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1)
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剖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论述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对策:如加强科学健身的宣传教育,解决农村体育经费问题,确保农村体育稳步发展,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等。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体育发展农民农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农村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重新审视新农村体育发展问题,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如何使农村体育资源最大化,如何发挥体育的更大作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 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农村体育的不平衡发展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的变动呈现多元化与复杂化。
一方面经济分化及社会成员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与以往的政治关系一起为农村急剧形成的社会分层提供了基本依据;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性。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也造就了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江浙发达地区的农村,从经济基础、个人意识到经济、社会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已经变成一个开放性城乡融合的社会,体育发展很快,体育设施条件甚至超过了城市社区。
如被命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张江镇,到目前为止,各村、居委会已建成健身点45个,健身苑1个,健身房15个,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配备各类健身器材300余件,该镇已有30多支体育团队。
[1]然而,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滞后,农村体育基本无人问津的状态。
有些地区,农民早有健康需求,但客观条件迟迟不能跟进,需求难以得到基本满足;也有的地区,农民体质健康状况欠佳,却未意识到对锻炼的需求。
1.2 缺乏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国家投资兴建了很多大型体育场馆,但为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和器材太少,未能充分考虑一般百姓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天津市和谐农村体育的发展战略研究

会 ,藉此防止 和削弱贫 困文化 的影响 。因 此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力发展农村 体育既有利于促进广大农 民的身心健康,也 为造就新农村提供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的必要途径 。 14顺应构建 “ . 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构建 和谐社会 是当前中 国社会 发展 的 趋势 和 必然 要 求 。 由于 当 时 “ 划 经济 ”体 计
l 苎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背景下天津市和谐
农 村体 育的发展 战略研 究
口 朱建 民 黄艳梅
( 天津科 技 大学 ,天津
摘
3 02 ) 0 2 2 要 : 文章在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需要 发展农 村体育 公共事 业为基础 ,以对 天津 市农村体 育抽样 调查 统计 的基 础上 ,运用 文献 资料法、专 家访谈 法、 归纳
积极的生活哲学,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农 民的 成长给 予宝贵的文化滋养 ,从而抵制农 村 “ 困文化 ”现象的影响。农村体育活动的 贫 开展 ,可以使广大农村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 自身蕴涵 的竞争意识和拼博精神的熏陶,有
利于 培养 其 自尊 、 自信 、 自强不 息 的人 格魅 力 ,塑造 一 种不 卑 不 亢 、不屈 不 挠 、不 断进 取 的 心 理 品质 , 促 进 其 积 极健 康 地 适 应 社
农村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农村享受到 的政府 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方 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显露出一些不和谐的 地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 要在本世纪头
2 年 ,集 中力 量 全 面建 设 惠及 十几 亿 人 口 的 O 小康 社 会 ” ,强 调 了更 加广 泛领 域 内的公 平 和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众 体育发展差 距 的取 向 ,这种 广 泛 性包 括 服 务对 象 的广 泛
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的发展

价格就快速攀升到 了顶点 伴随的是 成交 率的普遍 下 降与价格 下滑 与此 同 时油 画 市场 开 始升温 这 种现象说 明 人 们逐利 的 急躁 心 理 同时 也 说明 庄 家炒作在推波助 澜 以油 画 市场 为例 很多油 画 被 画 廊 拍 卖公 司和 炒手联手炒 作 至少有 一 半的成 交价都 是 卖家为保价 而 自拍 自举 的 普通 投资者对市场缺 乏投 资信 心
回
综“管理
!
