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直线运动1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F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课件 优秀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F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课件 优秀课件

练习3 如图所示,是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 图 象,试画出对应的v-t 图象。
二、V-t图像:质点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反映信息:
①点——反映某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
②线段——某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
③斜率——加速度(大小、方向)
④截距——开始计时的初速度
⑤面积——反映某段时间内 物体位移的大小 ⑥交点——表示该时刻
⑥ 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___ 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
(图中
表示质点在0~t1
时间内的位移)。
2、区别
s-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 )。 ② 静止。
V-t图象 ① 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加速度 )。 ② 匀速直线运动。
③ 静止。
③ 静止。
④ 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 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练习6 物体甲的v-t图像和物体乙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 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D )
s
A.甲在4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 B.甲在4s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2m C.乙在t=2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D.乙在4s时间内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m
三、s-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初位移为s0。
v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
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s1。 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 影 部 分 面 积 表 示 质 点 在 0~t1 时 间内的位移)。
用微笑告诉别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强。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孤独是 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坎。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只有经历人生 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学会坚强,做一只沙漠中永不哭泣的骆驼!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 有梦想那就穷定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炫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 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 脚也无法到达。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 会及时把握机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 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 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不举步, 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不要让安逸盗取我们的生命力。别人只能给 你指路,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 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只有那些能耐心把简单事做得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做好困难事的本领。生活就像在飙车,越快越刺激,相反,越慢越枯燥无味。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 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未跌过未识做人,不会哭未算幸运。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 达终点,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累了,就要休息,休息好了之后,把所的都忘掉,重新开始!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得失和起落。 人生离不开选择,少不了抉择,但选是累人的,择是费人的。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 现其实那都不算事。要先把手放开,才抓得住精彩旳未来。可以爱,可以恨,不可以漫不经心。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你若不想 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见时间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飞过一片时间海,我们也常在爱情里受伤害。1、 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人生就像奔腾的江水,没有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做到。不 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凉风把枫叶吹红,冷言让强者成熟。努力不不一定成 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永远不抱怨,一切靠自己。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 路。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在社会的底层。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 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赚钱之道很多,但是 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材知识梳理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的点.质点是理想模型.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________、用作参考的物体.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________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________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四、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________的长度,它是标量.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________,它是矢量.五、速度1.定义:物体运动________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v=________.2.方向:沿物体运动的方向,与________同向,是矢量.六、加速度1.定义:物体________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________.2.方向:与________一致,由F合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是矢量.,答案:一、有质量二、不动地面三、1.点 2.线段四、1 运动轨迹 2.有向线段五、1.位移Δx Δt2.位移六、1.速度的变化量ΔvΔt2.Δv的方向[思维辨析](1)参考系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5)甲的加速度a甲=12 m/s2,乙的加速度a乙=-15 m/s2,a甲<a乙.( )(6)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答案:(1)(×)(2)(×)(3)(√)(4)(√)(5)(√)(6)(√)➢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质点、参考系、位移1.(质点、参考系、位移)[2016·会昌中学模拟] 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某某〞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某某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某某〞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此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 船舰航行轨迹的长度为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A、C错误;由于舰的大小对航行的位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正确;因为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C错误;由于不知道航行的位移和时间,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D错误.2.(质点与参考系)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那便是金星.图1­1­1为2012年6月6日上演的“金星凌日〞过程,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1­1­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图中9:30:41为凌甚时间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9:30:41为凌甚时刻,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3.(位移与路程)[2016·惠阳高三检测] 如图1­1­2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到C ,那么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1­1­2A.5π2R ,由A 指向C ;10R B.5π2R ,由A 指向C ;5π2R C.10R ,由A 指向C ;5π2RD.10R ,由C 指向A ;5π2R答案:C[解析] 从A 到C 的直线距离l =〔3R 〕2+R 2=10R ,所以位移为10R ,由A 指向C ;从A 到C 的路径长度为πR +34×2πR =52πR ,所以路程为52πR .■ 要点总结1.质点是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模型化处理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轻绳、轻弹簧等;还有一些过程类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选用的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性质可能不同. 3.对位移和路程的辨析如下表比较项目 位移x路程l决定因素 由始、末位置决定由实际的运动轨迹决定运算规那么 矢量的三角形定那么或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代数运算大小关系x≤l(路程是位移被无限分割后,所分的各小段位移的绝对值的和)考点二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定义式v =xt(x 为位移)v =ΔxΔt(Δt 趋于零)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矢量,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沿其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实际 应用物理实验中通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1 如图1­1­3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图1­1­3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解析] 遮光条的宽度越窄,对应的平均速度越接近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应选项A 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只是提高测量速度的精度,应选项B 错误.改变滑块的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只是改变测量速度的大小,应选项C 错误.改变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只是改变测量速度的大小,应选项D 错误.式题 [2016·西城质检] 用如图1­1­4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那么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1­1­4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0.40 m/s 答案: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m/s =0.10 m/s ,A 正确.■ 要点总结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物体的运动,用极限法求出的瞬时速度只能粗略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极短位移内某一位置或这一极短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不精确;Δt 越小,ΔxΔt越接近瞬时速度.(2)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考点三 加速度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定义v =Δx ΔtΔv =v -v 0 a =Δv Δt =v -v 0Δt2.两个公式的说明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考向一 加速度的理解1.