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何胶囊对高血脂模型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降脂益脉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药效机理及其安全性评价

・
论著 ・
降脂 益脉胶 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 鼠的药效机理及 其安全性评价
( 1 . 山东 省莱芜 市人 民医院 ,山东 莱芜 2 7 1 1 0 0 ;2 . 山东 省莱芜 市雪野旅 游区雪野中心卫生 院分院 ,山东 莱芜 2 7 1 1 1 5 )
AB S T RA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i f g a  ̄t h e e f e c t o f J i a n g z h i Y i ma i C a p s u l e o n b l o o d l i p i d i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h y p e r l i p i d e mi a
Z h a n g J u n . h u a ,Qi Y a h ( 1 L a i w u P e o p l e s ' H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 S h a n d o n gL a i w u .2 7 1 1 o 0 ;2 .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L Mw u C i t y s n o wt o u r i s m Xu e y e C e n t e r Ho s p i t M , L a i w a .2 7 l 1 1 5 , S h a n d o n g )
d i s mu t a s e a c t i v i y. t Co n c l u s i o n J i a n g z h i Yi ma i c a p s u l e h a s he t e f f e c t s o f l o we r i n g b l o o d l i p i d o f h y p e r l i  ̄ l i d e mi a r a t s , s ro t n g s a f e y. t KEY W ORDS : h y p e di p i d e mi a mo d e l r a t s ; l i D i d Yi I I l a i c a p s u l e ; me c h ni a s m o f a c t i o n ; s a f e y t
抵当颗粒剂体外抗凝血与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表 3 山精胶 囊对 高脂 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 的影 响( x±s )
硫及其它含硫化合物通过 升高细胞 内环磷酸腺 苷水 平, 增加 平 滑肌 细胞 内酸性 胆 固醇 酯水 解酶 的活性 , 促 进 胆 固醇 酯 的水 解 和 转 运 , 从 而 降 低 血脂 J 。二 者 配
伍 山楂 叶 可达 到多途 径 、 多靶 点调 节脂 质代 谢 。此 外 ,
中
・
医
药
信
息
2 0 1 4年 7月第 3 1 卷第 4期
V o 1 . 3 1 , N o . 4, J u 1 . 2 0 1 4
9 2・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L I ANG S h a n—s h a n, L V J i n—n a n, Z HA NG Ru i —g u a n g , S UN X i a o—we n,
G U O J i n g , H O U H u i , X U B i n g —q i n g , WA N G Q i u—h o n g , K U A N G H a i — x u e
注: 与 空 白组 比较 , P<0 . 0 5 ; 与 模 型 组 比较 , P<0 . 0 5 。
疾病 。 参 考文 献 :
[ 1 ] 吕秋军. 新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M]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 O O 7 : 2 3 4 . [ 2 ] 董培 良, 殷鑫 , 张天字 , 等. 当归芍药 散对实 验性高脂 血症模 型大 鼠的影 响(I) [ J ] . 中医药学 报, 2 0 1 3 , 4 1 ( 6 ) : 8 1—8 3 .
