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合集下载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8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防治性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术后并发症,轻微程度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障碍,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的早日恢复,病情严重者会导致肺栓塞加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疾病形成,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1]。

本次研究中,分析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以及护理实施方法,总结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0±5.4)岁,卵巢癌手术15例,附件切除术13例,剖宫产术19例,子宫切除术15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4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4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护理,包括给予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适当的心理指导,并观察患者是否有患肢肿胀、腓肠肌挤压阳性、浅静脉曲张等症,并实施针对性治疗。

观察组从入院开始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个性化防治护理方法,术前先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宣教,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紧密配合医生实施操作,术中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间隙的挤压患者腓肠肌,引导患者进行足趾部锻炼,2 h/次;可适当抬高病床,促进下肢血液迅速回流,防止术后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液体,在每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实施。

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护理经验静脉血栓是妇科肿瘤术后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的国内外资料得知深静脉血栓在妇科肿瘤术后的发生概率可达到12%~33%[1]。

在妇科肿瘤术后如果处理或护理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深静脉血栓,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妇科肿瘤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成为了医学界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现将我院2012~2013年间的40例肿瘤患者作为材料,患者年龄44~63岁,平均51岁,其中子宫肌瘤5例,恶性肿瘤22例,其余病患13例。

所有患者在术后一星期发病。

本院对该组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出深静脉血栓,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37例出院,其余3例病情得到缓解,不影响日常行为。

1.2方法把我院40例肿瘤患者平均分成2组,一组为实验组20例,运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给予空气压力泵预防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该组不使用抗凝治疗,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并把这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另外,对于两组患者还调查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2)实验组中,对于我院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8%以上,而对照组的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87%。

对于护理技术,实验组的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的满意度达80%。

在信任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达98%,对照组达84%。

3讨论根据两组的治疗效果的数据,实验组的有效比例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比例65%;对于护理方面的满意程度,实验组的总体满意度98%,对照组的总体满意度仅80%。

因此,运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空气压力泵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韩凤霞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科八病区 江苏省南通市 226361【摘 要】妇科肿瘤患者在术后出现了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由于血栓脱落极易导致肺栓塞,为了有效地防治深静脉血栓,本文以简要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提出预防性的优质护理方法。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妇科肿瘤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的各种肿瘤,包括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手术是治疗妇科肿瘤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下面将介绍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一、术后早期护理1.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下肢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2. 鼓励活动:适当的下肢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边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功能锻炼。

3. 配合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帮助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术后中后期护理1. 定期更换姿势:长期卧床容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下肢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感染。

同时定期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 注意饮食调节:合理膳食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三、预防护理1. 定期体检: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2. 营造舒适环境: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康复有重要影响。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营造积极乐观的康复氛围。

3. 进行健康教育: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需了解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学会预防措施和自我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

通过以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希望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注意并认真执行,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DVT是术后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

以下是预防性护理的建议: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血液凝结功能、家族病史、手术方式和术前活动水平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2.高风险患者的特殊护理:对于高龄患者、肥胖患者、家族病史阳性患者等高风险患者,应加强护理措施,例如进行更频繁的预防性抗凝治疗。

3.术后尽早活动:手术后尽早提醒患者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力。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踝足关节运动和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4.应用弹力袜:术后应给患者穿上弹力袜,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

弹力袜能够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DVT的风险。

5.快速、安全的康复:手术后,应支持患者早期康复,在安全范围内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活动。

医护人员应提供合适的康复计划和指导,帮助患者尽早回到正常生活。

6.利用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预防DVT。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风险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患者康复并回到正常日常活动。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DVT的症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并遵守医护人员的建议,积极参与康复计划。

总结起来,预防性护理对于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加强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包括早期活动、弹力袜、药物预防等,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康复的成功率。

此外,健康教育和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也是预防DVT不可或缺的环节。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病历和护理资料,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少运动、肥胖、手术因素、术后入水量不足等。

可以通过抬高下肢、活动踝关节、机械加压等护理措施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极其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到预防为主,制定全程防治方案。

[关键词]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栓脱落后极易形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恶性肿瘤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在住院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是常规患者的4~7 倍[1]。

所以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来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以我院2017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病历和护理资料,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区间为26~69岁,平均年龄(45.3±2.1)岁。

