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雨果·闵斯特伯格2、古典管理理论:早期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3、当代管理理论中主张随机应变理论4、什么是归因?追根究底,指人们对他人或( 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5、性格的表述: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6、胆汁质的类型:7、性格中的情绪特征:抑郁寡欢、朝气蓬勃8、态度的五大特征:针对性、社会性、协调性、稳定性、间接性9、人的需要:生存、社交、发展10、非正式群体的分类: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积极型11、群体内聚力: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12、顺从: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
13、建设性冲突:凡是双方目标一致,只是手段不同所产生的冲突,大都属于建设性冲突14、妥协: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既得利益的做法15、正式沟通:只进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1617、人际关系的基本功能:感受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18、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人19、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20、能力: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21、晕轮效应:一个人在某一特性上受到很高或很差的评价时,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的其他所有特性的评价。
22、管理学之父:泰罗2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组织心理与管理24、能力的分类:认知、技能、智力25、自我认识:指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存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26、态度的形成过程有哪些?服从、同化、内化27、个体活动的效率取决于什么?能力和动机28、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29、马斯洛提出的理论:需要层次论30、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是照明实验31、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32、构成社会人假设理论的基础: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33、日本威严大论:Z理论3435、知觉的定义: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动机:是一种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动力。
它包括以下三个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的因素:需要、驱力和诱因。
动机主要有激发、导向、维持和调整等功能。
3.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组织提供提供劳动或完成任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或酬谢。
它是劳动力价格的支付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时又是人力资本竞争的价格表现。
新酬按照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性新酬和非经济性新酬。
5.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以个人出资的方式,或贷款融资的方式,来持有本企业的一部分特殊股票,并委托员工持股会集中管理的一种产权组织形式。
6.工作设计:是指对工作完成的方式以及某种特定工作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进行界定的过程,包括岗位轮换、岗位扩展、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等形式。
7.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觉自愿地表现出来的、非直接或明显地、不被正式的报新系统所认可的、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个体行为。
8.工作投入:是指由于个体在心理上对目前工作的认同,因而引发的重视个人工资表现,并主动参与工作的行为。
9.社会知觉:是个体收集、整合和揭示关于他人信息的过程,人们的行为是以社会知觉而不是现实为基础的。
10.自我知觉: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不一定准确。
尽管自尊高有一些优点,但自尊过高会造成自利性偏差,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11.归因:是人们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
对应推断理论认为,人们根据行为推测他人的特点;因果推断理论认为,人们根据推测的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信息解释行为的原因。
12.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或其他信息传递系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识别、获取、储存、传播、开发和应用,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新价值的能力,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和核心竟争力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
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3、人的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4、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5、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性格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6、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7、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或者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尚未达到要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形成欲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缺乏;二是期待。
8、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9、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10、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1、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形成又是有条件的,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2、个性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
它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对组织有利也有弊。
所以,对个性存在差异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编1、人性假设(P61—P74)【掌握】⑴“经济人”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
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⑵“社会人”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
⑶“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⑷“复杂人”假设:人是很复杂的,不仅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同一个人本身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和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
第二编1、霍兰德个性与工作匹配理论(P102)【理解】一个人的志趣跟他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匹配,决定着他的工作满意度感和离职倾向。
六个类型:实际型、研究型、社交型、传统型、有魄力型、艺术型。
2、归因理论(P131)【理解】①心理活动的归因,即人们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应归结为什么原因②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对其心理活动的推论,这是社会知觉归因的主要内容③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这就是说,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类似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3、需要动机理论包括(P141—P162)【理解】需要层次论、ERG理论、双因素论、麦克里兰的权力、合群和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4、双因素理论(P149)【掌握】①赫茨伯格认为造成职工非常不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
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够消除职工的不满,还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这一类因素被称为保健因素。