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和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和降血脂作用的研究1.1、材料SD大白鼠(120-200g)、降血脂药物。
1.2、仪器与试剂离心沉淀器(4000r/min)、高速离心机(6000~12000r/min)、75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盘称、注射器(5mL),大鼠灌胃器。
NaOH试液、10%AlCl3、5%NaHNO2、FeC13贮存液、显色剂、胆固醇标准贮存液,胆固醇标准应用液。
1.3、试剂的配制1.3.1、5%亚硝酸钠溶液取2.5 g亚硝酸钠,加水使溶解成50mL,即得。
1.3.2、氢氧化钠试液称取氢氧化钠4.3 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1.3.3、FeC13贮存液取FeC13 2.5 g,研碎后溶于87%浓磷酸,加至100mL,盛棕色瓶中,放室温下暗处保存。
1.3.4、胆固醇标准贮存液精确称取胆固醇(重结晶)200.8mg,溶于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贮冰箱内备用。
1.3.5、胆固醇标准应用液准确吸取上述贮存液2mL,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贮存冰箱内,用时预温至室温。
1.3.6、显色剂取胆固醇标准用液8mL,加浓硫酸至100mL混合,放暗处保存,有沉淀,需重配。
1.4、方法1.4.1、胆固醇的测定方法乙醇提取,高铁-硫酸显色法。
1.4.2、血清的制备方法取轻微麻醉过的大白鼠,从眼眶后静脉丛用毛细管采血0.5mL,放入用肝素处理过的离心管中,用6000r/min高速离心机离心3min,灰黄色的上清液为血清。
1.4.3、基本原理用无水乙醇沉淀血清蛋白质,再加显色剂使胆固醇与浓硫酸及高铁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紫红色物质,该物质在550nm处有最大的吸收,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对照比色,计算胆固醇含量。
1.4.4、测定液配制取带塞离心管一只,准确加入血清0.1 mL,再对血清吹入无水乙醇4.9 mL,使蛋白质分散成微细的颗粒沉淀,加塞,用力振摇0.5min,放置10min后再振摇混合,以2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
血脂康胶囊中医临床再评价研究临床观察

血脂康胶囊中医临床再评价研究临床观察血脂康胶囊中医临床再评价研究临床观察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高血脂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血脂康胶囊的中医临床再评价研究,探讨其在临床观察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血脂康胶囊是中华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红曲色素、大蒜素、胆酸和熟地黄等。
根据中医药理论,血脂康胶囊具有健脾降脂、活血化瘀的功效。
该药物临床应用于血脂异常患者,以期通过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在临床观察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0名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心血管症状和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血脂参数明显改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参数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如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同时,观察组患者体检指标如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等也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趋势。
相比之下,对照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变并不显著。
总体而言,血脂康胶囊在治疗高血脂患者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
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血脂康胶囊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调节血脂代谢,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和代谢,抑制脂肪的合成和提高脂蛋白的合成和转运能力。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研究样本量较小,随机对照试验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其次,研究时间较短,长期观察和跟踪数据还不足。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脂患者,血脂康胶囊的疗效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
血脂康胶囊临床实验

血脂康胶囊临床实验血脂康胶囊是一种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中药制剂。
为了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描述对血脂康胶囊进行的临床实验,包括实验设计、研究对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设计血脂康胶囊临床实验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
该实验旨在评估血脂康胶囊对于降低血脂指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研究对象实验对象为年龄在30-65岁之间,并符合特定入选标准的高血脂患者。
根据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
两组患者在开始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实验过程1. 患者分组: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每日口服血脂康胶囊,对照组每日口服安慰剂。
2. 实验时长: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2周的实验观察。
3. 临床评估: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如病史、血脂指标、肝功能等。
4. 随访和记录:每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不适症状及其他相关信息。
5. 数据分析:收集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主要血脂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将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进行呈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脂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
2. 安全性评估:记录实验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估其与实验药物的关联性和严重程度。
3. 其他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肝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对血脂康胶囊临床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血脂康胶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 实验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血脂康胶囊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 血脂康胶囊的应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没有造成显著不良影响。
山玫胶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高血脂大鼠降脂作用的研究

义 ( < .5 。 P 00 ) 3 讨 论
