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墨家儒家爱思想区别文档
古代中国的儒墨道三家文化

古代中国的儒墨道三家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
这三种思想体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论语》对后代的影响极大。
儒学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例如,孟子就主张“仁政”,即让政治的决策不仅考虑到利益,更要考虑到人民的福祉。
而儒家的文化也注重思想上的自律和纯洁,强调做人做事的正道,更注重家风、家教、家规,把个人行为道德化,深受尊崇。
墨家文化墨家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儒墨道三家之一。
墨家强调“兼爱”,认为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主张天下为公,共享利益。
因此,墨家精神尤其具有民主与民主主义思想的先锋性。
墨家文化鼓励人们追求平等公正,提倡务实工作,认为“无为而治”才是治国之道,反对奢华浪费,主张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节减开支,为人民利益服务。
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庄子等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道家的思想核心就是“道”,强调天道自然、万物归一。
在道家的理论中,人们应该追随自己内心,进而追求真正的幸福。
因此,道家非常重视自我修养,主张追求“无为”、“无事”,放下功利与虚荣,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生命的意义。
最后,三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长久的。
儒家文化为中国礼仪文化奠定了基础;墨家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对人权实践的反省与追求;道家文化则强调退隐自修、求得祥和与精神灵气。
这些文化的融合,为中国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断地推动和引领中国文化的发展。
儒道墨三家思想总结

儒道墨三家思想总结儒道墨三家是中国古代三大哲学流派,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自然和个体修养,墨家则关注实利和社会平等。
下面是对儒道墨三家思想的总结:儒家思想是儒家学派主导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仁义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家追求仁爱与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理解、尊重和互助的基础上。
儒家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之道,强调人伦道德和孝顺,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同时,儒家强调人格塑造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教育为国家和个体的发展作出贡献。
道家思想是道家学派主导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道”。
道家追求自然和谐,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养和内心的安宁。
道家强调个体内在的平衡和身心的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内省和寻找自我,追求心灵的深度和平静。
同时,道家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政府应该少干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自己发展和管理自己的事务。
墨家思想是墨家学派主导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实利和社会平等。
墨家关注社会公益和利益最大化,强调“兼爱”和“非攻”。
墨家认为,社会应该追求最大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的私利。
墨家思想强调道德和政治的关系,主张用道德来约束政治权力,使政府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墨家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非攻”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要求。
儒道墨三家思想各有特点,但又相互关联和交融。
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强调教育和人格培养;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主张无为而治,注重个体修养;墨家思想关注公益和社会平等,提出实利和非攻的理念。
这三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核心地位;道家思想则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发展和推广;而墨家思想则在战国时期有一定影响力。
总之,儒道墨三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核心思想分别强调人伦道德、个体修养以及实利和社会平等。
儒道三家思想总结

儒道三家思想总结儒、道、三家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思想流派,分别代表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这三家思想集中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主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其核心观念是仁、礼、孝、忠、信。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张以仁爱的德行来维系社会秩序。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们要尊重他人、尽孝道、讲求礼仪,并认为这些行为可以带来社会和谐与稳定。
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强调个体的教育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教育、家庭伦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以道德自然的原则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的核心观念是“道”,认为宇宙万物皆从“道”而生,也应该按照“道”的规律运行。
道家强调个体应该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自我解脱的境地。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以自然为师去行为。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等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传承。
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全面系统哲学思想之一,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人伦观念。
墨家强调普遍的人类情感和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主张“兼爱”、“非攻”和“尚同”。
他们反对特权和权力的集中,提倡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墨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对道德伦理、政治观念和科学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倡以和平和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反对战争和压迫。
这三家思想虽然有不同的观念和主张,但都在影响和塑造着古代中国社会。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然观念,墨家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和社会公正。
这三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道德观念、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儒道三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然观念,墨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公正。
儒三家思想简短总结