丁
谈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与 体 育 的 发 展
口
毛亚 杰
,
#武汉 工 业学院体 育课部 武汉
% && % (
摘
要 论述建设 小 康社会 的 时代 内涵 和 目 标 体育的内 涵 与作 用 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会对体育的要 求 并提 出 了 对策和 建议
)
)
,
,
,
。
关键 词 小 康社会
, ,
承担
“
,
”
变为 一 个 内 涵 更加 丰 富 的 概念
、 、
着改善 全 民族 身体 素质 提高 人 民 健康 水 平 振 奋 民族 精神 和 建 立 健 全 全 民健 身体系 以及 丰 富社会文化 生 活 等 历 史任
们瞄准 的还是年代久远 品相完好 的名家
、
“
,
”
六大 进 一 步提 出 全 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包 括 经 济发 展 人 民 生 活 经济 体制 改 革
。 。 , , 。 , 、 , 。 。
程 中所涉 及 的各个领域 艺术管 理 的诸多方 面
,
。
上 国内 生 产总值 到 二 3 二 & 年力争 比 二 & & & 年翻 两 番
学校体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略研究

学校体育适 应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略研究
李 亮 ,邱月婷 z
(片l 1 东交通大学体 育学院, 江西 南 昌 301;. 30 32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江西 南 昌 302 ) 307
摘
要: 党的十六大报 告明确将“ 健康素质明显提 高” 为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 目 作 标之一 。 它为我 国体育 工作 的发展
上。 学校要创造有利条件, 让体育走出校园, 与社会接轨。 让学生 通过体验、 感受, 适时地宣传新的健康观、 新的生活质罱观、 新的
生活方式观 , 从而体现 自身的价值所在 。 2 学校体 育适应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策略 21 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 . 树立终身体 育观
1 学校体育赋予的新 内涵及对学校体育任务的再认识 l1 学校体育赋予 的新 内涵 - 11 教学 目标突显多元化 、 .. 1 科学化 “ 成全民学习 、 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小康社会 的重 形 终 是 要特征 , 而学 习型社会形成 的决定 因素就是“ 习型” 学 高素质人 才。学校体育从生物 、 社会 、 、 心理 教育、 娱乐 、 美育 、 健康生 活等
“ 民健 身” 全 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 内容 , 也是我 国体 育工作 的重 中之重 , 系到 1 亿人 口的体质健康 和生命质 关 3
追求健康 。 既是时代的要求 , 也是人们 在生 活中追求 的一种 新理念 。 在关于“ 人的能力” 人力资本” 和“ 的新概念 中 , 都把身体 健康作为其中要素之一。 有了新 的健康理念作支撑 , 学生就会对
指 明 了方向 . 出 了更 高的要求。学校体 育是体 育工作的重要方 面, 提 它与大众体 育、 竞技体 育有 着密切 的关 系。本 文 探讨 学校体 育如何适应建设 小康社会 的发展 策略 。 这是我 国体育发展的需要 . 也是 学校体 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 学校体育 ;小康社会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8 71. 00.8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7 6O (0 6 0— 0 1 0 10 — 2 4 20 )6 0 8 — 1
试论体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求, 创造性 地把发展战略 与 当代具体 国情相 结合 的认识 , 提 高到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 , 凸显 中国特色体 育 的导 向, 全 为
面建设小康社会体 育的发展 确立 了时代坐标 , 明了发展 的 指 正确方 向和境 界 , 对未来 2 0年社会 主义体 育 事业模 式 的形 成 和发展将起 到重 要甚至是决定性 的作用 。
3 小康社会体 育的特征 。在未来 2 . 0年小康 社会体育 的 发展将有 以下 8个 特征 : 1 体 育的大众性 和平 等性 。以人 () 为本 , 竭诚为公众服务 。保障公 民均 等参 与体 育的权 益 , 让
全体社会成 员享受体育 的乐趣 , 使人 人能 够享 受体育 , 造 创
( u .2 0 ) A g 0 6
试 论 体 育 在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中 的 作 用
韩 志 军
( 太原科技 大学 , 山西 太原
[ 摘
002 ) 30 4
要 ]体 育作 为 我 国整 个 社 会 事 业 的 一 个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对提 高 国 民 的 身心 健 康 素 质 起 着 重要 的 作 用 , 它
们带 来无限刺激 的欢笑 和泪水 , 丰富多采 的大众体 育活动 为 人们创造着娱乐 和健 康 , 体育成 为社会重 要 的组成 部分 ; 变 化之三 , 社会指 导员将成 为受 人尊重 的一种 职业 , 为人 们指 导着各种运动锻炼 的知识和方法 , 传授 各种 流行 病的预防和 健康卫生知识 ; 变化之 四 , 随着小康 社会欣 欣 向荣生 活的不 断富裕 , 育消费走入家 庭 , 体 花钱买 健康成 为新世 纪 体育 的 时 尚走 向; 变化之五 , 民住 宅区 、 区体 育娱乐设施 的健全 居 社 与否将成为确定房 价 的重 要标 准。体育娱 乐设施 的 占地 面 积和绿化地带成 为一项硬 性规 划指标 。对体育 娱乐设 施 和 绿色生态环境 的保 护和利 用 , 将进入 新的 阶段 , 步入 法制 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农民体育发展

传 统 经 济 伦 理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 。在 宗 法 制 的小 农
经济 条件 下产 生 的中 国传统 经 济伦 理思 想 , 蕴 也 含 着 大 量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并 仍 有 时 代 价 值 的 精 华
发 展 很 不 平 衡 , 加 过 体 育 活 动 的 江 苏 农 民 占该 参
省 农 民 总 数 的 6 .% , 接 近 市 民 的 水 平 , 安 徽 29 已 而 农 民 参 与 比 例 为 3 .% , 肃 农 民 仅 为 2 .% ; 21 甘 47 五
封 建 迷 信 与 陈腐 习 俗 影 响 了健 康 的 体 育 行 为等 。
_
|
l
江苏社会科学
口F “ - 蕞 H 型 : j n篁 0
20  ̄ 5 08 期
成 、 展 规 律 的 重 要 方 法 。 第 二 , 判 地 继 承 中 国 发 批
伦 理 内涵 及 社 会 作 用 , 批 判 继 承 的 基 础 d 进 行 在 g _ 创 造 性 地 发 展 。第 三 , 应 市 场 经 济 和 全 球 化 对 顺 中 国 经 济 伦 理 学 提 出 的实 践 性 要 求 。经 济 伦 理 学
追 求 也 出现 了城 市 化 的 趋 向 。 因 此 , 民 生 活 方 农
等 级 为 良好 。 项 目最 终 成 果 是 专 著 《 康 农 民 体 小
育 发 展 战 略研 究 》 主 要 研 究 民 体 育 在 现 阶 段 我 国 群 众 体 育 发 展 中 .