胶 原蛋 白质 , 是成骨细胞产生的一类 多肽类 物质。因此 , G BP 可作 为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的特 异性 指标 。实验结 果显示 : 髓 芯减压联 合羟基磷 灰石及 自体红骨髓 治疗 早期股 骨头坏死
通 过对电镜超微结 构观察 脂质代谢 异 常是激素 性股 骨头坏
死早 期最主要 的病理改变 , 骨细胞 内脂 质沉 积 , 引起 细胞 内
的“ 占位性病变 ” 。细胞 核受压边 聚 . 进而引起 核固缩裂解 , 导 致细胞死亡- 同时骨髓 内脂肪细胞肥大 . 3 ] 。 压迫小静脉使血液
回流受阻 。加重髓 内组织肿 胀 , 使髓 内高压加重 并形 成恶性 循环 。 小血管壁 内皮细胞脂质沉积 。 可造成小血管 内脂肪栓 塞可能导致供 血区域 的骨组织缺血坏死 。由于原有的治疗方 法不能根本解决激素对坏死骨组织 细胞修复 的抑 制作用 . 因
维普资讯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 年 6 07 月第 7 卷第 6 C i s R m d s l i , n 0 ,o7N. 期 h e e ei &Cic J e2 7 l ,0 ne e ns u 0 V 6
・
47 ・ 4
表 2 放射免疫法测定兔血清 B P检测结果( ) 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H mi uP B aja . So tno scus f i ers n e g , eue F o n pna eu o r o pn oi i e h c s
a ut wih ike el a a mi c mp rd d ls t sc l c l n e a o ae wi c u ̄ t h or atr f e
血脂康胶囊对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炎症反应是急性心肌梗死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其与梗死后心律失常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均存在密切关系㊂相关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和间质的炎症反应可直接导致膜电位变化[6]㊂临床研究则认为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及梗死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㊂刘泽军等[7]研究表明CRP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并且认为CRP可作为心肌梗死后并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性参照㊂周建峰[8]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并在特发性心律失常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低的病例中发现,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相对较低㊂从反面推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存在联系的㊂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流再灌注过程中,PGI2/TXA2比值会较缺血状态进一步降低,这会加重再灌注损伤,不利于缺血心肌功能的恢复㊂动物实验表明:静脉运用TXA2受体阻断剂AH23848可减少再灌注后室颤的发生率㊂冠状动脉内给予PGI2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9]㊂提示TXA2可诱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PGI2则具有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㊂在本实验中,通过制造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CRP及PGI2㊁TXA2含量变化,结合心电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的柴胡三参胶囊组血清CRP㊁TXA2含量降低,PGI2含量升高,表明血清前列环素㊁血栓素及C反应蛋白是柴胡三参胶囊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靶点㊂参考文献:[1]蒋文平.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点评[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9,19(4):243245.[2]刘建和,易刚强,程丑夫.柴胡三参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1315. [3]刘建和,李群,何少平,等.柴胡三参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1(17):2930. [4]刘建和,何少平,胡熙苒,等.柴胡三参胶囊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细胞Ca2+及SERCA2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0):3537.[5]刘建和,胡熙苒,何少平,等.柴胡三参胶囊对实验性心律失常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3538.[6]Ward CA,Bazzazi H,Clark RB,et al.Actions of emigrated neu-trophils on Na(+)and K(+)currents in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J].Prog Biophys Mol Biol,2006,90(13):249269. [7]刘泽军,李晚珍,吴礼文.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4445. [8]周建峰.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0):532533. [9]郭志凌.PGI2/TAX2失平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16(5):266269.(收稿日期:20151216)(本文编辑郭怀印)血脂康胶囊对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及代谢指标的影响任炜炜1,严羽1,殷晓威1,蒋卫民2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及代谢指标的影响㊂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组和高脂组(n=24),分别饲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高脂组大鼠再随机分成两组:高脂模型组(n=12)和血脂康组(n=12),分别给予等剂量0.5%纤维素钠安慰剂和血脂康300mg/(kg㊃d)灌胃,共观察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附睾㊁肾周脂肪等内脏脂肪重量,计算体脂比,同时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㊁胰岛素㊁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㊂结果高脂喂养组大鼠12周后的体重和附睾㊁肾周脂肪重量及体脂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脂康组虽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也有增加(P<0.05),但仍显著低于高脂喂养组大鼠(P<0.01);高脂喂养组大鼠空腹血糖㊁空腹胰岛素㊁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及HOMA 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㊂血脂康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空腹胰岛素和HOMA IR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较高脂喂养组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虽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 0.05或P<0.01),但也显著低于高脂喂养组(P<0.05或P<0.01)㊂结论血脂康胶囊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聚集,从而显著改善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㊂关键词:代谢紊乱;血脂康胶囊;内脏脂肪;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中图分类号:R589 R285.