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聚合酶Ⅲ全酶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全

A1页线封 密三峡大学试卷班级姓名学号XXXX 年秋季学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课程考试试卷(A 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注意:1、本试卷共 4页;2、考试时间: 110 分钟;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 外显子(ex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2.颠换:嘌呤被嘧啶替代或者相反。
即:A-T 变成了T-A 或C-G 。
3.基因:基因是编码RNA 的DNA 序列,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通过RNA 翻译产生蛋白质。
4. DNA 的C 值:单倍体基因组的DNA 总量是活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称之为C 值(C-value)。
5.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的转录上游调控序列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TATA 盒、CG 盒、上游活化序列(酵母细胞)、增强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蛋白质都有调控转录的作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7.SD 序列: Shine 及Dalgarno 等发现几乎所有原核生物mRNA 上都有一个5‘-AGGAGGU-3’序列,这个富含嘌呤序列与30S 亚基16SrRNA3‘端的富含嘧啶区序列5'-ACCUCCU-3'相互补,称之为SD 序列。
8.核酶(ribozyme ):由核糖核酸和酶组成,其本质为RNA 或以RNA 为主含有蛋白质辅基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它与普通的酶有所区别:一般的酶是蛋白质,而核酶的主要功能成分为RNA ;有的核酶既是催化剂又是底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自身也消失了。
9.操纵子(Operon ):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
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10.可诱导调节:指一些基因在特殊的代谢物或化合物的作用下,由原来关闭的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即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
dna聚合酶3全酶的组成 -回复

dna聚合酶3全酶的组成-回复DNA聚合酶3(DNA polymerase III)是一个复杂的酶系统,是细胞中主要负责DNA复制的酶。
它在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DNA 的准确复制。
DNA聚合酶3由多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共同协同完成DNA复制的过程。
DNA聚合酶3是在原核生物中发现的,通过研究细菌E.coli的DNA复制过程,对DNA聚合酶3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深入的认识。
DNA聚合酶3由10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可以分为两个核心复合物:亚单位(core subunits)和周边亚基(accessory subunits)。
DNA聚合酶3的核心复合物由核心亚基α、ε和θ组成。
其中,核心亚基α是DNA聚合酶的主要催化亚单位,负责合成新的DNA链。
核心亚基α具有双链DNA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可以在合成DNA链时同时去除错误的核苷酸,提高DNA的复制准确性。
核心亚基α是一个非常大的酶,在DNA链合成过程中与其他亚基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
另外两个核心亚基是ε和θ。
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与α亚基共同协调DNA链合成的过程。
θ亚基则参与DNA聚合酶的可动性和稳定性的调节,有助于保持核心复合物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DNA聚合酶3的周边亚基主要是为核心复合物提供支持和调控。
周边亚基包括τ、γ、δ、χ、ζ和ψ。
其中,τ亚基是一个大型亚基,具有招募DNA 聚合酶核心复合物到复制起始点的功能。
