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抚州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材料不懂也能答
2019江西公务员考试紧扣关键字词 掌握申论综合分析

2019江西公务员考试紧扣关键字词掌握申论综合分析许多同学一提到综合分析就觉得头痛,作答的时候觉得自己胸有成竹,分析的头头是道,但等到看到分数的时候就懵了,甚至有的同学觉得,综合分析堪比女人心,实在是琢磨不透。
那今天中公教育就以一道题目为例,讲解下综合分析题目应该怎么样把握大致的方向去,在分析部分如何做到多角度,其实说到底就是:紧扣关键字词,再回到材料中找点,把握大方向,进行作答。
一. 审题我们都知道审题是非常重要的,那对于综合分析题目来讲,审题到底审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审题的目的,是为了第二步的找点,那就得审清楚,去哪里,围绕什么进行找点。
举个例子:根据给定资料6,围绕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谈谈你对庄子“无用方为大用”观点的理解。
1.谈谈你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一道解释型的综合分析题目,明确作答思路,先解释,再去多角度的分析,最后提一些对策或者下结论;2.看到给定资料6,那么“地点”找到了,回到给定资料6当中去找要点;3.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是一个限定条件,所谈的理解和分析,要有共同的主题,是孩子教育和成长当中过程中的;4.无用方为大用,对其谈谈理解,那么关键词找到了,是无用方为大用,这里就会有很多同学认为,我们需要解释无用是什么,大用是什么,两者的联系等等等等。
这样联想是对的,但是从根本上说,不管是什么,找要点紧扣教育、紧扣无用方为大用去进行找点,至于是什么原因、影响等等都不需要去分辨。
简言之只要看到与教育、无用方为大用,有关系的就需要标注。
所以说,在申论审题过程中,紧扣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回到材料当中寻找,没必要去想自己是找原因呢还是影响呢,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紧扣关键词回到材料中寻找,那么作答方向肯定不会跑偏,分数自然不会低。
二.找点审完题之后就要开始找点了。
要牢记我们要寻找,关键词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关系的就进行标记和勾画。
那么在标记和勾画当中也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很多同学都是非常潇洒的一行一行的勾画,那在加工的时候工作量就很大,在书写甚至会超字数,影响分数。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综合分析题目如何作答的“有模有样”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综合分析题目如何作答的“有模有样”?申论综合分析题目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甚至有的考生谈及综合分析题目“色变”,这一类型的题目难度系数可见一斑。
在此为广大考生作出系统讲解,通过作答思路与技巧的强化,帮助考生将分数收获囊中。
一、根据题目不同特征,有效辨别题型由于综合分析题目作答对象多种多样,且作答对象不同,往往答题思路也不尽相同。
因此,一定要仔细审题,精准辨别题型。
通常情况下,如果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一个词或一句话的理解,我们将其定义为解释型综合分析;如果题目要求考生谈谈对社会现象、社会事物、某人观点的看法,我们将其定义为评论型综合分析;如果题目要求考生指出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我们将其定义为启示型综合分析;如果题目要求我们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将其定义为关系型综合分析;而如果题目要求我们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则将其定义为比较型综合分析。
上述几类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常见的几种细化题型。
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留意,达到审题即能立刻准确辨认的程度。
二、了解并掌握不同题型的作答思路1、解释型综合分析:通常采用“解释含义(解释字面含义或本质含义)—分析论证(多角度分析)—结论对策(如果材料有直接对策,作为此部分答题内容即可,如果材料没有直接对策,则根据之前作答内容,总结出宏观对策)”这一结构进行作答。
2、评论型综合分析:通常采用“概括评论对象、亮明观点—分析论证(多角度分析)—结论对策(如果材料有直接对策,作为此部分答题内容即可,如果材料没有直接对策,则根据之前作答内容,总结出宏观对策)”这一结构进行作答。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评论型综合分析作答时先亮明观点,但实际上观点是我们在阅读全部限定材料之后才形成的,一定要精准揣测出题人的立场。
3、启示型综合分析:通常采用“总括启示—具体启示(由其他主体的成功做法或失败做法转换而来,答案全是对策性表述)”这一结构进行作答。
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备考: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

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备考: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在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备考中,综合分析题是其中一种类型,如何把这类题目分数提升上去,需要你掌握一定的作答技巧,下面为广大考生分享201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其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基础题型。
1.特点分析
(1)题型变化多样。
综合分析类试题题型种类繁多且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重点考查了启示型分析、评论型分析和词句理解阐释三种题型,可见综合分析题的出题形式较为灵活,这也增加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2)副省及以上试卷侧重考查此类试题。
自2010年设置省级和市级两套试卷以来,省级试卷更侧重考查综合分析类试题,分值固定在20分左右,而市级近几年相对较少考查这类试题。
在此,需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综合分析能力最直观的测查题型是综合分析题,但综合分析能力始终贯穿申论试卷所有题目,尤其是考生写作文章论述题时,科学合理的分析思考是文章取得高分的关键。
2.高分备考指导
(1)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建议考生多阅读人民网、新华网上的时评文章,将本教材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融入作答之中,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条理清晰、层次鲜明、逻辑性强的答案最能体现考生严谨的思维,因此在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多方关注,增长见识。
多关注《瞭望》、《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新闻时事,多看评论文章,学习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2019年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型作答技巧

