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及原理

热管原理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为什么热管会拥有如此良好的导热能力呢?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段为蒸发端,另外一段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
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热管的基本工作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
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热管技术

从传热状况看,热管沿轴向可分为 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2.2. 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工作过程
如图: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 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 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在沿多孔 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 环往复,热量便从一端传到了另一端!
(1)热管换热设备较常规设备更安全、可靠,可长期连续运行 这一特点对连续性生产的工程,如化工、冶金、动力等部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常规换热设备一般都是间壁换热,冷热流体分别在器壁的两侧流过,如管壁或器壁有 泄漏,则将造成停产损失。由热管组成的换热设备,则是二次间壁换热,即热流要通 过热管的蒸发段管壁和冷凝段管壁才能传到冷流体,而热管一般不可能在蒸发段和冷 凝段同时破坏,所以大大增强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热管管壁的温度可调性 热管管壁的温度可以调节,在低温余热回收或热交换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可以通 过适当的热流变换把热管管壁温度调整在低温流体的露点以上,从而可防止露点腐蚀, 保证设备的长期运行。这在电站锅炉尾部的空气预热方面应用得特别成功,设置在锅 炉尾部的热管空气预热器,由于能调整管壁温度不仅能防止烟气结露,而且也避免了 烟灰在管壁上的粘结,保证锅炉长期运行,并提高了锅炉效率。 (3)冷、热段结构和位置布置灵活 由热管组成的换热设备的受热部分和放热部分结构设计和位置布置非常灵活,可适 应于各种复杂的场合。由于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因此特别适合于工程改造及地面空 间狭小和设备拥挤的场合,且维修工作量。 (4)热管换热设备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2.5热管的相容性及寿命
热管的相容性是指热管在预期的设计寿命内,管内工作液体同壳体不发 生显著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或有变化但不足以影响热管的工作性能。 相容性在热管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长期相容性良好的热管, 才能保证稳定的传热性能、长期的工作寿命及工业应用的可能性。影响 热管寿命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造成热管不相容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 方面:
热管的技术资料

五、均溫板與迴路式熱管
生產均溫板(Vapor Chamber)之設備 均溫板關鍵技術 迴路式熱管(Loop Heat Pipe)關鍵技術
生產均溫板之設備
☆.工件成型模具及設備 ☆. 潔淨清洗設備 ☆. 真空燒結爐設備 ☆. 真空焊接爐設備 ☆. 測漏儀器 ☆. 注料設備 ☆. 除氣、封焊設備 ☆. 拋光研磨設備
老化
彎壓
整型
பைடு நூலகம்
清洗
烘乾
包裝
出貨
品管流程及管制重點
進料
規格 數量 外觀
發料
規格 數量
切管
尺寸 外觀
縮頭
尺寸 外觀
清洗
外觀 PH 電阻
燒銲
尺寸 外觀
縮尾
尺寸 外觀
穿網
貼壁 尺寸 外觀
退火
真空 溫度 氣體 時間
充填
真空 溫度 水量 尺寸
整型
整直 外觀
烘乾
溫度 含水
OK
半成品測試
溫度差 熱傳量
彎管
尺寸 外觀
3 mm 4 mm 5 mm 6 mm 8 mm
2
2.5
3
3.5
4
Thickness (mm)
熱管應用:折彎、壓扁、段差
四、熱管信賴度測試
☆加速老化、 ☆冷熱循環、 ☆冷熱衝擊、 ☆洩漏率測試、 ☆強度(爆破)測試、 ☆壽命測試。
☆加速老化測試
Log2(MTBF Hours of operation at Top)
☆熱傳量
ΔT=(T1-T2)(℃)
Qmax Input Power(W)
☆熱反應
Temperature(℃)
T1 T2 Thermal response
热管技术

高温热管
高温热管的应用:高温热管换热器
高温热管
高温热管换热器的优点: 传热性能好:热管换热器任意一个腔体内的 流动都是垂直外掠流动,而且两个腔体内的 流形很容易实现纯逆流流动,可以在不改变 冷、热流体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增大平均温 差,提高传热效果。 冷、热流体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以自由扩展。 传热面局部破坏时,能确保两流体彼此不渗 混合。
脉动热管
脉动热管: Pulsating Heat Pipe(PHP),也叫振 荡热管(Oscillating Heat Pipe,OHP) 将管内抽成真空并充入部分工质后,由于管径足够小, 管内将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汽柱和液柱。 在蒸发端,工质吸热产生汽泡,气泡膨胀升压推动 液柱和汽柱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汽柱到冷凝段后 遇冷收缩并破裂,被冷凝成液体。 在压差推动下,冷却液体从冷凝段回流到蒸发段, 从而实现热量从热端到冷端的传递。
渠氏热管
渠玉芝发明的渠氏超导热管技术,被国外称之为“渠氏理论 传热技术”,已应用于我国的部分炼油厂、钢铁厂的余热回 收、电脑CPU的散热器、青藏两路冻土地带的路基加固处理 等方面,其传热和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已引起国外关注。
