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对宫体诗的批评
论唐太宗对宫体诗的改造

现象 。而历经 隋末战火的贞观群臣, 时时 以隋氏
为殷鉴 , 自然不会让宫体诗风肆意流荡 , 对其进行批
判改 造也 就不 可避 免 。对 宫体 诗 的改造首先 是从 儒 家文 学观 的重 建开 始 的。唐 太 宗 深知 “ 以武 功 定 虽
被大力倡导就是明显的证据。如《 旧唐书 ・ 儒学传
上》 载:
贞观二 年 , 以周 公 为先 圣 , 停 始立孔 子
诗歌的淫亵柔媚格调; 传统宫廷诗歌 的雅正宏丽亦 会取代宫体诗的偏狭卑弱 。这样 , 宫体诗在思想基
础上首先受到了打击。
庙 堂 于国学 , 宣 父 为先 圣 , 子 为 先 师 。 以 颜
儒家思想复归引起了初唐诗歌使命的转变贞观诗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实践了诗歌劝百讽一的讽谏使命逐渐走向注重诗歌辞采的典丽高雅把诗歌从宫廷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提倡南北文风的融合主张文质并重以文学服务于政教又不失其艺术特色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月 第 2 卷第 1 2 期
大征天下儒 士, 以为学官。( 宗) 太 数幸 国 学, 令祭酒、 博士讲论 , , 以束 帛。…… 毕 赐
身份对其进行 了改造 , 倡导典丽朗雅 的宫廷诗。 宫廷诗与宫体诗是两个 既重叠 又有 区别的概 念。所谓宫廷诗 , 主要是指 以文学侍从或朝廷重 臣 身份 、 集聚于君主周围的诗人在宫廷范围内的诗歌 活动, 以及他们在宫廷 以外但 明显带有宫廷趣 味与 风格 的诗作 , 其作主要是歌功颂德 , 粉饰太平 , 以颂 美王政为 旨归。所谓 宫体诗 ,就是宫廷 的, “ 或以宫 廷为中心的艳情 诗”[ (3 1 主要 以梁简文帝居 , ] .1 卷 P)
国学常识之宫体诗

国学常识之宫体诗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宫体诗简介: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
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
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声律。
代表人物为简文帝萧纲等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
所谓南朝宫体诗,是指南朝梁后期和陈后主时期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
主要的作家是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大多描写女性之美,形式工巧,声律严整,形成了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同时这种诗体也因流行于当时萧纲太子宫的学士们中间,而被称之为宫体诗。
另外解释: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但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
宫体诗的主要作者就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干、庾肩吾、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可归入此类。
历来对宫体诗的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
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
至于被称为宫体诗人的萧纲、萧绎等人,也写过不少清丽可读之作,至于庾肩吾、徐陵等,更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诗篇。
宫体诗在文学史书写中的变迁

类似这样尖锐的批判还有不少 。 为对宫体诗最早的评价。笔者将以郑振铎、 刘大杰 、 色情文学的代表”, 可 以从新 游国恩 、 袁行霈、 方铭有关 “ 宫体诗” 的文学史评价为 刘大杰等人之所 以会提 出如此尖锐的批评 , 参照, 梳理不 同时期文学史关于宫体诗书写特别凸显 版序言 中找到原 因,“ 解 放后 , 由于 自己对马克思列 宁 主义 的初 步 学 习和 看 到 了一 些 从 前 没 有看 到 过 的 的内容及其发展脉络 , 进而挖掘宫体诗在文学史书写 史料 , 关 于 中国文 学 史 的某 些 问题 , 已有 了不 同 的看 中变 迁 的 内在 动 因 。
一
、
郑 振铎 对 宫体诗 的评 价
法 。” 可见 , 作 者是 学 习 了 马克 思 列 宁 主 义 之 后 , 对
一
宫体诗在 文学史上得 到重视 了 “ 不 同的看 法 ” 。 因此 , 这样 的批判 不
1 9 3 2 年出版 的《 插图本 中国文学史 》 , 此书充分肯定 能完全 当作其本人的看法。 从刘大杰零星的评论 中, 也可以看到对宫体诗形 了宫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 的地位。 首先在谈到律体逐渐形成时, 刘 氏指出‘ 律 郑振铎在该书初版序言中提出写作 目的, 即要写 式 的肯定。
在 中 国诗 史 上 有 一 定 贡 献 。” J【 ’ 尽 管 价是基于整个诗歌发展史 , 肯定了宫体诗对律诗发展 与 成 绩 , 但还是公正客 的作用。之后 , 他又对这一时期宫体诗 的特点进行了 刘大杰对宫体诗 内容进行了激烈批判 , 概括 , 即“ 对仗更工整了, 题材更狭小了, 情绪更纤柔 观地评价了宫体诗形式的作用 。 了, 音律 更精 细 了” … 。 建 国 之后 , 主 流 意识 形 态全 面 笼 罩 文 坛 , 文 学 史 书写者 的话 语 已经 部分 被 主流 意识形 态话 语 置换 , 这 二、 建 国前 后 文学史 对 宫体诗 的 书写 时期的文学史 以游国恩等创作的《 中国文学史 》 为 从形式着手肯定宫体诗的作用 , 无疑是郑振铎 的
唐玄宗一纸诏令终结“宫体诗”