其中宫颈癌12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21例患者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式均为子宫全切,并对盆腔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手术时间为3~6.5h。

在术后化疗期间,该21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堵塞症状,如皮温降低、肢体疼痛等。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一、原因分析1.手术创伤妇科肿瘤手术通常需要切除子宫或卵巢等重要脏器,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术后创口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血液凝固系统的活化,从而增加了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

2.术后休息不足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术后活动受限。

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加上手术创伤对血液凝固系统的活化,容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妇科肿瘤患者常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

手术创伤和术后局部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高凝状态,增加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

4.其他因素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如患者的肥胖、剖腹术的创伤和止血带的使用等。

二、护理措施针对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

1.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尽早转身,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肌肉练习,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液淤积。

同时,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穿弹性袜术后患者可以穿上弹性袜,有助于提高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积极控制疼痛疼痛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疼痛评估,通过适当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疼痛,促使患者积极活动。

4.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大、术前存在血栓病史、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可以给予抗凝治疗,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血栓的形成。

5.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下肢的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

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教育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教育,如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佩戴弹性袜的正确方法以及疼痛管理等。

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护理措施。

三、小结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健康风险。

针对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术后早期活动、穿弹性袜、积极控制疼痛、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和教育患者等措施进行护理。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妇科肿瘤,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但手术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手术后的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会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治疗和生活造成重要影响。

诊断客观症状DVT 症状和妇科肿瘤术后恢复期其他一些症状很相似,通常包括嗜睡、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 DVT 多伴随局部症状,例如肿胀、疼痛、静脉突出等。

症状常常出现在手术后的数天或数周,需要引起警惕。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测定 D-二聚体,这是一种能反映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系统激活程度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特殊指标。

其正常水平可以排除 DVT 的可能性,但异常并不能一定证实 DVT 存在。

影像学检查妇科肿瘤术后可通过超声和髂静脉造影来诊断 DVT,其中超声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手段。

超声可检测到深静脉内血栓的位置和范围,并对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评估。

治疗抗凝治疗目前 DVT 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脱落,防止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血栓通路治疗静脉血栓通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输注高浓度血管活性物质,溶解血栓并恢复血管通畅。

它需要在静脉插管的条件下进行。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 DVT 中也有一定作用,如参茸鹿茸、全叶黄芪等中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DVT 相关症状。

预防床位活动术后早期卧床容易导致 DVT 的发生,合理的床位活动可以有效预防 DVT 的发生。

包括屈伸脚踝、踮脚、侧翻等动作都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 DVT 的发生。

弹力袜弹力袜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流动力学,减少静脉回流障碍,降低 DVT 的风险。

它不仅适合手术后床位患者,也适用于普通床位患者,常规穿着弹力袜可以帮助DVT 的预防。

抗凝药物在一些高危人群中,抗凝药物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这些人群包括: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肥胖、过去有 DVT 或静脉曲张等证据。

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还可以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PE)。

一、分类1、周围型血栓部位在腘静脉以下,以血液倒灌为主,多由腓静脉血栓发展而来。

2、中央型血栓部位在髂-股静脉,以血液回流障碍为主。

3、混合型两者兼有。

二、病因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髋、膝部手术后高发DVT的原因。

1、静脉血流缓慢术中麻醉使全身肌肉放松、血管扩张,静脉血流缓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术后伤口加压包扎、卧床、制动或膝下垫高,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流减慢;部分翻修患者,由于存在感染,静脉血流进一步滞留;高血压、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静脉血流相对缓慢;还有在解剖上,左髂静脉受右髂静脉骑跨,其远侧血液回流教右侧缓慢,这也是左下肢发生DVT比右下肢高的原因。

2、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特别是内膜损伤)有利于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集聚,促使血栓形成。

既往静脉血栓史、手术史、术中血管的直接损伤均可破坏血管的内皮结构,促使血栓形成;术后使用刺激性药物引起的静脉内壁化学性炎症,会造成静脉内壁的受损,使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血小板增加,形成高凝状态;关节臵换时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骨水泥在溶解时产生热聚合反应,有损伤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一系列与凝血过程有关的细胞组织因子,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在三大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