渠氏热超导管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热管完全不 同。常规热管是靠管内介质液态和气态的相变传递汽化潜能, 它受到温度和循环相变速度的限制,有热损,寿命也不高; 而渠氏热超导管的传热介质是由多种无机元素组成,在外因 热的激发下利用微粒子的高频率振动(每秒2亿次以上)传 递热量,无相变,热阻为零,故称为热超导。
脉动热管
脉动热管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导热元件广泛应用于 电子元器件冷却,如下图用于冷却多芯片模块的脉 动热管散热翅和用于cpu散热的无风扇散热器。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多领域中的应用1、热管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A、热管的组成:热管主要由主体(一根封闭的金属管)、充注工作介质的内腔和毛细结构(管芯)。
在制作时,管内的空气和其他杂物要清除干净,需为真空状态。
B、热管的工作原理:一个完成的热管,沿轴可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当热管在工作时,热管的蒸发段受到外界热量影响,此处的工作介质受热蒸发,蒸发后气压迅速升高,由于蒸发段与冷凝段气压不同,蒸发段的蒸汽沿着通道流向冷凝段,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于是蒸汽在此处释放热量并冷凝,回落到蒸发段,此时就完成了热量的传递。
如此的周而复始,就完成了大量的热量的传递。
热管热量的传递是无外力自动发生的,利用工作介质的相变来进行的,通常只要有温差,就能产生热量的传递。
由于蒸发段与冷凝段之间是有绝热装置完全隔离开的,因此能够保证热管内的热量不会散失到外界,保证了热量的传递。
2、热管技术的应用由于热管技术具有很快的传热速度,因此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通过热管将热源和冷源完全分离开来完成热量的传递,非常的灵活和便捷。
A、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热管技术最早是应用于航天航空中的。
航天器在天空中时,向着阳光的一面温度高,背阴面温度较低,温差较大,而利用热管技术,热管的蒸发段从向阳的一面吸收热量,传递到背阴的一面,以此来实现两侧温度的平衡,避免两侧的温差过大,导致航天器出现故障。
B、工业领域中的热回收应用在工业领域,余热资源非常多,但能够再次进行利用的却很有限,由于技术或资金的原因,导致一些余热资源被浪费掉了。
如很常见的烘干或类似的工序,需要先将环境中的空气(即新风)送进反应炉中,经过加温,加热到符合条件的热度后,在进行下一步作业,为保证炉内空气的新鲜和维持一定的压力,需要将作业完后的空气排出,此时排除的空气会带有一定的热量;通过热管技术,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对新风进行预热,就减少了能源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热管工作原理

热管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热管是一种利用液体在内部循环运动传热的热传导器件,具有高效、快速、均匀传热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热管结构1.1 热管壳体:通常为金属材料制成,内部充满工作流体。
1.2 蒸发段:位于热管的一端,液体在此蒸发成气体。
1.3 冷凝段:位于热管的另一端,气体在此冷凝成液体。
二、热管工作原理2.1 蒸发:热管的蒸发段受热后,液体吸收热量蒸发成气体。
2.2 运动:气体在热管内部产生对流运动,将热量传递到冷凝段。
2.3 冷凝:气体在冷凝段散热后,冷凝成液体,完成热量传递循环。
三、热管的应用领域3.1 电子散热:热管可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3.2 温度调节:热管可用于调节温度,保持设备稳定工作。
3.3 空调制冷:热管在空调中的应用可提高制冷效果,节能环保。
四、热管的优势4.1 高效传热:热管传热效率高,传热速度快。
4.2 均匀传热:热管能够实现均匀传热,避免局部过热。
4.3 结构简单:热管结构简单,易于创造和维护。
五、热管的发展前景5.1 新材料应用:随着新材料的应用,热管的传热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5.2 智能化应用:热管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提高设备性能。
5.3 绿色环保:热管的节能环保特性将使其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总结: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热传导器件,在电子散热、温度调节、空调制冷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优势在于高效传热、均匀传热和结构简单。
随着新材料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热管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节能环保做出贡献。
热管技术 (2)

热管技术1. 简介热管技术是一种使用液体在闭合的金属管道中进行传热和传质的技术。
热管由蒸汽和液体组成,通过液体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传热传质来实现冷却或加热的目的。
热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子设备散热、空调系统、航天器热控等。
2. 原理热管内部通常填充着工作介质,如水、铵、乙醇等。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工作介质在高温处蒸发成为蒸汽,然后蒸汽通过内部的毛细结构传输到低温处,再由于低温损失能量而冷凝成为液体。
液体由于重力或毛细力作用返回热源端,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这样循环往复,使得热能能够通过液体的相变和气液传导来传递。
3. 优势3.1 高传热效率由于热管内部液体的相变和气液传导,热管的传热效率相对较高。
相比于传统的散热方式,热管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远离热源的部分,提高散热效果。
3.2 紧凑型设计热管技术相对于其他传热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实现更紧凑的设计。
这对于有空间限制的应用非常有优势,如电子设备和航天器上的散热系统。