步 更 新 我 国 农 民 体 育 的 发 展 理 念 , 立 “ 乡 确 城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属性辨析

《 民健 身 计 划 纲要 》 任务 是 到 2 全 的 0世 纪末 , 经
20 0 5年 由国家体 育总 局 、 教育 部 、 科技 部 、 国家 民 委、 民政 部 、 政 部 、 业 部 、 生部 、 财 农 卫 国家 统计 局 、 全 国总工 会 1 部 门联合 在 全 国 3 个 省 ( 、 ) 0个 1 区 市 进行 了第 二 次 国 民体 质监 测 工作 。 国民体 质 综 合 指数 显
为一个专 题提 出 . 并强 调指 出 , 积极 “ 要 推进 城 乡统 筹
19 9 3年 原 国家 教 委 要 求 全 国 教 育 部 门 在 中 小 学 、 学 和 其它 各 类 学校 开 设 健康 教 育课 程 , 大 实现 健 康教 育 “ 娃娃 抓 起 ” 从 的方针 。19 9 4年 开 始实 施 由 四 个 部 委 参 与 的 “ 亿 农 民健 康 教育 行 动 ” 通 过 健 康 九 .
社 会人 口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他们 健 身 活动开 展 状 况直
接 影响着 这一 计划 实施 的进程 和质 量 。2 0 0 5年 1 0月 召开 的中共 中央 十六届 五 中全会 上 . 中央在 关 于 制定
1 《 民健 身计 划纲 要》 提 出 全 的
“ 十一 五 ” 规划 的建议 中 , “ 将 建设 社会 主 义新 农村 ” 作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属性辨析 徐 群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属性辨析
徐 群 ( 大连 大 学体 育 学 院 , 连 16 2 ) 大 6 2 1
摘
要
农 村 体 育 是 我 国 群 众 体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2 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 。 加快发 展农 村体 育事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体育基础设施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1

2011年 科研热词 大型体育赛事 长效机制 重建 都市群众体育 适度规模 资金渠道 调查 西北地区 群众体育 统筹发展 经济地理学理论 社会体育指导员 研究述评 生产模式 法律性质 江苏 民族 旅游产业 新疆 新农村 文化软实力 影响机制 建设布局 建议 广州亚运会 学校体育 城市触媒 城市文化 城市居住社区 城市发展 城乡体育 场馆设施 国内外 四川 发挥策略 制度创新 农村中小学 公共物品 公共体育设施 全民健身 体育社会学 体育消费 体育活动内容 体育文化 体育基础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 体育产业 优化 代建制 产业对接 产业价值链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3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公共体育设施 体育锻炼 体育社会学 体育用地 体育旅游 体育发展 体育公共服务 体育休闲 人力资本 主体利益 "点-轴系统"理论
科研热词 健身工程 体育 建设 发展战略 农民 俄罗斯 gis 青少年体育 阿肯弹唱会体育赛事 长春市 重要内容 选择 调查问卷 规制失灵 西北农村 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 经济体制改革 社区体育指导员 社区 社会变迁 研究 省域体育 生活质量 现代化 演进 滨海 满意度-重要性 湛江 活动时间 法规缺失 服务管理 无锡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 政府职能 战略 广州高校 布局 差异 对策 学校体育设施 大连市 大学生 城市社区体育 城市居住社区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 动力机制 农民体育生活方式 农民体育 农村 公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汪庆波,石 岩(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探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抓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小康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村;学校体育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05)01-0050-03收稿日期:2004-11-09作者简介:汪庆波(198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理论。
Building a Well 2Off Society in an All 2R ound W ay and the Developing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W NAG Qing 2bo ,SHI Y an(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Hubei Univer sity ,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expert interview ,spot investigation and s o 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building a well 2off s ociety in an all 2round wa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and als o discusses the great prom otion to build a well 2off s ociety if we develop the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well.the author indicat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when building a well 2off s ociety ,and then gives s ome advices to the problems.K ey w ords :well 2off s ociety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社会迎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各个领域都加紧了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进入小康,人民群众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图书出版、体育康复、旅游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发展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
从这个角度上去说,农村学校体育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应全力抓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1.1 提供政策上的保证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全民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而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对农村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体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此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同时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又重申了“三农”问题,指出在今后全国的建设中要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提出把农村的发展放在小康建设的首要位置,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
1.2 促使农村学校观念的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农村学校对学校体育目标有了更新的认识,使广大的农村教育和体育工作者认识到农村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为农村服务,农村学校体育不再是可上可不上、流于形式的课程,或者是一味地追求模仿城市的学校体育,而是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有农村特色的学校体育,能够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学校体育;意识到农村学校体育应该担负起卫生教育、健康教育的重任。
如带动农村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完善,“非典”的预防,“禽流感”的防治等。
1.3 促使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转变。
