 能是 :样 例是具 有详 细解答 步骤 的
果 对课堂 教学有着 重要 的实践 意义 。
材 料分 为对 照组 和实验 组 ,均 由阅读和测 试两 部 分构 成 。两组 的阅读 部 分选取 的知识 点相 同 ,仅 在知识 的呈 现方 式上存 在 差异 。对 照组采用 直接提 供核 心知识 的方 式 ,即直接 陈述 根据 原子在 晶体 中 的位 置确定 原子个 数 的规 则 。实验组 则采用 样例 的 方式 ,将规 则 隐含在 例题 情境 中 。例题 中间题 的陈 述 由浅人深 ,从 学生 熟知 的知识 出发 ,以问题 情境 和 图 示 的形 式 呈 现 ,解 答 部 分 清 晰 地 呈 现解 题 步 骤 。两组 的测验部 分 完全相 同 ,近迁 移题 只是改变 了样 例 中的数据 ,该题 目的正 确解决 仅说 明学生能 够读 懂样 例 内容 。中迁移题 是 根据 原子个 数来反推 晶体 结构 ,它需 要对 样例 进行 逆 向推 导 ,它考查 了 学生 对样 例 的是 否理 解 。远迁 移题是 一道 与样例表

学习迁移与样例研究的发展

学习迁移与样例研究的发展

题 解 决过 程 中 。从 这 个层 面的 意 义上 说 , 习 迁 移 能 否 流畅 、 学
广 泛 的发 生 .应 该 是 检 验教 师 教 学 和学 生 学 习效 果 的 一 个 重
要指 标 。 因此 , 回顾 学 习迁 移 研究 的成 果 , 仅有 助 于探 讨 人 不
类 学 习 的实 质和 规 律 , 且可 以为教 学过 程 提供 理 论指 导 。 而
说 的 迁 移 理论 与实 验情 况 不 相符 , 提 出 了迁 移 的相 同要 素 并
说 。 认 为迁 移 的 产生 是 由 于 两个 学 习 情 境之 间具 有 相 同 的 他
要 素 , 同要 素 也 即相 同联 结 。因 此 . 移 是 相 同 联 结 的转 相 迁
学 习迁 移 广 泛 地 存 在 于 知 识 、 能 、 度 和 行 为 规 范 的 技 态
1 习迁 移 的 内涵 及 分类 . 学
现代 心 理学 家 一 般认 为 , 移 ( a s r f e rig  ̄ 迁 t n f la n ) r eo n 种 学 习对 另一 种 学 习的影 响 。 即学 习者获 得 的知 识经 验 、 知结 认
形 式 训 练 说是 人 们 提 出的 第 一 个 系统 的迁 移 理论 。这 一
收 稿 日期 :0 9 0 — 2 20 — 2 8
作者 简 介 : 金杰 (9 4 )女 , 任 17 一 , 吉林 通 化人 , 化 师 范学 院 讲 师 , 北 师 范大 学 在读 硕 士 。 通 东
“ 迁移 而 教 ” 当今 教 育 的流 行 口号 。这 说 明 教 育 的 目 为 是 的不仅 在 于使 学 生 获得 知 识 、 能 和 行 为方 式 , 重 要 的 是要 技 更

关于样例学习中样例设计的若干研究

关于样例学习中样例设计的若干研究

关于样例学习中样例设计的若干研究 -管理资料2019-01-01样例学习是指从具有详细解答步骤的事例中归纳出隐含的抽象知识来解决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由利用样例来补充说明观点,转向将样例作为学习的主要指导方法[1-3]。

随着样例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普遍证实,人们的研究一方面集中于样例学习的加工机制,另一方面则集中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样例,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和问题解决技能。

当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个方面,即如何设计样例和问题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所示1 历史背景样例学习加工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从问题解决角度研究人类的认知技能获取;②从人工智能角度研究机器学习。

认知技能获取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60年代,研究范围集中于知识贫乏领域,所关心的问题则由影响解题困难的原因,逐步转向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加工过程。

在此阶段,开始使用口语这种分析方法。

1972年,纽厄尔和西蒙在《人类的问题解决》一书中,介绍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概念,如问题空间、搜索树及产生式系统等。

