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通阀原理及操作
六通进样阀的工作原理如何

六通进样阀的工作原理如何?GC可以采用柱头进样器进样,因为GC的压力小,只要有一定的进样技巧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析结果。
而在HPLC中采用柱头方式进样,因在高压状态下困难很大,难以获得精确的结果。
六通进样阀的主要部件是阀的后座不锈钢定子和用高聚物复合材料制成的前座转子。
转子耐磨并密封性能好,紧紧压在定子上,六通平面进样阀的转子有三个对应于定子小孔的导槽(图中用黑色线条表示)。
当转子旋转60º后与定子对应的小孔发生变化,起到Load(载样)和Inject(进样)的作用。
六通进样阀的转子定子有六个均匀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的夹角为60º,可以先看一看定子通道的连接法:参照图中的实线连接(Load)方式,孔1进样,经过①→⑥→样品环管→③→②,由孔2排出多余样品,此时,孔4接泵,④→⑤→柱→检测器→废液,由泵输入的流动相不进入样品环管,样品环管的末端②通入大气,所有载样基本上没有阻力;六通进样阀的转子旋转60º,变成图中的虚线连接(Inject)方式,①→②,此时可以进行进样口的洗涤,因为洗涤试剂洗涤进样口后直接排出,不会进入样品环管;而孔4由泵输入的流动相→③→样品环管→⑥→⑤→柱→检测器→废液,样品环管中的样品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进样分离,进入检测器被检测后排出。
注意:在样品进行分离时(Inject),样品环管内一直有流动相通过,如果转子旋转60º(Load),到达载样状态,由注射器注入样品,此时通过②流出的液体开始不是样品,而是流动相,只有样品环管被充满后和流出的管路也被样品充满后流出的才是样品。
六通进样阀的定子通道连接法图六通进样阀的连接可以想像当转子旋转足够快时,对于流动相的通路没有大的影响,如果转子旋转很慢,即在两条黑线中间对上定子的一个小孔,这样定子的通路被堵塞,流动相没有出路,柱压升高,导致色谱泵停止运转。
气相色谱仪之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

气相色谱仪之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气相色谱仪是一种高效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仪器,因其高分辨率、灵敏度和可靠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
而其中的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则是气相色谱仪使用的基础,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这种技巧的原理和常见应用。
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原理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是利用六通阀的特殊结构实现的。
六通阀是一种机械电气一体化的流控装置,主要由电机、齿轮、阀体和密封材料组成。
其内部包含两个具有相同角度的三通气管,一个用于进样,一个用于开关和冲洗。
气体进样原理相对简单,当六通阀转到进样位置时,进样管道与气相色谱柱连接,另一根管道与进样瓶相连,通过管道的切换,从进样瓶中抽取气体样品并通过装置进入气相色谱柱。
根据本次测试需要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技巧,配合气源的选择,可将最小流速调至0.1mL/min,三分之一的最小流速量及0.03mL/min,保证测试频率。
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广泛用于化学分析、制药、石油、环境监测等领域。
例如:•化学分析: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混合气体,以及饮料、食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制药:可以用来控制储存过程中药品的气味、味道和品质。
•石油:可以用来分析石油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控制原油的质量和净化过程。
•环境监测:可以用来监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在这些领域中,气相色谱仪和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六通阀气体进样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仪器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2.在进样过程中,需密封好进样管道和进样瓶,避免外部空气污染。
3.需保持进样瓶内液位高于气相色谱柱的进样口,以保证气体样品的稳定气相浓度。
4.若使用有毒有害气体,需在室外或专门通风的实验室进行操作,避免人员中毒。
waters液相进样六通阀原理

waters液相进样六通阀原理
Waters液相进样六通阀是一种用于液相色谱进样的自动进样器。
它由六个不同功能的通道组成,分别是样品进样口、清洗溶解液进口、样品进口、试剂进口、洗液进口和废液出口。
工作原理如下:
1. 样品进样口:用于加载待分析的样品。
当进样活塞向前运动时,样品被吸入并灌注到进样回路中。
2. 清洗溶解液进口:用于加载清洗溶解液。
当清洗回路活塞向前运动时,清洗溶液被吸入并灌注到样品进样回路中,对样品进行清洗。
3. 样品进口:当样品进口活塞向前运动时,样品被吸入并灌注到色谱柱中。
4. 试剂进口:用于加载试剂。
当试剂进口活塞向前运动时,试剂被吸入并灌注到样品中,进行反应。
5. 洗液进口:用于加载洗液。
当洗液进口活塞向前运动时,洗液被吸入并灌注到样品中,清洗样品。
6. 废液出口:用于排出废液,包括清洗溶解液、洗液等。
通过控制活塞的运动和阀门的开关,可以实现不同液体的加载、灌注和排出操作,以完成液相色谱进样过程。
三位六通换向阀工作原理