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1.011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1-1218-04作者单位: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o.BK20131456);江苏省中医药局资助课题(No.LZ1303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No. PAPD)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讯作者:蒋卫民,E mail:jwm0410@肥胖㊁糖尿病㊁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最新国内外相关心血管病治疗指南无一不强调整体心血管风险的控制㊂近年来,由于对脂肪组织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已成为改善代谢紊乱的重要靶点,是整体心血管风险控制的重要方面㊂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堆积更易导致胰岛素抵抗㊁糖利用障碍及脂肪分解增加,因此降低内脏脂肪聚集成为改善代谢紊乱,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热点[1]㊂本研究探讨中药血脂康对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及代谢指标的影响㊂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130g~210g,购自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㊂1.2分组及给药方法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NC, n=12)组和高脂组(HF,n=24),分别饲以基础和高脂饲料(美国Research Diet公司,基础饲料: D12450B;高脂饲料:D12451)㊂高脂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高脂模型组(n=12)和血脂康组(n=12),分别给予血脂康(北大维信)300mg/(kg㊃d)和等剂量0.5%纤维素钠安慰剂灌胃,共12周㊂自由摄取食物及饮水㊂所有大鼠均饲养在温度16ħ~24ħ,12h 人工光照清洁的饲养室内,动物的处置均遵循实验动物看护原则㊂1.3生理和生化指标检测每周监测体重(BW),喂养10周后尾静脉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㊁空腹胰岛素(FINS)㊁总胆固醇(TC)㊁三酰甘油(TG)水平㊂全血葡萄糖测定采用One Touch Ultra血糖仪(强生,美国),血浆胰岛素测定采用大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Mercodia,瑞典),TC㊁TG㊁LDL C和HDL C测定采用酶分析法(美国Stanbio Laboratory)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FBGˑFINS)/22.5,评价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㊂12周后给予大鼠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迅速分离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称取脂肪重量㊂体脂比=[(附睾脂肪重量+肾周脂肪重量)/体质量]ˑ100%㊂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转化为对数后进行统计分析㊂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实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血脂康胶囊对高脂喂养大鼠体重及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基线时3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周后高脂喂养组大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血脂康组大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显著低于高脂喂养组(P<0.05);高脂喂养组大鼠附睾及肾周脂肪重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脂康组大鼠附睾及肾周脂肪重量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也有增加(P<0.05),但仍显著低于高脂喂养组大鼠(P<0.01);高脂喂养组和血脂康组体脂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但血脂康组也显著低于高脂喂养组(P<0.01)㊂详见表1㊂表1血脂康对高脂喂养大鼠体重及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xʃs)组别基线体重(g)终点体重(g)附睾脂肪重量(g)肾周脂肪重量(g)体脂比(%)正常对照组192.50ʃ9.54355.27ʃ32.25 4.71ʃ1.18 5.88ʃ1.53 2.98ʃ0.54高脂喂养组195.17ʃ10.632)416.72ʃ35.222)8.05ʃ1.622)11.74ʃ2.042) 4.77ʃ0.722)血脂康组194.08ʃ6.931)3)384.84ʃ29.842)4) 6.15ʃ1.232)4)7.84ʃ1.752)4) 3.64ʃ0.592)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P<0.05,2)P<0.01;与高脂喂养组相比,3)P<0.05,4)P<0.01㊂2.2血脂康胶囊对高脂喂养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12周后,高脂喂养组大鼠空腹血糖㊁空腹胰岛素和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HOMA IR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高脂喂养组大鼠存在较为显著的糖㊁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㊂血脂康组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但空腹胰岛素㊁HOMA I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较高脂喂养组显著降低(P< 0.05或P<0.01);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虽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显著低于高脂喂养组(P<0.05或P<0.01),提示血脂康胶囊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脂喂养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㊂详见表2㊂表2血脂康对高脂喂养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xʃs)组别FBG(mmol/L)FINS(mIU/L)HOMA IR TC(mg/dL)TG(mg/dL)正常对照组 5.29ʃ0.728.62ʃ4.54 2.06ʃ1.1359.67ʃ17.3562.67ʃ14.44高脂喂养组7.18ʃ1.122)19.17ʃ10.282) 6.32ʃ3.83105.33ʃ28.372)113.50ʃ28.292)血脂康组 6.38ʃ0.912)3)11.48ʃ5.933) 