唐玄宗一纸诏令终结“宫体诗”作者:艾江涛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09期初唐时期,虽然也有“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这样少数的革新者,但它仍属于“宫体诗”的时代。
“宫体诗”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辞藻冗滥,多是应制之作。
南北朝时期,诗歌代表的美学成就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标志。
然而,正是宫体诗为后来被称为“唐诗门户”的律诗这样一种新体式的最终确立,奠立了基础。
律诗体式的确立,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唐诗兴盛最为核心的内因。
当然,这一体制的建构更为漫长,从建安时期写诗注重对句,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发明“四声”,到后来的调平仄、三部式结构,律诗一直到8世纪初,才由唐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确立。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他的著作中,敏锐地发现了这种律诗写作的三部式结构——头两句介绍事件、中间写对句、结尾表达旨意——与宫体诗写作的内在联系:“在宫廷诗中,对偶句是诗体的兴趣中心。
‘对属能’是迅速作诗的首要必备条件,一旦掌握了这一技巧,朝臣们就能很快写出中间部分,把精力用來写出精巧的结尾。
”这种富有规则感的写作模式,听起来似乎是对想象力的侮辱。
其实不然,正因为有了法度,诗歌写作变成可以快速习得的技能,随着写作群体的扩大,才能超拔者自然不再受到法度的限制。
事实上,唐人正是这样学习写诗的。
尽管如此,在初唐这样一个门阀制度尚存的时代,诗歌依然带有浓厚的贵族文学的特点。
如何让它与更广泛的人群发生关系,便需要新制度的支持。
这便是隋代创立、至唐已发生变化的科举制度。
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诗歌写作被引入了进士考试。
在当时,做官最主要的途径依然是世袭,科举制度不过是面向寒门和大家族的远支开放了一条上升通道。
据陆威仪在《哈佛中国史》唐代卷的统计,整个唐代,只有10%的官员通过科举选拔而出。
尽管如此,张说、张九龄这两位玄宗朝的宰相,盛唐诗坛最主要的扶持者,正是科考出来的寒门子弟。
初唐史家批判宫体诗缘由解析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Criticism on the Gongti Poetr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作者: 于东军;韦巍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出版物刊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16页
主题词: 初唐文学;史家;宫体诗
摘要:为避免重蹈前朝覆亡的道路,唐王朝统治者加强了思想统治,初唐史家对宫体诗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其批判的缘由:一是蔽于方域之见;二是“声音之道与政通”的儒家古训,认为宫体诗是淫靡之音,有害政治,进而警示君王要以勤于国政为本,不可沉溺于文章著述;三是调整文学发展方向的需要;四是转变士风的手段。
探讨他们批判宫体诗的动机,对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宫体诗以及全方位的揭示文学发展过程是有益的。
唐前对宫体诗的批评

唐前对宫体诗的批评
在初唐史学家和"四杰"、陈子昂等人批评南朝文学之前,宫体诗已经经受了五次批评.它们分别发生在:宫体得名之初、梁末侯景之乱时、陈代何之元编纂<梁典>时、隋代李鄂上书高祖革除浮华表和王通著<中说>时.但五次批评都未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整个社会盛行以宫体为代表的文风、批评者既无理论创新又无创作实绩.但唐前批评也逐渐出现了新气象,已经由单纯批评宫体和宫体诗人转变到批评整个汉魏六朝以来的文学创作,带有追根究底的性质.这种批评方法为初唐南北文化融合时批判继承南朝文学积累了经验。
【闲谈】初唐诗与宫体诗

