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1.认识凸透镜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

2.凸透镜基本概念光⼼与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每⼀个透镜都有主光轴。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字母O表⽰。

焦点与焦距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这⼀点叫做焦点,⽤字母F表⽰。

凸透镜两侧各有⼀个焦点。

焦点到光⼼的距离叫焦距,两侧的焦距相等。

⽤f表⽰。

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的⼀点,这⼀点叫凹透镜的焦点,它是虚焦点。

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点。

3.三条特殊光线平⾏与主光轴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虚焦点);过焦点(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经过光⼼的光线不改变传播⽅向。

【重点提⽰】平⾏过焦,过焦平⾏,光⼼不变。

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总偏向“厚”的⽅向。

4.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光⼼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光⼼的距离叫像距(v)实验时,先调节烛焰的中⼼、透镜的中⼼和光屏的中⼼,使三者⼤致在同⼀⾼度,⽬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则光屏必须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如果只调节蜡烛,应把蜡烛往上调;如果只调节光屏,应把光屏往上调;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只⼩⾍⼦落在透镜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经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若把近视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远离透镜的⽅向移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经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若把远视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靠近透镜的⽅向移动;实验中在不改变物距的情况下,换⽤焦距较⼤的凸透镜后,要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实验中,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应当让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向移动,同时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实验中,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应当让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同时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向移动;⽆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像的原因:①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不在同⼀⾼度②u≤f。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

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

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 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

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七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要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物距u 和焦 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像距v 大小 变化规律 应用举例 u > 2 f f V v v 2 f u 增大,v ___ , 像变 ____ u = 2 f v = 2 f f V u v 2 f v > 2 fu = f不成像 u v fv > u u 增大,v ___ , 像 _____凸透镜成像公式:一+ - == u v f2.眼睛、眼镜和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如下:眼睛 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 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成清 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 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 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典例分析】 土例1、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 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 亍 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 .凸透镜的焦点处。

D .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例2.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例3.如图2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3中的(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在凸透镜内传播与成像的定律。

它指出,在凸透镜内,光线从任何一
个给定的点出发的,其偏折方向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点,都和以该点为中心的“聚光点”所形
成的法线方向相切。

凸透镜成像的参数有三个,即凸透镜的半径光路程`L` ,凸透镜中心点`F` 的位置以及聚焦距离`d`。

在使用凸透镜照射物体之前,我们必须根据根据凸透镜参数`L` , `F` 以及`d`来确定
物镜结构,以及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工业上得到较多的应用,包括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等设备光学情
况时可以使用凸透镜,可以增强成像清晰度、增加焦距、改变光束大小等。

同时,凸透镜
也可以用来聚焦传感器的光束,如用于摄影术的胶片上,会获得更清晰、更具特征的图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看穿细微的结构,以便诊断和
设计机械装置。

另外,它也可用于检测和定位星体和星系。

例如,一种叫做“凹面透镜”的
凸透镜可以用来观测远离地球的行星、星云以及对恒星的观测研究。

总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其应用可以看穿细微的结构,用于观测
和定位远离地球的行星、星云,以及分析恒星的光学情况,也可以用于传感器聚焦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高维度成像
高维度数据
利用多角度、多视点、多光谱等技术获取高维度数据, 以获取更丰富的场景信息。
计算成像
通过计算机算法和图形处理技术实现高维度数据的处 理和成像。
应用领域
高维度成像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医学影像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光仪
分光仪是利用凸透镜将光线色散成光 谱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光谱 学等领域。
分光仪可以将太阳或其他光源发出的 连续光谱分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帮 助科学家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望远镜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聚集远处物体的光线,并将其放大成像 的仪器。
望远镜在天文观测、军事侦察、野生动物观察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帮助人们探索宇宙和自然界的奥秘。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contents
目录
•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 凸透镜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与验证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扩展与深化
0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通过凸透镜 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的性质。
原理
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由于透镜的折射 作用,光线会聚于一点,即焦点,通 过调整物体、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可 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照相机
工作原理
01
照相机通过凸透镜将景物反射的光线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应用场景
02
旅游、聚会、纪念日等场合,记录美好瞬间。
注意事项
03
使用时需调整焦距,确保拍摄清晰度;注意保护镜头,避免划
伤。
投影仪
工作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要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要知识点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1.实验: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也可说出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图像记忆:f<v<2f,倒立缩小实像v=2f,倒立等大实像v>2f,倒立放大实像,不成像正立放大的虚像3.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将物体旋转180°,即为所成像的样子),如“”光源所成的实像应该是“。

这也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但是透过凸透镜看钟表,秒针的像与秒针一样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4.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能用光屏接收;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用光屏接收不到。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实像和虚像的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5.实验所选取的光源可以是烛焰也可以是F形光源,而F形光源的优点:⑴环保;⑵稳定;⑶便于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而蜡烛的优点:取材方便。