2019年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型作答技巧本网了2019年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型作答技巧,文中列举了常考的三种题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请及时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转眼间又到了备战2019国考的时候啦,各位备考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事情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为国考申论的准备工作拉开序幕......通过对近几年国考申论试卷的解读,能够得出:申论科目主要考查备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由这五大能力总结出五大常考题型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和申发论述题。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解读综合分析这一常考题型。
综合分析这一能力在申论考试大纲中这样规定: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材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者评价。
通过考试大纲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分析关键在于分析归纳材料内容、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这三个部分,其实这就是要求备考者能够具备归纳材料要点、多维度分析材料要点和得出客观评价的能力。
综合分析根据每道题目的作答对象不同,分为7种类型,今天主要带着大家认识国考常考的三种类型。
大家先看几个题干:【2018年国考副省】(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
(15分)要求:(1)观点明确,紧扣资料,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
(10分)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200字。
【2018年国考市地】(三)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
”请根据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我们来看这三道题目,作答对象分别是对“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名词短语”谈理解或者进行分析,所以这一类题目为解释型综合分析。
201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题目如何拿高分

201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题目如何拿高分一、找准分析对象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申论中的非作文题,一般情况下审题的关键是审清作答对象是什么,也就是知道题干问的是什么。
而综合分析题目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我们看完题干后往往不知道该去找什么,或者说作答对象是不清晰的。
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审综合分析题目时和其它题型的区别就在于其它题目是作答对象,而综合分析是分析对象。
找出分析对象才有可能继续往下实行作答。
而分析对象在题干中的表现一般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题干中所说的针对“…….”引号中的省略号部分的内容。
只要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这道题目的分析对象是什么,那么我们的所有作答才会有根本方向。
所以,说找对分析对象就成功了一半一点也不夸张!二、针对性的寻找相对应信息是关键我们已经清晰地知道去材料中找关于哪些方面的信息,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证所寻找信息的有效性。
整体来说,我们需要把握的原则有三个:一、一定要和题干所述的分析对象正相关;二、一定要和分析思路正相关;三、一定要和材料所表达的核心主旨正相关。
只要我们在寻找要点时能牢记这三个方面,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三、不要尝试着给阅卷老师“讲道理”申论作答其实最重要的核心只有两个:一是知道找什么;二是知道写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解决掉第一个问题,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可能就是如何让阅卷老师看明白我们在写什么。
从以前考生的作答情况来看,很多人犯的核心错误是“讲道理”痕迹比较严重,再细化分析就是要点不清晰。
我们一定要清楚,在考场上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作答要点清晰起来,然后让阅卷老师能够看清楚看明白,比较顺畅的给自己打分,而不是洋洋洒洒几百个字仿佛是在娓娓道来。
2019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材料不懂也能答

2019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材料不懂也能答对于跃跃欲试参加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同学,综合分析题成为广大考生考取公务员的障碍。
尤其近几年根据我们中公教育对真题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分析是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考察的难点,难就难在考生题干看不懂,材料读不通;那么在考试过程中看不懂材料是不是意味着综合分析题就一定答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跟着中公老司机畅游综合分析的“海洋”,感受申论的魅力。
我们以2017国考申论的一道真题作为例题来看一看综合分析如何精准破题。
【例题】改革开放“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这句话内涵丰富。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材料】随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
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
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
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
”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
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
”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
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精选3篇)

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精选3篇)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篇1综合分析,顾名思义,即让我们从综合的,全面的角度对相应题目进行分析,而整个分析的过程就包含着出题人对大家能力的测查点,也就是大家的得分点。
要想搞定综合分析题目,赢得阅卷者的青睐,建议大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审题作答所有申论题目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审清楚题目,始终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作答原则,否则结局就可能是“南辕北辙”,综合分析题当然也不例外。
在审题时,不能盲目,一味地为了审题而审题,而要找准侧重点,在此建议大家,一方面从题干的最后几个字入手,去明确这道题目让我们干什么,而常见的问法是让我们“谈谈理解”或者“谈谈看法、认识”,那么“谈理解”的这一类,答题时我们自然要先把通过阅读材料得出的对题干所说内容的理解放在最前面;同理,“谈看法、认识”的,就要依照材料表明立场。
另一方面,务必要仔细把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争取在阅读材料之前自己先对题目做一个初步的预判,有助于后面更好的理解材料内容。
二、找点阅读材料寻找答案要点的过程中务必要带有一定目的性,即带着审题时的疑问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注意不要丢掉任何一处与题干内容相关的材料,同时要注意做好符号标记。
其实从某种层面上,对于“谈理解”和“谈看法”这些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把第二步理解成是通过阅读资料总体把握出观点的倾向性,并且寻找出所有的能够支撑观点的理由。
三、加工将第二步从给定资料中寻找出的要点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梳理,比如从含义,原因,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要点顺序调整。
四、书写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篇2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民无信不立。
--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准南子》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综合类题技巧:答题思路