(多项选择)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在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下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5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那么在运动员展开伞后匀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s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15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s 答案:CD[解析] 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 s ,所以Δv =10 m/s ,选项A 错误,选项D 正确;这一秒末与前一秒末的时间间隔为1 s ,所以Δv 1=5 m/s ,选项C 正确,选项B 错误.考向二 加速度的计算2.[2016·江门模拟] 如图1­1­5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图1­1­5 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 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那么v1=-3 m/s,v2=2 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a=v2-v1Δt=2 m/s-〔-3 m/s〕0.01 s=500 m/s2,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考向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3.(多项选择)[2016·某某质检] 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飞机刚好起飞,那么此过程中飞机的( ) A.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答案:BD[解析] 根据题意,飞机的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飞机的速度和位移都在增大,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加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增加越来越慢,而速度增大会使位移变化越来越快,选项C错误,选项D 正确.■ 要点总结(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合力决定.(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考点四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应用广泛.例如:声、光的传播都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是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应用实例.实例计算声音传播时间计算子弹速度或曝光时间 雷达测速由曝光位移求高度 图示说明声波通过云层反射,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子弹穿过苹果照片中,子弹模糊部分的长度即曝光时间内子弹的位移通过发射两次(并接收两次)超声波脉冲测定汽车的速度 曝光时间内下落石子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2 [2016·某某卷] 如图1­1­6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 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输出电压为U 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输出电压为U ,那么该同学的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图1­1­6A .v(t 0-t),M 0U 0UB.12v(t 0-t),M 0U 0U C .v(t 0-t),M 0U 0(U -U 0)D.12v(t 0-t),M 0U 0(U -U 0) 答案:D[解析] 当没有站人时,测量仪的空间高度为h 0=vt 02,U 0=kM 0,站人时,测量仪中可传播超声波的有效空间高度h =vt 2,U =kM ,故人的高度为H =h 0-h =v 〔t 0-t 〕2,人的质量为m =M -M 0=M 0U 0(U -U 0),选项D 正确.式题1 如图1­1­7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那么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图1­1­7A .10-3s B .10-6s C .10-9s D .10-12s答案:B[解析]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vt 可得,曝光时间(数量级)等于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模型建立的关键点)除以子弹速度,所以,必须知道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和子弹速度的数量级.根据题意,子弹长度一般不超过10 cm ,所以弹头长度的数量级为10-2m ;根据“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可得,“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的数量级应该是10-4m ,而弹头速度500 m/s 的数量级为102m/s ,所以曝光时间最接近的数量级为10-6s.式题2 [2016·某某四校摸底]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 司机第二次鸣笛,3 s 后听到回声.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答案:客车未超速[解析] 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1,声速为v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距离为L,那么2L-v1t1=v2t1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设客车距悬崖距离为L′,那么2L′-v1t3=v2t3又知L′=L-v1(t1+t2)将t1=5 s、t2=10 s、t3=3 s代入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1=87.43 km/h<120 km/h故客车未超速.■ 建模点拨在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中,无论是求解距离、时间、速度,其核心方程只有一个:x=vt,知道该方程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第三个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空间物理图景的建立;其二,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立.[教师备用习题]1.(多项选择)[2016·某某模拟]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 AC 由于惯性,物体在释放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水平方向上和直升机不发生相对运动,而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故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应选项A正确,B错误;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应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2.如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下面四个选项中最接近P点瞬时速度的是( )word11 /11 A .2 m/s B .2.2 m/s C .2.21 m/s D .无法判断[解析] C 根据公式v =Δx Δt,时间Δt 取得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 项的时间段是1 s ,B 项的时间段是0.1 s ,C 项的时间段是0.01 s ,因此选项C 正确.3.用同一X 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下图,那么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解析] C 图示过程中,x =6 cm -1 cm =5 cm =0.05 m ,t =3×110 s ,故v =x t=0.17 m/s ,选项C 正确.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 ,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 ,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2 m/s 、39 m/sB .8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8 m/s 、13 m/s[解析] B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 .平均速度v =Δx Δt ,故v 1=x 2-x 02 s=8 m/s ,v 2=x 3-x 21 s =38 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共27张PPT)
方法一:时间 △t 相同,比较位移△x的大小。 方法二:位移 △x 相同,比较时间 △ t 的大小。
一辆汽车A沿着直线40s跑了360m,运动员甲沿直线 10s跑了100m,哪一个运动更快呢?它们的 △x 、△ t 均 不相同,怎样比较呢?
汽车A: 36m 09m/s 40s
运动员甲: 10 m0 1m 01m 0/s 1s0 1s
作业2:
甲乙两地相距60Km,一汽车用40Km的平均速度通过
了全程的 1 ,剩余的 2 路程用了2.5h。求:
3
3
(1)此汽车在后 2 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作业3
一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始 终不变。全程所用时间为t,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
⑵△ 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 t = t2 – t1
A
B
思考与讨论 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正x轴方的向 2.如果上述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
x是正值还是负值? 负值
问题⒉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蜗牛的爬行很慢”,“飞机的飞行很快”,那么,怎样 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呢?
练习4:
一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始终 不变。全程的位移为x,若它通过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 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多大? 则: (1)请画出运动过程图; (2)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多少; (3)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多少;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⑵直线运动的位移:用坐标变化量表示。
①坐标变化量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坐标变化量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高考物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考物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法四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0+2 v=v20.又 v20=2axAC,v2B=2axBC,xBC=x4AC.由以上三式解 得 vB=v20.可以看成 vB 正好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 B 点 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 tBC=t.
解析:选 AB.根据 x=12at2,得 t= 2ax,Oa、Ob、Oc、Od 的
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由 O 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为 1∶ 2∶ 3∶2,故 A 正确.根据 v2=2ax,v= 2ax,Oa、
Ob、Oc、Od 的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通过各点的
速率之比 va∶vb∶vc∶vd=1∶ 2∶ 3∶2,故 B 正确.初速度 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3.(2018·湖南石门一中模拟)2016 年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 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设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 低的雾霾天气里以 5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 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 s,刹 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5 m/s2,最后停 在故障车前 1.5 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发现故障车后,汽车经过 3 s 停下 B.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7.5 m/ C.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 33 m D.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1 m/s
解析:选 AB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x= v0t+12at2,题中给出的关系式为:x=6t-t2,比较可得:v0= 6 m/s;a=-2 m/s2.0~4 s 内的位移:x=(6×4-4×4) m=8 m, 故 A 正确.物体经过 3 s 速度减小到零,前三秒:x= v ×t=62 × 3 m=9 m,第四秒:x=12×2×12 m=1 m,故 4 s 内经过的 路程为:10 m,故 B 正确.0~4 s 内的平均速度: v =ΔΔxt =84 m/s =2 m/s,故 C 正确.物体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不 变, 3 s 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版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2

