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去瘢痕
半夏在中医皮肤科中的应用

半夏在中医皮肤科中的应用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已经在中医皮肤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半夏作为一种常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皮肤科的治疗方案中。
半夏的药性温和,对于一些皮肤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半夏在中医皮肤科中的应用。
半夏是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草药之一。
它是由马兜铃科植物的根、茎制成的。
半夏的药性为苦、辛、温。
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宽肠利便的功效。
半夏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
这些成分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效果。
首先,半夏在治疗湿疹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泡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半夏则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常用药材之一。
半夏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
在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案中,常常使用半夏和其他草药进行复方配伍。
这些复方草药能够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其症状。
其次,半夏在治疗痤疮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出现粉刺、脓包等皮肤损害。
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体内湿热蕴结而引起的。
半夏正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改善痤疮的湿热病机具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半夏还能够排毒通便,清除体内的毒素,促进肠道的正常蠕动,从而减轻痤疮患者的症状。
此外,半夏也在中医治疗瘢痕方面发挥了作用。
瘢痕是皮肤受到创伤后修复遗留下来的病变。
中医认为瘢痕是血瘀阻滞、气滞不流所致,而半夏则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药性。
因此,在中医治疗瘢痕方面,半夏常常与其他补血活血的草药一同应用,以达到改善瘢痕患者的皮肤状态的效果。
总的来说,半夏在中医皮肤科中的应用是广泛的。
它能够治疗湿疹、痤疮、瘢痕等多种皮肤疾病。
半夏的药性温和,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中医治疗皮肤疾病时,被广泛应用。
然而,半夏作为一种中药,其使用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疤痕 五倍子100克,蜈蚣 至疤痕迹软化变平 治烧烫伤致疤痕秘方 2

五倍子100克,蜈蚣一条,
黑醋250毫升,蜂蜜18克。
用法:
上药混合搅匀,摊黑布上外敷,疤痕处,3至5天换一次药.至疤痕迹软化变平,疤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疤痕 去疤痕 小方药去疤痕
患者刘某 女 35岁湖北十堰人 面部外伤后遗留疤痕2月
五倍子:
现代研究
中药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干燥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其性寒,味酸、涩,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便血痔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等症。
药理作用
1. 收敛作用 五倍子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 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 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作用, 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呈止血作用.
患者2月前因与人争执,无意中被对方将面部抓伤,经治疗后,左下颌关节附近留下长3CM,宽0.5CM疤痕,自用疤痕灵后无效,当地三甲医院建议激光治疗,患者心里畏惧,前来就诊,就诊时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盖霜后仍十分明显,舌脉正常。
诊断:疤痕(毒淤互结)
治疗:攻毒逐淤,消疤祛痕
3.治疗宫颈糜烂
用五倍子、枯矾各等量研细末,加甘油调成糊剂,用带线的小纱布块涂药贴塞于宫颈糜烂处,12小时后取出。每周复查一次。观察18例,4例糜烂处完全光滑,14例好转。
4.治疗枕部疖肿
先剃光枕部头发,清洁消毒后拔除疖子脓栓,用五倍子粉适量与醋调成膏状敷于疖肿上,厚约2毫米。每日更换1~2次,每次换药需清洁创面。共治20例,除2例不断出现新疖外,余18例均经3~9天治愈。
3. 其他作用 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鞣酸有关.
中医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 疗瘢 痕 的研 究进展
陈 静 吕 国忠
摘 要: 迄 今 为止 , 在疤痕 相 关的临床和 科研 工作 中, 增 生性疤 痕及瘢痕 疙瘩 始终是世 界性 的难题 。 中医药在增 生性 瘢痕或 瘢痕疙 瘩的 治疗 中有 着特殊 的功效 , 但是 目 前 中药治疗瘢痕 的机制 尚未 明确, 研 究的 内容仅 限 于对成 纤 维细胞增 殖 、 胶 原合 成等 细胞层 面影 响的研 究, 而
中图分 类号 : R 2 4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0 1 — 0 1 2 6 — 0 2 目前 , 临 床上针 埘增 生 性瘢 痕 或瘢 痕疙 瘩 的治 疗 方法 主要 包 括有 中药 治疗 、 激 光 治疗 、 冷冻 治 疗 、 放 射治 疗及 手 术 治 疗 等 , 但 瘢痕 在 医学 界仍 然还 是一个 难 以攻 克 的难 题 , 中 医药 治疗 瘢痕 的 案例 可 以追溯 到 西 汉时 期 , 在 瘢痕 的治疗 上 也 是独 树 一 帜 , 本 文 将近 些年 中医药 在临 床治疗 瘢痕 的相关 研究 进行 如下 综述 。
效评 价【 J 1 .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急救 , 2 0 1 1 , 1 8 ( 4 ) 2 1 9 — 2 2 1 .
