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Internet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第二章:网络通信基础2.1 信号与信道2.2 数据传输方式2.3 编码与调制2.4 数字化通信系统2.5 模拟化与数字化通信系统的对比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1 OSI参考模型3.1.1 物理层3.1.2 数据链路层3.1.3 网络层3.1.4 传输层3.1.5 会话层3.1.6 表示层3.1.7 应用层3.2 TCP/IP参考模型3.2.1 网络接口层 3.2.2 网际层3.2.3 传输层3.2.4 应用层第四章:物理层4.1 数据通信4.2 传输介质4.3 基带与宽带传输4.4 信道复用技术4.5 传输介质的调制解调第五章:数据链路层5.1 帧与帧同步5.2 解决信道错误与丢失5.3 链路管理与控制5.4 介质访问控制5.5 局域网与广域网第六章:网络层6.1 数据包的传输与交换6.2 路由选择与转发6.3 网络互联与互联网6.4 IPv4与IPv66.5 网络地质转换(NAT)与端口地质转换(PAT)第七章:传输层7.1 传输层的任务与功能7.2 TCP协议7.3 UDP协议7.4 可靠数据传输与流量控制7.5 拥塞控制8.1 常见应用协议8.1.1 HTTP协议8.1.2 FTP协议8.1.3 SMTP协议8.1.4 DNS协议8.2 网络安全与应用层协议 8.2.1 SSL/TLS协议8.2.2 SSH协议8.2.3 IPsec协议第九章:网络管理与安全9.1 网络管理概述9.2 管理协议9.3 网络故障诊断与管理 9.4 网络性能优化9.5 网络安全基础9.6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10.1 附录A:网络设备常用命令及示例10.2 附录B:常用网络工具介绍10.3 附录C:常用网络术语解释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A: 网络设备常用命令及示例附件B: 常用网络工具介绍附件C: 常用网络术语解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 -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网络架构,用于指导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第一章 inter简介

http://www.sicnu./基本英语单词Client:客户机程序,顾客, 客户, 委托人 www:world wide web 万维网 element:元素 value:值,价值 request:请求 response:回答, 响应 standard:标准 document:文件 attribute:属性
/
2.TCP/IP协议 . 协议
Internet就是由许多小的网络构成的国际性大网络,在各个小网络 内部使用不同的协议,正如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那如何 使它们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呢?这就要靠网络上的世界语---TCP/IP协议 使用TCP/IP传送数据,当TCP/IP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计算机首 先去掉地址标志,利用TCP的装箱单检查数据在传输中是否有损 失,如果接收方发现有损坏的数据包,就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被 损坏的数据包,确认无误后再将各个数据包重新组合成原文件。 就这样,Internet通过TCP/IP协议这一网上的"世界语"和IP地址实 现了它的全球通信的功能
1957年,当时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 震惊。于是在国防部设立了一个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以求对 策。最重要的对策是发展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 1972年,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研究所等5个站点连成 了计算机网络投入使用。即ARPAnet,即Internet的前身。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为了达到停息资源共享的 目的,把全美的主要研究中心和5个科研教育用的计算中心的近 80000台计算机联成网络。NSF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
二、Internet的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 1.地址和协议的概念 Internet的本质是电脑与电脑之间互相通信并交换 信息,只不过大多是小电脑从大电脑获取各类信息。这 种通信跟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一样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比如:您给一位美国朋友写信,首先必须使用一种对方 也能看懂的语言,然后还得知道对方的通信地址,才能 把信发出去。同样,电脑与电脑之间通信,首先也得使 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语言"--通信协议,然后还得知 道电脑彼此的地址,通过协议和地址,电脑与电脑之间 就能交流信息,这就形成了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测试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Internet最早起源于( C )A. NSFnetB.以太网C. ARPAnetD. 环状网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
他的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处理(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一直在关注电脑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
环状网指的是使用一个连续的环将每台设备连接在一起。
它能够保证一台设备上发送的信号可以被环上其他所有的设备都看到。
在简单的环状网中,网络中任何部件的损坏都将导致系统出现故障,这样将阻碍整个系统进行正常工作。
2、在因特网中,IP 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
在整个传输过程中, IP 数据报报头中的( D )。
A.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B. 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会发生变化C. 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3、关于OSI参考模型的组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控制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交流层、表示层和应用层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现层和应用层4、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是什么( D )A.同步、语句、同序B.语法、语句、规则C.语义、语句、同序D.语法、语义、同步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 B )。
计算机网络基础

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网际网