γ亚基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结构稳定作用,有助于保持DNA聚合酶的整体稳定性。
δ亚基在DNA链合成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DNA聚合酶3与DNA的结合。
χ、ζ和ψ亚基的具体功能还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
除了这些核心和周边亚基外,DNA聚合酶3还依赖一些辅助因子来完成DNA复制过程。
这些辅助因子包括DNA催化亚基τ/γ、草酰酶A和DNA 单链结合蛋白。
《基础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基础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基础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核酸分子中糖环与碱基之间为β型的糖苷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聚体。
2.DNA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丧失。
3.DNA双螺旋直径为 2 nm,每隔 3.4nm上升一圈,相当于10个碱基对。
4.Z-DNA为左手螺旋。
5.hn-RNA是真核生物mRNA的前体。
6.用Sanger的链末端终止法测定DNA一级结构时,链终止剂是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7.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有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8.在碱性条件下,核糖核酸比脱氧核糖核酸更容易降解,其原因是因为核糖核酸的每个核苷酸上-OH 的缘故。
9.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前导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随从链。
10.DNA合成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复制中所需要的引物是RNA 。
11.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RNA引物,再由DNA聚合酶Ⅲ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 DNA聚合酶Ⅰ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 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链。
12.细菌的DNA连接酶以NAD为能量来源,动物细胞和T4噬菌体的DNA连接酶以A TP为能源。
13.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全酶由α2ββ′σ组成,其核心酶的组成为α2ββ′。
14.RNA转录过程中识别转录启动子的是σ因子,协助识别转录终止部位的是ρ因子。
15.真核细胞mRNA合成后的成熟过程包括戴帽、加尾、剪接、甲基化修饰。
16.遗传信息由RNA传递到 DNA 的过程称为逆转录,由逆转录酶催化。
17.反密码子第 1 位碱基和密码子第 3 碱基的配对允许有一定的摆动,称为变偶性。
18.在原核细胞翻译起始时,小亚基16SrRNA的3′端与mRNA5′端的 SD序列之间互补配对,确定读码框架,fMet-tRNA f占据核糖体的 P 位点位置。
19.细胞内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 N 端到 C 端,而阅读mRNA的方向是从5′端到3′端。
生化问答题(下)

10 核苷酸代谢1.嘧啶核苷酸分子中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特点怎样?2.嘌呤核苷酸分子中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特点怎样?3.嘌呤和嘧啶碱基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能源吗,为什么?4.用两组人作一个实验,一组人的饮食主要是肉食,另一组人主要是米饭。
哪一组人发生痛风病的可能性大?为什么?5.为什么一种嘌呤和嘧啶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往往可以用作抗癌药和/或抗病毒药?6.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同,为什么?参考答案四、问答题1.答:(1)各原子的来源:N1、C4、C5、C6-天冬氨酸;C2-二氧化碳;N3-氨;核糖-磷酸戊糖途径的5′磷酸核糖。
