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八上语文期中试卷2011.10.20

合集下载

2011年初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1年初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11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选项。

(共10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追悼.(dào)俘.虏(fǔ)挑拨离间.(jiàn)B.给.予(jǐ)寒噤.(jìn)缅.怀(miǎn)卑鄙.无耻(bì) C.揣摩.(mó)提.防(tí)仍.然(rénɡ)心旷神怡.(yí)D.奢侈.(chǐ)威吓.(hè)矜.持(jīn)战战兢.兢(jī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长拒绝汉青全神贯注B.寂莫遗憾承认置之不理 C.骄傲悲愤培养流连忘返D.报酬羡慕姿式坚定不移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4.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

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

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

A.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小马路边上的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

B.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

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C.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

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D.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

小马路边上的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未有天才之前》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谈骨气》吴晗历史学家C.《独立思考》巴金现代作家D.《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二、填空(共12分)6.默写(6分)(1),燕然未勒归无计。

201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初二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táng()!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yǐ()。

情yù()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 )便往往触他之怒。

、、、2、下列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疮疤(chuān)震悚(sǒng)针灸(jiū)迂腐(yú)B.蹒跚(shān)栅栏(zhà)箱箧(qiè)交卸(xiè)C.尴尬(gān gà)吊唁(yán)撬开(qiào)舀米(yǎo)D.惟妙惟肖(xiāo)烦躁(zào)塌败(tā)愧怍(zuò)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 右手倚一衡木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本报西昌10月1日电(记者赵永新)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
文试题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2 分)
一、完成1-6 题。

(22 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2 分)
(1)阻遏()(2)颓()唐
(3)心情烦zào()(4)穷愁liáo()倒
2.依次填入下面几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的老玉米一样。

(2)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
(3)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A.(1)顽固(2)抓缩斜(3)站立
B.(1)顽劣(2)攀移斜(3)镶嵌
C.(1)顽劣(2)抓移倾(3)站立
D.(1)顽固(2)攀缩倾(3)镶嵌
3.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已经”、”完全”均为副词。


B.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而且”均为连词。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试题黄腊民族中学考号:姓名:班级: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1、请将下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

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2分)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锐不可当.()震悚.()颓.唐()拂.晓()寒jìn ( ) jiān()灭狼jí( ) jū( )晓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分)眼花嘹乱锐不可当张皇失错穷困潦倒风尘苦旅天下为公鸡淋狗碎歼陌交通无人问津香远亦清亭亭净直世外桃园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①排比②对偶③比喻D、①夸张②对偶③比喻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背影》一文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信客》的语言既质朴又典雅,而且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句。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伟大的发现,杰出的成就_______值得欣赏,________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________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也都同样值得赞赏。

2011年秋季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目

2011年秋季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目

2011年秋季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目2011年秋季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卷共18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应用(32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眩.()目(2)深湛.()(3)jīn( )持(4)悲天mǐn( )人2.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1)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2)味道鲜美可口。

()(3)脸上泛出光彩。

()(4)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3.仿写下列句子(2分)例: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白天没有阳光。

4.背诵默写(12分)(1),娇儿恶卧踏里裂(2),,风雨不动安如山。

(3),邀我至田家。

(4),柳暗花明又一村。

(5)四面边声连角起。

,。

(6)谁道人生无再少?,。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5.名著(10分)(1)《水浒传》写的是以为首的108位英雄,聚义在,,,造反起义的故事。

(2)梁山108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他的绰号是。

(3)李逵的绰号是,试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情节名称:;鲁智深的绰号是,试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情节名称:。

二.阅读(5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至9题(15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何()夜无月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解.衣欲睡通俗易解. B.欣然起行.行.万里路 c.念.无与为乐者私心杂念. D.积水空明.深明.大义8.翻译句子(6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3分)句子:景物特点:(二)阅读下文,完成10至13题(20分)1 / 52011年秋季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目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A卷新世界进修中心初高中部(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5分)1.选择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

()(2分)A. 潺潺(chán)疟(yào)子污秽(huì)更著(zhù)风和雨B. 执著(zhuó)剐(guā)茕茕孑立(qióng jiã)勉强(qiǎng)C. 兀(wù)自疟(nüâ)疾瘴(zhàng)气橐(tuó)D. 绾(wǎn)欲说还(hái)休冰镐(gǎo)貂裘(qiǘ)2.选出下列词语全正确的一组()(2分)A、寒噤哀悼锐不可挡转弯抹角B、搀扶鞠躬无人问津谈笑风声C、狼籍烦燥大庭广众微不足到D、颓唐洗劫响彻云霄铸剑为犁3. 选择下列错误的一项()(4分)A.《芦花荡》和《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这两篇文章被选自“白洋淀纪事”。

B.孔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告诉我们常除忧患,多受磨难,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

C.“生命之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连结登山者身体的绳索,这是物质之线,二是指登山者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品格,挑战极限、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精神之线。