该领域的特点是:大多数的中间状态都可以表示为实物状态;第二个阶段在70年代,发展了两个相关领域:决策和推理。

其特点是从一系列的心理推理中得出结论。

随后,人们的研究范围集中于知识丰富领域,最初研究方向为新手和专家的对比,如新手和专家在信息表征、推理方式上的差异等;第三个阶段在80年代,人们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如何由新手变成专家,最初的方向分为练习效应、运动技能以及迁移的共同因素模型。

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指导在认知技能获取的作用,尤其是样例的作用[4]。

在机器学习领域,Neves(1970)首次提出了“自适应产生式系统:的概念,即:如果一个产生式系统能通过”考察例题或解决问题“来获取新的产生式,从而扩大解决问题的范围或提高解题效率,则这个产生式系统被称为”自适应的产生式系统“。

1978年,Neves最先用这一观点研究学科知识的自适应学习,随后,Anzai,Neves,Anderson等从自适应产生式系统的角度,对人的“做中学和例中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nderson的ACT理论、Neves的组块理论、以及有关类比推理的研究等[5],《》()。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样例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样例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独具特色的半山客文化——揭东县龙尾镇半山客文化调查设计者姓名杨瑾所在学校所教年级高三研究学科语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揭东县龙尾镇地处揭东县与揭西县交界,本地多山,居民多为客家人和潮汕人混居,并以此为背景,形成一种新的,独特的文化——半山客文化。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此次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立足半山客文化,以龙尾镇为例,了解和研究半山客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也借此机会寻找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出路。

同时我们也渴望借此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习怎样克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师生互动,加深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3、课题介绍在潮汕地区,除澄海、南澳外,其余各县的山区、半山区,都有客家人聚居,人口在百万以上。

尤其是西北部的揭东,揭西两县,更是半山客较集中的地方。

至于因生活困难和寻求发展,从半山客区到南洋等海外各地谋生、求学,以及迁徙外省和香港、澳门、台湾后所繁衍的子孙,大约相当于原地的人口总数的二倍。

如何利用地方文化特色,发挥侨乡优势便成为当前地方经济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因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参与对象是高三级学生。

相对来说,他们思想成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写作功底。

但是由于学习较为紧张,所以难免投入到调查研究的时间就会少很多,所以本次设计主要以网上搜索和问卷调查为主,以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为辅。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研究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学生对半山客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了解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特点,从而为地方发展寻找到新的出路,促进经济发展。