儒三家思想简短总结儒三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和墨家。
这三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
孔子认为人具有天赋的仁爱之心,即仁心,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仁心,实现和谐和善的社会关系。
孔子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主张以仁为中心,实行“君子”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和谐和公正,主张尊重他人,尊重礼仪和传统价值观。
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家是古代中国思想体系中的另一重要流派,主张追求自然和道的境界。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通过“道”而运行和发展的。
道家主张超越边界和限制,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自然的状态。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追求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
道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追求内省和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道家的思想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支持和诗歌创作的灵感。
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另一重要学派,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强调宽容、平等、公正和普遍的爱,主张通过兼爱和非攻的原则来实现和平和社会的和谐。
墨子批判了当时的战争和社会不公现象,主张废除战争和暴力,推崇和平与爱的理念。
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儒三家分别代表着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
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主张以仁为中心,实现和谐和善的社会关系;道家强调追求自然和道的境界,倡导无为而治和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社会不公现象,追求和平和社会的和谐。
这三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总结

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总结儒、道、墨、兵、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五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思想特点和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的总结,共计1000字。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伦道德和政治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孝悌之道,尊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权威,认为个人德行和礼仪的恪守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儒家思想主张的仁德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感恩、友善和谦卑。
儒家思想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广泛传播,并且对中国古代的政策制定和社会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注重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自由解放。
道家思想强调道德真谛的追求和尊重自然规律,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无为而治和非争的境界。
道家思想对个体的修养和自身文明的提升探索,对于人类发展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反对战争,以墨子为主要代表。
墨家思想反对阶级压迫和社会不公,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以爱、和平和公正为原则,推崇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寻求社会公平和国家和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兵家思想的核心是兵法,注重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
兵家思想关注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强调兵者、国家安全和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代表作,提出了“计”、“谋”、“军”等重要概念,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严厉的统治,以商鞅、韩非为代表。
法家思想认为严格的法律制度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主张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国家和社会。
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政法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综上所述,儒、道、墨、兵、法五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道德和政治治理,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体道德修养;道家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与自然和谐共生;墨家思想提倡兼爱和反对战争,追求公平和和平;兵家思想关注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严格的统治。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中国四大思想学派的总结