3.14ʃ1.424)79.75ʃ19.771)4)94.33ʃ20.80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P<0.05,2)P<0.01;与高脂喂养组相比,3)P<0.05,4)P<0.01㊂3讨论人体的脂肪组织一般占体重的21%,在肥胖/超重者㊁年长者和女性中的含量更高[2],根据脂肪组织储存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与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按照性质不同还可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及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浅棕色脂肪等㊂不同部位及性质的脂肪组织在形态学和功能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3]㊂既往研究认为脂肪组织仅是储能器官,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更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其分泌因子如脂肪因子㊁炎症因子㊁棕色化因子等调控周围器官的功能而与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45]㊂脂肪细胞的大小及功能与脂肪组织的分布密切联系,内脏脂肪组织(脏器周围)细胞体积明显较皮下脂肪细胞大[6]㊂扩张的脂肪组织,因血液供应减少,引起脂肪细胞中细胞器如内质网㊁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功能障碍,且VAT细胞脂肪分解活动强于SAT细胞,从而分泌大量炎性物质和游离脂肪酸,如瘦素㊁脂联素㊁抵抗素㊁白介素6㊁内脂素㊁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胰岛素抵抗㊁代谢综合征㊁糖尿病等)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7]㊂在Framingham研究中发现,使用腹部CT扫描测量腹部脂肪体积,在校正了年龄㊁性别㊁体重指数和腰围之后,腹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关,但在多变量分析时这一因素减弱[8]㊂一项来源于多种族,以概率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显示腹膜后脂肪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最强[9]㊂国内一项研究也证实腹部脂肪分布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10]㊂由于脂肪组织的储存部位和形式与代谢综合征㊁糖尿病㊁心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㊂因此,降低VAT聚集对于改善肥胖和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着重要意义,也成为心血管风险控制的新靶点㊂刘亚军等[11]采用18F脱氧葡萄糖(18F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技术发现,吡格列酮能减少2型糖尿病或IGT病人内脏脂肪量及其代谢活性㊂阿托伐他汀也被证实能减少代谢综合征病人的腹内脂肪厚度,并与肾功能的改善具有相关性[12]㊂苦瓜乙醇提取物通过抑制肥胖大鼠内脏脂肪聚积和附睾脂肪细胞肥大以及降低空腹血糖浓度发挥减肥和抗糖尿病作用[13]㊂血脂康是以红曲为原料经发酵加工的中药制剂,其除含有少量洛伐他汀外,还含有同系列的其他他汀(天然复合他汀)㊁脂肪酸㊁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㊂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研究)已证实其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14],我们的前期研究也发现其对糖脂代谢方面的有益作用[15],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血脂康对内脏脂肪的影响及与其改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脂喂养大鼠12周后,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等内脏脂肪重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同时高脂喂养组空腹血糖㊁空腹胰岛素及总胆固醇㊁三酰甘油水平也显著增加,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而同时给予血脂康干预的大鼠其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等内脏脂肪重量较高脂喂养组显著降低,同时糖脂代谢也得到显著改善㊂提示血脂康胶囊改善糖脂代谢的有益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内脏脂肪聚集有关㊂关于内脏脂肪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内脏脂肪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及探讨可能机制等方面,但缺乏针对内脏脂肪干预的有效手段,尽管有少量研究证实他汀类㊁胰岛素增敏剂等对内脏脂肪减少的有益作用,但缺乏以临床终点为目标的证据㊂血脂康具有广泛的调脂㊁改善糖代谢㊁抑制炎症反应等综合作用的优势,已积累了丰富的心血管获益的循证医学证据,对血脂康以内脏脂肪为干预靶点,特别是减少内脏脂肪聚焦,促进脂肪棕色化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刘琼,肖新华.皮下脂肪组织与内脏脂肪组织[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3,33(6):544547.[2]Shen W,Wang Z,Punyanita M,et al.Adipose tissue quantifi-cation by imaging methods: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J].ObesR es,2003,11:516.[3]Hassan M,Latif N,Yacoub M.Adipose tissue:friend or foe?[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2,9(12):689702.[4]Lamacchia O,Nicastro V,Camarchio D,et al.Para and perire-nal fat thick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hronic kidneydisease,increased renal resistance index and hyperuricaemia intype2diabetic patient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1,26(3):892898.[5]Cherian S,Lopaschuk GD,Carvalho E.Cellular cross talk be-twee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and myocardium in relation to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PhysiolEndocrinol Metab,2012,303(8):937949.[6]Ibrahim MM.Subcutaneous 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fferences[J].Obes Rev,2010,11(1):1118.[7]李康,霍勇.内脏脂肪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12):801802[8]Ahabadi AA,Massaro JM,R osito GA,et al.Association ofmpericardial fat,intrathoracic fat,and visceral abdominal fat with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Eur Heart J,2009,30:850856.[9]Chandra A,Neeland IJ,Berry JD,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bodymass and fat distribution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observa-tions from the Dallas Heart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4,64(10):9971002.[10]王丹彤,彭定琼.腹部脂肪组织分布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7):587591.[11]刘亚军,侯健红.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患者内脏脂肪代谢活性影响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2):127130.[12]徐兴森,闫振成,刘浩宇.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腹内脂肪及其肾损害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5):14781480.[13]杨静玉,王春明,侯悦,等.苦瓜乙醇提取物对肥胖大鼠糖代谢和内脏脂肪的影响[J].