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洪涝灾害分析对策
2007年云南省昭通市“8.25”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的金沙江 、 横江 、 牛栏 江 、 以礼河 ; 长江上 游干流水 系的罗布河 、
赤水河 ; 乌江水系 的以萨河 、 泼机河 。
本 次 暴 雨 中 心 主 要集 中在 横 江 中上 游 地 区 。横 江流 域 地 处 东 经 131 145 北 纬 2。4 一2。8, 长 江 流 域 金 沙 江 0。8 0。6 , 65 83 系
围决定 了横江流域干支流洪水 量级 的大小 。横江流域 的洪水多
乡、 罗坎乡 , 威信县麟风乡 , 良县洛 旺乡一带 , 彝 中心最大 6h降 雨 量达 8 . n, 大 2 90m q 最 4h雨量达 110mq致使 横江 干流 和白 9 . n,
为大面积 连续暴雨天气过程所 产生 , 下段洪水组 成一般 以干流
下段水系 的一级支流。横江流域上段称洛泽河 , 中段称关河 , 下
段 称横 江 , 源 于 贵 州 省 威 宁 县 草 海 , 流 面 积 1 8 发 径 490 , 昭
通 市 区 内面 积 为 1 5 2k 2 占 昭通 全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5 . % 。 1 3 m , 14
灾害 。
关 键 词 : 江 ; 雨 ;洪 水 ;调 查 分析 ;昭 通 ;云 南 横 暴
受 9号 台风 “ 帕 ” 陆 后 减 弱 成 低 气 压影 响 , 南 暖 湿 气 圣 登 西 流 于 20 07年 8月 2 3日经 四 川 盆 地 进 入 昭 通 地 区 ,4日凌 晨 至 2
地处 滇 东 北 大 暴 雨 区 内 , 时 又 处 于 省 界 附 近 的北 部 坡 面 上 。 同
洪水和白水 江支流洪水共 同汇 集而成 , 洒渔河 支流洪水对 横江 流域的洪水起 补充作 用。流域 内龙海雨量 站实测 最大 2 4h暴 雨量达 25 8m 19 3 _ m,92年横江 水文 站实测 最大 洪峰 流量 770 4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细 致 的研 究 ,为 治 淮 和 淮 河 防 汛 提 供 库群联 合调度 的拦洪错峰 作用 。
有力的技术 支持 。一 是要研究 淮河 内
同志们 ,淮 河抗洪 工作事关 沿淮
淮河 防总和沿淮各省 要根据 治淮 涝 问题及对 策 。从淮 河洪涝 灾害形成 人 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 事关 国家发展 、 工程建设进展 情况 ,继续 抓紧编 制和 机理 、 洪涝关 系 、 涝对干流 影响等方 稳定 大局和 和谐 社会建设 ,责任 重于 治
针对今 年淮河 大水暴露 出的洪涝 淮河洪水 预报水平 和精度 ,合理 确定
领 导 干 部应 急 指 挥 和处 置 能 力 的培 关 系 、 蓄关 系 、 行 干支流 防洪关 系 等涉 水 库错峰调 度的时机 和条件 ,明确联 训 ;加强各 级防汛机构 能力和应 急抢 及治淮全 局的重大 问题 。要 进行深 入 合 调度原则 和调度方 案 ,充分发 挥水 险 队伍 的建设 , 配备必要 的设备 。
统计 :在黄河夺淮 ( 14年 )以前 的 19 但 由于孕灾 的气候特征 、特定 的地理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特 征以及不对 称的水 系分布 等 自然条
17 3 9年 中流 域 共 发 生 洪 涝 灾 害 15 治理 , 灾造 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 7 水 特别 件难 以改变 ,淮河 出现 水灾 的概 率仍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 ;强化 工作 ,进一步 明确行蓄 洪区 、人 海水 流 、 重点地 区应采取综合措 施 , 全力抗
监 测预报基础设施 建设 ,不 断提高 预 道 、临淮 岗和重 点大型 水库等工 程 的 洪抢 险确保 安全 ; 对于一 般地 区 , 遇超 报水平 ; 完善 防汛预警体 系 , 加强突发 调度运 用条件 和相关 工作 程序 ,提高 标准洪水 时应适 当地 有保有 弃 ,尽量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9 中 ,共 发生 洪 涝 灾 害 8 3年 5次 ,平 均 11年 发 生 1 . 次 洪涝 灾害 ( 钱名 开等 ,《 河流 域水 旱灾 害分析 》 。 淮 )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治理 ,水灾 造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特 别是 19 年 以来 的治淮 1 骨 91 9项 干工程 的实 施 ,使 流 域洪涝 灾情 得 到有效 控制 。20 03
1 2
收稿 日期 :20 一 l0 0 7 l一5
作者简介:钱
敏 ,男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主任。