『 7 I 苏 志伟 , 张振伟. 刺 血 通 经 法 治疗 脑 卒 中后 抑郁 3 O 例【 J 1 . 陕 西 观 察 H 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T C M A p r . 2 0 1 1 . V o 1 . 3 1 , N o . 4 .
对各 种细胞 因子具 体发挥何 种作 用, 如何 影响 信号 分子在 细胞 内及 细胞 间的传 导, 并 最终如何 导 致细胞 凋亡 等分 子层 面的研 究缺 相 当有
中药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对中药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一、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存在副作用大、治疗周期长等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中药的治疗方式。
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和促进皮肤修复的作用,可以缓解湿疹症状。
例如,黄连、苦参等中药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瘙痒感;白矾、地龙等中药成分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够加速皮肤的愈合过程。
因此,中药在湿疹治疗中广受认可。
二、中药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控制皮脂分泌和调节肌肤状态来缓解痤疮症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在痤疮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杜仲、三七等中药成分能够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对痤疮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当归、红花等中药成分则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痤疮的消退。
综合利用这些中药成分,可以有效地治疗痤疮,恢复皮肤的健康状态。
三、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烦恼。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免疫抑制剂来缓解症状,然而这些药物常常存在副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茯苓、血竭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银屑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药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从根本上治愈银屑病。
四、中药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瘢痕是皮肤受损后的常见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或激光疗法来改善瘢痕。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常常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并且并不能完全消除瘢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在瘢痕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中药外用祛疤的药方精编版

中药外用祛疤的药方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祛疤、预防留疤等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并且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好评,特别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美容界的极大关注。
中药祛疤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下面就让吾加吾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下中药祛疤的外治法-中药外用祛疤。
相对于中药祛疤的内治法,由于疤痕多见于局部,对全身影响较小,因此中药外用祛疤其实更为常用,具有直接作用于局部,易于操作,疗效肯定等优点。
下面就让专家为大家介绍几种中药外用祛疤的方子。
中药外用祛疤一:当归苏木洗液当归15克,苏木、皂刺、红花、透骨草各10克,鳖甲、穿山甲、薄荷脑各5克,水煎取汁,纳入薄荷脑调匀,外洗患处。
每日两次,之后外搽美宝疤痕平,连续3个月。
中药外用祛疤二:用新鲜的仙人掌适量,去掉表面芒刺和绒毛,洗净捣烂后加入冰片粉,涂于新鲜的瘢痕处,加压包扎,可有效淡化瘢痕,防止瘢痕扩大。
中药外用祛疤三:蜈蚣药糊蜈蚣3条,五倍子60克,大黄、红花、甘草各20克,共研细末备用。
每次取药末适量,加米醋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
每日一换,连续3个月。
中药外用祛疤四:以乌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条,苦参30g,生地40g,麝香3g,其中蜈蚣和麝香研为粉末,与其它药物加水泡10小时后,加水500ml 左右煎汁,直至浓缩成糊状,冷却后外敷瘢痕处,可以活血化瘀,使瘢痕组织变软。
中药外用祛疤五:血藤敷剂大血藤250克,当归100克,丹参、红花各50克,水煎取汁,用纱布浸湿后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
每日两次,连续3个月。
中药外用祛疤六:乌梅糊乌梅适量,取肉去核,研为细末,加入硫黄粉1/4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
取橡皮膏依瘢痕大小剪孔贴患处,使瘢痕外露,然后取药末适量,用米醋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再以敷料包扎,胶布固定,若药干后可用米醋少许滴纱布上润湿。