农民不仅仅只关注地里的庄稼,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关注自己的体育生活。
过去的劳动等同于体育的观念渐渐得到了改变,认识了体育特有的价值和功能,人们正在改变对体育的偏见。
群众的支持将会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大的平台。
1.4 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历来是困扰学校体育发展的大问题,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农民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改变,农民的口袋也渐渐鼓起来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首要是教育的发展。
政府和农民也渐渐重视学校体育场地5第27卷第1期2005年3月 山东体育科技Shandong S ports Science &T echnology V ol.27N o.1March 2005的兴建和体育器材的补充,国家、农民对教育的投资也逐年增加,截至2003年底,国家用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已达50亿人民币,学校体育也会因此而得到实惠。
农民集资、捐款购置教学设施的事例举不胜举。
有了物质方面的保证,农村学校体育定会得到全面发展。
2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小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今年年初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把农村的发展放在小康建设的首要位置,所以农村的发展对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1 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拥有先进知识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的发展更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学校的教育为国家、农村的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农村学校的体育课不再是玩玩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在学校时努力掌握知识,离开学校后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村学校体育开展得好,农村的学生和农民会对健康有更新的认识,用于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会增加,通过体育运动,农村人口的健康时间或无病的时间就会延长,农村劳动者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劳动寿命也会得到延长等等,这样农民就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让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者。
2.2 改变农村人口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当然也包括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在过去,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几乎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许多新的体育知识和运动项目被引进农村的学校,甚至有许多项目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同时学校体育的场馆、设施将会对农民开放,如南方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较好,是农民节日娱乐的好去处;还有,随着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农民将更多地参加学校体育课程及其他课程的设置中来,这样农民的闲暇时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一切都将提高农村人口的体育参与率,从而改变农村人口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从这个角度上说,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将会对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改变农村人口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有利于农村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调查表明,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是69.5岁,而城市的是75.5岁,医疗卫生设施及其他条件的建设也远低于城市的标准。
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在健康知识方面的匮乏和观念的落后,有些农村还根本不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什么,这是不利于小康社会建设的。
而农村的学校体育就应该肩负起改变这种现象的责任,为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在推行和完善各种政策时,学生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农民不易接受新观念新政策,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抓好农村学校的工作,让学生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去给他们的家长和其他农民“上课”,给农民从事体育活动提供技术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等,这种做法是比较好的,也是可行的。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对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1 农村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还比较低,能否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群众支持还值得思考我国目前刚刚步入小康社会,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还是低水平状态的小康,极有可能出现返贫现象。
据网上调查显示,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缓慢,达到小康水平的并不是很多,还有50%~60%的路程要走,且小康水平的程度还比较低,农民的收入不是很高,能否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实质性的物质基础,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大部分的农村还是手工劳作,机械化程度还很低,而且有些地方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的负担落在了老人身上,他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有“闲”,是否有剩余的时间去关心体育、参与体育值得思索。
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要抓好农村的建设,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
必须加大投入,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贫项目和资金向小康实现程度较低以及处于贫困状态的乡、村倾斜。
增加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保证家里的劳动力的有钱、有闲,增加农民的财产转移性收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农村的税收,让青壮年在家里也能赚到钱,减轻农民的负担,保证农民在非农忙季节有充分的闲暇时光。
只有农民有了钱,才愿意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只有农民有了多余的闲暇时间,才愿意关心和从事各种体育活动,从而推动农村学校体育的建设。
同时加强领导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也很重要,让他们在农村学校体育这一领域有所行动。
3.2 农民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体育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是公认的,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
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
特别是在西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 3Π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
对体育的认识更是有种种偏见,认为劳动可以取代体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