(2)合成特点:氨甲酰磷酸 + 天冬氨酸→乳清酸乳清酸 + PRPP →乳清酸核苷-5′-磷酸→尿苷酸2.答:(1)各原子的来源:N1-天冬氨酸;C2和C8-甲酸盐;N7、C4和C5-甘氨酸;C6-二氧化碳;N3和N9-谷氨酰胺;核糖-磷酸戊糖途径的5′磷酸核糖(2)合成特点:5′磷酸核糖开始→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5′磷酸核糖胺(N9)→甘氨酰胺核苷酸(C4、C5 、N7)→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C8)→5′氨基咪唑核苷酸(C3)→5′氨基咪唑-4-羧酸核苷酸(C6)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苷酸(N1)→次黄嘌呤核苷酸(C2)。
3. 答:在真核生物中,嘌呤和嘧啶不是主要的能源。
脂肪酸和糖中碳原子能够被氧化产生ATP,相比较而言含氮的嘌呤和嘧啶没有合适的产能途径。
通常核苷酸降解可释放出碱基,但碱基又能通过补救途径重新生成核苷酸,碱基不能完全被降解。
另外无论是在嘌呤降解成尿酸或氨的过程还是嘧啶降解的过程中都没有通过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ATP。
碱基中的低的C:N 比使得它们是比较贫瘠的能源。
然而在次黄嘌呤转变为尿酸的过程中生成的NADH也许能够通过氧化磷酸化间接产生ATP。
4. 答: 痛风是由于尿酸的非正常代谢引起的,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由于氨基酸是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前体,所以食用富含蛋白质饮食有可能会导致过量尿酸的生成,引起痛风病。
自-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作业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1、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均含有HI、H2A、H2B、H3和H4五种组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它们的保守性表现在(A)A.H3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2A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B.H2A和H2B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4的保守性比较低C. H1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D.H1和H3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4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组蛋白在进化上极端保守性。
其中H3、H4最保守,H2A、H2B比较保守,H1较不保守。
2、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C )A.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正相关B.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负相关C. 每个门的最小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很大,随着生物体的进化,解析:物种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其C值就越大。
但是,在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中,甚至在亲缘关系分接近的物种之间,它们的C值可以相差10倍乃至上百倍。
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并非线性相关,为C值矛盾。
C值矛盾描述了真核基因组中编码潜力和DNA含量并非一致。
涉及到真核基因组绝对和相对的DNA数量。
3、真核DNA存在于( C )A. 线粒体与微粒体内B.线粒体与高尔基体内C.线粒体与细胞核内D.细胞核与高尔基体内 E. 细胞核与溶酶体内解析:DNA作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存在。
4、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A. 2‵-3‵磷酸二酯键B.2‵-5‵磷酸二酯键C. 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解析: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无分支结构,核酸的共价结构也就是其一级结构,这种一级结构5、所有生物基因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是(A )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嵌合型复制D.偶联型复制解析:生命遗传实际上是染色体DNA自我复制的结果。