维普资讯
钱 敏 ∥2 0 0 7年淮河洪水和 防汛调度
水位 ,润河集至汪集河段创历史新高。王家坝 、鲁台 子站最 高水位 均 为有资 料记 载 以来 的第 2位 ;人江 水
年 流域性 大 洪水 和 15 9 7年 、1 6 9 8年 、16 9 9年 、17 94
面积 为 1 9万 、1. 84万 、1. 5 1万 和 1. 24万 k m ,分 别 占淮河 水 系面积 的 10 、9 % 、7 % 、6 % 。 0% 7 9 5
22 水 . 情
受 降雨影 响 ,淮河干 流 出现复 式洪 峰 。其 中 ,淮
淮河 干流 以及入 江水 道全 线超 过警戒 水位 ,超 警 时间在 2 3 。其 中 ,王家 坝至 润河集 河段 超保 证 0~ 0d
2 0 7年洪水概述 2 0
21 雨 . 情 淮河 流域 2 0 0 7年梅 雨 期 为 6月 1 日至 7月 2 9 6
日,历 时 3 ,较常年 长 1 。期 间共 出现 6次 大范 7d 4d 围降 雨过程 ,流 域 平 均 降雨 量 4 7mm,淮 河 水 系 达 3
威海8.10暴雨洪水浅析

威海市“8.10”暴雨洪水浅析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辖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总人口247万,辖区内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5座。
由于三面环海,形成明显地区性差异,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
时有暴雨台风的袭击,给全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防汛工作变的越来越重要,防汛抗旱任务十分艰巨。
2007年8月9日6时至8月12日10时,受热带低压和西风带系统的共同影响,威海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水袭击。
全市平均降雨量334m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9亿元人民币。
为我市1951年有水文资料记载中,3日降雨量最大值(第二位1997年309mm),经频率分析,3日降雨量达百年一遇。
各地的降雨量分别是:环翠区412.3mm;文登360.7mm;荣成23 4.6mm;乳山328.3mm。
最大点降雨量467mm(乳山市花家疃水库),最小点降雨量153mm(荣成市八河水库)。
1.暴雨分布及特性1.1暴雨分布情况9日6时全市有局部地区开始降雨,到10时降雨停止,平均雨量1 8.6毫米。
又从10日4时开始降雨,到12日10时各地降雨基本结束,平均雨量315.4mm。
雨量的分布情况是:全市23个报汛站,3日雨量超过400mm以上的站有7个,大于300mm小于400mm的站7个,大于200mm小于300mm的站7个,大于100mm小于200mm的站只有2个。
见表1《报汛站降雨情况统计表》。
报汛站降雨情况统计表(2007年8月10日4时至12日8时)表1 所在市区站名雨量所在市区站名雨量环翠区威海350文登市汪疃360 崮山406 界石415 所前泊427 武林275 郭格庄358 晒字383 平均385.3 南圈325荣成市湾头177 平均339.4 后龙河240乳山市台依269 纸房294 院里290 鲍村250 花家疃435 八河142 龙角山265 平均220.6 崖子324文登市坤龙邢252 马石店315 米山366 平均316.31.2暴雨特性第一、连续降雨持续时间长,从10日4时全市开始普降暴雨一直到12日8时降雨终止,连续降雨历时52小时,中间无间断。
里下河地区2007年洪涝灾害调查与治理对策建议

量 4 8mm, 5 排历史第二位 , 次于 19 91
年。
( ) 情 二 水
较重视 ,普遍落实 了防汛 责任 制 , 及
时排水 、 抢险。汛前 , 盐城市对骨干河
市 1 县 ( 、 )面积 2 4 m2 7个 市 区 , 1 2k , 3
健
4 6 m、5 m 3 3m 5 m 3 8 m、8 m。运东 闸站 最大 , 6 7m 其 他较大站 : 为 0 m; 大丰 5 1 m、 湖 5 1 m、 邮 5 7 m、 9 建 m 3m 高 2m 兴化 5 8m 射阳镇 5 4m 1 m、 1 m。 梅雨期 内共发生 了 4次降雨过 程, 见图 2 。其中 6 2 至 7 9日 月 6日 月
耕地约 1 1 7万 h z 口约 127 1. 8 m ,人 8
万人(0 6年) 20 。以通榆河为界, 划分
为里下河腹部和沿海垦区两部 分 , 其 中腹部地 区分为圩 区和 自流灌区 , 沿
海 垦 区 以斗 龙 港 为 界 ,分 为 斗 北 、 斗
全区普降大到暴雨 ( 2场降 雨) 面 第 ,
南两片。 腹部圩区和斗北垦 区为里下
河 洼 地 , 雨 期 和 台风 暴 雨 时 , 易 梅 极
受涝。斗南垦区地势高亢。 20 0 7年梅雨期 , 里下河地区再次 发生 了较大洪 涝灾害 ,为及时 了解 雨、 、 水 灾情 , 分析本 次雨 、 水情特 点 和区域防洪新形势 , 研究灾后治理对 策, 完善 《 里下河地 区水利规划 》 并 , 为建立里 下河水 文水力数字模 型积 累基础资料 , 7月 1~ 6日,我们对 32 该地 区进行了现场调查。 重点查看 了 腹部地 区北部 、 斗北地 区 、 斗南大丰 片, 对大i王河 、 薇河 、 蔷 戛粮河 、 射