3.3 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热管技术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因此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振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3.4 高可靠性热管技术采用封闭的设计,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
由于没有机械部件,热管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寿命。
4. 应用领域4.1 电子设备散热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密度和紧凑设计使得散热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热管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散热器与热源连接起来,提高散热效果,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空调系统热管技术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中,通过传热传质来调节室内温度。
热管技术的高传热效率和紧凑设计使得空调系统更加高效和节能。
4.3 航天器热控航天器在太空中的温度变化较大,需要进行热控以保证航天器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
热管技术可以通过吸热和放热来调节航天器内部的温度,实现热平衡。
5. 局限性5.1 温度限制热管技术的工作温度通常在-50℃到100℃之间,超过这个温度范围可能会造成热管的性能损害。
热管的应用及原理大全

热管的应用及原理大全1. 热管的基本原理•热管由两个端口连接的密封金属管组成,内部充满工作介质。
•工作介质在低温端吸收热量,然后蒸发成气体。
•气体在热管内自然对流,传输到高温端并释放热量。
•气体在高温端冷凝成液体,然后通过毛细力回流到低温端。
2. 热管的分类1.传统热管–铜热管:用于电子设备冷却,效率高,成本低。
–马弗热管:用于高温应用,能耗低。
–氨热管:用于低温工作环境,稳定性好。
2.精细热管–超薄热管:用于薄型电子产品的散热,体积小巧。
–微通道热管:用于高功率电子元件的散热,热传导性能好。
–微结构热管:用于微型工程领域,能快速均匀地传导热量。
3. 热管的应用领域1.电子设备冷却–服务器和计算机散热。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散热。
–电源模块和功率放大器散热。
2.工业制冷–涡轮机和喷气发动机冷却。
–高精度设备和仪器散热。
–工业炉和燃气轮机冷却。
3.空调与制冷–汽车空调和冷藏车制冷。
–空调设备和恒温器冷却。
–制冷器和冷凝器冷却。
4. 热管的优势和特点•散热性能卓越:热管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输热量,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结构简单紧凑:热管通常只有两个端口,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
•体积轻巧:热管体积小巧,适用于薄型电子设备和微型工程。
•工作稳定可靠:热管通过自然对流工作,无需外部能源,工作稳定可靠。
•环保节能:热管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系统能耗。
5. 热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改进热管材料和设计,提高热管的散热能力。
•发展微型热管技术:适应微型化及高功率集成电路的散热需求。
•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将热管技术应用于新兴领域,如军事航空等。
以上是关于热管的应用及原理的介绍,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热传导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工业制冷和空调制冷等领域。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热管将能够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优势,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热管具有导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温度均匀 等良好性能.热管是传热领域的重大发明和科技成果,给人 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
3
1.2简历
热管原理最早由美国工程师在1942年提出。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和试制,最早被用于航天器与核 反应堆。 20世纪70年代,热管初次作为热能回收装臵应用于暖通行业。 80年代以后, 热管换热器的研制工作迅速开展。回转型、 分离型等新的结构型式相继出现,并日趋大型化。 近年来,工业中的广泛实际应用使热管换热器在余热利用领 域中脱颖而出。其结构形式多样,使用方式灵活,特别适用 于中、低温排气的余热回收。最近热管换热器在蓄能技术方 面又有了新的应用。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考虑到现代能源形势的需要, 热管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各个工业领域中,如:在航 空航天、核动力、太阳能、电子科技、冶金、建材、化工等 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热管的管芯是一种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结构, 通常用多层金属丝网或纤维、布等以衬里形式 紧贴内壁以减小接触热阻,衬里也可由多孔陶 瓷或烧结金属构成。如右图所示为几种不同的 管芯的结果示意图 热管的工作液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导热系数,合适的饱和压力及沸点, 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稳定性。工作液体还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毛细 结构的能力,使毛细结构能对工作液作用并产生必须的毛细力。工作液还 不能对毛细结构和管壁产生溶解作用,否则被溶解的物质将积累在蒸发段 破坏毛细结构。
什么叫沸腾极限? 什么叫冷凝极限?