【闲谈】初唐诗与宫体诗看了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中的宫体诗的自赎,感慨颇多。
加之最近又在学习唐诗,便闲言一二。
初唐指的是唐代开国到武氏结束,即玄宗先天元年,时间不长不短的百年左右。
大概也就是孕育出两代诗人。
初唐诗不必多说,是这个时代的诗歌。
而宫体诗,则是六朝后期,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始,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
宫体诗毫无骨气可言,辞藻冗滥,意指浓厚,更是堆砌成风,多是应制之作。
缺乏了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和自我命运,历史看客的写照等等。
不但英雄气短,就连儿女情长这四个字,也是颇为担当不起。
私认为宫体诗的价值在于三个方面,其一,对于格律的苛求和要求规定,奠定了后来格律诗的基础。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词藻的用法,增加了词句的艳丽之色,对后来很多诗人的影响颇深,值得借鉴。
其三,反映了当时宫廷奢靡的历史事实,也成为了后世之鉴,成了王朝短命的缩影。
乃至于初唐,到陈子昂做《修竹篇序》的时候,写到“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则很明显的指向六朝颓靡诗风,丝毫不继魏晋风骨,之后又写道:“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则更是极力主张“正始之音。
”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见的,是魏晋词气,而后不见来者,指的,则是魏晋之人了,这里不仅局限于六朝诗歌,更大程度上,应该还是感慨的当朝之作。
子昂其人官宦于武周年间,在此之前,太宗,高祖,高宗的几个时代都已经过去了,但是还是“不见来者”,自可以见得初唐诗风如何。
初唐时期可圈可点的诗人并非很多,先是初唐四杰,然后就被称为一时沈宋的沈全期和宋之问前者四杰,四杰的作品以五言诗为基础,向七言诗发展,为了唐诗格律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提及唐诗很难对某个个人评价很高,似乎是盛唐的光环压制了初唐,晚唐的兴叹多了些感伤。
更多的是有句无篇。
他们在初唐的地位很高,上承陈梁,下开沈宋。
唐诗杂论——浅谈宫体诗