湖北省四湖流域上区2007年防洪排涝调度问题探讨

第一作者简介: 丙华 ( 9 5 , , 张 17 一) 男 工程 师 。
4 中 国防 汛抗 旱 第 2 卷 第 6 21年 1 月 O 1 期 01 2
田 关 泵 站 自 7月 1 0日开 机 , 外 排 水 量 10 8亿 共 .6 m 主 要 是 排 田北 片农 田涝 水 , 湖水 量 仅 占 田关 泵 站 , 排 外 排 水 量 的 2 %; 7 张义 咀 倒 虹 管 7月 9日至 2 2日共 向 中
荆 河 水 系 。 域 地 跨 湖 j 的 荆 州 、 门 、 江 3 , 面 流 E 荆 潜 市 总
积 1 4 , m 其 中 内垸 面 积 1 7 m 洲滩 民垸 面 1 7 5k , 5 035k ,
地 区防洪 排涝调 度方 案》 鄂 政发[9 56 号 ) 定的调 度 ( 1 918 确
表 1 流域 上 区 2 0 0 7年 雨 量 、 湖 流量 、 位 实 测值 入 水
日期 面雨 量 / 平 均入 湖 流 长 湖水 位/ 田关 河 日期 面雨 量/ 平 均入 湖流 长湖水 位 / 田关 河 ( /日) 月 mm 量 / m s ( ・ ) m 水位 / ( /日) m 月 mm 量/ m ・ ) ( s m 水位/ m
该次 降雨汇流过程持续到 7 2 月 2日( 田渍 水 全 部 排 农
出 , 渠 水 位 全 面 回落 ) 总 产 流量 2 19亿 m 最 大 日 沟 , .6 。 雨 量 为 6 . 11 mm, 生在 7 1 发 月 2日 , 湖 洪 峰 流 量 出 现 入 在 7月 1 4日, 5 6m s 为 3 /。 在这 一 阶段 降雨过程 中 , 田关泵 站与刘 岭 闸分别 于 7 月 1 、 1日开机开 闸排水 , 01 由于 田关河及 西荆 河顺流 而下 的水草群 大量 集聚 在拦 污栅 前 , 造成拦 污栅 体严 重堵 塞 , 自下 而上 垒成 草坝 , 体 前后 水位 差 近 2 0m, 栅 . 不得 不 减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对策研究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对策研究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具破坏力的一种。
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洪涝灾害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对策的研究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防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只有对洪涝灾害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才能准确把握潜在的灾害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建立模型,量化洪涝灾害风险。
这有助于政府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防灾政策和指导措施。
其次,灾害防治是减轻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在洪涝灾害防治方面,早期预警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准确地监测气象和水文信息,可以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提前预警,及时疏散居民,减少人员伤亡。
此外,水库和堤坝的规划和建设也是重要的防灾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水利设施,可以有效调节水文过程,减小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此外,在洪涝灾害防灾工作中,公众的意识和参与也至关重要。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加强教育宣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公众的参与也能够提供宝贵的防灾信息和反馈,形成一种联防联控的机制。
建立社区防灾体系,加强社区居民的组织和培训,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更好地组织疏散和救援,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科技的进步也为洪涝灾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监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也能够提供更加精确和准确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