④网际网通常是指连接多个国家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因特网)就 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 通常把互联的网络集合称为互联网,Internet是指特定的世界范围 的互联网,它通过网络互连设备把不同的众多网络或网络群体根据 全球统一的通信规则(TCP/IP协议)互连起来形成全球最大的、开 放的计算机网络。 另外一个典型网络是Intranet,Intranet也称“企业内部网”。从原 理上来说,Intranet其实就是一个局域网。 Intranet是在一个协同作业的企业或者组织的内部,使用Internet技 术实现应用需求的网络应用系统。 它可以建立在企业内部原有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器基础上,实现 Internet上的几乎所有应用。 另外,以Intranet为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可获得高效的开发和 企业级应用。
1.2计算机网络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
③星型: 星型: 星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在星型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 星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在星型拓扑结构中, 都由一个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心节点上。中心节点控制 都由一个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心节点上。 中心节点上 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节 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 点。
1.2计算机网络结构
树型
④树型拓扑结构有以下的优点: 树型拓扑结构有以下的优点: •易于扩展。 易于扩展。 易于扩展 •故障隔离容易。 故障隔离容易。 故障隔离容易
Concentrator (or hub) 网络骨干
树型拓扑的缺点是对 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 根的依赖性太大, 发生故障, 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 常工作, 常工作,因此这种结构的 可靠性与星型结构相似。 可靠性与星型结构相似。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3.2 计算机网络的模式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4.1 星型拓扑结构 • 1.4.2 总线拓扑结构 • 1.4.3 环型拓扑结构 • 1.4.4 树型拓扑结构 • 1.4.5 全互联型结构 • 1.4.6 混合型拓扑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定义 • 网络拓扑结构分物理拓扑结构与逻辑拓扑结构。 • 物理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结点的物理分布。 • 逻辑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的内部结构。 • 拓扑结构不同,网络工作原理不同。 •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 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是设计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
2、资源共享 (1)共享硬件资源 (2)共享软件资源 (3)共享数据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数据传输与集中处理
– 将各地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综合、集中处理。如铁路、 航空定票系统,地震资料收集系统,大公司的信息 管理系统等。
4、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可靠性:网上计算机互为后备,一台故障另一台接 替工作
主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现代计 算机网络阶段,特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 络协议的标准化
在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基础之上,重视网络体系结 构和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网统一的通信规 则,用通信协议软件来实现网络内部及网络与网 络之间的通信,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资源 进行管理,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的使用,使计算机 网络对用户提供透明服务。 局域网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
1、结构 • 将网上的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
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如图
1.4.2 总线拓扑结构
2、工作方式 – 网上计算机共享总线,任意时刻只有 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广播式),其 他计算机处于接收状态。
第一章_信息技术基础课件

信息的传播方式
造 纸 术
信息的传播方式
电 话
信息的传播方式
无 线 电
信息的传播方式
人 造 卫 星
信息的传播方式
光 纤
从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 的结论:信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生产力和科 技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又促进着生产力和 科技的发展。 思考回答: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给我们带来 哪些便利?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商河弘德中学 刘君宜
信息技术概况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 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成为最活跃、发展迅猛、影 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它也在逐渐影响和改 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人们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 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中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应 该从现在开始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 用技能,培养自己作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的 信息素养和能力。
二、信息的特性
王菲、李亚鹏离婚 快男冠军 中国好声音冠军
问同学、询问身边的人 在报纸、娱乐杂志中寻找答案 看娱乐节目 网络! 9月13日晚7点30分左右,王菲发布一条内容为“这 一世 夫妻缘尽至此 我还好 你也保重”的微博,疑 与李亚鹏情变离婚。随后,李亚鹏在微博上证实了 离婚的消息。
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信息的各种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信息 技术的含义的? 3、你打算怎么样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谢谢大家!