版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2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 (1)方法一:基本公式法.
设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a1,运动时间为 t1;在水平面 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a2,运动时间为 t2,则:
由 x=v0t+12at2 得: x1=12a1t12① x2=12a2t22② 由最大速度相等得:vm=a1t1=a2t2③ t1+t2=10 s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
(1)第1T、第2T、第3T……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 :xⅡ :xⅢ :… :xN= : : :… :(2n- 1).
(2)通过第1x、第2x、第3x……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为:
tⅠ :tⅡ :tⅢ :… :tN= :( 2 - 2 :… :( n- n-1).
:( 3 -
多维练透 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第8 s内的位 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6 m,则汽车的加速度为( )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t′= 22t,故C、D正确.
答案:ACD
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 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第 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
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正确的是( ) A.v1 :v2 :v3= : :1 B.v1 :v2 :v3= : 2 : 3 C.t1 :t2 :t3= : 2 : 3 D.t1 :t2: t3=( 3- 2 :( 2- :1
A.x1 :x2= :3,v1 :v2= :2 B.x1 :x2= :3,v1 :v2= : 2 C.x1 :x2= :4,v1 :v2= :2 D.x1 :x2= :4,v1 :v2= : 2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1部分第一章第6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1部分第一章第6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初速度为零(v0=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12at2,即位移 x 与时间 t 的二次方成正比。
(3)x=v0t+12at2 是矢量式,应用时 x、v0、a 都要根据 选定的正方向带上“+”“-”号。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
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
t 2
v0+2 vt。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
抛物线。
[自学教材]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推导:在匀变速直匀线变运速动直中线,运虽动然的速位度移时公刻式变化, 但只要时间足够小,速度的变化就非常小,在这段时间
内就可近似地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计算位移,如
此推论可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
用于求加速度。
3.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 至停车,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求汽车的最大 速度。
解析: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前、后两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最大速度 vmax 的一半,即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v0t+12at2 。
[重点诠释]
(1)位移公式的符号法则: 因为v0、a、x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 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a与v0同向,则a取正值;若a与 v0反向,则a取负值。 若位移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 若位移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
[重点诠释]
1.平均速度公式的推导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a,
t 秒末的速度为 vt。由 x=v0t+12at2 得,

