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阅读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 阅读练习 苏教版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阅读1阅读《最后一课》,回答文后题目。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

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之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不受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哲学家给予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3.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4.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5.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作为学生,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你认为知识与美德,哪一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如何铲除旷野里的杂草。

2.不是,哲学家人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课堂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课堂练习

《最后一课》反馈·当堂达标(我尽力我进步,我成功我欢乐!)一、给加点字注音:哽住()惊讶()处惩()督学()祈祷()郝叟()气氛()干脆()二、多音字注音组词:散帖宁强三、在括号中指出以下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这些字帖挂在咱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仿佛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⑵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四、对以下句子修辞手法判定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仿佛拿着一把打开牢狱大门的钥匙。

②这些字帖挂在咱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飘扬。

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莫非就如此算了吗?A.比喻拟人反问B.比喻比喻反问C.拟人拟人设问D.拟人比喻设问五、阅读下面两段描述文字,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咱们的教师今天穿上了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答:A、描述的对象是_________;B、运用的描述方式是______________⑵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内心想:“他们该可不能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A、描述的对象是_________;B、运用的描述方式是__________六、下面的几段语句采纳了何种描述A、语言描述B、神态描述C、动作描述D、心理描述E、环境描述F、细节描述⑴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仿佛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⑵我也不断步,只在内心考虑,“又出了什么事啦?”()⑶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⑷我本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礼拜日的早晨一样。

()七、填空题⑴《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作家。

⑵《最后一课》的文体是_______写于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主题。

初二数学最后一课练习题

初二数学最后一课练习题

初二数学最后一课练习题题目一:代数式化简1. 将以下代数式化简:a) 2x + 3y - x + 2yb) 5a - 2b + 3a + 4b解答:a) 2x + 3y - x + 2y = x + 5yb) 5a - 2b + 3a + 4b = 8a + 2b题目二:方程求解2. 解下列方程:a) 3x - 7 = 10b) 2y + 5 = 3y - 2解答:a) 3x - 7 = 10首先,移项得到3x = 10 + 7然后,计算得x = 17/3b) 2y + 5 = 3y - 2移项得到2 = y - 2再移项得到y = 4题目三:几何计算3. 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 90°,AB = BC = 5 cm,计算斜边AC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² = AB² + BC²AC² = 5² + 5²AC² = 50AC = √50AC ≈ 7.07 cm题目四:百分数计算4. 小明考试得了85分,在30分满分的情况下,他的得分占总分的百分比是多少?解答:小明的得分百分比可表示为 (85 / 30) × 100%约简后为 283.33%题目五:数据分析5. 下表为某班级同学的语文成绩,根据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学生姓名 | 成绩 ||---------|-----|| 张三 | 78 || 李四 | 92 || 王五 | 85 || 赵六 | 80 |a) 请计算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

b) 请计算这些同学的最高成绩。

c) 请计算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人数。

解答:a) 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8 + 92 + 85 + 80) / 4 = 333 / 4 ≈ 83.25 分b) 这些同学中最高的成绩为 92 分。

c) 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有 3 名,即张三、李四和王五。

通过完成以上的练习题,可以对初二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回顾。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Ⅴ.课后巩固练习题(90分钟,100分)一、语言积存与运用(23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处惩(chéng) 胳膊(gē) 鸟窝(wō)B.征发(fā) 后悔(ào) 祈祷(dăo)C.宛转(zhuàn) 纵身(zòng) 干脆(chuì)D.皱边(zhòu) 督学(dū) 奴隶(lì)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紫腾宛转操练忠诚责备B.礼服绉边领结磨损口齿C.摇晃督学视查穿着钓鱼D.晴朗赚钱宁可纵身戒尺3.结合语境说明词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可是不失本意)。

B.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类命令了——我也不断步。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C.咱们大伙儿都有许多地址应该责备自己呢。

责备:批评指责。

D.可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哽:声气阻塞。

4.依次填人以下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地说:“快坐好……”(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适才对我说话那样,又又严肃地对咱们说:“我的小孩们……”(3)天气那么,那么晴朗!A.柔和暖和温和B. 暖和柔和温和C.温和暖和柔和D.温和柔和暖和5.以下句子没有利用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莫非如此就算了吗?C.这些字帖挂在咱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仿佛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D.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仿佛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6.指出以下破折号的作用(2分)(A.意思转折B.说明说明C.声音继续D.语音距离)(1)散学了,——你们走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 同步练习 1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 同步练习 1 人教新课标版

【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哽.住___诧.异___惩.罚___督.学___祈祷.___郝叟.___气氛.___干脆.___二.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散()___帖()___宁()___强()___()___()___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晴()____喊()____悄()____赚()____倩()____减()____峭()____谦()____靓()____缄()____俏()____嫌()____四.课文内容填空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讲解过。

2.个个都那么____,教室里那么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____,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祈____哽____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钟响了,意味着什么?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10.“散学了——你们走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同步检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同步检测
D.本文通过描写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表明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二)课内阅读
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1.选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答:.