《唐诗杂论》书评——浅谈宫体诗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在许多读者的视野里,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诗人,他的《红烛》、《死水》都是备受广大读者亲睐的佳作,同时也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闻一多也是一位学者,他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相当的有造诣。
正如朱自清先生说的:“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
但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
这三种人格集合在他的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诗人,包括:李白、杜甫、贾岛等人的诗歌成就进行独到而深刻的评价与分析,还包括对唐代诗歌发展过程及其趋势的研究。
其中不乏作者对其或批判或赞扬,以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剖析不一样的唐代文人骚客。
全书没有像其它文学研究般枯燥乏味,而是饱含趣味性与知识性。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晦涩难懂的句子少有,在理解上不会那么艰难复杂。
闻一多先生的书广受亲睐的原因也就不足为奇。
读完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便是闻一多先生的精彩创见。
对诗人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没有受到前人看法的拘束,相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研究与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并不是每一位学者都能够做到的,正如台湾作家汪曾祺先生所说:“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个人认为闻一多先生对宫体诗的剖析与评价最为尖锐也最到位。
一针见血的指出宫体诗的不足以及唐朝那些文人们对宫体诗自赎所做的努力或懈怠放纵。
作者的语气坚决,见解犀利,就像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到闻一多先生:“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宫体诗即是宫廷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
严格来讲,宫体诗又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余年 ,对唐 代 以后 中国文 学 的发展 产生 了重
大 影响 。对宫 体诗风进 行彻 底地批 判并 扭转 诗坛 局 面 ,这是 “ 初唐 四杰 ”和陈之 昂的功 绩 。然而
在 他们 之前 , 已经 有人对 宫体诗 进行批 评 。只 是
由于特 殊原 因 ,这 些批 评并没 有对 宫体诗 的创 作
宫体 诗得名 之初 ,其 始作俑 者徐 搞就 被梁 武 帝召见批评 。关 于这 一事件 ,《 书 ・ 摘传》载 : 梁 徐
武帝 萧衍批 评徐 搞 的时 间选 择在 萧刚始 入 东 宫之 际 ,是武帝 一种特 别 的心态 在作 祟 。此时萧 统在 京城 的影 响 尚未消 失 ,新 太子 萧纲始立 ,正
文章编号:10 —7 X(060 —0 1 5 0 84 2 2 0 )40 9 — 0
作者简介 :刘 晓晶 (99 ) 16一 ,男,陕西富平 人,在读博 士,现任 西北 大学教 务处副处长,副研 究员。
宫体诗 风 自南 朝梁 代持续 到初 唐 ,前 后蔓 延
一
城刘 遵 、刘孝 仪 ,仪弟 孝威 , 同被赏接 。及 居东 宫 ,又 开文德 省 ,置学 士 ,肩 吾 子信 、搞 子陵 、 吴郡张 长 公、北地傅 弘 、东海 鲍 至等 充其选 。 这 ” 里所提 到 的十个 人 ,一直 被认 为是 宫体诗 创作 的
J l.0 6 u y2 0 Vl .6N04 0 1 . 1
唐 前对 宫体诗 的批评
刘 晓酷
( 西北大学 文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9
摘
要:在初唐 史学家和 “ 四杰” 、陈子 昂等人批评 南朝文学之前 ,宫体诗 已经 经受 了五 次批评 。它们分别
发生在 : 宫体得名之初、 梁末侯景之乱时, 陈代何 之元编纂 ( ( ) 梁典 ) 隋代李鄂上书高祖 革除浮华表和王通著 中 时, 说) )时。但五次批评都未对宫体诗 的创作产 生直接而显著 的影响 。究其 原因,在于以下两点:整个社会盛行 以宫体 为代表的文风 、 批评者 既无理论创 新又无创作实绩。但唐 前批评也逐 渐 出现 了 新气象 ,已经 由单纯批评宫体 和宫体
薨 ,朝野惋 愕 。京师 男女 ,奔 走 宫 门,号 泣满路 , 四方氓庶 及疆 缴之 民 , 闻丧 义,次问历代 史和百家杂说 ,末论释 教,搞商较纵横 , 应答如响。高祖深加叹异,
更被 亲狎 ,宠遏 日隆。
梁 武帝 “ 召搞 加让 ”一事 ,发 生在萧纲 被立 为太子 后不 久 。从 表面看 ,批 评对象 为 宫体诗 的 始作俑 者徐 搞 ,他 “ 文好 为新变 ,不拘 旧体 ” 属 ,
诗人转交到批评整个 汉魏六朝 以来的文学创作 ,带有追根 究底 的性质。这种批评方 法为初唐 南北文化融合时批判继 承 南朝文 学积 累了经验。 关键词: 宫体;批评;唐 前;特点;贡献
中图分类号 :2 72 I0 . 2
收 稿 日期 :20 .2 1 0 60 .5
文献标识码: A
主 力军 。徐搞 从天监 八年 萧纲 出京 镇戍石 头到 中
大通 三年 萧纲 被立 为太 子 ,一直 为其核 心幕僚 。
产生 直接而 显著 的影 响,更没 有 改变宫体 诗发 展
的方 向。
他 早在 萧纲幕 府 时期 引导其 写宫体 诗 ,萧衍 不会
不知道 。 为什 么偏 偏要在 萧纲 立 为太子 之后 召 搞加让 ”?
人 言不 息 ,故封欢 兄 弟 以大 都 ,用慰其 心 。 这 种 ”
辞义 可观 ” ,更重 要 的是 , 气 头上顶撞 皇帝 是极 在 不 明智 的 。他 也知道 ,梁 武帝 并不一 定真 正对太 子 和宫体有 成 见 ,梁武帝 关心 的只 是宫体 与政教 立 德是否 相左 ,是否 有损 于太 子 的光 辉形 象 。他 应 当将 应答 的 内容放 在 宫体与 立德 的关 系上 ,给 老 皇帝 一个 台阶 。在 这种心态 驱 使下 ,他 找到 救 命 稻 草 。虽 然谈话 的 内容史料 不存 ,但 宫体作 家
既给梁 武帝 留下 了深刻 的 印象 ,也 给萧纲 树立 了
一
个更 高 的标尺 。《 治通鉴 ・ 纪》“ 资 梁 中大通 三
年 ”条 : 六 月,癸丑 ,立华 容 公欢为豫 章王 ,其 “
9 1
维普资讯
弟 枝江 公誉 为河东 王 ,曲阿公 察为岳 阳王 。上 以
其 风蔓延 , 导致 “ 坊尽 学之 ” 春 ,并 因此有 了一 个
不太 雅观 的名字— — 宫体 。 实 际情 况并 非如 此 。 但 徐搞 、萧 纲等人 创作 宫体诗 早在晋 安王府 中就开 始 了。《 书 ・ 肩 吾传 》云 :“ ,太祖在 藩 , 梁 庾 初
雅 好文章 士 ,时肩吾 与东海 徐搞 ,吴郡 陆杲 ,彭
需要立德 邀誉 。萧 纲既非 长子 ,立 太子前 后就遭
搞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 ,宫体之号 ,
自斯 而起 。 高祖 闻之怒 ,召搞 加让 。及见 , 应对 明敏 ,辞 义可观 ,高祖 意释 。 因 问 五
到袁 昂、周 弘正等 人反对 ,而 宫体 诗又 与东 宫养 德 的古训相悖 逆 。这些 做法 自然会 引起 一些 大 臣 的非 议…。再者 , 己故 东 宫太子 萧 统 口碑 极 好 。 《 书》本传记 载他 生而 聪睿 ,性仁 恕 、爱 山水 ; 梁 丁贵 嫔有疾 ,朝 夕侍疾 不解 衣带 ;大 军北伐 ,都 下米 贵 ,便菲衣 减膳 ,遣腹 心左 右对 贫 困家 庭及 流 离道路 者密 加赈赐 。又言 “ 子素德 仁著 ,及 太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20 0 6年 7月 第 l 第 4期 6卷
西 安 电子科 技 大学学 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u a f d a ie s y S c a c e c i o ) o r l o i nUn v r i ( o i l i n eEd t n n Xi t 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