分子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1.基因:指表达一种蛋白质或功能RNA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3.简述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单位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遗传因子之间存在显隐性关系。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分别随机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连锁互换定律: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4.列出一种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肺炎双球菌实验中,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一种使活的R型菌转变成S型菌的因子,用一系列的化学和酶学方法把提取液中的蛋白质,类脂,多糖,RNA去掉并不影响转化,最后发现只要把纯化的S型菌的DNA加入到R型菌培养液中就足以导致转化的发生,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第二章1.熟悉DNA的双螺旋结构。
2.什么是DNA的变性和复性,复性的条件是什么?变性:在高温,酸碱,某些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双螺旋结构区的氢键断裂,成为单链的过程。
复性:变性单链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彼此分开的链自发的重新结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复性的条件:1.盐浓度必须高,足以使两链之间磷酸基团上负电荷的排斥力消失,通常用0.15~0.5mol/L的Nacl; 2.温度必须适当高,足以防止链内随即形成氢键,复性的最适温度比熔炼温度低20~25度。
3.了解加减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
dna聚合酶iii全酶名词解释

dna聚合酶iii全酶名词解释DNA聚合酶III全酶是细胞中一个重要的酶类,它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DNA聚合酶III全酶进行详细解释。
DNA聚合酶III全酶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酶,它能够识别DNA 模板链,并将新的核苷酸加入正在复制的DNA链上,从而完成DNA复制的过程。
在细胞的DNA复制中,DNA聚合酶III全酶负责合成新的DNA链。
DNA聚合酶III全酶由多个亚单位组成,这些亚单位协同工作,以确保DNA复制的准确与高效。
其中,亚单位α负责DNA链的合成,亚单位ε负责校对合成的碱基,亚单位θ则协助DNA复制的过程。
DNA聚合酶III全酶具有优异的解聚能力,它能够解开DNA双链结构,并在解聚的DNA链上合成新的DNA链。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双链分离后,DNA聚合酶III全酶即开始作用,合成两条新的DNA链。
在DNA聚合酶III全酶的作用下,DNA复制过程能够高效进行。
DNA聚合酶III全酶具有快速合成速度和高度准确的复制能力,能够确保新合成的DNA链与模板链的完全一致性。
DNA聚合酶III全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细胞通过精确控制DNA聚合酶III全酶的合成与降解,以及调控其活性,来保证DNA复制的准确进行。
综上所述,DNA聚合酶III全酶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具有高度特异性、解聚能力和准确性的DNA聚合酶III全酶能够保证DNA复制的高效进行,维护细胞的遗传信息的稳定。
自考医学考试分子生物学(习题卷4)

自考医学考试分子生物学(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Lac阻遏蛋白结合乳糖操纵子的( )A)CAP结合位点B)O序列C)P序列D)Z基因答案:B解析:2.[单选题]下列哪一种质粒属于耐药性质粒?( )A)F质粒B)R质粒C)col质粒D)质粒噬菌体答案:B解析:3.[单选题]培养液中,影响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力,使细胞内cAMP的活力下降,从而抑制LAC操纵子的转录的原因是由于存在A)乳糖B)葡萄糖C)半乳糖D)果糖答案:B解析:4.[单选题]密码子存在于A)DNAB)rRNAC)mRNAD)tRNA答案:C解析:5.[单选题]大肠杆菌DNA复制的延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A)DNA聚合酶Ⅲ全酶B)DNA聚合酶IC)DNA聚合酶ⅡD)引物酶答案:A解析:C)核糖体+蛋氨酰tRNA+mRNAD)翻译起始因子+核糖体答案:C解析: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PCR体系的基本成分是A)DNA或RNA模板B)特异性引物C)核苷三磷酸(NTP)D)缓冲液答案:C解析:8.