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菩萨蛮·北固题壁翻译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菩萨蛮的原文赏析及翻译

菩萨蛮的原文赏析及翻译《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的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赏析《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历来人们对此词评价颇高,“百代词典之祖”。
但是对此词的作者归属争议不休。
我们姑且采取大众的观点,认为此词为李白所作。
李白诗风清新飘逸,又豪迈,有气势,敢于想像夸张。
他一生不得志,仅仅为官不到三年。
长安一梦,他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到“蜀道难,难如上青天”。
仕途不得志,与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这位豪迈不羁的诗人也会抒发出平常人的悲伤。
此词就描写了作者登楼后不能平静的“归去”的情怀。
作者首先从远景写起,“平林漠漠”写出了远远的树林在暮色之中迷蒙,不甚分明,“漠漠”表明这是一个树木萧条的时节,树色不再翠绿,落叶飘零,枝干孤立地伸于蓝天,没有了多少生机。
“烟如织”,描写出了暮霭烟岚四起。
文章首句气象阔大沉雄,并且定下了一个凄凉的感伤基调。
作者用“寒”字,更鲜明地表达了这个季节给人的主观心理的感受。
”寒”,山寒,没有了生气葱笼的翠色欲滴,在生命的时序中走向了衰老,走向了凋零,没有了炫丽。
作者在“碧”前用了“伤心”二字来修饰。
其实“叶”何以来伤心,作者不过是“以我心来观外物,故物皆着我之色”而已。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移于了这满山的树木。
一“寒”一“碧”,将前句的秋意表现得更加凄婉,更触发了自己的悲秋之情。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古人多以登楼来抒发自己的愁情。
如“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写在江畔人们思念家乡与亲人。
又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悲苦之情。
作者在“暝色”即黄昏,落日洒余晖时登上高楼。
很朴实,不加雕饰地写道“有人楼上愁”。
虽然文字很平常,但是却能引发我们的联想。
在暮色苍茫之中,他凭着栏杆,久久地望着远方,眉宇间藏着忧郁。
“愁”字不仅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也引领下文,吸引读者想了解作者愁之由来。
重庆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2年】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鹧鸪天预报 [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解析:运用比拟写出山水的变化。
(1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1分)暗含着晓云弥散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雨之后水面的宽阔(1分),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未答出“暗含义”扣1分)(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解析: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1分)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1分),所以如此说。
【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李清照《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译文]哪儿是我的故乡?除非大醉才能把它忘。
[出自]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日薄:形容日气温煦。
沉水:一种香木所制的香,又名沉香。
译文:一觉醒来*凉又孤单,鬓边梅花隔夜已凋残。
早春天气日丽风和。
夹衣上身心情还不错。
哪儿是我的故乡?除非大醉才能把它忘。
等到临睡烧一炷沉水,香烧尽了酒意还没过去。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
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
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
“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
鬓发上*戴的梅花已经残落。
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
“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
“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
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
“忘”正好表明不能忘。
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
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
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
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
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
“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
【高中古诗词阅读】《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阅读答案
菩萨满北固题壁【清】郭林青田想放水,青山想拦河。
农也担心江。
这座山没有尽头。
船帆像鸟儿一样落下,河水停泊着。
毕竟,你能让我留在这里吗?(1)简析江主农靠船
菩萨人的一片飞帆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田想让河水流淌,青山想拦住河水。
农也担心江。
这座山没有尽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
1)
简析“一片帆如一只鸟坠落,河流停泊”。
”中“住”字的含义。
(2
分
)
答:
(2)
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
什么?
(4
分
)
答:
24
、【参考答案】(
一
)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朱”一词描述了河水无形流动所产生的错觉,也生动地展示了流畅水流的形状。
华一棉评论:这个答案是为了回答“朱”这个词的表达效果,而不是为了揭示它的意思
【参考答案】(
二
)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标准答案】从“担心”到“大笑”,体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作者首先担心的是,重叠的山脉似乎阻挡了河流。
然后他笑了,因为青山毕竟挡不住这条河。
重庆高考十年诗歌鉴赏

(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⑴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2011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10)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黄公度《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公度《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原文:
菩萨蛮 [1]
宋黄公度
高楼目断南来翼,玉人依旧无消息。
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
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
无语凭阑干,竹声生暮寒。
注释:
[1]菩萨蛮:其子黄沃注云:公时在泉幕,有怀汪彦章(汪藻)而作。
以当路多忌,故托玉人以见意。
评析:
此为怀人之词。
绍兴十二年(1112),汪藻出守泉南,而公度为幕宾。
因见嫉于秦桧,汪藻移守宣城,作《点绛唇》,有“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之句。
公度和词则云:“凤池归后,无路陪尊酒。
”《菩萨蛮》则别后追忆之作,托意美人香草,以写其悃挚深情,俨然楚骚风味。
“无语凭阑干,竹声生暮寒”,皆寄情言外,最为蕴藉。
作者简介:
黄公度(1109一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
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一。
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除秘书省正字。
秦桧当国,坐讥讪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
又因诗忤秦桧,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
桧死,召为员外郎。
词风清丽轩爽。
有《知稼翁集》二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菩萨蛮·北固题壁翻译赏析
《菩萨蛮·北固题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郭麟。
其全文如下: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前言】《菩萨蛮·北固题壁》是清朝词人郭麟的作品,这阕小词平淡而富机趣,轻捷流利中见人生哲理,可为尝鼎一脔。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原系唐教坊曲。
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菩萨鬘”等,回文体又称“联环结”。
双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初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中。
②北固:山名,在江苏镇江,上有甘露寺。
③侬:我,吴语。
【翻译】青天想要放江水流去,青山却想要将江水截住;我也替江水忧愁(会被截住),因为你看那山山连绵不断。
片片帆影如鸟儿降落,江停住我的船也停住;我嘲笑青山毕竟是势单力薄,哪里可以把我留住呢。
【鉴赏】以抒情特性和审美情趣论,郭麟是个自觉于主体性独异面貌的发扬者。
其所作词不雕琢、不饾饤文字,纯出以自然抒写,似若略不经意,实则平易中见清折,辞随意行,委曲传神。
可是自常州词派某些论家持“深涩”偏嗜贬之以“滑”后,郭氏之词已久不为选家注目。
今存《灵芬馆词》四种皆系中年以前爨余之作,晚期再变后作品惜已不可见。
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词人从
“流”与“留”一对矛盾上盘转写来,别有所感。
“山”为“留”一方,人生之阻力意象;“江”为“流”之大势,合乎“天”意。
“船”为“侬”之载体,顺“江”而“流”。
词写出了:“留”总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脱羁而去的“流”是永恒的、绝对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