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综合类题技巧:答题思路在准备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复习中,综合分析题是不但仅是一个重点,也是申论考试当中的一大难点。
下面###为考生分享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答题思路,希望你以后再申论综合分析题目上答题的时候不再丢失不该丢失的分数,要知道掌握答题思路,思路更清晰,当然在答题速度可准确率上都会有一定得提升哦。
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答题思路一:解释分析1.题干问法:请谈谈对xxx的理解。
例如:2014年陕西省考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答题思路二、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
(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
字数50—150字。
2.答题思路:(1)揭示本质含义(2)实行具体分析(3)对策结论公民个人作为中国文化环境产生出来的“中国制造”,是传递中国文化的名片和载体。
国民能够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直接的交流,国民能够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人的价值观点和思维方式。
所以,政府要重视民间交流、业界合作,多办一些展览,提升国民的文化修养,打造国家的“文化名片”。
2019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答题思路类型二:评论分析1.题干问法:谈谈对xxx的看法;评论xxx。
例如:2015年国考副省(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
(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2.答题思路:(1)概括评论对象,明确观点(2)实行具体分析(3)对策结论新技术当前无法从根本上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
一方面,新技术给农民工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意识,拥有表达渠道;三是有利于通过媒体维权。
所以从理论上说,新技术有利于消除城乡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促动社会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抚州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综合分析材料不懂也
能答
对于跃跃欲试参加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同学,综合分析题成为广大考生考取公务员的障碍。
尤其近几年根据我们中公教育对真题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分析是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考察的难点,难就难在考生题干看不懂,材料读不通;那么在考试过程中看不懂材料是不是意味着综合分析题就一定答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跟着中公老司机畅游综合分析的“海洋”,感受申论的魅力。
我们以2017国考申论的一道真题作为例题来看一看综合分析如何精准破题。
【例题】
改革开放“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这句话内涵丰富。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材料】
随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
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
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
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
”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
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
”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
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
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
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
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
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
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
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问题】
当看到这个题目与材料时广大考生肯定会一脸懵逼,因为题干看不懂,材料读不通,所以好多考生就会直接放弃这道题目,而造成本次考试的“凉凉”。
【中公解读】
首先读题干,题干关键词有两个,水的意象,儒柔,审题结束答案也就出来了,主要围绕两个关键词去找要点就可以了。
第一段与儒柔有关的内容:儒的特性:柔,“切中要以,加以阐释”,不就是进行解释么?放在答案的第一段即可,儒柔的本质: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多维度彰显中国文化性格;
第二段与儒柔有关的内容:儒柔:等待;
第三段与儒柔有关的内容:儒柔:体现着耐心、等待、忍耐展现着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弹性、柔顺性:不爱外界危机影响,克服一次次动乱,不是软弱无力、废弃一切作为,能水滴石穿,以柔克刚;
第四段与水柔有关的内容: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
水柔:老子“上善若水”善的品德,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万物之本源(本原);
第五段与水柔有关的内容:水柔:不定形,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顺应,“道”的品格),句子含义: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通过“水柔”的意象,体味“儒柔”,透露中国文化传统性格。
水柔:存在论的基本意象,领会“道”的深刻内涵;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凸显道德品行。
第六段与柔有关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柔”的性格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通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特性柔。
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中公参考答案】
通过水的“柔”这一特性,我们能够更好理解中国文化性格的多维度。
“儒”的本意是“柔”,而柔是水最突出的特征,中国文化中常以水喻道,这与传统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品性不谋而合。
“水”是柔弱的,不定形的,但正因如此才包含万千可能。
“儒”字体现国人等待、忍耐的姿态,但并非软弱无力,反而像水一样能够巧妙地适应环境,以柔克刚,这包含了中国人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的智慧。
受传统文化影响;国人更多采取柔性的方式,淡化攻击性,顺势而行,克服困难,利用大自然,造福人类。
在申论考试中难免会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材料内容,完全不知所云,但只要能够简单的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进行答案的寻找,加以整合,也同样能够得出要点全面,逻辑清晰的答案,预祝广大考生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