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省示范高中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宗法制的瓦解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 分封制的推行D. 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
2.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英国A. 在列强瓜分中同中处于劣势B. 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 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 积极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由“中立”到“借师助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政策,无法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结论,A选项排除。
英国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B选项排除。
太平军的矛头是清政府,C选项排除。
3.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广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B. 道墨法儒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2.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相同之处是()①强调制度与秩序②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重视道德与人伦④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某学者在评价一思想家的主张时指出:“知识成为了生活中的工具。
诡辩代替了真理。
原本哲学化的生活变成了工具化的生活。
科学走上了人类学的道路。
”据此可知,该思想家可能是()A. 普罗塔戈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彼特拉克4.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这一千八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下列关于达尔文《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的神创论B.为启蒙思想的开展奠定了基础C.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上5.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6.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白泽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诸侯推举启为帝 B.禹直接传位于启 C.启最终继君主位 D.益最终被启所杀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为()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 D.地方分权4、《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日:‘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这些做法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5、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
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
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九品中正制6、周代的棺椁制度规定:天子三棺四椁,诸侯二棺三椁,大夫一棺二椁,士一棺一椁。
但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发现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
这表明战国时期A.大夫均用诸侯葬仪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社会风气注重厚葬 D.等级差异逐渐缩小7、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这反映了A.宗法制遭到破坏B.周天子的权力衰弱C.分封制已经结束D.天子仍有至尊权威8、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下列封国中应以“脤膰之礼”对待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学者冯天瑜在《“封建论”考论》中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所以又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
”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A. 废除了血缘政治关系B. 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范围C. 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此举是为了()A. 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 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 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 维护中央统治权威4.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集体宰相制度③儒家正统④官僚政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A.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B.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6.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
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
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
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广。
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
”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A. 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B. 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C. 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D. 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7.)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8.罗马最高裁判官法是一种通过最高哉判官的实践对原有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弥补,对当事人权益进行合理救济的衡平法。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宗法制的瓦解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 分封制的推行D. 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
2.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英国A. 在列强瓜分中同中处于劣势B. 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 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 积极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由“中立”到“借师助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政策,无法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结论,A选项排除。
英国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B选项排除。
太平军的矛头是清政府,C选项排除。
3.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广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宗法制的瓦解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 分封制的推行D. 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2.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英国A. 在列强瓜分中同中处于劣势B. 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 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 积极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3.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广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
这一指示的贯彻有利于A. 巩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B. 开启农村根据地的建设C. 消除中共内部“左”的倾向D. 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开展【答案】A4.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到,“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不参加战争,“表示中立”,所以“我们不能采取敌对态度”,可以与其做朋友。
为此,中国A. 要求遏制资本主义阵营B. 积极倡导和参与万隆会议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以务实理念改善对欧关系【答案】C5.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中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A. 遵循了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B.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C.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D. 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工具【答案】B6.在华盛顿、汉密尔顿、麦迪逊等人看来,“显然再没有其他政体符合美国人民的天性,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或者符合鼓励每个自由之士把我们的一切政治实验寄托于人类自治能力基础之上的光荣决定了”。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宗法制的瓦解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 分封制的推行D. 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
2.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英国A. 在列强瓜分中同中处于劣势B. 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 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 积极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由“中立”到“借师助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政策,无法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结论,A选项排除。
英国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B选项排除。
太平军的矛头是清政府,C选项排除。
3.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广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B. 道墨法儒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2.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相同之处是()①强调制度与秩序②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重视道德与人伦④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某学者在评价一思想家的主张时指出:“知识成为了生活中的工具。