管理心理学专—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专—复习资料基本题型:单选、多选、推断、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1一、单选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C)。
C、问卷法2、群体动力理论是(D)心理学家勒温D、美国3、(A)理论是管理理论进展的第一阶段。
A、古典管理理论4、(A)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5、(C)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C、孟子6、在汉代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有点类似(D)理论。
D、Z理论7、气质是人的(A)特征之一。
A、个性心理8、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C)。
C、稳固性9、价值观是人的(A)心理基础。
A、期望10、企业价值是(C)。
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二、多项选择题1、个性心理包含(ABC)。
A、人的个性B、人的需要C、人性管理2、管理心理是指(ACE)。
A、激励行为C、劳动者心理E、创新行为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紧理论包含(A BCD)。
A、需要层次理论B、X理论C、Y理论D、群体行为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的要紧学派是(A BCE)。
A、社会系统学派B、决策理论学派C、经验主义学派E、管理科学学派5、人类行为特征要紧有(A BCD)。
A、自发的行为B、有目的的行为C、持久性的行为D、可改变的行为三、推断题1、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
(√)2、霍桑工厂试验涉及行为关系理论。
(×)3、霍桑工厂试验是由心理学家霍桑主持的。
(×)4、早期管理理论是由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
(√)5、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巴贝奇提出的。
(×)四、名词解释1、霍桑试验:是于1924年至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
这个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间的相互关系。
要紧内容:1.照明试验2福利试验 3 群体试验4谈话试验。
4、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团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表达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通常规律的理论。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管理心理学总复习第1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管理心理学的定义(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指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调动人积极性以便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情的一门学问。
(2)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说,就是研究组织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管理的“心理”现象与规律,而不是研究“管理”本身,从而划清了与管理学的界限。
管理心理学以研究人为中心,重点是心理分析(要管理人必须管理其心),这也是这门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的质的特殊性。
(2)研究“管理”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即研究“管理状态下的人”的心理现象与规律,从而划清了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界限。
(3)管理心理学包含了三个层面的研究:个体、个体所在的群体,以及群体所在的组织。
它既着重研究个体的管理心理特征,也分析群体乃至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寻求有效管理的关键心理学条件与途径。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推行人本管理。
在管理方式上,强调要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各种激励机制;在管理制度上,强调民主管理;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上,强调合理用人,人尽其才)(2)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工作绩效(3)增强思想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心理及其行为特点;研究组织中的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特点;研究组织中的组织行为特点;研究组织中的领导行为特点5.怎样学习管理心理学首先,明白这门学科的两种属性。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同名47689)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同名47689)a. 是否有外界压力b. 是否有他人在场c. 是否出于内心自愿d. 是否有人支持题目14(D)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几次测量的分数相差悬殊,便说明此测验的性能不稳。
a. 效度b. 常模c. 参照点d. 信度作业二题目1群体决策优点有(B )a. 节约时间b. 完整、全面c. 提倡不同意见d. 责任明确题目2从周哈利窗口理论看,提高沟通有效性的方法是(C )a. 改变身体语言b. 改变兴趣c. 增加自我表露程度d. 增加评价题目33不属于建设性冲突的特点的是(B )a. 关心共同的目标b. 由问题争论转为人身攻击c. 乐意了解对方的意见和观点d. 大家以争论问题为中心题目4虚拟团队主要利用(B )将实际上分散的成员联系起来。
a. 面对面会议b. 电脑技术c. 电话d. 传真题目5非言语沟通作为一种辅助的沟通方式,对信息的传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言语沟通中,传递信息量最大的形式是(B )a. 言辞b. 身体语言c. 语调d. 环境布置题目6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是(A )a. 9.9型b. 1.9型c. 9.1型d. 5.5型题目7根据相互作用理论,每个人在心理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以下哪项内容不(A )a. 自我状态b. 儿童自我状态c. 成人自我状态d. 父母自我状态题目8关于正式群体,以下哪项说法不(C)。
a. 正式的、官方的组织结构b. 具有稳定的结构c. 主要为满足成员心理需求d. 成员协同合作题目9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A )a. 从众行为b. 自然行为c. 大众行为d. 社会行为题目10以下哪项不属于群体决策技术(A)a. 民主集中制法b. 德尔菲法c. 头脑风暴法d. 名义群体法•霍桑试验结论第一,职工是“社会人”。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个性:是个体带有的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气质: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方面的特点。
5、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6、能力: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里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7、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8、期望: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9、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0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11、领导:可以引导和激励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12、组织: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
13、人群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个人同上级、同事、下层及顾客等之间的关系。
14、团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团体内的成员在工作上互相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感情上交互影响,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
二、填空题:1、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等三个阶段。
2、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将情绪分为三类:激情、心境、热情。
4、按社会性内容,可将情感分为三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5、个性的特点:独特性、综合性、稳定性。
6、个性的形成经历三个时期:儿童时期、学生时期、走向社会。
7、能力的影响因素有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
8、欲望的特性有无限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
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攻击 B.倒退 C.投射 D.退化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练习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A.个体心理 B.领导心理 C.组织心理 D.群体心理 答案:ABCD 2、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案例分析法 D.实验法 答案:ABCD 3、管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大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 A.人际关系理论阶段 B.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C.传统管理理论阶段 D.现代管理心理学阶段 答案:ABD 4、法约尔将管理划分为哪几种职能?( ) A.计划 B.指挥 C.协调 D.控制 E.组织 F.领导 答案:ABCDE 5、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点?( )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答案:ABCD