三位六通换向阀工作原理
三位六通换向阀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控制元件,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结构:三位六通换向阀由阀体、阀芯、控制手柄和弹簧等组成。
阀体上有三个入口口孔、一个出口口孔和一个连通口孔。
2. 初始位置:当阀芯处于初始位置时,阀芯通过弹簧力保持在中间位置,从而阻止液体流动。
3. 工作过程:当控制手柄作用在阀芯上时,阀芯会发生位移,从而改变液体的流向。
- 中位:当控制手柄处于中位时,液体无法通过阀体,阀芯将会阻止液体流动。
- 左位:当控制手柄向左移动时,液体从左侧入口口孔进入阀体,经过阀芯后从出口口孔出去,左侧的连通口孔关闭。
- 右位:当控制手柄向右移动时,液体从右侧入口口孔进入阀体,经过阀芯后从出口口孔出去,右侧的连通口孔关闭。
4. 弹簧复位:当控制手柄松开时,弹簧会使阀芯恢复到初始位置,液体无法通过阀体。
通过改变控制手柄的位置,三位六通换向阀可以实现不同液路的切换和控制,用于液压系统中的流量控制、压力控制、方向控制等。
六通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在石油、化工、矿山和冶金等行业中,六通换向阀是一种重要的流体换向设备。
该阀安装在稀油润滑系统输送润滑油的管道中。
通过变换密封组件在阀体中的相对位置,使阀体各通道连通或断开,从而控制流体的换向和启停。
六通换向阀的性能参数公称通径(mm)50~150适用温度(℃)室温~80公称压力(MPa)1.0适用介质润滑油连接形式法兰强度试验压力(MPa)1.5密封试验压力(MPa)1.1耐压试验温度(℃)常温六通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六通换向阀主要由阀体、密封组件、凸轮、阀杆、手柄和阀盖等零部件组成(图1)。
阀门由手柄驱动,通过手柄带动阀杆与凸轮旋转,凸轮具有定位驱动与锁定密封组件的开启与关闭功能。
手柄逆时针旋转,两组密封组件分别在凸轮的作用下关闭下端的两个通道,上端的两个通道分别与管道装置的进口相通。
反之,上端的两个通道关闭,下端两个通道与管道装置的进口相通,实现了不停车换向。
图1 六通换向阀1上阀盖 2手柄 3阀杆 4凸轮 5密封组件 6阀盖 7阀体(1)六通阀的阀体由隔板分成两腔,每腔都有3个通道,中间为进油口,两端为出油口。
阀体为碳钢板焊结构,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
密封面堆焊不锈钢,防锈耐腐蚀,密封面经过精加工后抛光研磨,表面粗糙度Ra≤0.8μm。
(2)六通阀有两组密封组件。
每组密封组件(图2)由阀瓣、密封圈、调整块、调节螺钉、夹板和螺栓组成。
阀瓣为碳钢板焊件,设有加强筋,即增加阀瓣强度又起导向作用,保证每组阀瓣间的同轴度。
阀瓣上镶嵌聚氨脂橡胶圈,该材料具有耐油、耐磨损、性能稳定、密封良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在凸轮的作用下,密封圈的球面与阀体密封面相接触产生挤压弹性变形,达到密封效果。
调整块和调节螺钉在两组密封组件不能同步到位时可起调整作用,确保各通道密封性能同步到位。
图2密封组件1夹板 2螺栓 3调整块 4阀瓣 5密封圈 6调整螺钉(3)阀杆与阀体隔板和上阀盖间的轴向密封采用O形圈。
六通阀的工作原理

六通阀的工作原理
六通阀是一种常用的控制阀门,它具有两个入口和四个出口。
它可以选择将流体从两个入口之一流向四个出口之一。
六通阀的工作原理基于内部阀芯的位置。
阀芯有三个不同位置:中间、左移和右移。
当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时,两个入口和四个出口之间是分离的,流体无法通过。
当阀芯向左移动时,右侧的两个出口被连接到左侧的一个入口,而左侧的两个出口则与右侧的一个入口相连。
这种情况下,流体可以从右侧的两个入口进入,然后通过左侧的两个出口离开。
当阀芯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左侧的两个出口被连接到右侧的一个入口,而右侧的两个出口则与左侧的一个入口相连。
这时,流体可以从左侧的两个入口进入,然后通过右侧的两个出口离开。
通过操作阀芯的位置,可以灵活地选择将流体导向哪个出口。
这使得六通阀在一些特定的工业应用中非常有用,例如可在管道系统中切换流体的流向,或者用于流体的混合和分离等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六通阀的具体工作原理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取决于供应商和设计。
因此,在安装和操作六通阀时,应仔细研究相关的技术规格和说明书,以确保正确使用和操作。
6通阀进样原理