3日换药一次,至瘢痕平复为止。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染料木黄酮 (eien gns i)是一种 植物 雌激素 类化 合物 , t 又称金 雀异 黄 素 ,是很 强 的特 异 性 酪氨 酸 蛋 白激 酶 抑制 剂 J 。其抗 组织 纤维 化 的可能 机制 为 :1 )抑 制 HS F的增 殖 ,下调 I、Ⅲ型前 胶原 m N R A的表 达。染料木黄 酮能抑 制 C—R f R I2的磷 酸 化 ,但 不 影 响 J K的磷 酸 化 , a,E K / N 推测其通过抑制 R K—R s T a —MA K ( R / 3 )通 路发挥 P E K p8 作用 ;2 )诱导 H F凋亡 ,下调 bl S c 一2蛋 白表达 ,上 调 bx a 和 osae 3的蛋 白表达 ] )抑制成纤维细胞 向肌成纤 aps 一 i ;3 o 维细胞分化 ,降低 0 一S 【 MA阳性细胞 率及 0 一S 【 MA蛋 白的 表达 ,减弱成纤 维细胞 三维 培 养组织 块 持续 收缩 的特性 , 有抗瘢痕组织挛缩 的作用 。 22 槲皮素 . 槲皮素 (urei)来源于金丝桃科 植物红旱莲 ( y q ect n H— pr u syo . ei m acr L )的全草 以及夹竹桃科植物红麻 ( pc— c n A oy h m l c o u u. 的 叶 等 ,具 有 抗 氧 化 、抗 肿 瘤 、抗 纤 u ni l m R s ) a fi 维 化 等 作 用 。其 抗 瘢 痕 形 成 的 可 能 机 制 为 :1 )阻 滞 K F和 H F在 G / S 2 M期 ,降低 K F增殖活力但不诱导细胞凋亡 ,抑 制 成 纤 维 细 胞 I、 Ⅲ型 胶 原 的 表 达 以 及 H F三 维 胶 原 网 络 S 的收缩 ,并使细胞形态发 生改变 ;2 )抑制 K F中 T F一1 G 3 1 受体和 T F一8 G 2受 体 的表 达 ,抑 制 T F一1 S d通路 中 G 3 ma / S a m d2一S a m d3一S a m d4复合 物 的形成 ,减 少 S a m d2和 S a m d3的磷 酸 化 ;3 )抑 制胰 岛 素 生长 因子 1的 受 体
中药治疗疤痕的偏方

找了一些中药治疗疤痕的偏方,有需要的朋友进来看看2009-04-14 上午 10:41下面是找的药方,用前先咨询一下中医1夏氏遵前人观点主张瘢痕主要为淤血阻滞,治以水蛭活血汤:水蛭9g~15g,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伸筋草、炙山甲、威灵仙,病在上肢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麻木加全蝎、蜈蚣、并强调加水蛭为方中主药,缺之难以获效2史氏等对瘢痕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自拟“消积排通汤”消积排浊,药用白芷、甲珠、雷丸、寸冬、元胡、桃仁、红花、榔片、荆芥等。
3赵氏以内服消瘢汤(丹参30g~60g,陈皮、半夏、炙山甲、皂角刺、白芥子各10g、川芎、红花、羌活、独活各20g,,蔓荆子、苍耳子各6g)加减,共治疗9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
4史氏等对瘢痕的发病机理提出“实证是基本,虚证是其标”的新理论,运用消积排通汤(白芷、甲珠、延胡索、桃仁、红花、荆芥等)内服,5刘氏认为本病治疗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瘢,方选《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金银花、川芎、红花、陈皮、赤苓、黄芩、丹皮、三棱、莪术、大黄、桔梗、甘草。
6 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
(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
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7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
治疗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

治疗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中医中药民间治疗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
(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
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丹参是个不错的葯物,这两味中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2.xx丸:组成:xx1500xx。
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
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
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
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去瘢痕
?中药去瘢痕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
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
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2、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
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
3、因瘢痕多见于局部,故外治法更为常用。
刘氏采用复方艾叶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对减轻瘢痕增生,止痒止痛具有较好疗效。
(复方艾叶煎由艾叶15g,老松皮30g,威灵仙15g,红花10g,煎汤
3000ml。
丁艾油:艾叶30g,丁香50g,红花20g,冰片6g,前两味水煎至1000ml后蒸馏提取挥发油300ml;红花
用70%乙醇100ml浸泡、渗滤;冰片溶于醇液;三者按
1∶1∶1混合而成)。
4、丹参除瘢痕:唐代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一贴奇秒的“灭瘢方”,仅由丹参、羊脂二味药物组成。
中医认为瘢痕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毒气残留所致。
丹参能宣通运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瘢痕疙瘩属结缔组织增生,为烧烫伤、手术及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外表美观,严重的还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叫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5、应氏以五倍子100g,强的松0.1g,地卡因