2.“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阴相荫荫:荫庇、遮蔽
B.乃疏凿芜秽秽:肮脏
C.南流数十步,合营溪合:汇合,汇入
D.遂命之曰“右溪”命: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淡妆浓抹总相宜
B.植松与桂亭亭净植
C.此溪若在山野若啸呼状
D.攲嵌盘屈,不可名状不能名其一处也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在溪水旁徘徊,我感到惆怅的样子!
D.刻铭石上,彰示来者: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5.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最后一课_人教版初二

最后一课_人教版初二

1、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 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3、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 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 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4、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 聂鲁达 5、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 6、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 战斗。 —肖邦 7、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 ——列宁 8、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 于谦: 9、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 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 阿•托尔斯泰 10、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 大仲马人类最高的 Nhomakorabea德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最后一课
(法)都 德
都德(1840──1897) 法国作家。生于 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很早开始独立生 活。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 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 《磨坊书简》出名,以长篇小说《小东 西》获得成功,赢得了声誉。普法战争 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 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 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 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 林之围》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名著。战 后完成12部长篇,以《达拉斯贡的戴达 伦》最为突出。
4、“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课本,他把书翻开,摊在 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郝叟老头认识到没文化的危害,不顾年老体弱,要从头 学起。 B. 表明镇上的人们在国土沦亡之际,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韩麦 尔先生爱国热情的崇敬。 C.表明镇上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亡国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D. 是为了给小弗郎士做个榜样,教育他要好好学习。 5、“散学了,——你们去吧。”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这是韩麦尔在做手势的同时所说的话。 B. 这是韩麦尔在做手势之后所说的话。 C. 这是对韩麦尔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的解释和说明。 D.这是韩麦尔开始不想说话,后来又不得不说的话。 6、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贪玩,学习不用功,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B.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C.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朴素的爱国意识得 到了升华,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D.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新概念英语29课练习题

新概念英语29课练习题

新概念英语29课练习题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第29课主要围绕"The Last Lesson"(最后一课)这一主题展开。

以下是针对该课的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英语能力。

### 练习题#### 1. 词汇练习请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下列单词的英文表达:- 最后一课- 悲伤- 学校- 学生- 老师#### 2. 语法练习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并注意时态和语态的使用:- 学生们正在教室里上课。

- 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

-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课。

#### 3. 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并回答问题:> The students were sitting in their classroom, waiting forthe teacher to arrive. They were excited because it was thelast lesson of the year. However, they didn't know that itwas also the last lesson they would ever have. The teacher walked in with a sad expression on his face and began thelesson. The students listened attentively, not real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ment.- What was special about this lesso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How did the teacher's expression reflect the situation?- What did the students not realize about the lesson?#### 4. 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括号内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空白处:> The last lesson was a memorable one. The students (1) (arrived, had arrived) early to the classroom, (2) (expecting, expectingly) the end of the school year. The teacher (3) (entered, had entered) the room with a heavy heart, knowingit was the last time he would see his students. As he (4) (began, had begun) the lesson, the students (5) (listened,had listened) with great interest, (6) (unaware, unawarely) that this was the final chapter of their time together.#### 5. 写作练习假设你是文中的学生之一,请写一篇日记,描述你的最后一课以及你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一、基础演练
1.都德是 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哽咽( )惩罚( )祈dǎo( )chà异( )字帖( )
踱步( ) wǎn转( ) ào悔( ) hǎo叟( )
3.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

4.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
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
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6.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分)
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二、 阅读理解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⑴他们
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⑵“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学了,——
你们走吧。”
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
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6.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
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为什么会
变得“脸色惨白”

11.语段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等描写方法。
12、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思
想感情。
1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2分)

1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2分)
1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2分)
1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2
分)
2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2分)

2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2分)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2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2分)
5.“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
壁,话也不说”。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举止和表情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大门”比喻 ,
“钥匙”比喻 ;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是 。(2分)
5.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为(2分)( )
A.因为法国语言确实是世界上最美的、最明白、最精确的语言。
B.因为学生不了解,特意强调学习法语的重要。
C.是出于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
6.小弗郎士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挺容易,挺容易”是因为(2分)( )
A.韩麦尔先生讲的内容十分简单。B.小弗郎士今天注意听讲。
C.韩麦尔今天讲的特别明白。 D.小弗郎士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7.小弗郎士称韩麦尔为“可怜的人”意思是(2分)( )
A.对韩麦尔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而且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的处境的同情。
D.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1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
歌吧!”这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对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心里的恐惧,他害怕敌人伤害他喜欢的鸽子。
B.这句话用感叹句写出了小弗郎士的愤慨,表现出他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不屈不
挠的精神。
C.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D.这句话通过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是个淘气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
走神看鸽子。
15、⑴ 郝叟老头儿感情激动,用发抖的声音朗读,“我们”听了为什么“又想笑,又难过”

(二)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
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
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
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
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
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
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
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23、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4、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2分)
意思:
成语:
25、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 ”、“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
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3分)

26、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2分)

27、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2分)
28、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29、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
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30、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