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6古诗二首《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6古诗二首《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6古诗二首《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学习,会写7个一类字。

正确认读7个二类字。

2、结合学习提示,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学习古诗三步法。

3、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2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悟,领悟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读音,所以教学中重点放在让学生多读,在反复诵读中体验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3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学习“三步法” 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诗二首》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学习过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杰.( ) 死.( ) 鬼.( )
雄.( ) 项.( ) 羽.( )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以下各词意思的解释。

人杰:鬼雄:
3.搜集资料,了解《夏日绝句》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4.思考下列问题,写出你的理解
(1)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
(2)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你从诗中学到了什么?
三、学生活动
收集李清照的图片和资料和她其它的古诗,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使用“手机”拍照\录像\录音。

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两首诗的背景知识,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诗人及创作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朗读与背诵a.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b.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c.学生分组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a.老师讲解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b.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4.课堂讨论a.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b.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诗句内涵。

5.拓展延伸a.学生分享其他类似题材的古诗。

b.老师讲解其他相关古诗的背景及意思。

b.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诗人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老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在理解诗句意思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氛围。

5.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其他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a.对生僻字词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b.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更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c.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一刀切。

六、板书设计1.课题:《古诗两首》2.诗人及创作背景3.诗句及意思4.拓展延伸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反思深刻,有利于教师成长。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 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能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此诗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5
依依惜别的情感。
三、练习
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师: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 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 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师: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生回答,师 总结。) 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总结这句诗的意思: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 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 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一)知作者,解诗题。 1.了解作者李白。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黄鹤楼。谁送谁:李白送孟浩然。“ 之”:“到”的意思。)
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 目意思) 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 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 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
总结这两句诗的意思: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 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小学语文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21诗二首《1夏日绝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21诗二首《1夏日绝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21诗二首《1夏日绝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学情分析《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

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

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诗句所传达的思想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因此需要大量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和展示。

3重点难点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2、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同学们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活动2【讲授】二、初读古诗。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出示课题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李清照在夏日的一天,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2、出示全诗,放范读录音。

3、指名读诗4、全班齐读活动3【活动】三、认读字词、诗句1、这些词语你认识吗?出示生词2、出示生字读排火车读、打乱顺序读3、认读了字词后,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注意停顿活动4【活动】四、借助课前学案,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诗二首》学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学习过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就( )诗( )夏( )
翰( )砍( )真()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以下各词意思的解释。

主义:后来人:
3.搜集资料,了解《就义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4.思考下列问题,写出你的理解
(1)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
(2)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
(3)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4)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学生活动
收集夏明翰的图片和资料,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使用“手机”拍照\录像\录音。

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古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图上画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2、揭示课题。

3、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同桌互相读,互评。

3、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多种形式读,评议。

6、试着背诵。

自由背,同桌互背,有感情地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勒阴苍茫慈母临缝恐报晖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诗歌里描述的景色。

板书设计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简介孟郊。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1、朗读古诗。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一针又一针,慈母手中的线,缝好了将要离家儿子的衣;一线又一线,针眼缝得密,是恐儿子回家迟。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熟读课文。

2.搜集有关贺知章回乡图片,利用“手机”照相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明确: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书,就是所写下的诗。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4.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二、新授1.展示回乡的图片。

2.初读课文出示了读书的要求(自主合作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字音、借助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初步理解新词意思。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理解的生词以及弄懂了哪个问题。

3.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革命者的风彩吧!
师板书《就义诗》
2、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生阅读英雄人物故事书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结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点语句的探讨:诗人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事例欲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想过没有,当一个革命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课题与教学内容
21、诗二首
课时安排
2




知识技能
理解古诗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会写《夏日绝句》
过程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诗内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清照吗?谁能介绍一下?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字典、词典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组织讨论、研究。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三、品悟诗情
1、学生自读古诗,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课前了解的资料、课本的注释和字典、词典自读、理解。
2、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诗;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熟古诗。3、指名读诗;4、齐读这首诗。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
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前两句诗人抒写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有力地讽刺了只顾逃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将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