冷凝极限是指通过冷凝段汽-液交 界面所能传递的最大热量。热管最 大传热能力可能受到冷凝段冷却能 力的限制,不凝性气体的存在降低 了冷凝段的冷却效率。
热管工作中当其蒸发段径向热流密度 很大时,将会使管芯内工作液体沸腾 。当径向热流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 ,对于吸液芯的热管,由于所发生的 大量汽泡堵塞了毛孔,减弱或破坏了 毛细抽吸作用,致使凝结液回流量不 能满足蒸发要求。
6
2.2. 热管的工作过程
如图: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 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 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在沿多孔 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循 环往复,热量便从一端传到了另一端! 在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具体包含了以 下六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 液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气分界面; (2)液体在蒸发段的液-气分界面上蒸发; (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 (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液-气分界面上凝 结; (5)热量从液-气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 体和管壁传给冷源; (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或重力等) 是冷凝后的工作液回流到蒸发段。
4
第二章
2.1热管的组成
热管及其特性
热管:是一种传热性极好的人工构 件。常用的热管由三部分组成:主 体为一根封闭的金属管(管壳), 内部空腔内有少量工作介质(工作 液)和毛细结构(管芯),管内的 空气及其他杂物必须排除在外。热 管工作时利用了三种物理学原理:
⑴在真空状态下,液体的沸点降低; ⑵同种物质的汽化潜热比显热高的多; ⑶多孔毛细结构对液体的抽吸力可使液 体流动。
什么叫毛细极限?
在热管运行中,当热管中的汽体液 体的循环压力降与所能提供的最大 毛细压头达到平衡时,该热管的传 热量也就达到了最大值。如果这时 加大蒸发量和冷凝量,则会因毛细 压头不足使抽回到蒸发段的液体不 能满足蒸发所需要的量,以致会发 生蒸发段吸液芯的干涸和过热。导 致壳壁温度剧烈升高,甚至“烧 毁”。
16
第三章
热管的分类
由于热管的用途、种类和型式较多,再加上热管在结构、材质和 工作液体等方面各有不同之处,故而对热管的分类也很多,常用的 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照工作液体回流动力区分有芯热管、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又称 重力热管)、重力辅助热管、旋转热管、电流体动力热管、磁流体 动力热管、渗透热管等等。 按照热管管内工作温度区分有低温热管、常温热管、中温热管、 高温热管等。 按照管壳与工作液体的组合区分有铜-水热管、碳钢-水热管、铝 -丙酮热管、不锈钢-钠热管等。 按照结构形式区分有普通热管、分离式热管、毛细泵回路热管、 微型热管、平板热管、径向热管等。 按照热管的功用划分有传输热量的热管、热二极管、热开关、热 控制用热管、仿真热管、制冷热管等。
热管内质量、压力和温度分布
热管液汽分界面的形状
(a)管起动前的液—汽交界面 (b)热管工作时的液—汽交界面 (c)吸液芯内液—汽界面参数
14
2.6热管的相容性及寿命
热管的相容性是指热管在预期的设计寿命内,管内工作液体同壳体不发 生显著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或有变化但不足以影响热管的工作性能。 相容性在热管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长期相容性良好的热管, 才能保证稳定的传热性能、长期的工作寿命及工业应用的可能性。影响 热管寿命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造成热管不相容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 方面:
13
2.5热管的工作特性
对于普通热管,其液体和蒸汽循环的主 要动力是毛细材料和液体结合所产生的毛细 力。假设热管中沿蒸发段蒸发率是均匀的, 沿冷凝段冷凝率也是均匀的,则其质量、压 力分布、温度分布及弯月面曲率的分布如右 上图所示。 在蒸发段内,由于液体不断蒸发,使汽 液分界面缩回到管芯里,即向毛细孔一侧下 陷,使毛细结构的表面上形成弯月形凹面。 而在冷凝段,蒸汽逐渐凝结的结果使液汽分 界面高出吸液芯,故分界面基本上呈平面形 状,即界面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见右上图 上部及右下图)。曲率半径之差提供了使工 质循环流动的毛细驱动力(循环压头),用以 克服循环流动中作用于工质的重力、摩擦力 以及动量变化所引起的循环阻力。
什么叫声速极限?
