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课件4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课件(28张PPT)

•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 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 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 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 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 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 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 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 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 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 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 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 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 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 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理清结构思路类鉴赏++课件68张+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 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最后,掌握行文构思技巧及作用。
三、设问方式
(一)直接考查(明考型): 直接梳理文章思路
(2012·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 写作思路。 (2012·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缘由: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 或事件即为由头。
2020年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第9题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2.梳理行文脉络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勾画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
(二 ) 线索解题方法
(五)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
围最广。 《藤野先生》 作者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抒发了作者对于藤野先生 的怀念之情,也赞扬了藤野先生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 高尚品质。 回忆藤野先生——追述自己当年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 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其次,针对情绪变化,寻找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心 里颇不宁静”“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 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合即可。
02
高考散文
一、散文思路结构
散文思路结构类型
状物抒情 类散文
写景叙事 类散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考纲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文章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正确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将其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3、能够根据要求对各层次进行归纳整理;[来源:学§科§网]4、能够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5、能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6、能够分析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1】[来源:Z。
xx。
]例如《在山阴道上》第3-①题: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解析】虽然这道题考查的是技巧,但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思路与结构,即文章材料是如何选择、安排的,层次如如何推进的。
这主要体现在:1、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虽重在参观鲁迅故居,但融合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和鲁迅作品的一些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明线是作者的游程,暗线是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明暗交错,相互映衬,完美表现主题。
【典型例题2】例如《乱世中的美神》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有什么作用?【解析】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无关系。
作者为了表现李清照不为当时任何人理解,突出李清照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气节有人格追求的女子的孤独与悲哀,就多次用“孙姓女孩”来和李清照做对比,形成反面衬托的效果。
这题考查的是作品材料运用的效果,也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匠心。
[来源:学科网ZXXK]【典型例题3】例如《江南的冬景》第3题: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专题复习《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课件

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三步: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 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 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外内查查关语系意。。查对找照时原,文要,注精意读上相下应文文之字,
间查的找关区系位,的主相要关包叙括述:与话选题项关有系没—有—意与思前上 后的文差是别否,属尤于其同是一一话些题细;微逻的辑差关别系,—如—程在度、 逻范辑围上、与角前度后、文先是后否顺一序致等。。
【课堂练习1】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 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 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 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 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 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1)分清文章出现的概念(主概念与次概 念及其关系)。
(2)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注意表程度表范 围的副词。
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一步:划读原文找“概念”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 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 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步: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 破法; 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 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 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 “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 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 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 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考点三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课件38张

续表
递进式 文本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并不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后文的论证是在前文论证 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递进式结构中各个层 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
对照式 在论证过程中,将一正一反的两种看法或论据加以对照比较,或明辨是非,或突出 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论据材料的对比,一 般是相邻两段之间或主体段落内部的正反对照。
对比论证 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可以辨明是非利弊,达到否定错误论点、阐明正确论 点的目的,让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
续表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进行比喻来证明论点。能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论证文本的观 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浅显易懂,易于被理解和接受。ຫໍສະໝຸດ 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假设论证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因证 果,或以果证因,还可因果互证。
将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这种论证 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 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与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证明论点。
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存在或不存在,将会发生什么。假设论证的一般 方法: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
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 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 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 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 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 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 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层级。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层级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一方面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写作技巧等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而且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题型分析】:例1、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囊括了两个考点。
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考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
通读全文,很容易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语句,童年-初中—后来--再大一点—十几年前—现在,结合文意,很容易地概括为: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行文脉络、论证结构、论证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林庚《说木叶》
论证方式
立论——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直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性
驳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 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
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总分总式:①总—分,②分—总,③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总—分—总
并列式:①并列分论点;②并列论据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 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 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 月 刊 , 起 初 仍 以 研 究 和 发 展 沿 革 地 理 为 宗 旨 。 1935 年 , 《 禹 贡 》 开 始 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 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 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 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 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 改革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二、考点研读
1、考纲相关要求 2、近几年的命题特色
(详见教材285页)
三、高考回眸
【08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 分析。 【07四川卷】16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 简要回答。 2008湖北卷《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 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0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16、窗子在全文的 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2010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17、文中 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 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③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见P288“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 3.有意识地运用答题模式 开头: (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 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 衬、映衬)了……。 中间: (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 与上文(下文)……相照应,与……形成对比, 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结尾: 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 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 一般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 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 文章全貌。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 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 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