10g,氧化锌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痒软化膏,局部外涂后以绷带或纱布包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缠绕治疗增生性瘢痕。
6、张氏等选用软坚消瘢散配合器械扩张治疗食道、胃吻合口反复瘢痕狭窄,(药用:乌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蚕10g,共研细末,每次6g,蜂蜜调服4次),其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疗效满意。
7、杨氏用五倍子50g、五灵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没药各5g,蜈蚣20条浸泡于500g麻油中,5
天后加温煎至焦黄,过滤,加入二甲基亚砜(消炎止痛,利尿,镇静)250g制成消痕油),用时外涂创面后加压包扎,总有效率为96.6%。
该法以中西药物配合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有较强穿透力,从而促进瘢痕消退。
8、胥氏用灭瘢膏作超声耦合剂,以超声透入法治疗瘢痕增生,(药用腊月羊脂100g,丹参80g,五倍子120g,蜈蚣30条,紫草
60g,刺五加60g,先将羊脂熬油去渣,后将药投入,文火煎至质枯,滤净,自然凝结备用)。
此方法先以热效应使瘢痕组织的胶原纤维产生较大的延展性,再经超声的机械振荡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变软,使药物充分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9、张氏认为本病乃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以乌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条,苦参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余药加水泡10小时后煎汁500ml,加入食醋500ml,浓缩收膏成糊状,冷却后加粉外用。
10、毛氏用积雪苷外涂、内服治疗瘢痕。
11、史氏--甘芫粉(甘遂、芫花、白芷各等份)外敷治疗瘢痕,同时将瘢痕辨证分为三型: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加减用药
12、海桐皮各15g,防风、蝉蜕各10g,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莪术各20g)敷贴瘢痕局部,配以热烘疗法,共治疗9例,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
13、黎氏等应用烧烫灵(白芷、紫草、冰片、旱莲草、大小蓟、茜草、明矾等组成)对大鼠
深Ⅱ度、Ⅲ度烧伤进行了实验研究,病理结果显示烧烫灵组动物上皮修复良好,愈合完全。
赵氏运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了12例深度烧伤疮面,愈合后疮面肉眼所见均为软质平整光滑的上皮覆盖或软中带硬的平整疤痕。
光镜、电镜显示:表皮恢复正常,真皮层有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粗细一致,排列整齐。
运用中药提取成分进行瘢痕防治的研究有见报道.14、丹芎瘢痕涂膜:[成份] 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山慈菇、五倍子、苦参、乳香(制)、没药(制)、冰片、甘草。
[性状] 本品为浅红棕色至红棕色粘稠状液体;气特异。
15、手术后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
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
16、面上瘢痕。
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
加醋调匀。
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7、身上瘢痕。
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18、去除瘢痕。
用鸡蛋五、七枚煮熟。
取黄炒黑,一天涂三次,直至瘢痕消灭。
19、消灭瘢痕。
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调蜜敷涂。
又方:用鹰屎、白附子各一两,共研为末,调醋敷含。
一天三、五次,痕灭为止。
20、身上瘢痕的祛除法。
用黄矾(烧令汁尽)、胡粉(炒黄)各
八分,研细,加猪油,共捣成泥。
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时,把药涂上,涂药五次以后,再用老鹰粪、燕窠草烧祳灰等分,加人乳调匀涂瘢。
皮肤能恢复正常。
21、汤火伤。
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
22、小儿烂疮。
用牛屎烧成灰封涂。
兼灭瘢痕。
23:手术后刀口疤痕,又疼又痒,瘢痕疙瘩是伤口愈合后皮肤凹凸不平,色淡红或暗红,质硬,痒痛,或无自觉症状,形状长圆不一,大小不等,中医称之为肉龟肿,螃蟹肿。
配方1:当归30克,猪脂(猪油)500克,白芷30克制法:将白芷,当归研为粗末,猪脂切成小丁,白酒50克剪十余沸,去渣储瓶备用。
用法:涂于斑痕处,每日5-10次。
此方祛风、行血、润肤、治疗瘢痕效果颇佳。
配方2:白蒺藜30克,山栀子30克,醋5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醋调匀储瓶备用。
用法:每晚临睡前涂于患处,晨以温水洗去。
此方清热、解毒、散风行血、治疗瘢痕。
配方2:白蒺藜30克,山栀子30克,醋5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醋调匀储瓶备用。
用法:每晚临睡前涂于患处,晨以温水洗去。
此方清热、解毒、散风行血、治疗瘢痕。
配方3:大黄,芒硝各等量,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时取15-20克,加75%酒精调成糊状,敷伤口硬疼处,药敷厚约0.2厘米,每次30分钟,并辅以红外线灯照射,日2次,一般需8-15次可痊愈。
注: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不仅消炎抗菌,抗感染,而且可促使硬结软化消散。
24.鸡蛋灭瘢痕方:鸡子五七枚煮熟,取黄炒黑,拭涂,每日3次,久用瘢痕自灭。
六:瘢痕疙瘩25 乳香,没药各35克,血余45克--人发,消瘀,止血,利小便。
功效:提脓拔毒,消肿软坚。
主治:疖肿、毛囊炎,瘢痕疙瘩、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麻油6000毫升入大锅内,加入(1)部分各药,熬枯去渣,再用强火熬至滴水成珠,离火,投入章丹(冬天约25000克,夏天约3000克用铁棒急调,油渐变成黑色,最后将冷凝时加入(2)药末,调和成膏。
用厚纸摊成大、中、小三号,厚薄不同的膏药,用时烘烊贴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