此系统的流程是这样的,串联取样,双检测器,三气路。
实际上,六通阀+三氧化二铝+FID,主测样品中的有机组分,当然排在色谱图最前,十通阀也同样进样,不然取样的定量会不准,这是串联取样要注意的。
3尺Q柱做预分离柱,将样品分为高碳有机组分团和无机组分团,再经6尺Q ——进一步分离有机组分团、轻组分无机组分团跑在最前面,进入5A柱,这时,隔离六通阀切换,将优先到达的无机组分团锁定在5A柱中,以免此时无机组分分离在TCD检测出峰与FID 检测组分出峰重叠。
当FID出峰完毕后,六尺Q 柱分离部分的有机组分也到了TCD检测器,需要的峰出来后,十通阀和六通隔离阀先后切换,这点已经不很重要了,谱图上会出现5A柱的分离组分。
而部分尚在3尺Q 柱的高碳组分及组分团,反吹放空。
从流程上来看隔离六通阀就是防止TCD的组分峰与FID组分峰重叠而设。
此流程可以有较多的变化,譬如,1、放空的组分团也是可以检测的,但需要再加一个阀。
2、两个检测器的载气可以不同;3、如果不需要部分重碳,两根Q 柱可以合并等等思考与提示:1、色谱的保留时间定性不是绝对的,锁柱的功能就能做到。
2、复杂的气路都是由单一的气路整合而来,气路如是,检测器亦是,阀也是。
3、多通道分析也可以通过串并联流路,整合在一起,一键解决问题。
下面一个6通阀的是进样,进样后样品气进过氧化铝柱分离后进FID上面10通阀功能是进样+反吹,阀动作后样品气先经过短的PQ柱进行预分离,轻组分再经过长的PQ柱进行进一步分离,阀复位后,短的PQ柱进行反吹,重组分被吹掉。
上面6通阀功能是选择,初始位置时从长的PQ柱出来的组分经过分子筛柱再进TCD,阀动作后从长的PQ柱出来的组分经过限流管(?)后进TCD,避免某些组分污染分子筛柱。
六通阀进样器的工作原理:气体进样器(平面六通阀)是气相色谱仪的选配件,用于气体样品的进样分析。
气体进样器(平面六通阀)的结构及工作状态在采样状态下,气体样品进入气体进样器(平面六通阀)的定量管;在进样状态下,载气将定量管中的样品带入填充色谱柱,完成进样过程。
六通阀