D.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4.在横线上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营养的确是大脑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 ) 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种物质——氧的作用。

( ) 大脑的抗缺氧能力低,( )考生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等问题。

( ) 考生家长要注意提高孩子大脑抗缺氧能力。

A.因为但是所以所以 B.但是如果因此因此C.然而如果那么因此 D.然而不但而且所以5.填写古诗文。

(5分)(1)一夕轻雷落万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2011年秋季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一、听说(10分)一、听说(10分)1、听写。

(请注意听录音,然后用楷体字或行字把这八个字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田字格。

)(2分)2、听一则关于“莆仙待客之道”的介绍,完成下面填空题。

(3分)(1)莆仙人招待第一次上门的客人一般会煮一碗_______。

(2)莆仙人招待远客一般用_______。

(3)莆仙人招待稀客或贵客除了采用以上两种接待规格处,通常晚上还要_______。

3、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问题(5分)。

(1)你认为他们引用诗句要说明各自的什么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你的观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70分)(一)古诗文背诵。

(10分)4、背诵默写。

(请任选十格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⑵《望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登临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关于生死哲理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陋室铭》中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句表达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汉乐府《长歌行》表达人生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201110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201110

华亭三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中期考试试卷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只要沉着冷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一、积累与运用(37分)1、请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

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2分)2.根据语境写汉字或注音。

(3分)(1)中国以“非常举措”阻è甲型流感疫情màn 延。

(2)历史,现实,在雨中róng 合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miù的画面。

(3)拐弯抹.角()颓.唐()3.修改病句。

(2分)(1)张老师已经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牵挂着那班孩子们。

(2)大家就如何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选手们的表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B.2006年6月9日,令广大球迷梦寐以求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拉开帷幕,历时一个月的64场精彩比赛将使球迷们大饱眼福。

C.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令人感动,他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

D.当记者来访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假药案的几位药检人员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都是非药学专业并从未接受过专业上岗培训的。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 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 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D 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①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②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更正。

(2分)锐不可挡张皇失措狼籍微不足道铸剑为犁长途跋涉穷愁缭倒锁屑错别字:更正:3、积累。

(11分)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出自此文的成语有()(至少写两个)。

②《陋室铭》中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③《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义相反的句子是();把“莲”比作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④《大道之行也》中写大同社会总体特征的句子是()。

⑤《望岳》表明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诗句是()。

⑥《春望》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的句子是()。

⑦《石壕吏》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诗句是()。

⑧《长歌行》(汉乐府)中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哲理句是()。

4、给下列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语花文学社方圆报道近日,磨市镇中心学校食堂实行排队买饭新规定。

10月10日起,磨市镇中心学校在值日、值周教师的组织下,实行排队买饭新规定:学生进餐排队买饭均在离售饭窗口1.2米处的水磨石线外站立等候,窗口处最多容许2人同时买饭;同时,买饭的同学从西侧大门和东侧大门进,从中间大门出。

这样,既防止买完饭的同学转身时与后面的同学发生冲撞,或把饭菜弄沷到其他人身上,又方便买饭的同学畅通离开,不至发生拥堵现象。

这一新规定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目前,磨市镇中心学校新建食堂排队买饭的情景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第二部分:阅读(53分)一、阅读《王勃故事》,答题。

(12分)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至勃③,汎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矍(jué):惊惶。

⑥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⑦寤:睡醒。

5、用“/”线为下边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6、文中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1分)7、理解加点词语:(2分)语益.奇()乃.矍然曰()及.寤()援.笔成篇()8、翻译“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

(3分)9、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2分)10、有人说王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懂谦让,其恃才放旷的为人之道是不可取的;也有人说,王勃才高八斗、特立独行、阳光自信,是青少年学习之楷模。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3分)二、阅读《爱的旅程》答题。

(8分)爱的旅程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

”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

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

”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

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

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

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

”父亲吩咐。

儿子拖下条麻袋。

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

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

“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

这就是那只母刺猬。

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

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

”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

”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一天一夜。

很有可能,也不一定。

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

“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

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

”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

现在想想,多遗憾。

“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

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

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

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

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

“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

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

”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

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

”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

“刺猬呢?爸爸,刺猬呢?”“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

“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

”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

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

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

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

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

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

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

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

”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嗯。

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

”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1、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的故事;一条是关于()的故事。

(2分)12、怎样理解“嗯。

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

”这句话?(2分)13、文章最后写道:“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儿子为什么流泪? 谈谈你的看法。

(2分)14、读了《背影》及本文后,请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比喻手法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或感受。

(2分)三、阅读《芦花荡》节选,答题。

(11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bào 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1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提.防()bào怨()16、“小船又飘回来”的“飘”照应前面的哪句?“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中“敌人的愿望”指的是什么?(2分)17、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2分)18、“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19、在文中找出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3分)四、阅读《父亲》答题。

(11分)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

”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

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好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

”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

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