在关节外科学中年龄超过40岁女性、肥胖、大隐静脉曲张、吸烟、高度紧张、糖尿病、冠心病、既往有DVT病史、长期卧床、不全瘫痪、脑梗死、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曾有心肌梗死、中心静脉臵管、血小板异常、大剂量服用雌激素等患者,被认为是DVT的高危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功能锻炼:妇科肿瘤术后,在麻醉效果没有完全消失之前,便 应该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训练,对踝、膝、髋等关节进行被动功能锻 炼,可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肌肉按摩或挤压的锻炼。锻炼的时间大约 5~10min,如果患者在手术后使用止痛泵,在止痛期间也需要进行上 述的护理。[3]在麻醉恢复以后,要鼓励患者主动进行下肢肌肉舒缩活 动,充分利用肌肉泵的作用来促进静脉的回流,并同时进行上肢运动 及深呼吸运动以促进全身的循环能力。②肢体保护:术后要注意肢体 的保暖问题,将患者下肢抬高30°~40°,垫枕时要避免垫枕部位对
静脉壁损伤主要包括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很少存在感染性 的静脉损伤。静脉壁的机械性损伤通常由手术操作引起,有研究表 明,腹盆腔的手术在进行深部操作时,可能会对下腔和髂静脉的管径 造成影响,尤其是妇科的恶性肿瘤手术,由于范围较大,则大多需要
进行淋巴结清扫,操作将直接作用在髂总、髂外、髂内静脉旁或者闭 孔及腹股的沟深处,很容易导致下肢静脉壁的损伤;由于静脉内壁为 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表面覆盖物中的大量肝素有抗凝的作用,并 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当手术操作对静脉壁造成损伤时,血管内皮下 的胶原便会暴露出来,从而促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使血小板 黏附,进而形成血栓;还有研究认为,下肢静脉穿刺或置管操作也容 易破坏血管内壁的完整性,从而诱发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1];另外, 一些药液对静脉壁的化学性刺激也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之一,妇 科肿瘤术后的常用药,尤其是浅静脉留置针的重复应用,在经过同一 静脉输注后会加重静脉壁的化学性损伤,进而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 起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1.2 静脉血液缓慢
内科杂志,20071,21(3):13-14. [2] 曹成 基 .益气润肠汤治疗老 年性便秘的临床观 察[J ].四川中
医,2008,26(1):77-78.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2013 年 6 月第 11 卷 第 16 期
静脉扩张,血流的速度较为缓慢,加上组织破坏释放凝血活酶激活外 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一些妇科肿瘤手术需要对患者安置截石 位,但如果体位安放不当,下肢静脉回流会因为静脉受压而阻断,进 而导致下肢静脉窦中的血流停滞,形成血栓;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手术 持续时间越长,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也就越大。当手术持续1~2h时,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持续2~3h时,形成机率为46.7%,而 当手术持续3h以上时,产生机率会上升到62.5%。妇科肿瘤手术通常 位于盆腔深处,静脉多而且管壁较薄,而肿瘤手术的时间较长,操作 也非常困难,很容易导致下腔静脉血液缓慢,这也是血栓形成的一大 因素;一些学者还发现术后如长时间卧床,活动过少,会使下肢肌肉 泵作用丧失,为静脉回流造成障碍,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1.3 血液高凝状态
有许多研究证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因为肿瘤细 胞可以释放出凝血酶,机体可能对其产生免疫变态反应,血液中便会 出现一种特殊的纤维蛋白原,使血液处在高凝状态下,引起血栓;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升高,这也是引起下肢 静脉血栓的原因;在妇科肿瘤手术前、术中需要禁食,术前的灌肠容 易使体液量上降,而术中的失血、失液,也会导致血液浓度上升,黏 稠度升高,为血栓的形成提供条件;妇科肿瘤患者通常需要输血治 疗,因库存的血液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这也会促进血栓的形成; 另外,部分医者认为恶性肿瘤本身、高龄、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1]。 2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2.1 术前的预防性护理
妇科肿瘤手术,尤其是恶性肿瘤手术,手术范围较大,容易损伤 到血管壁,并促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且手术时间麻醉也较长 因而很容易形成血栓。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全面掌握血栓 形成的机理,在术前、术中以术后进行科学的预防血栓形成护理工 作,如果血栓已经形成,我们也应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 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文献引用 [1] 罗洁,李安梅.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J].黔南民
760 • 临床护理 •
June 2013, Vol.11, No.16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谈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程 雯1 邹 静2 (1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2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肿瘤后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栓子脱落有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形成,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为有效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对形成血栓后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本文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 出了相应的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6-0760-02
肠蠕动的作用,枳实为臣药,可以起到消胀除满、行气消痞的作用;
肉苁蓉、熟地、黄芪、党参等药物具有滋补肝肾、润燥养血的功效, 可以推动老年患者气血运行,达到增液行舟,有效消解便秘的疗效[1]。
3.2 舒适护理通过使用心理、环境等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能够给
员还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使患者不断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理人员还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护 理知识教育,不断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 能力[2]。 4 小 结
上的痛苦,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为患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表