样例教学的理论

样例教学的理论
样例教 学 的理论
陈海平
( 监 利县 柘木 中学
摘 要
湖北 ・ 荆州
4 3 3 3 3 1 )
样例教学是让 学生通过学 习解决 问题的样例, 获得解决问题 的规则 、 图式或方法的一种教 学方式, 是学 生在
已有知识 的基础上, 通过阅读和 思考样例 , 领会 问题解决 的新知识并掌握其应用 的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样例教学 的理
“ 样例教学” 是 指让 学 生 通 过 学 习解 决 问题 的 样 例 , 获得 解 决 问题 的规 则 、图 式或 方 法 的一 种 教 学方 式 。 已有 的研 究 表明, 通 过 样 例所 进 行 的 学 习不 仅 需 要 的时 间少 , 有 较 好 的迁 移效果, 而 且 还 能减 轻 学 生 学 习 时 的认 知 负 荷 。 早在 2 0世 纪 5 O 、 6 0年代 样 例 学 习 己成 为教 育 心 理 学研 究 的主 题 。 早 期有 关样例教学的研究仅仅关注概念 的获得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 及 问题的提出,当前越来越 多的研究者转向了关注较复杂的 知识和学习形式,特别是对基 于样例教学对 问题解决作用的
论基础。
关键 词
样例教学
理论
解决 问题
文 献标 识 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ຫໍສະໝຸດ G6 4 1 键词 , 复制一改编 , 只关注表象等。使用普遍的或浅显的策略 来 解 决 问题 , 并 不 能加 深 学 习 者对 这 一 领 域 的理 解 , 这 些 认 知 活 动 因 此 被 认 为会 引起 外 在 认 知 负荷 ,而 成 功 的样 例 能 使 学 生免于这样 的外部活动, 将认知资源 留给学习者 的自我解释 。 也就是说, 留给学习者 自己去解释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 尤其 是在 潜 在 的 主 要 原理 的参 考 下 。样 例 学 习会 提 高学 习者 的认 知技能 。 另 外 ,该 理 论 还 强调 提 示 的 作用 。提 示 即 要 求在 类 别 内 探讨 。 比较研究中做得好的被试对样例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进行 比较, 提示 会 要 求 学 习者 定 义 某 个 一般 性 规 则 以及 比较 样 例 的主 要 1 样例 教学 的理 论 1 . 1 认 知 负荷 理论 特 征 。S c h e i t e r , G e r j e t s 和 S c h u h研 究 发 现 , 当 学 习 者 比较 样 教 师 指 导 的重 要 性 , 如 果 没 有这 样 的 认知负荷 理论 出现于 2 O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工作记忆 例 的共 同点 和不 同 点时 , 容量假设为基础 。“ 认知负荷” 是指学 习材料在学习者心理加 指导, 他们无法发现重视结构样例 的积极作用。 R i t t l e . J o h n s o n , 工过程中所需要 的认知资源的总量 。在传统问题解决 的条件 S t a r 和 同事 领 导 他 们 的学 习者 解 释 同一 问题 不 同解 决方 法 之 以便 发现 更 为 简 便 的方 法 。 灵 下, 学 习 者倾 向于 使 用 一般 性 问题 解 决 策 略 ( 如, 方 法 一 结 果 间 的 不 同 以及 必 须满 足 的 条 件 , 分析)或一些表面性策略来解 决问题 。这些策 略会给工作 活 或 复杂 的 问题 解 决 也 能通 过 这 一 比较过 程 得 到 传 授 。 1 . 4相 似 性 理论 记忆 带 来 很 多额 外 的负 荷 , 阻 碍有 效 的学 习 加 工 , 容 易 导致 认 知超 负荷 。 Mu r p h y和 Me d i n主要 是 根 据 概念 学 习 的研 究 提 出 了样 S w e l l e r 等 人根 据 影 响因 素和 作 用 不 同将 认知 负 荷分 为 三 例 学 习 的相 似 性 理 论 ,样 例 学 习 是通 过对 多个 相似 的样 例 进 种类 型 。外 在 认 知 负荷 、内在 认 知 负荷 和 有 效 认 知 负荷 。认 行 总 结 并 归纳 出原 理 而 实现 的 。因 此 , 在 样 例 学 习过 程 中 , 至 知 负荷 是 建 立 在认 知 资源 有 限 和 容量 一 定 的 基 础 之上 ,三 种 少要呈现两个或多个样例 。根据样例学习的相似性理论,研 认知负荷之 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总 的认知负荷低于 究 者 们 对 多重 样 例 的 呈现 方式 和 变 异 性进 行 了大 量 研 究 。 工作 记 忆 容 量 时 , 学 习 活动 就 可 以顺 利 进 行 , 否 则 将会 阻碍 学 习 。样 例 学 习研 究 的 主要 目的 就 是 在教 学 过 程 中 控制 无 效 认 参 考 文 献 知 负荷 , 最大 限度 地 降低 阻碍 学 习 的 外在 认 知 负荷 , 优 化 促 进 【 1 ] Gr a h a m Co o p e r , J o h n S we l l e r Ef f e c t s o f s c h e ma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r u l e a u t o ma — t i o n o n ma t h e ma t i c a l p r o b l e m・ s o l v i n g t r a n s f e r [ J ] . 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s y - 学 习 的相 关 认 知 负荷 , 使 学 习者 合理 地 利 用 有 限 的认 知 资 源 , c h o l o g y , 1 9 8 7 , 7 9 ( 4 ) : 3 4 7 — 3 6 2 . 达 到 最好 的学 习效 果 。样 例 能 够 帮 助 学生 获 得 更 多 关 于 问题 2 ] W F Br e we r , G V Na k a mu r a . T h e n a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o f s c h e ma s [ J ] . Ha n d - 的 有 效信 息 , 这 些 信 息 反过 来 又 能 帮助 建 构 图 式 , 用 于 以后 的 [ b o o k o f S o c i a l Co g n i t i o n , 1 9 8 4 问题 解 决 。这 种 教 学 作 用就 是 样 例 效 应 。