总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对策的研究和实践对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评估洪涝灾害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灾措施,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利用科技手段等多方面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于2007年淮河大水的思考

45 . m。其 中王 家坝至润河集河段 超过 以人 为本 、 学 防洪 、 法 防洪 ,0 7 没有 实施 移 民迁建 的城 东湖 、城西 湖 、 6 科 依 2 0
保证水位 , 王家坝 7月 1 1日最高水位 年淮河 防汛抗 洪取得 了巨大成绩 。实 和方邱 湖等行蓄洪 区 ,由于需要转移 2 . m, 95 为加快 治淮 的决策 是 人员 多 , 9 润 群众安置难 , 难下达分洪命 很
台、 蚌埠 和浮山等几处 卡 口段 , 行洪能
位持 续时 间长 、 行洪不 畅 , 特别是蚌埠
二 、 0 7年 淮 河 大 水 暴 露 出 的 主 力不够。20 20 0 7年淮南和蚌埠等站高水
洪 泛 区和行 蓄洪 区 内 4 0万人 实施 了
出 01m; 洪 峰 流 量 比 2 0 年 8 % ; . 7 03 4 经济损 失 15亿 元 , 2 0 5 比 0 3年 下河等低 洼易涝地 区。 据分析 ,0 7 2 0 年
(6 0 /)大 4 0 3 ;0天 洪 量 比 减少了 5 %。 7 1m3 s 9 m/ 3 s 7 三是工程 险情大大减少 , 因内涝农 作物受灾 面积 3 5 5 0万亩 , 占
四是 中游 正阳关 以下河 段仍然行 国务 院召开治淮工作会 议 ,决定 加快 是工程减 灾效 益十分显 著。20 0 7年淮 洪不畅。随着正 阳关 以上淮 河干流和 治淮建设 。截至 目前 , 淮河 1 骨干 河 防洪体系共减 淹耕地 3 3 9项 2 3万亩 , 减 洪 汝河等支流 的治理 ,上游 洪水 传播
月1 1日最高水位 2 . m, 78 为历史最高 及时和正确 的 ,治淮 建设 的成效是 显 令 。根据 淮河防洪规划 , 2 要退 建 、 废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汛检查要点
2005年及2006年,我市连续两年遭到较大暴雨洪水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特别是2006年8月上旬,饮马河、伊通河分别发生10年一遇和超百年一遇暴雨洪水,饮马河石头口门水库下游1.5万公顷土地被淹,伊通河两岸的净月、朝阳两区共转移被洪水威胁群众3300多人,经济损失巨大。
根据我市洪涝灾害发生规律,今年仍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
因此,充分估计防汛形势,扎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十分必要。
一、2007年洪涝灾害趋势
今年,我市发生较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汛形势严峻。
一是我市地处多雨带。
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预测,今年汛期我国将有南北两条多雨带,我市地处北方多雨带,汛期降雨较常年偏多,发生局地大暴雨甚至流域性大暴雨的几率增大。
二是目前的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05、06两年我市降雨连续偏多,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高,透水性较差,一旦发生较大降雨,产流系数增加,相同降雨情况下所产生的洪量大,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三是防洪工程不完善。
我市现有3类病险中型水库5座,大坝不够高、泄洪建筑物破损、闸门启闭不灵是这些病险水库的通病,而且173座小型水库中,较好的一类水库只有18座,病险水库145座,加之这些小水库、塘坝管理不善,极可能出现较大问题。
四是内涝隐患突出,全市现有的143座排涝站中由于设备老化失
修,管理不善,有近1/3不能正常开机排水,还有相当一部分因排涝费用无法解决也处于闲臵状态。
另外多数涝区的排涝沟道不达标,被群众挤占种地现象严重,一旦发生较大降雨,内涝灾害不可避免。
05、06年的灾害损失中,内涝灾害占50%以上。
长春市城区的内涝问题也相当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绿园区的四间水库上游。
该地区内小区开发将四间水库的蓄洪区挤占近一半,同时将排水道横断面减少一大部分,一遇暴雨,洪水下泄不畅,造成水库上游居民被淹;朝阳区大屯镇的村镇排水沟道不畅,日降雨在30毫米以上时即可有部分居民的住宅进水。