当蒸发段温度一定,降低冷凝段温 度可使蒸汽流速加大,传热量因而 加大。但当蒸发段出口汽速达到声 速时,进一步降低冷凝段温度也不 能再使蒸发段出口处汽速超过声速, 因而传热量也不再增加,这时热管 的工作达到了声速的极限。
11
什么叫携带极限?
热管中蒸汽与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 在交界面上二者相互作用,阻止对方 流动。液体表面由于受逆向蒸汽流的 作用产生波动,当蒸汽速度高到能把 液面上的液体剪切成细滴并把它带到 冷凝段时,液体被大量携带走,使应 当通过毛细芯返回蒸发段去的液体不 足甚至中断,从而造成蒸发段毛细芯 干涸,使热管停止工作,这就达到了 热管的携带传热极限。
图2.1 热管示意图 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
从传热状况看,热管沿轴向可分为 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下面分别说明管壳、管芯、工作液
5
热管的管壳是受压部件,要求由高导热率、耐压、耐热应力的材料制造。 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热管在长期运行中管壳无腐蚀,工质与管壳 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气体。 壳材料有多种,以不锈钢、铜、铝、镍等较多,也可用玻璃、陶瓷等。 管壳的作用是将热管的工作部分封闭起来,在热端和冷端接受和放出热 量,并承受管内外压力不等时所产生的压力差。
什么叫冷冻启动极限?
在从冷冻状态启动过程中,蒸 发端来得蒸气可能在绝热段或 冷凝段再次冷冻,这将耗尽蒸 发段来的工作介质,导致蒸发 段干涸,热管无法正常启动工 作。
什么叫黏性极限?
在蒸汽温度低时,工作流体的 蒸汽在热管内的流动受粘性力 支配,即热管中蒸汽流动的粘 滞阻力限制了热管的最大传热 能力。粘性极限只与工质物性、 热管长度和蒸汽通道直径有关, 而与吸液芯的几何形状和结构 形式无关。
(4)热流方向的可逆性
一根水平放臵的有芯热管,由于其内部循环动力是毛细力, 因此任意一端受热就可作为蒸 发段,而另一端向外散热就成为冷凝段。
(5)热二极管与热开关性能
热二极管就是只允许热流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允许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热开关则是当热源 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热管开始工作,当热源温度低于这一温度时,热管就不传热。
9
2.3.热管的传热极限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工作温度低时,最易出现粘性极限及声速极限。 而在高温下则应 防止出现毛细极限及沸腾极限。故热管的工作点必须选择在包络线的下方。
10
什么叫连续流动极限?
对于小热管,如微型热管,以及 工作温度很低的热管,热管内的 蒸气流动可能处于自由分子状态 或稀薄、真空状态。这时,由于 不能获得连续的蒸气流,传热能 力将受到限制。
热管技术及其应用
1
目录
一、背景 二、热管的特性 三、热管的分类 四、热管换热器 五、热管的应用
2
1.1背景
当今传热工程面临两大问题:研究高绝热材料和高导热材料。 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有铝[(λ=202W/m•℃)]、柴铜[λ= 385W/ m•℃]、和银:λ=410W/ m•℃)],但其导热系数只能 达到 102W/m•℃的数量级,远不能满足某些工程中的快速散 热和传热需要,热管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热管的相当 导热系数可达105W/m•℃的数量级.为一般金属材料的数百倍 乃至上千倍。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 输而无需外加动力。
7
2.3.热管的传热极限
热管虽然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的元件,但也不可能无限加大热负荷, 其传热能力的上限值会受到一种或几种因素的限制,如毛细力、声速、 携带、冷冻启动、连续蒸气、蒸气压力及冷凝等,因而构成热管的传 热极限(或叫工作极限)。这些传热极限与热管尺寸、形状、工作介质、 吸液芯结构、工作温度等有关,限制热管传热量的极限类型是由该热 管在某种温度下各传热极限的最小值所决定的。具体来讲,这些极限 主要有(如图所示):
(6)恒温特性
普通热管的各部分热阻基本上不随着热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热管各部分的温度随加热量变 化。但可变导热管,使得冷凝段的热阻随加热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加热量的减少而增加,这 样热管在加热量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蒸汽温度变化极小,实现温度的控制,这就是热管的 恒温特性。
(7)环境的适应性
热管的形状可随热源和冷源的条件而变化,热管可做成电机的转轴、燃气轮机的叶片、钻头、 手术刀等等,热管也可做成分离式的以适应长距离或冷热流体不能混合的情况下的换热;热 管既可以用于地面(重力场),也可用于空间(无重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