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4《古代的经济政策》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臵的钞关,略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 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 动辄对商人以违反规 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 之弊、 包揽之弊、 关牙之弊、 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 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答案:B
反馈点2
重农抑商
5.汉景帝时期,曾经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 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表明我 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C.农商皆本 B.工商皆本 D.重商抑农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是限制 商人的措施及重视谷物和丝麻的言论, 这明确表明了重农抑商的态 度。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海外贸易,而是严格 限制,故选 B 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反馈点4 拓展与综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
而土地止有此数, 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兼收倍获, 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 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答案:C
10.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 用在于( ) 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4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4张PPT)

养蚕图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 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 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和小农经济的政策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目的: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1、始于商鞅变法
3、“重农抑商” 政
策的表现
2、重农:奖励农耕 3、抑商:严格管理工商业
4、“重农抑商” 阻碍商业的发展 政 策的后果
强化了自然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
各时期政府重农抑商所采取的措施:
•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农 本商末); • 西汉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商人势 力; • 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太 祖、清雍正帝)。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土地制度的演变
• • • •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土地属于国家,即井田制; 春秋:私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 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并被后代一直沿 用;
2、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兼并严重
二、“重农抑商”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 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 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 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1、含义:是一种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 •
3、禁海、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22张)(共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22张)(共22张PPT)

均田制 明朝多次丈量全国土地
(3)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思考:重农抑商政策最早什么时候提出? 如何发展?推行的目的是?原因是?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 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而商贾大者积贮备息,小者坐列贩卖,操起奇赢,日游都市, 乘上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 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客观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3.影响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御外敌的作用 消极: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 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 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1.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 ——井田制
(1)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层层分封,不转转让和买卖;缴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劳动 形同井字
(2)破坏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积极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维 护社会的安定,巩固统治。
消极作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 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 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 力勾结倭寇
(2)内容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闭关锁国” (1)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直接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_1[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_1[1].4

充足资金的作坊 主、商人 自由劳动力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的积累。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国际 市场
劳动力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材料一:“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 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 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骑毂,设钟鼓,备女乐。 ——《汉书· 成帝纪》
材料二:”外戚王凤及其家族“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 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童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 狗马驰逐” ——《汉书· 元后传》 思考:
2. 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理由。
特征
重农抑商政策 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 海禁与闭关政策 禁奢侈
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 2、内容:
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1)直接目的 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 劳动力,资本家剥削雇 佣工人的劳动 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
实质:雇佣关系
机户雇佣机工
商人雇佣居民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30张)(共3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30张)(共30张PPT)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思考: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 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 的统治。
A.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B.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C.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 思想”的影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 安危
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王朝统治 B.加强对商人的剥
C.巩固小农经济 D.保证农业赋税的收入
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 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 贸易。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 是
意度下降。
3、 在 生 产 中 ,有时 由于生 产时间 紧促,发 现的问 题不能 马上解 决,沟通 有难度 。 三、工作心得
1、 在 20XX年 的 工 作 实践 中,我参 与了许 多集体 完成的 工作,和 同事的 相处非 常紧密 和 睦 ,在 这 个 过程中 我强化 了最珍 贵也是 最重要 的团队 意识。 在信任 自己和 他人的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和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影响: 积极:是一种消极自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
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
消极: 但是它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 于西方。
学史感悟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
5.评价:
(分组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重 农抑商政策,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 弊大于利?请说明理由。
利:
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 向前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31张)(共3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质课件(31张)(共31张PPT)
内 容 、 统 一 检查。 2、 加 强 养 成 性的基 础文明 纪律教 育,形 成良好 的行为 习惯。 在开学 的第一 周,我们
把 常 规 教 育 和培养 幼儿良 好的行 为习惯 作为本 周工 作 的 重 点 ,根 据幼儿 的年龄 特点组 织
贝夏 币商
和 西 周 的
两秦 半
汉 五 铢
宝开 元 通
布币
2、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实质是雇佣关系产生)。
养蚕图
手工工场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 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 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 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 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创实成果。 二 、 主 要 工 作及措 施
(一 )德 育 工 作 1、 飞 速 发 展 的幼教 形势使 我们清 醒地认 识到,在 改革 大潮的 冲击下 ,幼儿园 产生了 严 重 的 危 机 感和紧 迫感,要 想在激 烈的竞 争处于 不败之 地,必须 更新教 师观念 ,本着 “ 一 切 为 了 孩子,为 了孩子 的一切 ,为了一 切孩子 ”的宗 旨,加 强师德 队伍建 设,开展 爱 岗 敬 业 教 育,提高 服务意 识,时时 刻刻以 身作则 ,为人 师表,教 书育人 ,按照“ 三个代 表 ” 的 思 想 要求,加 强理论 学习,健 全学习 制度,实 行“ 三统一 ”即统 一时间 、统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4张PPT)