样例学习对问题解决迁移影响的研究综述

样例学习对问题解决迁移影响的研究综述
特 征 或 结 构 特 征 呈 现 多个 样 例 。 为 当前 研 究 关 注 的 问 题 。 成
[ 键词] 样例 ; 移 ; 关 迁 问题 解 决
[ 图分类号] G 0 中 4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0 7 5 7 (0 2 0 — 0 3 0 10 — 6 4 2 1 )5 0 7 — 3
第 5期
吉林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No 5 .
21 0 2年 9月
Junl f inN r l nvr t( u a ie & S c l c n eE io ) o ra l o i sy H m nt s o Ji ma U e i i oi i c dt n aSe i
的 之 一 ,“ 迁 移 而 教 、 迁 移 而 学 ” 成 为 教 学 领 为 为 已
问 题 与 样 例 具 有 共 同 的 多 种 特 征 时 .一 种 情 境 与 另

域 提 倡 的 口号 。 样 例 ( okd e a l) 称 为 例 题 , 的是 包 含 w r e — x mpe 也 指 详 细 解 答 步 骤 的 问 题 。样 例 学 习 的 优 越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能 够 提 供 专 家 解 答 问 题 的 方 法 ,供 学 习 者 模 仿 和
学 习 [。 ”
种 情 境 的 共 有 特 征 在 记 忆 系 统 中 起 着 提 取 线 索 的
作 用 , 些 多种 共 有 特征 会 相加 、 作 并 汇集 起 来 。 这 合
当 激 活 水 平 超 过 一 定 界 限 的 时 候 ,会 促 进 映 射 等 心 理 过程 。 因此 , 着 问题 之 间相 似性 的增 加 , 移成 随 迁 绩 提 高 【。 3 J

范本与样例解析

范本与样例解析

范本与样例解析范本和样例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具体的、实际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各个领域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本和样例,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

本文将对范本与样例的定义、作用以及解析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范本,是指某一类事物的典型代表或标准样式。

它们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

范本的种类繁多,可以是合同、报告、论文、设计稿等等,它们通过具体的样例来展示出一种标准的格式、结构和要求。

范本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模板,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标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二是作为比较的对象,通过与范本进行对比,来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范本对于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实际的经验。

样例,是指某一类事物的实际例子或典型代表。

它们通常是真实的、具体的案例,可以反映出某种规律、原理或特征。

样例的种类也很多,可以是实验数据、调查结果、实际问题等等,它们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示出一种现象、问题或解决方法。

样例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验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验证和证明某种规律或原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二是作为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和解释某种知识、理论或方法;三是作为经验,通过具体的经验和教训来告诉人们该如何行动和处理类似的问题。

因此,样例对于学习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具体的实践和实际的指导。

在使用范本和样例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范本和样例,确保其与我们的研究或学习主题相关,并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其次,我们要仔细分析和解析范本和样例,理解其结构、形式和内容,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则。

最后,我们要善于运用范本和样例,将其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范本和样例的作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2):165~17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及问题*邢强莫雷(广州大学心理系,广州510400)(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朱新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样例学习是教育心理学古老的研究课题,受到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

文章主要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样例内特征、样例间特征以及自我解释效应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样例学习研究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将来进一步探讨样例学习提供了新的参考框架。

关键词样例,样例内特征,样例间特征,自我解释。

分类号B8421 引言近年来,“样例(worked example)”学习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3],特别是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程序等领域。

但是,通过样例学习是心理学的古老研究领域。

实际上,在20世纪50、60年代样例学习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就采用“例中学(learning-by-example)”的范式研究和描述概念形成的加工过程[4]。

在70年代中期,大量的研究指出应找出一种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但是越来越多的认知教育研究者对样例的研究却超越了仅仅研究概念的获得,相反研究者转向了关注较复杂的知识和学习形式[5]。

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的研究,例如:专家和新手解决象棋、几何、代数、物理等问题的研究。