中草药,2012,43(10):20022007. [14]Zhao SP,Lu ZL,Du BM,et al.Xuezhikang,an extract of choles-tin,reduces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ype2diabetes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ubgroup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type2diabetes from China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CCSPS)[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2007,49(2):8184.[15]陆钟钰,蒋卫民,顾萍.血脂康胶囊对db/db小鼠胰岛第一时相分泌及β细胞含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3 5.(收稿日期:20151210)(本文编辑郭怀印)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戎鑫仁1,贺娅莎1,王彦2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高糖高脂膳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㊂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6)㊁高糖高脂膳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组(DM组,n=6)㊁高糖高脂膳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加小檗碱干预组(小檗碱组,n=6)㊂小檗碱干预12周后,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内粪便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并测定大鼠体重㊁空腹血糖(FBG)㊁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浆内毒素(LP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㊂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DM组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体重㊁LPS㊁FBG㊁FINS㊁HOMA IR升高(P<0.05)㊂与DM组大鼠相比,小檗碱组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升高,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组大鼠体重㊁LPS㊁FBG㊁FINS㊁HOMA IR降低(P<0.05)㊂结论盐酸小檗碱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降低高糖高脂膳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程度,发挥降糖作用㊂关键词:糖尿病;盐酸小檗碱;肠道菌群结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内毒素中图分类号:R587.1 R25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1.012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1-1221-03糖尿病(DM)与超重和肥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㊂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而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达50.1%[1]㊂目前研究证实,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㊂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㊂众所周知,盐酸小檗碱是治疗肠道作者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通讯作者:王彦,E mail:wyroad@ 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㊂研究提示,盐酸小檗碱对以胰岛素抵抗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也有治疗作用[3]㊂本研究以高糖高脂膳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盐酸小檗碱对高糖高脂膳食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同步观察大鼠体重㊁血糖㊁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探讨盐酸小檗碱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㊂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6只,鼠龄6周~8周,体重(180ʃ20)g,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卵磷脂软胶囊对大鼠血脂功能的影响

卵磷脂软胶囊对大鼠血脂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卵磷脂软胶囊对大鼠血脂功能的影响。
方法:经口给予模型大鼠每日0.20g/kgBW、0.40g/kgBW、1.20g/kgBW不同剂量的卵磷脂软胶囊30d 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该受试物在0.40g/kgBW组能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1.20g/kgBW组能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P<0.05)、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1)、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1),受试物对各剂量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对大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
结论:卵磷脂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卵磷脂是1844年法国人高布利第一次从蛋黄中分离出含有氯及磷的脂肪混合物,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es即卵磷脂。
20世纪30年代又在大豆油脂加工后的副产物中发现了大豆卵磷脂。
卵磷脂具有乳化性、分散性,是一种纯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1】。
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动物性食物摄入比例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相对减少,导致高血脂症患病人数不断上升,高脂血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高脂血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大豆卵磷脂对大鼠血脂指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高血脂症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大豆卵磷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卵磷脂软胶囊:主要原料大豆卵磷脂、大豆油(其中大豆卵磷脂占比25%),规格1.2g/粒。
人体推荐量每日4.8g/60kgBW。
1.2实验动物选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17]繁殖的健康SPF级雄性大鼠共60只。
高脂饲料和维持饲料由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剂量实验设人体推荐量的2.5倍、5倍、15倍,即每日0.20g/kgBW、0.40g/kgBW、1.20g/kgBW为低、中、高剂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世界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 年第 4 09 卷第 1 期 wod or l f n a d r i nl n s r M d i 2 0 ,o 4 N r u a o lt t a t a adWe e ein 07 V 1 , m1 lJ n e e T di o tn ce .