自主思考 右面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
渡航证书。从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这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
影响?
提示:(1)信息:清朝初年,为防止东南沿海抗清势力与西方殖民 势力相勾结,实行严厉的“海禁”,官民出海需要持有政府颁发的海外 渡航证明。
(2)影响:这不仅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 世界隔绝,延缓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探究点
当堂检测
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
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解析:材料“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体现的是抑商
政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探究点
当堂检测
3.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夫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 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B.这种观点与朱熹的经济思想比较接近 C.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叶适是商人出身 D.叶适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注意关键信息:抑末厚本, 非正论也。这表明材料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答案:A
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对商 业征收重税;多方面限制商 人和商业活动
明清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和封建 君主专制统治。客观原因: 防御外国侵扰和对付东南 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严格限制中外交流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 州一处通商;并规定广州十 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外 贸易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政策 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历史意义
井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土地制度之一,对研究 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均田制
起源与背景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为封建社会土地 国有制度,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历史意义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
内容与特点
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只 有使用权,不得转让或买卖。同时, 农民需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地主土地私有制
起源与背景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 主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主 要土地制度。
内容与特点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并出 租给农民耕种,从中获取 收益。农民则需向地主交 纳地租。
历史意义
地主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 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 化。
土地政策的影响
社会影响
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例如,井田制加强了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均田制 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商业逐渐从官府 控制中解放出来,私商逐渐兴起。
秦汉时期
实行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但同时也鼓励对 外贸易。
隋唐时期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
商业政策更加宽松,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 展迅速。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商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重视民生福祉
古代税收政策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现代政府应该更加注重 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民生性。
加强税收监管
古代税收政策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对现代税收监管提供了启示,政府应 该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管力度,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含义: 2、原因: 3、目的: 4、演变:
5、评价:
1. 含义: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 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原因: 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 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 政权统治等问题。(商农争劳力)
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阶级地 位所决定的。 1)根本: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2)农业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和决定性生产部门 3)农业是国家富强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障兵源
A
下面两幅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 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 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 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 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谓“重农抑 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 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 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 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答案为D。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 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C (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解析 18世纪中后期正是清朝统治时期,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国人出海,也严格 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清朝是选 择了陆地。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
倭患 日本武士流为浪人,他们与走私 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 抢劫。倭寇与东南沿海当地土豪、 奸商、海盗勾结,构成倭患,危 及到明朝统治。因此,明太祖下 令实行“海禁”。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 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 持下进行。 闭关锁国。
(2)内容:
(3)实质:
(清朝前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 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以下反映材料中现象对 社会影响错误的是( )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维护自然经济的发展 D D.农业和工商业互相促进 从材料看,反映的是富商巨贾买田地, 对农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富 商巨贾用土地上赚的钱投入工商业,因此D项错误。
解析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2.(2010•浙江卷)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 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 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 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 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 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3.(2010•四川卷)“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 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 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D
【例2】(2010年四川文综)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 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 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主要原因: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2.闭关政策: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 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 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样闭 把关 中锁 国国 禁政 锢策 在正 内像 一 个 笼 子 一
广州郊外的十三行
1、明代的“海禁”: 2、清初厉行“海禁”: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政策”
(1)含义:
1.海禁政策: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2、清初厉行“海禁”: (1)原因: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内容: ①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1)原因:
(2)内容: (3)后果:
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根本原因)
②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性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积极:
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
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 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消极:
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 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
历史表明,农工商都应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① .形成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 ③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弊端及抑制弊 端的措施----土地兼并
①形成原因;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 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 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 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 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 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 日益瓦解。
3、目的(实质):
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 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 征收。(维护基础,征收赋税)
4、演变:(战国
西汉
明清)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 ①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 的工商业,为末业;(农本商末) ②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 的发展; ③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C项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 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 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 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 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 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 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正确答案为C项。
▲影响:
▲影响: 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重农抑 商”政策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 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压制了工商 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违背 了历史发展潮流。
积极作用: 5、评价: 消极作用:
5、评价:3个有利于1个不利于
(客观原因)
③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内容: (直接原因)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 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 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后果:
广州郊外的十三行
(3)后果(作用): ①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 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 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 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 国家的安全。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与“闭关锁国”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与“闭关锁国” 。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国有土地 小农土地私有制 )
▲作用: 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 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同时为秦统一中国 奠定了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 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 汉国力的强盛。
(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固守 ▲内容: ①明太祖和雍正帝沿袭“重本轻 末”治国理财思想; ②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 重要商品的经营;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 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 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 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 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 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实质:
瓦解:
国王为代表的贵族阶级土地所有制
瓦解:
▲原因:
▲标志: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 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 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 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 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 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 日益瓦解。 ▲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