A.需要 B.能力 C.动机 D.期望 答案:B 10、德尔菲技术是由______公司提出的。
A.通用公司 B.宝洁公司 C.兰德公司 D.福特公司 答案:C 11、社会知觉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提出来的。
A.明茨伯格 B.布鲁纳 C.梅奥 D.赫茨伯格 答案:B 12、_____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管理心理学》辅导资料
《管理心理学》辅导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练习
1、______ 是借助人的感觉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答案:B
2、研究者在某一绩效好的公司进行实地走访,用较长的时间体验生活,对其员工状况、生产经营情况、智
答案:C
6、______ 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A.需要 B.动机 C.期望
D.能力
答案:B
7、双因素理论是由______ 提出来的。
A.赫茨伯格 B.弗鲁姆 C.马斯洛 D.麦格雷戈 答案:A 8、以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______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A 9、______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答案:D 24、在群体或组织中,信息的自上而下的沟通叫做_____。
A.平行沟通 B.垂直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答案:D 25、在强化理论中,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行为方式,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出 现的可能性,这种强化称为_____。
答案:B
34、“例外原则”是由_____提出来的。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答案:A
35、工作再设计最早表现为_____。
A.工作扩大化 B. 自治工作群体 C. 工作丰富化 D. 工作轮换制
答案:A
36、某厂发放的一笔奖金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一经取消,职工便怨声载道,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这
A.知觉 B.情绪 C.情感 D.意志 答案:A 13、人们最初接触或交往后获得的信息往往比后来获得信息有更大的影响,这种知觉偏差称为_____。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C 1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 心理效应称为_____。
C.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期望值 D.提高人们对获奖的自由度
答案:A
39、某厂一计时工人因不能在规定的一小时内吃完午饭,而受到厂长的批评,请问这是一种_____性质的强
化。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衰减
答案:C
40、某领导同志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狠狠地打击本厂的一些不良现象,来个“杀一儆百”。这对广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逃避作用
答案:C
43、“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_____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反向作用
答案:B
44、_____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思考为前提的。
A.自主性 B.坚定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答案:C
45、对容易受暗示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_____。
A.表同作用 B.投射作用 C.文饰作用 D.反向作用
答案:A
29、组织文化不具有的功能是_____。
A.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辐射功能 D.规划功能
答案:D
30、气质类型中的抑郁质的主要行为的特征不包括以下哪条_____。
A.孤僻 B.体验深刻 C.行动迟缓 D.情绪不易外露
答案:D
31、心理现象主要包括_____两个方面。
A.坚定性 B.自制性 C.自主性 D.独立性
答案:B
46、对前怕狼、后怕虎,不能做出决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_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独立性 D.坚定性
答案:B
47、_____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A.思维 B.知觉 C.情感 D.意志
答案:D
48、下列哪一个管理科学阶段把组织看成为封闭的社会性模式。_____
C.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D.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答案:B 51、如果职工 A 和职工 B 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 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_____。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 B 的报酬 D.使 B 减少投入 答案:B 52、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 们买了个没有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A.首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C 15、心理过程的三个过程中,最基础的是_____。
A.情感过程 B.认知过程 C.意志过程 D.知觉过程 答案:B 16、情绪三维模型是由_____提出的。
A.普拉切克 B.伊扎德 C.戈尔曼 D、米歇尔 答案:A 17、_____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
A.双趋型冲突 B.双避型冲突 C.趋避型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A 59、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人是________。
A.海曼 B.梅奥 C.勒温 D.法约尔 答案:B 60、一员工在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受到另一同事的阻挠和不配合,他直接怒视。这是挫折中的哪种表现 行为?________
6、个体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答案:ABC 7、需要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和渴求状态,它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 A.多样性 B.发展性 C.普遍性 D.层次性
答案:ABD 8、下面对动机的分类,正确的有哪几项?( ) A.根据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这一原则,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说明这笔奖金是_____。
A.强化因素 B 保健因素 C.激励因素 D.精神因素
答案:B
37、“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反映了工业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_____
A.公平 B.消费 C.供需 D.动机
答案:A
38、银行开展有奖储蓄,事先公布奖励的物质和奖金的数额主要是为了_____。
A.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效价 B.提高人们多获奖的公平感
A.信息 B.沟通 C.信息流 D.物质流 答案:B 18、员工向上级汇报工作、陈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申诉、员工态度调查,这是属于_____。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单向沟通 D.双向沟通 答案:A 19、管理就是决策,这是由_____提出来的。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梅奥 答案:C 20、不属于头脑风暴法的四条原则的是_____。
大职工来说起到了什么强化作用?_____
A. 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衰减
答案:B
41、把上班迟到的原因归于交通事故,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题目太难或评分不公正等都是心理防御方式的
一种,即_____。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逃避作用
答案:A
42、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_____的表现。
A.消退 B.负强化 C.正强化 D、消极强化
答案:B
26、“酸葡萄效应”是属于妥协性措施中的_____。
A.文饰作用 B.投射作用 C.替代作用 D.反向作用
答案:A
27、“甜柠檬效用”属于妥协性措施中的_____。
A.表同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反向作用
答案:B
28、一个人相当演员,但是条件不够,就模仿演员的穿着打扮,这属于妥协措施中的______。
A.不允许批评存在 B.随意发言是非常受欢迎的 C.不追求数量 D.鼓励接力棒战术 答案:C 21、霍桑试验认为_____是提高职工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