五是水库的调洪作用降低。
目前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近9亿立方米,是多年同期的2倍以上,使这些水库的调洪能力大幅降低。
特别是石头口门和新立城两座大型水库的库容目前都在3亿立方米以上,即便到主汛期,石头口门水库的库容也将在2.3-2.5亿立方米左右,调洪库容只有1亿立方米左右,只要一场70-80毫米的降雨过程,水库即将开闸泄洪。
新立城水库的情况就更加严峻,预计到主汛前库容在3亿立方米左右,调洪库容也不足,汛期开闸泄洪,甚至放大流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06年汛期只放流150m3/s,朝阳区的永春、南关的红咀子等村就有灾害损失发生,而且一旦放流超过250 m3/s时,就会造成市区二道、南关一带发生大面积内涝,伊通河小板桥至自由大桥段风光带的滩地将被水淹没。
二、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前段时间,各县(市)、区对各类防洪工程进行细致地自检,特别是对中小河流堤防、三类病险中型水库及小
型水库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制定修险方案,落实修险任务。
省、市防办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复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以报告形式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汇报。
主汛前,要对中小河流,小型水库进行反复检查,把一切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二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
按照《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我们将依法对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实行县(市)、区主要领导包保制度,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落实,主汛前将在《长春日报》上进行公示,以加强社会的监督作用。
三是制定和完善各类防洪预案。
根据汛前安全检查、防洪工程进展及水利工程周边的社会经济变化情况,对《全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伊通河长春市城区防洪预案》、《德惠市五大围堤防洪预案》、双阳、九台、德惠三市(区)的《城区防洪预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切合工作实际,减灾效益更明显,更具可操作性。
四是加大措施提高排涝能力。
对农村村镇及涝区的排水沟道,在主汛前进行输竣,力争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顺畅,坚决杜绝人为内涝的发生,加大排涝站的维修投入和管理,确保遇涝能及时开机排水。
五是全力抓好汛前修险工作。
今年市政府再次安排修险资金3500万元,对饮马河石头口门水库下游河道进行整治、加固。
工程现已开工建设,计划6月20日竣工,使饮马河堤防的防御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
目前看,工程的施工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工程的用地、取土及树木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制约,今年计划建设的14项工程目前只有9项开工建设,其他5项至今无法开工建设,而且在已开工的9项工程中也有部分项目存在一些影响施工的问题。
请相关县(市)、区
尽早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他河流、水库等险工险段也要按照修险方案加大投入,按时完成修险任务。
六是备齐备足抢险物资。
各县(市)、区防汛部门都要按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储备抢险草袋、木料、救生设备等物资,以满足抗洪抢险的需要。
七是科学调度洪水。
按照既定的大中型水库调度运用计划,严密监视水情变化,科学调度洪水,实现标准洪水不垮坝、不死人;超标准洪水全力抢险,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八是加强值班值宿工作。
汛期,各级防汛部门将严格值班值宿制度,做到24小时有人值守,密切注视天气和雨、水、工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按照规定逐级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