Sah asl gop hg hn eC pu ru ( ih—dsg ru ) md l e oaegop , id e—d sg fS ah asl gop mi l oaeo hn eC pue r ( d e—dsg u d oae g u )l r p , w—dsg f hn e asl g u ( w—dsg ru )n oiv ot l ru . hs a s i o o oaeo Sah puer p 1 C o o oaeg p a dpsi cn o gop P yi la n o te r c e l
・
实验研究 ・
山何 胶囊 对 高血 脂模 型 大 鼠降血脂 作 用 的实 验研 究
魏 萍
【 摘要 】 目的 研究山何胶囊 对高血脂模型大 鼠的降血脂作用 。方法 6 0只 s D大鼠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 、 模型组 、 山何胶囊高剂量组 ( 高剂量组 ) 山何胶囊 中剂量组 ( 、 中剂量 组 ) 山何胶 囊低剂 、
【 关键词 】 山何胶囊 ; 降血脂 ; 脂 r t y o ha he Ca u e o du i o d Li i n bo a o y sud fS n ps l n Re c ng Bl o p d i
H y e lp m i o lRat p ri e a M de s
o q a ou sa miitr d i o a o t la d mo e go p , n h o r s o dn r g e e i fe u v l mewa d n see n n r lc nr n d l r u s a d t e c re p n i g d u s w r n l m o t e r s r u s 1 rltratrme i ain, x e t o a o t lgo p, a ti p r s n wi a mu s n wa h etg o p . e e d c t h a f o e c p r l c n r r u g sr ef i t f t nm o c u o h e li s o p o i e n t e oh r go p , . m / a a h d y c n iu u l o 0 d y . a t g fr 2 h f rt e ls r vd d i t e u s 0 5 l r te c a , o t o sy f r3 a s F s n 4 r at h a t h r n i o e me i ain, l o sc le t dfo f mo a r r n e t f g d t r p r eu I g t f h i sr c dct o b o d wa o c e m l r e r l t y a d c n r u e p e ae s r m.n l h ek t t — ae i o i ot u tr TC, G , u e, T HDL—C a d L L—C i e 1 w r x mi e n rt fe c r u Re u t C mp rd w t n D n¥ l m e e e a n d i aso a h go p. s l 3 s o ae h i
清甘油 三酯 ( G) 总胆 固醇 ( C 、 T 、 T ) 高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D H L—C 、 ) 低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 D L L—C) 进行测定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 模型组 T 、 G、D C T L L—C明显升高 ( 0 0 ) HD P< .5 , L—C明显下
r t . e h d 6 D r t r i ie a d ml n o n r lc n r lgo p, d lg o p, ih—d s g f as M t o s 0 S aswe e d vd d r n o y i t oma o to r u mo e u h g r o a e o
W e ig iP n
( opt r tf n resPndnsa i hn oeC mpn ,i dnsa nn4 72 ) H silo a s dWo r,igighnTa ogC k o ay Pn igh nHea ,6 0 1 af S fa k n g
【 bt c】 O j t e T t ySah Cpu nr ui l dli i hpr e i m dl A s at r b cv e i os d hne asl o e c gb o p yei ma oe u e d n o id n l p
降 ( 0 0 ) 与模 型组 比较 , P< .5 ; 高剂 量 组 、 中剂 量组 、 阳性 对 照组 T T L L—C明 显 降低 ( C、 G、 D P<
0 0 ) H L—C明显升 高( 0 0 ) 高剂量组 T T L L—C及 H L—C与 阳性 对照组 比较无显 .5 , D P< . 5 ; C、G、 D D 著性差 异( P>00 ) . 5 。结论 山何胶囊有较好 的降血脂作用 , 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
量 组( 低剂量组 ) 阳性对照组 6组 , 、 每组 1 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 给药组 各
给予相应剂量 的药物 。给药 1h后 , 除正常对 照组外 , 其余各组给予脂肪乳灌 胃, 每天 0 5m / . L 只。连
续给药 3 , 0d 于末次 给药后禁食 2 , 4h 股动脉取血 、 离心 , 制备血清 , 按照试剂盒 说明书对各组 大 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