六通阀的结构及其原理:六通阀的结构及其原理: (1)脉冲阻尼器 (3)顶空进样器的原理与应用 (4)转载:液相紫外检测器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7)关于流通池的维护及清洗工作论坛里有很多 (20)脉冲阻尼器的存在会增加泵的延迟体积,而且这个延迟体积随着泵的压力不同,会有变化,会影响进样的重现性。
顶空进样器的原理与应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是对液体或固体试样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的最有效方法,如塑料食品包装袋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人在有毒环境中工作后,体液中有毒组分含量的分析等。
1.过程与理论依据顶空气相色谱分析通常是将试样置于密闭的恒温系统中,当气—液(气—固)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后,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气相组成。
测定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1)静态法。
在恒温密闭系统中达到气液两相平衡后,取样测定气相组成。
该方式适用于试样且较大的场合。
(2)动态法。
也称吹扫—捕集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挥发性成分,再将吸附管连接到色谱仪的六通阀上(取代定量管),加热解吸,组分被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
该方法适用于试样量少或特殊的场合。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当顶空瓶中样品上面的蒸气压相当低时,峰面积A i的大小与样品上面的气相中挥发性组分i的蒸气压P i成正比:A i=f i P if i为校正因子,在真实体系中,蒸气分压通常用下式表示:P i=P OiγiχiP i为气相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χi为样品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γi为组分i的活度系数。
A i=f i P i= f i P Oiγiχi当系统平衡时:A i=f i P i= k iχi通过顶空分析,可确定试样中的含量转载:液相紫外检测器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字体: 小中大| 打印发表于: 2010-1-26 17:28 作者: gshaojun0823gs 来源: 分析测试百科网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转载:液相紫外检测器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众所周知,液相色谱分析最为常用的检测器是紫外(可见)检测器,但是大多数使用人员只会操作使用而对于它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恐怕就不十分清楚了,为此,剖析一台紫外检测器作为实例一一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多年前上大学就搞不清六通阀的原理。
前几天终于有一个机会。
让我彻底明白了。
我在阀上反复摸索,琢磨,终于明白了。
大家看下示意图。
这个图相当于我们从六通阀前方“透视”这个阀的示意图。
实线部分表示转子。
虚线部分表示定子部分。
中间红色的表示定量环。
黑色的表示废液流出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转子上有两个槽(而不是目前书上所见的三个槽!),定子是完全平的,除了那六个孔以外。
这两个槽是有一定弧度的。
目的是为了不让液体流的时候有死角。
我的图画得不太好,这六个孔应该是完全均等的。
这一点请大家谅解。
还有,图中所画的进样位置等比实际的要大.实际中,进样针口这个地方是很少的.而后面定子出来的管路并不是完全平的,而有像外斜的.所以从后面看,好像这个定子的六个孔之间位置拉得很开.实际上里面是比较小的.不知这样说大家是否明白了?或者说我说清楚了?
教材中错误如下:
1转子中的连通槽只有两个,但教材中是三个。
如果是三个,阀就要漏液了。
2废液的流出在上样和进样状态下是不同的。
位置不同。
不是同一个出口出来的。
当我们进样(inject)后,如果再打一针进去,这些样品是不会带到流动相中的,而是直接从后面与进样口对着的位置的管子出来。
这样,我们进样后是不需要留针的,留也是白留。
以前我老师教我时说要留一下针,觉得这样可能有利于样品能被流动相冲得完全一些。
今天理解了
这个图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在inject之后,针就与那个流动相管路没得一点关系了。
打了样品进去直接出来了。
所以,留针没有任何意义。
3从图上也可以看出,进样时是一定要将针插在进针口里的。
有的人把针拔出来后再进样是肯定定不准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再强调针要用平头针,但实践中仍有一些无知的人用带尖的针。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当然,这是一些完全不懂液相的人操作。
如果用尖针,在转动阀扳手过程中,针尖就会划到图中定子中上样位置到进样位置之间的平面,就会形成一个槽。
这样会有什么样的损害呢?很明显,这样,当我们进样时,由于有这样一个槽存在,那么,打入定量环时,样品不会完全进入定量环,而会从左边这个槽漏出来。
这样,打入样品就根本就不会准确。
即使是用全量充满的方法进样品,由于左边有一个槽,每次打样品漏出的东东多少不一样,这样定量环就根本没有起到定量的作用(见下图)。
这是教材和其它参考书中图的错误的实在所在!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一个正确的图示。
不但是教材上搞错,而且仪器说明书上的示意图,位置没有与实际中的阀完全对上位置。
仪器说明书的图是从定子方面往转子方向来看的,所以让人费解。
如果要能很好地直观地理解,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模型。
用塑料即可。
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在网上流行一个外文的六通阀示意图的动画,那个图是完全错误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再被那个图误导了。
除此之外,我看到有很多人在进样后没有将阀扳回原来位置,觉得好像这样能冲洗定量环更干净。
其实不然。
在扳阀过程中,定量环中液体受到高压液体的冲洗,很快就冲走了。
如果不放心,让它停留在进样位置十来秒即可。
但不宜长时间这样。
大家想一想,定量环长度约有十多厘米,而体积只有20ul.说明什么?说明它的管径非常细.那么这么细的管子在受到高压液体的长时间冲洗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那自然是易受损了.因此,为了延长六通阀的寿命,在进样后要及时扳回原来位置.
现将六通阀的使用注意事项列如下:
1进样前样品要用0.22um微孔滤膜过滤.水相用水膜,有机相用有机膜.水相有机相相等也用有机膜.
2进样前先打一至两针不扳阀,以使定量环中上次残留样品冲洗干净,保证充满目标样品.
3进样时要保证针插到位.用手指轻轻护住进样针前端玻璃,以免注射过程中由于后端有所摇动而使针头在管路中受力.
4进样时一定要带针.如果将样品注满定量环后就拔针,再扳阀,就不能保证定量环中液体完全被流动相冲走.进样后一定要拔针。
不拔针,由于受重力影响,针后端重力会以针与进口处的接触点为支点,形成一个力矩。
会使针变弯。
而且,在多人做实验时,容易碰到针,倘若不小心使针断在里面,那麻烦就大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一个六通阀是八千到一万元。
5进样后拔针,及时扳回阀.最多冲十秒左右即可.即使考虑可能定量环中有残留物质,
也不宜长时间冲阀,而应采用多次短暂时间冲阀.一般一次十秒左右.当然,也有人认为要等到溶剂峰出来再把阀扳回来。
这个也可以认可。
不过,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
6一定要用专用的进样针.平头的.这个道理对于完全不懂液相的人还是要讲一下。
今天看到的资料,拿上来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