专家新手问题解决的研究表明:专家在解释或解决问题时注意问题的深层方面,而新手常常受表面特征的误导。

研究者为了说明专家和新手之间成绩的差异,于是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

图式被看作是专家所拥有的能够再认问题和的复杂记忆结构。

从80年代开始,Sweller及其同事[6]开始探讨基于练习的教学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可是,Sweller的研究所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基于练习的问题解决并不是提高问题解决成绩的重要方法。

实验口头报告研究表明:传统的练习条件下,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典型的新手策略,诸如:试误,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呈现样例的条件下,学习者使用较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表现为集中注意问题的结构方面。

正是由于Sweller的一系列研究及其课堂调查激发了样例学习研究的高潮,现在普遍称之为“样例研究(worked example research)”。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样例学习研究的焦点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样例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样例内特征(intra-example feature)、样例间特征(inter-example feature)和学习者与样例的相互作用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2-06-1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课题资助项目。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166-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2.1 样例内特征的研究样例内特征主要指单个样例的组成特征,反映在样例设计上就是指单个的文本设计和步骤编码设计。

2.1.1 样例设计与认知负荷虽然样例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重信息源的教学材料如果设计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增加认知负荷,即产生“分散注意效应”[7],从而影响学生从样例获得表征该领域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图式。

因此,样例学习研究非常关心样例的设计与认知负荷的关系问题,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整合文本和图解信息,减轻认知负荷,促进学习。

文本和图解的整合是一种视觉因素的整合,研究还发现整合材料的视听表征能提高问题解决的成绩和促进问题解决迁移。

Mousavi、Low和Sweller[8]通过一系列实验说明了这一假设。

这些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在学习阶段,呈现给被试2对项目,每一对包括样例和相应的练习问题。

在这个阶段,记录被试学习样例和解决练习问题的时间以及不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被试数。

在测验阶段,被试接受4项测验问题,2项问题和学习样例相似,2项问题是迁移问题,要求通过新的途径使用他们从样例中习得的知识。

记录被试每一个问题解决的时间和正确率。

结果发现:视听信息的整合促进了问题解决迁移的成绩。

2.1.2 表面内容效应研究发现[9]人们在解决当前问题时总会想到以前学过的例子并利用这些例子来解决当前问题,也难怪许多研究者也把样例比喻为“潜在的教师”。

由于样例学习克服了抽象信息较难获得的局限,因此研究者就非常感兴趣于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样例的选择和使用,形成了样例学习研究的一大热点。

透视这一热点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都或明或暗的进行着2个角度的探讨:一是关于样例的通达和运用;二是关于样例和问题间表面与结构的相似性,而且这是2个相辅相成的问题,样例的通达和运用受到样例和问题表面相似性和结构相似性的影响。

研究者都承认结构相似性对通达和运用的影响,而对表面相似性效应却存在着不同观点:有人认为[10],通达和运用只受结构相似性的影响;有人认为[11],表面相似性对通达有着巨大影响而对运用几乎没有影响。

后来Ross(1996)把表面内容进一步区分为表面概貌和客体对应,发现了表面相似性对通达和运用的影响[12]。

在国内莫雷教授(2000)对样例和问题的表面内容对通达和运用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研究[13],把样例表面内容作了进一步划分,弥补了Ross等人的研究局限。

目前来看,关于样例表面内容对通达和运用的影响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样例的表面概貌不仅影响通达,而且影响运用;客体对应在表面概貌相似的情况下影响通达,客体对应影响原理的运用。

2.1.3 步骤编码关于样例解决步骤的子目标编码是近年来样例内特征对学习影响研究的另一热点。

从1989到2001年,Catrambone等人仔细的研究了样例程序的子目标建构问题,提出了子目标学习模型,强调样例学习时问题解法的概念性意义组块或子目标对学习的作用。

他认为在呈现样例的解法时应通过附着一个标签或用视觉分离的方法着重强调它的子目标,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积极的归纳样例的基本目标结构,从而帮助学习者形成有用的概化。

