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之人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2.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3. 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实际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精选7篇)《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篇1☆基本目标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
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准备——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第八课时:交流:“我对《某某某》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并行——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篇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能够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讲解。
3. 选取一部小说,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何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实践法:选取一部小说,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讲解的内容,选定一部小说作为实践材料。
2. 学生准备:阅读教师选定的小说,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期。
2.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
3.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授学生如何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阅读过的小说,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实践。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观察、分析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3. 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案例分析4. 小说人物形象创作的方法和技巧5. 实践练习:创作小说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观察分析方法,能够进行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观察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构成和特点。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创作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观察分析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构成和特点。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创作实践,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观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作品评价等。
3.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分析案例,创作出具有特点和个性的人物形象。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经典小说作品,让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物形象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教材,提供丰富的小说人物形象案例和创作技巧指导。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小说作品和人物形象分析文章,拓宽他们的视野。
《鉴赏家》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鉴赏家》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鉴赏家》,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特点,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理解小说主题。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鉴赏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分析。
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鉴赏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3.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讽刺等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艺术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心得。
3. 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其他文学作品。
教案首页:《鉴赏家》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说《鉴赏家》,了解作者阿城及其作品特点,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理解小说主题。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鉴赏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分析。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鉴赏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讽刺等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说艺术手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心得。
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其他文学作品。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鉴赏家》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阿城及其作品的介绍,文学鉴赏的相关理论。
探究人物形象:《背影》教案分享

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选择了一篇短篇小说《背影》进行阅读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了优秀的分析能力和深入思考的态度。
以下是教案分享。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背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母爱”这一主题,培养爱和感恩的情感体验。
3.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和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掌握《背影》中母亲形象的特征和作者对母爱的描述。
2.学会在文本中寻找和分析细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黑白图片,让学生想到他们自己和家人之间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母爱。
2.讲解和阅读通过简短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小说《背影》的主题和情节。
分组让学生自主阅读,或教师阅读并模仿儿童语调。
3.分析和讨论结合小说情节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母亲形象的特点和人物性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所使用的细节和表现技巧,深入理解母亲形象和母爱主题。
4.总结和输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验和收获,并就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输出。
四、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形成互动和合作的氛围,共同发掘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观点、分享体验,激发思考和思辨能力。
3.输出作业通过输出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背影》的情节和主题,并对母亲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体验。
2.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参与、思考深入和语言运用能力突出的优点。
3.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和输出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和母爱主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生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进一步培养感恩和爱的情感体验。
下一步,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人物形象鉴赏,体验作品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概念与分类2. 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作用3. 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4. 典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5. 学生实践:创作与评价小说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深入剖析小说人物形象,体验作品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小说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人物形象的内涵与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创作小说人物形象,相互交流、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人物形象分析的深度。
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创作的小说人物形象原创性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经典小说作品,以便他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和分析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说人物形象的角色,增强对人物的理解。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与人物形象1.1 小说的定义与特点1.2 小说人物的概念与作用1.3 小说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1.4 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第二章:小说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2.1 人物形象的构思与设计2.2 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刻画2.3 人物外貌的描绘与表现2.4 人物内心活动的展现第三章: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3.1 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与步骤3.2 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3.3 人物形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3.4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普遍性第四章:小说人物形象的实践创作4.1 创作小说的基本步骤与技巧4.2 创作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4.3 创作实例与分析4.4 学生创作展示与评价第五章: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与评价5.1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5.2 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优劣5.3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5.4 学生作品鉴赏与评价实践第六章:小说人物形象的情感与心理描写6.1 情感描写在人物形象中的作用6.2 情感描写的方法与技巧6.3 心理描写与情感描写的相互关系6.4 学生实例分析与创作练习第七章:小说人物形象的社会与文化背景7.1 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7.2 文化背景对人物形象的影响7.3 社会习俗与人物形象的关系7.4 学生实例分析与创作练习第八章:小说人物形象的创新与突破8.1 创新在人物形象创作中的重要性8.2 突破传统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8.3 结合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人物形象创作8.4 学生实例分析与创作练习第九章:小说人物形象的整合作品分析9.1 人物形象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与地位9.2 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契合度分析9.3 人物形象与作品风格的协调性分析9.4 学生实例分析与评价10.1 小说人物形象创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0.2 提升人物形象创作水平的途径与方法10.3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反思10.4 学生创作展示与综合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1.3 小说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解析: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不仅仅包括外貌和性格,还包括内心活动、情感、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主
小说鉴赏之人物赏析
题
一、教材分析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可见,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中,人物是最重要的。
因此,深入分析并把握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深入理解小说主旨的前提。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人物形象是命题者最青睐的内容,其命题角度大致有四个方面: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形象方法;分析形象作用;领悟小说主题。
二、学生分析
1、高三学生在经历了两年的学习生活之后,这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空前高涨,学习能力相应提高。
高三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讲究学用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2、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基本上处于"被学习"状态。
三、教学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左右
1、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网络有效资源,包括视频、图片、音乐等,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2、下载学习思维导图软件。
这是在此次研修中学习到的软件,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勇于接受新的事物,逐渐熟悉并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
3、完善对教学课件的制作。
摆脱过去只体现教学内容的死板模式,将“美”“精”“实用”充分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多多利用信息技术,理论同实践内容更好的结合才有利
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
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
持(资源、方
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高考语文
考试说明及近两年小说形
象的相关试题。
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
法探究
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及解
答探究
实例演练
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首先,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学生每天可以社会上接受大量的信息去充斥他们的大脑,而我们的课堂如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呆板无趣必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就很难完成。
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情况将大不相同,运用教学媒体可以把本来是干巴巴的最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变换成多彩多姿,生动形象的音响和画面。
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便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感情的参与下进行理智的活动,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从语文单科特点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以后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