[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小分子RNA的是A)hnRNAB)snRNAC)scRNAD)miRNA答案:A解析:9.[单选题]顺式作用元件的形式不包括A)密码子B)增强子C)CAAT盒D)GC盒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A)启动子B)转录因子C)终止子D)衰减子答案:B解析:11.[单选题]下列哪一种酶在DNA复制述程中具有校读作用A)DNA聚合酶IB)DNA聚合酶IIC)DNA聚合酶IIID)DNA解旋酶答案:A解析:1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特征是A)出现炎症反应B)出现凋亡小体13.[单选题]通过对异源双链区内不配对碱基的修复而进行的基因矫正过程称为A)碱基修复B)基因转换C)重组修复D)基因修复答案:A解析:14.[单选题]聚合酶链反应有三个基本步骤组成循环反应,它们是变性、和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苷 酸 的速 度 ( 0 6 0个 / n 仅 为 大 肠杆 菌 细胞 中复 制叉 mi )
移 动 速 度 的 1 1 0左 右 。第 二 , /0 DNA 聚 合 酶 I的 连 续
株 的 基 因分 析 》 的论 文 。他 们 在 文 章 一 开 始 就 写 道 : 凯 “ 恩 斯 和露 西 亚 已经 报 告 了 分 离 的 大 肠 杆 菌 突 变 株 不 同 于亲 代株 的 3大 特 征 : 提 取 物 中 极 大 地 减 少 了 DNA 在 聚合 酶 活性 , 增加 了对紫 外 光 辐 射 的 敏 感 性 和 增 加 了对
自 然 杂 志 第3 卷第4 4 期
自然科 学史
DNA 聚 合 酶 Ⅲ全 酶 的 功 能 和 结 构 的 发 现
向 义 和
教授 , 清华 大 学 物 理 系 , 京 1 0 8 北 004
关键词
DNA 聚合 酶 Ⅲ
DNA聚合 酶 Ⅲ
共 聚 物 酶 Ⅲ
n核 心 聚合 酶
8亚基
p亚基 滑 动夹 子
因 座 上 基 因 表 达 的 主 要 产 物 。[] ”4
文章 的最 后 报 告 了他 和 杰 夫 塔 在 磷 酸 纤 维 素 层 析
的基础 上 区别 DNA 聚 合 酶 Ⅱ和 聚 合 酶 [ ( 1 。其 中 1 图 ) I
图 1 a 是从 p l I株 的无 细 胞 提取 物 中分 离 DNA 聚 () o A
在 生 物学 课 程 中 , DNA 聚 合 酶 受人 蔑视 , 为此 感 到 伤 他 心 。既然 他 无 法再 演 奏 大提 琴 , 汤姆 想 知道 他 是 否 能参 与 在 凯恩 斯 突 变株 中寻找 失 踪 的聚合 酶 3。 结 果没 让 人 失 望 。汤 姆 在 哥 伦 比亚 大 学 生 物 系 的 马尔 科姆 ・杰 夫塔 实 验 室获 得 了一 席 之 地 , 接着 在 3个 星期 内 , 就 在 大 肠 杆 菌 细 胞 中 发 现 了 一 种 DNA 多 聚 他 酶 , 种 酶 与他 父 亲 已经 发 现 的 不 一 样 。 1 7 这 9 0年 9月 , 仅 仅 在 他进 入 实验 室 3个 月 后 , 向 每 3年 一 次在 瑞 典 他 举 办 的生 物 化 学 国 际会 议 提 交 了他 轰 动 性 的 发 现 。在
伸 能 力 , 约 每 秒 合 成 7 0个 核 苷 酸 , 在 大 肠 杆 菌 中 大 5 与 观 察 到 的 复 制 叉 运 动 速 率 是 一 致 的 , DNA 聚合 酶 I 比
是 DN 复制 酶 , 好 像是 在 DNA 损 害 的修 复 中起着 主 A 而
要 的作 用 。它 填 充在 排 除错 误 碱基 后 留下 的空 隙 。这 年 1 2月他 们 在 Na u e第 2 4卷 上 发 表 题 为《 突 变 影 响 tr 2 受 的 大肠 杆 菌 菌 株 DN 聚 合 酶 的分 离 》 A 的论 文 。在 文 章
磺 化 甲基 甲烷 的 敏 感 性 。 由凯 恩 斯 和 露 西 亚 提 出 的 证
合成 的能 力 相 对 较 低 。第 三 , 基 因 的 研 究 表 明 , 多 对 许
基 因和 蛋 白质 参 与 了 复 制过 程 , 然 DNA 聚 合 酶 I不 显
会单 独 起 作用 。第 四 , 翰 ・ 恩 斯 (o nC i s 分 离 约 凯 Jh ar ) n
和 其他 人 已经 报告 了 DNA 聚 合酶 Ⅱ的提 纯 和 特 征 。此 外 , 们 又 报 告 了 在 大 肠 杆 菌 中第 3种 DNA 聚 合 酶 我
伯 格 ( h ma o n eg 和 马 尔 克 姆 ・杰 夫 塔 ( 1 T o sK r b r ) Ma. c l fe ) 现 了两 个 新 的聚 合 酶 活性 : oi Ge tr 发 n DNA 聚合 酶
子 的 功 能 以 及 Y复 合 物 的 结 构 与 功 能 。
DNA 聚 合 酶 Ⅲ 全 酶 ( DNA oy r s Ih le — p lmea e U oo n
( a l u i) 编码 p l P 中 分离 出一
z me 是 DNA 复 制 中 最 主 要 的 酶 , 能 够 进 行 引 物 链 y ) 是
株 , 为 了责 难 DN 聚合 酶 和 科 恩 伯 格 的 有 力 证 据 。 成 A pl o 是主要 复制 酶 的发 现 , 励起 了对 真 实 DNA 复 I不 激