Catrambone认为这些结构线索通过鼓励学习者决定第一个目标或子目标,接着自我解释这些步骤为什么组合在一起来提高学习。

这种认知活动期望能够帮助学习者归纳表征某领域原理或图式的深层结构。

因此,他认为,如果改变样例的设计形式,使之产生不同的目标结构,并清晰地表示出子目标、达到子目标所需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子目标间的等级关系,则会改变学生的问题表征,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

基于以上原因,Catrambone在样例解题步骤中的子目标处,加上标签,以此引导学生建立子目标。

而且Catrambone认为是呈现的标签,而不是标签的语义内容影响了子目标的形成。

他认为标签起到把一系列步骤组块在一起的作用,促使学习者对这些步骤为什么组织在一起进行解释。

总之,Catrambone相信:第11卷第2期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及问题 -167-结构化的样例强调有语义的信息组块,提高了学习者成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14]。

2.2 样例间特征的探讨样例间特征主要指多重样例的变异性以及多重样例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2.2.1 多重样例及样例的变异性样例学习中样例的数量多少也一直是心理学家探讨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多重样例有利于习得复杂的概念。

Reed和Bolstad研究了一个样例和2个样例在不同呈现方式下学习的效果[15],结果认为2个样例条件下被试可以灵活的使用样例信息进行问题解决。

但是多重样例的呈现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样例的变异性问题。

直至目前,多重样例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对学习和迁移的影响一直是样例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因为,一方面,如果样例的变异性较大,那么就很难找到基本结构相同的样例;另一方面,如果把表面特征的变化视为样例变异的关键特征,这样界定样例的变异性似乎也不太正确,表面的变异毕竟不及结构的变异。

根据Gick和Holyoak(1983)的研究发现[16],不管学习变异性的样例还是学习相似性的样例被试问题解决迁移的成绩没有区别。

但是,Paas等(1994)研究发现[17]:被试在高变异性的样例组比低变异性的样例组问题解决迁移的成绩好,而且高变异性组的被试花在样例上的时间较长。

显然这是2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后者的结论似乎让人感觉到是因为学生在高变异的样例上花的时间较多,因而迁移成绩好。

Ross等(1997)关于样例内容对问题归类和问题解决迁移的影响的研究发现[10],新手更可能受表面的影响,因此问题的表面和结构2个方面影响了提取。

换句话说,新手更注意问题的情境,较少注意问题的较深层结构。

于是他们认为:对新手而言应该在同类问题上保持表面内容的相似性。

2.2.2 多重样例的呈现方式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样例加练习的形式。

实际上,研究者发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一些学生似乎更依赖样例。

那么样例与练习问题应该如何配对呢?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Trafton和Reiser(1993)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18],设计了2种呈现方式:交互式、分块式。

在交互式的条件下,呈现给被试6个样例练习对(样例表面内容是不一样的,每个样例有不同的虚构故事)——样例1,练习1;……样例6,练习6。

分块条件下,样例和问题的呈现方式是:样例1……样例6;练习1……练习6。

结果发现:在交互式条件下被试比分块式条件下的解题时间短、正确迁移的数量多。

这一结果与学习的知识编辑模型是一致的,认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样例必须可以利用。

但是与样例概化模型是有差异的,样例概化模型认为:通过样例学习可以获得问题解决的规则。

也就是说样例学习的知识编辑观支持交互式的教学条件,而样例学习的概化观支持分块式的教学条件。

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完整样例呈现模式。

Stark(1999)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对样例不完整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3]。

在他的研究中,一半被试使用不完整的样例,一半被试学习完整的样例。

在实验组,用问号代替部分解题步骤,要求学习者发现缺失的解题步骤,在此之后或至少做出努力之后,呈现给学习者完整的解决步骤,以便给学习者以正确的反馈。

与学习完整样例组相比较,发现:不完整组被试的自我解释质量较高,获得了问题解决方法的迁移。

但这一研究结果和Paas(199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在不完整和完整样例学习间没有发现差异[19]。

2.3 学习者与样例的相互作用——解释效应早期关于样例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都假定:样例加工方式不存在个体差异,不重视某些被试在学习样例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某些有效的学习方式。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个体在从样例进行学习的时候存在着个别差异。

其中Chi及其同事(1989)首先对样例加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168-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自我解释效应[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