第1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第1章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3.(2011•新课标)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 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 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 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 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解法一可知xA 1 1 2 2 =x+xB,即v0t+ ×(-2a)×t =x+ at 2 2 整理得3at2-2v0t+2x=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 =(2v0)2-4×3a×2x<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6ax
2
点评: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有如 下几种: (1)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是指选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应注意方向性.一般 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 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2 平均速度法
x 定义式v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公式 t 1 v (v0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3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在一段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t的平均速度”,即v t v.此公式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
【解析】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s~6s向负 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sm=35m,A错; 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5s~6s的位移 s2=-5m,总路程为:40m,B对;由面积法求出 0~4s的位移s=30m,平均速度为:v=s/t=7.5m/s, C对;由图象知5s~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 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

物理一轮资料第一章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一轮资料第一章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

顺抚市成风阳光实验学校§2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和一些重要推论;2.熟练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和重要推论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运动分析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点评:〔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t、a、v0、v 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的,可以任意选。

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相,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对相。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 t、a均为矢量。

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 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

可以推广到s m-s n=(m-n)aT 2②tsvvv tt=+=2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22/tsvvv+=,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tvv<。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tsvvv tt=+=22/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gtv=,221ats=,asv22=,t vs2=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的运用这些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多项选择 1、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2、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时,、两物体相遇 C.在相遇前,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在相遇前,、两物体最远距离20m 3、运动小球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1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2m,在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3m,在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4m,下面有关小球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B.小球在第3、第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5m/s C.小球在3s末的瞬时速度是3m/s D.小球在这4s内做的一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s内位移的大小只决定于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B.物体运动初速度 C.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D.物体运动的末速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物块从传送带的右端水平面上的速率v2向左滑上传送带,一段时间后,物块又以速率返回右端的水平面。则可能有

A. B. C. D. 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据图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为3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C.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该物体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8、两辆游戏赛车a、b在平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距离终点相同位置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9、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m,此时A正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B此时在摩擦力作用下以速度VB=10 m/s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经多长时间A追上B A.7s B. 8s C.9s D. 10 s 10、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20m/s从地面竖直上抛,若到达离地面高度为其上升最大高度的一半高度处,则用去的时间可能是

A. B. C. D. 1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前3s内的位移是6m D.3s末的速度是3.6m/s 二、计算题 1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飞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m/ 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 = 10m/s2.

试求: (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3、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14、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 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车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 m处一辆卡车正以72 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都是10 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为何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15、跳伞运动员作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作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7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4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g=10m/s2)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到达地面?(g=10m/s2) 16、.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7、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t=0时刻,A车以初速度为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B车在A车后方s0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a1

试求: (1)A、B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 (2)多长时间A、B两车相遇? 18、如下图所示,有一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皮带输送机发v=5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有一物体以v0=10m/s的初速度从皮带输送的右端沿皮带水平向左滑动,若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并取g=10m/s2,求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回到出发点所用的时间。

19、亮亮星期天跟妈妈去商厦购物,亮亮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发现,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可以在3 min内把他送到楼上去.若扶梯不动,他可用 1.5 min沿扶梯走到楼上.试计算亮亮在仍以原来的速度沿扶梯向上运动,同时扶梯也开动的情况下,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

20、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遂鸣笛,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1、有一升降机向上做加速度为a=2.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有一颗螺钉从升降机的顶部脱落,若升降机顶部到底板的高度h=6 m,求螺钉落到底板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

22、如图所示A、B是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长度均为L,质量为m,两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将两者边缘对齐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共同以某一水平速度v0向前运动,某时刻下面木板碰到水平面上固定的铁钉立即停止运动,为了使上面木板的前端不落在水平面上,求v0大小范围。

23、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 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三、实验,探究题 2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

的低压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打下B、C、D、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1 0.122 0.164 0.205 0.250 0.289

① 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为 vF= ; ② 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 ③由v-t图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26、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记录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2,打P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 m/s。

四、选择题 27、一质点沿x轴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在加速度数值逐渐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速度选增大后减小 B.速度选减小后增大 C.速度始终减小 D.速度始终增大 28、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29、一辆汽车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则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v B.v C.v D.v 30、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研究哈雷彗星公转时,哈雷彗星不可看作质点 B. 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该运动员可看作质点 C. 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南极冰盖考察的某科考队员位置时,该队员可看作质点 D. 因为子弹的质量、体积都很小,所以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作质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