制 的 重新 研 究 。在 1 7 9 1年 , 伦 比亚 大 学 汤 姆 ・科 恩 哥
已经促 使许 多 人研 究 这类 菌株 的 DNA 合 成 能 力 。我 们
16 9 9年 约 翰 ・ 恩 斯 从 大 肠 杆 菌 中 分 离 到 的 一 种 凯
缺 少 DNA 聚 合酶 仍 然 以正 常 的速 率 生长 和 繁殖 的 突变
制 最主 要 的酶 [l 4。
文 章 一开 始 他 们 写 道 : 由 凯 恩 斯 和 露 西 亚 对 缺 少 “ DNA 聚合 酶 工活 性 的 大肠 杆 菌 突 变体 p l I的分 离 , o A
的延伸 并 完 成 DNA 的 前导 链 和后 随链 合 成 的 酶 。全 酶
种具 有 缺 陷 的突 变 体 。这个 突 变 体 ( oA I) 少 p l pl 缺 o I 活性 , 它还 是 有 活力 的 , 而 有 力 地 提 出 p l 但 从 o I实 在 不
是 一个 多亚 基 酶 。它 具 有 很 快 的 复 制 速 率 和 很 高 的 延
出一 个 因基 因突 变 而不 能 合成 有 活性 的 DNA 聚合 酶 I 的菌株 。虽 然该 菌 株对 那 些 可 能破 坏 DNA 的试 剂 异 常
据 表 明 , 些 性 质 大 致 是 单 个 损 伤 定 位 在 DNA 聚 合 酶 这 的结 构 基 因 上 的 结 果 。我 们 建 议 相 应 的 基 因 座 称 为
Ⅱ和 1 ( o I和 p l1 。我 们 将 看 到 p ll 有 效 的复 1 p lI 1 o I) l oI是 l
制酶 。
( DNA 聚合 酶 l ) l 的存 在 , 是 还 没 有 测 定 这 些 酶 的 生 I 但
理 学功 能 。 ” 他 们 接着 指 出 : 没有 适 量 DNA 聚合 酶 I活性 的具 “ 有 生存 能 力 的 细 胞 表 明 , DNA 聚 合 酶 I不 是 大 肠 杆 菌 DNA 复 制机 制 的必 须 的组 分 。为 了确 定 聚合 酶 Ⅱ和 聚
p I 而在 此 研究 的 特 殊 突 变 是 p l I。 通 过 实 验 他 oA, oA ”
・
敏感 , 确实 存 在 。 但 16 9 9年 冷 泉 港 实 验 室 的 研 究 员 凯 恩 斯 和 露 西 亚
2 ・ 31
H it r fNa u a i n e s o y O t r lSce c
和全 酶形 式 的 分离 。第 3部 分 介绍 了 DNA 聚 合 酶 Ⅲ全
DNA 的 酶 的发 现 在 分 子 生 物 学 历 史 上 是 关 键 的 一 步 。 因 为它 牢 固地 确立 了这 个 事 实 , 于能 够 复 制 全 体 的 机 对
制 的编 码 只需 要 细胞 DN 的一 小 部分 。在那 时正 确 地 A
合 酶 Ⅲ是 不是 复 制 的主 要 组 分 , 们 检 验 了对 DNA 复 我
制 温 度 敏感 的大 肠 杆 菌 突 变 体 的 D A 聚合 酶 , 图使 N 试
试 管 中 的基 因 突 变 与 改 变 的 DN 聚合 酶 活 性 建 立 联 A
系 。我 们 提 出 的证 据 表 明 DNA 聚 合 酶 Ⅲ是在 d a n E基
合 酶 , 1 b 是来 自野 生 型 大 肠 杆 菌 细 胞 中分 离 DNA 图 ()
一
( o 的每 秒 合成 1  ̄2 pl I) 0 0个 核 苷 酸 的速 率快 。这样 快
的速 率来 自于 全酶 的高度 持 续 合成 能 力 。
开 始 就写 道 : 科 恩 伯 格 关 于 在 试 管 中能 够 精 确 复 制 “
笔者 分 4部分 介 绍 了 DNA 聚 合酶 Ⅲ全 酶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发现 的历 程 。第 1 分 介 绍 了 DNA 聚合 酶 1 ( o 部 1 pl I Ⅲ) 发 现 。第 2部 分 介 绍 了 DNA 聚 合 酶 Ⅲ 的 发 现 的
C i eeJ u n lo t r Vo. 4 No 4 h n s o r a f Nau e 13
.
们证 实 p l 定 位 在染 色 体 的 me oA tB区 域 , oA I是 琥 pl
珀 型 突 变 ( mb rmua t[1 a e tn )2。
的 。从 这些 结 果 他 们 得 出结 论 : DNA 聚 合 酶 Ⅱ和 聚 合 酶 Ⅲ是 独立 的酶 , DNA 聚 合酶 Ⅲ是 大肠 杆 菌 中 DNA 复
.复合 物 r
介 绍 了 DNA 聚合 酶 Ⅲ和 聚 合酶 Ⅲ 的 发现 。 DNA聚 合酶 Ⅲ全 酶 形 式 的 提 出 以及 全 酶 亚 基 的 分 离 。 同 时 。 绍 介 了 DNA聚 合 酶 Ⅲ全 酶 的结 构 和 功能 。 中包 括 a核 心 的 聚合 酶 功 能 , 其 £亚基 的 3一 5 外切 核 酸 酶 活 性 , p亚 基 滑动 夹
成 。 [ ’1 ’]
1 DNA聚 合 酶 Ⅲ的发 现
在 DNA 聚合 酶 I被 分 离 出 来 后 不 久 , 量 实 验 事 大 实 证 明它 不 适 于 庞 大 的 DNA 复 制 过 程 。第 一 , 添 加 它
在 凯恩 斯 文章 发 表 的 同时 , 丁 堡 大 学 分 子 生 物 系 爱 教授 J Gr s . os和 M . os2在 1 6 Gr s[ ] 9 9年 N tr a u e第 2 4卷 2 上 发 表题 为《 有 影 响 DN 聚 合 酶 突变 的 大肠 杆 菌 菌 具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