中国四大思想学派的总结中国古代的四大思想学派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这些学派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四大思想学派的总结。
首先是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道德修养。
儒家注重人的道德教育和德行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和品德的提高,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的状态。
儒家追求的是和谐、均衡和稳定,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家族和社会的和睦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政府治理和教育领域。
其次是道家学派。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认为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和道德。
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尊重个体的选择和人生道路。
道家思想强调非争,主张追求内在的自我完成,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我实现。
道家对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诗歌、音乐和哲学领域。
第三是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思想注重公平和社会福利。
墨家学派强调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帮助,摒弃战争和对别人的伤害。
墨家学派强调公平和社会福利的追求,主张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平衡,各个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
墨家的思想在中国的 ethical、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发展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韩非子,法家思想注重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家主张权力集中和强大的中央政府,强调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法家学派注重实用主义和秩序的维护,对政治和社会治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理论和国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思想学派——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在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结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思想的理念。
这些传统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智慧和指导,也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孝顺父母,遵守礼仪规范,互助互爱,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自然方式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倡导人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遵循自然规律,不执着于功利和权力,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强调个体修养与内在修行的重要性。
三、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强调人生的无常性和苦难,倡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对众生的慈悲。
佛教强调“四谛”和“八正道”,认为通过禅修和般若智慧,人们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佛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修炼和追求生命的意义。
四、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倡导人们应该遵循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原则,摒弃战争和冲突。
墨子认为,只有推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墨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践,注重公平和正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倡导依法治国和严明的法律执行。
法家强调对人的管理和规范,认为唯有严厉的法律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民间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许多民间信仰的内容,如崇拜祖先、信奉天地之灵等。
这些信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力量和神秘宇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涵盖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各种民间信仰。
这些传统思想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智慧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文君的数字爱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
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无聊,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焚香
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色未黄,我欲
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
我为男。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者爱人”之说,继续强调爱有差等。这
也是他与墨家的“兼爱”分歧最大的地方。孔孟主张爱有差
等,提出爱父子要胜过爱兄弟,爱兄弟要用胜于爱邻居。墨
子“兼爱”的则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这种爱是不分贵
贱和亲疏的。由此可见,孔孟的“仁爱”是“仁者爱人”,
而墨子的“兼爱”则是“人爱人人”。这两种爱相互比较就
可以看出,孔孟之爱是一种有选择的爱,墨子之爱是一种“博
爱”。如果说儒家“仁爱”是人世间美好的善与爱的,那么
墨家的“兼爱”则是人世间广博的“大爱”与“至善”。正
所谓大爱无疆,止于至善。只有“人人爱人”才能达到“人
爱人人”,只有“我爱人人”,才能“人人爱我”。这种大爱
与至善也正与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
求是一致的。
儒家的“仁爱”是“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是“人爱
人人”。如果说儒家的“仁爱”是美好的善和爱,那么,墨
家的“兼爱”就是广博的大爱和至善。春秋滕国是中国“仁
政”和“善治”思想的试验田,“善国”不仅是对孟子“仁
爱”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其“善治”理念也受到了墨子
“兼爱”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墨两家共同倡导的“仁政”在
这里双流归一,终成善国。因此,滕州不仅是中华善文化的
发源地,而且还是和谐文化的发源地。
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
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
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
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巫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说“爱我身于吾亲”,很可能是墨家文献的夸大其词。这
显然与儒家强调的孝道不合。除了这一句以外,巫马子的说法总的看来符合儒家精神。
因为照儒家看来,应当爱有差等。
谈到这些差等,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
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自
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
使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
础上进行的。
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过来说也就是
行“仁”,这都是孔子倡导的。这其间并无任何强迫,因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侧隐之
心,不忍看得别人受苦。这是“仁之端也”,发展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爱人。但是同样
自然的是,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一般的人,爱是有差等的。
儒家的观点是这样。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这会
不会弄成薄父母而厚别人,且不必管它,反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儒家的有差
等的爱。孟子抨击“墨氏兼爱,是无父也”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一点。
在爱的学说上,儒墨的上述分歧,孟子及其以后的许多人都很清楚地指出过。但是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带根本性的分歧。这就是,儒家认为,仁是从人性内部自然地发
展出来的;而墨家认为,兼爱是从外部人为地附加于人的。
也可以说,墨子也回答了孔子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应当行仁义?
不过他的回答是根据功利主义。他强调超自然的和政治的制裁以强迫和诱导人们实行兼
爱,也与儒家为仁义而仁义的原则不合。若把第五章所引《墨子·兼爱》篇的话与本章
所引《孟子》论“四端”的话加以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两家的根本分歧。
政治哲学
代表的阶层不同 儒家代表的是落寞的旧贵族阶层
墨家则代表平民阶层 根本利益不一样
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墨家讲兼爱(无区别之爱,爱所有人)与道家讲不爱(不爱所有人即是爱所有人】都是一种
博爱 思想都一样
墨子本是儒家弟子,后因认为儒家学说繁琐而自创一家。墨家成员多为当时社会
的小手工业者与小贩,因此主张,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其学说偏重于社会伦理。
而道家则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考,即偏重于哲学。
此外,由于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阶级都有不同的利益。墨家主要代
表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因此提出了兼爱一说,来保证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等基本权
益;道家则代表了在社会旧制崩解中信仰崩溃的上层人士,更关注人们的心理。
其思想实质并不相同。
因此,墨家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各阶级矛盾斗争的结果,有深刻的社会因素。
关于墨家和道家:
一,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二,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
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
三,墨家提倡生产劳动,道家则是脱离生产劳动的;
四,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下层社会,而道家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
五,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
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
六,在哲学上,墨家主要贡献是逻辑,而道家的长处则体现在直觉上;
七,两家都对科技有贡献,都主张节欲.
八,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
九,墨家主张”明鬼”,而道家则从鬼神的影响中跳了出来.
十,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十一,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全部成员只服从于”巨子”一人,而道家则没
有严密的组织.
十二,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