者的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进行舒适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
组别 患者数(例)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9
36
40
17
6
93.94
对照组 99
9
26303465.66比较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3.94%,远远高于对照组总 有效率65.66%,治疗组对护理的各项指标满意度均在95%以上,远远 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使用枳术汤加味治疗并联合舒适 护理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鹿晓君,彭清华.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虚秘)概况[J].实用中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 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进而阻塞到静脉的管腔,对静脉血液回流形 成障碍。目前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比较常见,据国 外调查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率可高达 12%~33%。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不当,有可能形成下肢深 静脉血栓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到下肢的功能,而在急性期有可能因血栓 的脱落导致患者肺栓塞,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 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临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1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1.1 静脉壁损伤
妇科肿瘤术时的麻醉、体位及时间都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因素。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会使下肢肌肉松弛,周围
表2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表统计表
调查组
护理态度
护理技术
信任度
病房环境
调查人数(人)
满意人数(人) 满意度(%) 满意人数(人) 满意度(%) 满意人数(人) 满意度(%) 满意人数(人) 满意度(%)
①心理护理: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担形成,会给患者 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容易误认为是手术失败,进而出现焦虑、 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 进行耐心的解释,让患者对下肢水肿的原因进行了解,对治疗方法和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如实讲述,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积极配 合治疗。同时,还应该动员家属尽量安慰患者,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②饮食护理:由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态主要原因是血液 凝滞,很多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因此在饮食方面,应该尽量让患者食 用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及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3]。比如蔬 菜、水果等。做到饮食合理、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避免血 栓脱落。③溶栓护理: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溶栓 治疗,主要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溶栓药物时,应该密 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的现象。对患者的皮肤黏膜、齿龈进行随时观 察,并对患者的瞳孔及神智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该报告医师进行抢救处理[4]。④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深静 脉血栓形成以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到高于心脏一定角 度,从而促进静脉回流。下肢远端应该高于近端,膝下要避免垫枕, 否则会影响静脉的回流;血栓形成后不应该再对肌肉进行用力按压, 同时也应该避免下肢进行大幅度的活动,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 防栓子脱落[4]。⑤恢复期护理:在患者的肢体水肿明显减轻以后,可 以安排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加快静脉血液 的回流,避免形成新的血栓,但运行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过量运动, 以确保活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3 结 论
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术中非常重要,心理护理不仅 要在妇科肿瘤术前进行,还要贯穿到整个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在妇科 肿瘤患者当中,很多人当得知自己的病情以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悲观和 恐惧心理,不仅担心日后的生活质量,更加担心手术和治疗的效果。 这些不利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期的身体状态,因此, 应该加强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尽量关心、安慰和开导患者, 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道理,向患者及家属 讲解手术方式及治疗、护理的方法,和可能起到的良好效果。尽量保 证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工作,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 不适及疼痛进行详细说明,全力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理解。积极 动员家属在心理和经济上给患者最大支持,这样会为术后安全度过手 术期打下良好基础。②术前宣教:手术前需要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 术前宣教应该着重强调对患者感冒咳嗽等疾病的防治。还应该对术后 疼痛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改进。在术前宣教中,应该增加对术后早期 活动的作用性及重要性进行详细讲解。合理选择患者的预防方法,并 当场演示。对中老年、肥胖、恶性肿瘤等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该作 为重点的术前宣教对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认 真识别,对各项预防措施进行全面落实;对于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老 年患者,应该反复讲解,细心解释,直到其完全掌握为止。通过有效 的术前宣教,能够全面提高对静脉血栓的预防能力[2]。 2.2 术后预防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