6.光屏作用:判断像的虚实。

若光屏由方格纸板制成,光源也嵌在方格纸板上,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7.像成在光屏的上部。

可以向上调节光屏或蜡烛,或向下调节凸透镜。

(注意..方法的应用.....)8.一倍焦距分虚实(正倒):一倍焦距处是实(倒立)像与虚像(正立)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虚像;u=f不成像。

9.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处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分界点,即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

10.①v<u,成倒立缩小实像;②v>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v=u,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记忆时注意规律)11.透镜损坏一部分或被遮挡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成像变暗,因为透过光线减少,折射光线就少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祝雨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 u f >2时,f v f <<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是照相机。

2. f u f <<2时,v f >2,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的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幻灯机。

3. u f <时,初中不讨论此时的像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像物处于透镜的同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放大镜。

4. u 为无穷大时,即物体离透镜无穷远时(一般将物距远远大于镜头的尺寸或入射光为平行光时就认为物距为无穷大),v f =,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极亮极小的亮斑,该亮斑就近似为焦点;生活中常用此方法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5. 两个特殊点u f =2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居在透镜两侧,此点为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u f =时,不成像,此点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1. 由焦距、物距判断像距例1. 用一焦距为20 cm 的凸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将物体放在距透镜50 cm 处,移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物体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解析:要求光屏与物体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必须知道像距的范围,然后加上物距即可,所以此题转化为求像距的范围。

已知焦距f cm =20,又已知u cm =50,即u f >2,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f v f <<2,即2040cm v cm <<,所以,光屏到物体的距离D 等于u v +,即7090cm D cm <<。

2. 由物距、像距判断焦距例2. 一物体位于距凸透镜80 cm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的范围内?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u 大于像距v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u ff v f ><><<<>2122代入数据为:80236024cm ff cm f ><><<<>解得:3040cm f cm <<3. 由焦距、像距判断物距例3. 将物体放在一焦距为12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27 cm 处得到一清晰的像,估算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解析:因为f cm =12,而v cm =27,所以v f >2,即f u f <<2,因此,1224cm u cm <<。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完整版)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方法指导: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⑤ 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⑦ 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诀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复习目标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 二、知识储备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像距 应用实例U>2f U=2f f<U<2fU=f 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f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三、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等大的虚像 【针对性训练】1、三个焦距都是20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A BCD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 照相机的凸透镜到画的距离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150厘米40厘米22厘米 20厘米12厘米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照相机的凸透镜到画的距离 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150厘米 40厘米 22厘米 20厘米12厘米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照相机的凸透镜到画的距离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150厘米40厘米 22厘米20厘米12厘米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照相机的凸透镜到画的距离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150厘米40厘米 22厘米 20厘米12厘米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例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20cmB 、15cmC 、10cmD 、5cm 【针对性训练】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 、f 甲>f 乙>f 丙B 、f 丙>f 甲>f 乙C 、f 甲<f 乙<f 丙D 、f 乙>f 丙>f 甲(三)镜的调节问题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针对性训练】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

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 。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

透镜 像的性质甲 放大 倒立 实像 乙 缩小 倒立 实像 丙 放大 正立 虚像 1020 30 40 50 60 70 80 900 cm 100四、达标测试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B.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4、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2)(1)B. (3)(1)C. (2)(4)D. (3)(4)9、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像将变(选填“大”或“小”)10、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如果在文物上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

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远一些”或“近一些”),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度。

1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甲15厘米乙12厘米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

蜡烛 透镜 光屏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 。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30 cm ,像距透镜10 cm ,则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像(依次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ƒ已知): (1)若在图中C 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 位置上应放置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 和像距υ,并记录 的性质特点;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12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 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 .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17.某同学用一凸透镜做实验,发现当物距为20cm 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距为10cm 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距为15cm 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物距为30cm 时,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物距为40cm 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 ,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 19.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B 凡是虚像,一定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是正立的C 凡是实像,只能用屏来观察,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D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一定减小20.用三块透镜做实验,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数据,可知这三块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 A <f B <f CB.f A >f B >f CC.f C >f A >f BD.f A >f C >f B21.我市周村航校开展了航空观光旅游项目,小刚同学在乘坐飞机观光时,用携带的镜头焦距为30mm 的照相机拍摄张店城区的全景照片,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A 小于30㎜B 等于30mmC 略大于30mmD 等于60mm22.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到泰山去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一位同学拍一张单身照,则他应( )A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B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镜头不动C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D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2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透镜 像的性质A 放大 倒立 实像B 缩小 倒立 实像C 放大 正立 虚像确的操作是( )A 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里缩B 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C 小明往前移动,并增大光圈D 小明往后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2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答案(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针对性训练】1、C2、D(二)焦距大小的判定【针对性训练】B(三)镜的调节问题【针对性训练】1、(1)水凸透镜光屏(2)按如图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观察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