诡辩代替了真理。
原本哲学化的生活变成了工具化的生活。
科学走上了人类学的道路。
”据此可知,该思想家可能是()A. 普罗塔戈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彼特拉克4.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这一千八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下列关于达尔文《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的神创论B.为启蒙思想的开展奠定了基础C.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上5.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6.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一4单元十必修2、必修3。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终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甚者旅见而朝于楚焉。
”这表明春秋时期A.家国体制得到巩固B诸侯兼并战争频繁C天子地位受到冲击 D.分封宗法体制消亡2.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全国所有举子的越分布(不详除外)统计表。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进士举人贡生总计城人数(名)721 2237 558 3516百分比(%) 58.19 54.48 47.65 53.96 镇人数(名)227 897 355 1479百分比(%) 18.32 21.85 30.32 22.7 乡人数(名)291 972 258 23.34百分比(%) 23.49 23.67 22.03 23.34A.科举的社会流动功能凸显B.科举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封建教育具有较强功利性D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向农村延伸3.下表是宋代皇帝关于大理寺的相关诏令。
皇帝诏令宋太祖诸道狱词令理刑部检详,或淹留差致中书门下改正者,重其罪宋真宗申提点官覆实,具案附以奏闻,付大理寺详覆,取旨宋神宗大理寺、审刑院诸司官员须早入晚归,所有公案文字仰逐旋结案,违者令御史台觉察据表可知,宋代A.秉持权力制衡效率低下B.司法权力受到多重制约C.调整司法机构维护皇权D.丞相不得干预司法审判4.明朝中期以后,许多内阁重臣极力讨好有权势的宦官,如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尽管权重位尊,但也向司礼太监冯保投“晚生”帖。
此现象本质上反映出A.皇权专制强化B.内阁权力削弱C.国家决策混乱D.中枢权力失衡5.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也曾有记载说“那些漠视和怀疑宗教教义的无神论者和那些不敬重神灵的人,城邦都应当马上定他们的罪”。
这一现象说明A.雅典公民大会未掌握最高权力B.雅典民主政治一直处于萌芽阶段C.雅典公民没有言论自由的权利D.雅典社会弥漫着宗教神权色彩6.“雅典人可以制服任何声望和权势都很大的领袖人物,使他们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特殊的公民。
”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解析合理的是,古代雅典A.城邦法律成为决策的唯一依据B.公民大会保证决策的正确性C胸片放逐法利于防范个人专权 D.直接民主保证了平民参政权7.罗马法中规定:如果货主的物品在船上、车上、旅馆或货栈中被盗或受到损害,可以对业主提起“盗窃之诉”或“损害之诉”,业主对此应承担法律责任。
这说明古代罗马A.严禁业主发生自盗行为B.禁止对私有财产的侵占C.重规范诚信贸易行为D.注重维护贸易活动安全8.有学者认为,罗马法诚然为贵族进一步压迫农民提供借口,但“不管怎样,实施这种绝对不承认封建关系并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该观点A.认为罗马法的民主成分较少B.强调罗马法的局限性不明显C.观地评价了罗马法的影响D.指出罗马法适用于封建社会9.2001年5月9日的人民网曾报道英国政府在5月8日发表声明称:“首相已经向女王阁下提出宣布解散议会的要求,女王也欣然表示她同意解散议会。
议会将于5月14日解散,大选将于6月7日进行。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解散议会须经英王形式认可B.英王此举违反了法律规定C.国家的实权掌握在英王手里D.内阁实际上须对英王负责10.“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A.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B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C.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D.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11.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
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
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
这一制度设计A.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B.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C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D.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12.近代中国某一时期,不少进步人士意识到“凡是了解中国朝廷,了解包围和影响皇帝的那些人物”,是没有能力实行中国所需要的激烈改革的。
材料旨在强调A.列强侵略推动民族意识觉醒B.中央政治权威遭到彻底否定C.清廷应该及时调整治国策略D.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统治13.1900年12月27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告谕:限定5日内将各类军械进行上交,如逾期不交,一经查出,军械没收,私藏者一律斩首。
这说明A列强强化对华殖民统治 B.清政府已完全屈服于列强C.《辛丑条约》走向了落实D.八国联军已准备发动战争14.近代中国,留欧学生李璜在一封信中写道:“近日和议席上,正提胶州事,吾国使者不及日人有钱有势,故现象颇不佳。
”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A.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奠定了基础D.推动中国向外学习对象的变化5.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6.右面是画家黄紫霞针对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创作的漫画《国军远征的第一把刺刀!》。
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抗战形势出现了好转B.中国抗战走向了国际合作C.日军合围中国的企图破灭D.中国抗战已转入全面反攻17.史书记载,南朝的齐豫章王萧嶷为荆州刺史时,曾禁“二千石官长不与人为市”;萧梁时“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出南朝时期A.官僚与商人的勾结B.市坊制度开始瓦解C.弃官从商现象严重D.商业活动较为活跃18.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一批大型军事工厂,同时规定其他省份调拨某军事局厂的产品,都需要支付全部或一部分工本费。
如丁宝桢的四川机器局就强化了调拨产品计价的趋势。
这种规定A.使近代军用工业走出了困境B.提升了四川在近代化中的地位C.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费压力D强化了军工产品市场化的趋势19.从1981年8月起,湖北在1520家预算内工业企业中实行了以基数加增长利润留成、全额利润留成、超计划利润留成、盈亏包干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这些形式的经济责任制A.开启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C.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使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丧失20.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更是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A.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B.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C.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21.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
这一政策A.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B.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C.改变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22秦汉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尚法”。
这反映出A.思想价值取决于形势需要B.君主专制影响了学术走向C.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演变D.汉承秦制的说法有待商榷23.著名历史学者王安庆指出,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于是探求伦理思想,从思想改革入手,这就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B.积极应对西方挑战实现文化自强C.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D.希望改造传统文化挽救民族危亡24.“它所代表的,不仅是新的科学理论取代旧的,而且要求人类对世界和人类本身进行再思考。
更具体地说,它要求西方人抛弃那些得到最广泛把握和赞同的旧观念。
”此处的“它”指的是A.爱因斯坦相对论B.牛顿的经典力学C.普朗克的量子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在我国历史上,商周王朝实行“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不存在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的行政区划制度…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从而废除分封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材料二东汉中平五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
材料三自元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进入省制时代,历经元明清,直至当今。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
一级政区是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征。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州和道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有何相同点。
(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因。
(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就其才能而言,并非大多杰出的政客或政治家。
假使以更精明能干的人充任法国总统,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能走向另一不同方向。
共和派不信任那些声望很大的活动家,因为他们有能力恢复令人厌恶的君主制度。
共和派通过修宪使总统的权力缩小,总统渐渐不能行使重要职权。
第三共和国宪法对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并无任何限制,总统或各部部长均可提出宪法修正案。
议会两院的任何一院也可提出宪法修正案。
1884年曾通过一个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政体不能提出修改。
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
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
总统不得连任,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的对象等也都是习惯的产物,并非法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