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 综合化 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大 规模智能信息网。
知识窗
你知道了吗? ► 人类三大活动: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2 计算机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作用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学会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1 计算机网络概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2.2 Internet基础掌握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理解IP地址、域名和的概念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2.3 局域网技术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局域网的常见传输介质及特点学会搭建简单的局域网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3.1 文字处理基础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Word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学会创建、保存、打开文档3.2 排版与美化文档掌握文本的排版技巧学会使用字体、段落格式化功能了解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元素的方法3.3 高级应用技巧掌握文档的引用与脚注功能学会使用模板和样式了解文档的保护与共享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4.1 电子表格基础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学会创建、保存、打开工作簿4.2 数据录入与编辑掌握单元格的选定、编辑和格式化方法学会数据填充、排序和筛选功能了解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4.3 数据分析与展示掌握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了解表格的打印和导出功能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5.1 演示文稿基础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学会创建、保存、打开演示文稿5.2 幻灯片设计与制作掌握幻灯片的选定、编辑和格式化方法学会插入图片、图表、媒体等元素了解幻灯片的切换和动画效果设置5.3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发布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控制方法学会使用演讲者视图和备注功能了解演示文稿的导出和分享方法第六章:数据库基础6.1 数据库概述理解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6.2 数据表的设计与操作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数据表掌握数据表的编辑、查询和维护方法了解数据库表的关系和约束6.3 数据库的应用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掌握数据库的连接、导入和导出方法了解数据库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编程基础7.1 编程语言概述了解编程语言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学会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7.2 常见编程语言及应用掌握Python、C++、Java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了解编程语言在Web开发、游戏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学会利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7.3 算法与数据结构理解算法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学会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第八章:多媒体技术8.1 多媒体概述理解多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组成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8.2 图像和音频处理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和美化掌握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像和音频素材获取途径8.3 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剪辑和特效添加掌握动画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动画设计技巧了解多媒体作品中的视频和动画素材获取途径第九章: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9.1 信息安全概述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方法了解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9.2 网络道德与法律掌握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9.3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检索、评估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第十章: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项目实践学会使用项目管理工具进行项目规划、执行和监控掌握项目文档编写和沟通协作方法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10.2 案例分析与总结分析实际项目案例,了解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总结项目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10.3 信息技术与创新了解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掌握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创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详细组成、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Internet基础、局域网技术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IP地址、域名和的概念、搭建局域网的步骤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Word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创建和编辑文档难点:文本的排版技巧、字体、段落格式化功能、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元素的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创建和编辑工作簿难点:单元格的选定、编辑和格式化方法、数据填充、排序和筛选功能、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重点: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界面及功能按钮、创建和编辑演示文稿难点:幻灯片的设计与制作、插入图片、图表、媒体等元素、演示文稿的切换和动画效果设置第六章:数据库基础重点:数据库的定义和功能、数据表的设计与操作、数据库的应用难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创建数据表的方法、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第七章:编程基础重点:编程语言的定义和分类、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常见编程语言及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八章:多媒体技术重点:多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多媒体技术的组成及发展趋势、图像和音频处理难点: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多媒体作品中的视频和动画素材获取途径第九章: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重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道德与法律、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难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的防范方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第十章: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重点:项目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信息技术与创新难点: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项目文档编写和沟通协作方法、创新思维和方法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十个章节,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到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每个章节都有其重点和难点。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因特网基础知识1、因特网主要作用:丰富的信息资源(www);便利的通信服务(E-MAIL);快捷的电子商务(中国最早的商务平台8488).2、因特网主干网:ANSNET,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从使用者角度考虑是信息资源网。
3、因特网主要组成部分:通信线路(主要有两类:有线线路和无线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4、TCP/IP协议就是将它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带,TCP/IP是一个协议集,它对因特网中主机的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服务功能做了详细约定。
IP(通信规则)主要是负责为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寻址,并管理这些数据报的分片过程。
5、运行IP协议的网络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如下三种服务:1)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2)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3)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6、IP地址与子网屏蔽码:(P113)(请补充相关考点)7、IP数据报的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8、因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9、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10、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11、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因特网中的这种命名结构只代表着一种逻辑的组织方法,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