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23课《蝶恋花》课件(38张PPT)
蝶恋花·答李淑一 PPT课件 沪教版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
长 沙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怅寥廓,
曾记否,
问苍茫大地,
到中流击水,
谁主沉浮?
浪遏飞舟?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蝶恋花》课件沪教版五四制

第十一页,共19页。
感情基调:“愁” 1、诗人为什么“愁”? (“无言谁会凭阑意”,无人理解,无人倾谈 ,孤独,无奈。) 2、词中怎样抒发“愁”? (借景抒情,“风细细”、“草色”、“烟光 ”、“残照”,抒发凄美、感伤、惆怅 (chóuchàng)之情) 3、诗人如何消解自己的愁绪? (1)借酒消愁,愁更愁。 (2)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十六页,共19页。
学习(xuéxí)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①情景交融是此词的艺术特色之一。上片从凭栏的所见 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
②词眼鲜明突出是其艺术特色之二。词的末尾两句,非常 警策,是此词的词眼。不仅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 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 (jìngjiè)。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jìngjiè),不仅可以用来表现 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 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第六页,共19页。
北宋仁宗曾批评他鹤:冲“天此人好柳去永‘浅斟低唱’,何 如要 称何‘ (zì浮c黄向h名ē金?n’g榜未?):上遂且“填,(奉w词è旨偶去填i失。s词u”龙í柳,头)三风将变望去名”。字便抹明,去代争。暂柳不遗永恣自贤游, 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
第十二页,共19页。
古人常用“春草”、“残阳”等意象来表达伤感、惆怅的心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蝶恋花》PPT课件

• 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 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 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 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 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 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 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 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 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 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6
1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由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 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2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女主人公已将花已幻 化为人,于是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3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还是不肯 给予同情呢?
4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 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 、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此句运用烘托反衬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递进,深 化感情。
•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 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 要赏析。
•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 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 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 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沪教版语文七下蝶恋花课件

作者介绍柳永(约987―1053) ,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品味意象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淮南小山《招隐士》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饮马长城窟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鉴赏要点①情景交融是此词的艺术特色之一。
上片从凭栏的所见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
②词眼鲜明突出是其艺术特色之二。
词的末尾两句,非常警策,是此词的词眼。
不仅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
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名句品味与探究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欣赏品味探究我欣赏(喜欢)因为参考答案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
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
蝶恋花-PPT精品课件

2021/3/1
4
话说“蝶恋花”
•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 ,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 缠绵悱恻的内容。《蝶恋花》此词牌作者 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 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 表现。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 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永(伫倚危楼风细 细)、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等人的《蝶恋花》, 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说。”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悲情?
• 反衬。乐景写哀情。
• 想当年,夫妻二人赌书泼茶,两情缱绻。如今物是 人非事事休,室在人亡,妻子已不在,与自己生死 相隔,容若也没了当时的心境。燕子丝毫不理会他 刻骨的忧伤,依旧如当年那般,轻盈地踏上帘钩, 相向共语,更惹得词人孤寂愈深,悲情更浓,无奈 益甚。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葬花吟》)
2021/3/1
5
认识纳兰性德
•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清 朝词人、学者。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 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 礽,于是改回成德。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 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 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 伤。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021/3/1
14
试将本词和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做比 较赏析。
2021/3/1
9
1、试分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
优秀课件 (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蝶恋花 (共12张P179PT)

欣赏范读,感知词味
注意:(1)字词的读音 (2)朗读的节奏
(3)情感基调
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⑴伫:久立。 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⑸强乐还无味:又。 ⑹消得:值得。
明确:这种排遣方式没有效果。词人想借 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的痛苦,但是借酒消 愁愁更愁,无论怎样勉强作乐,还是乐不 起来。
鉴赏佳句,品悟情理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千古流传的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 而颜容憔悴。 “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 执著, “憔悴”体现了词人的 相思之苦。 本句画龙点睛(词眼),直抒 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 愁憔悴无悔。语直情切,荡气回 肠。 表达效果、情感 分析关键 词和手法
鉴赏意象,体会情感
1.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危楼”、“细风”、“草色”、 “烟光”、“残照”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 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 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 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2、词人此时是一种愁苦孤独的心情, 那么他是如何排遣这种“春愁”的呢? 这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呢?
赏析诗句的步骤:
①描述诗句 ②抓住关键字词(如动词、 形容词等)和表现手法分析原 诗句 ③效果、情感
联系生活,说说原句中的 “伊” 还可以指什么?你还 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不仅可以用来 表现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 理想、事业、学问等梦寐以求的 事物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flash课件 沪教版 (共27张PPT)

方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 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 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 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 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 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 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 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 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 让(他)学习。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作动,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作动,以宾客之礼相待 5、“父利其然也”
名作动,认为……有利可图。
(三)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 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受之天也”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 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3、“还自扬州”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 州回家。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 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叙事部分有详有略,为什么对仲永才能初露 写得最详细
1、详写仲永才能初露,突出其天赋,
与“泯然众人”形成巨大反差,而 这是“不使学”造成,突出后天教 育重要性这一中心。
第二部分(3段)议论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 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补充课文注释
属于。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曾经。 3、“父异焉” 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4、“即书诗四句” 动词,写。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PPT5 沪教版 (共20张PPT)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 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 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分析:(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可根据题目和前句 说明,应为一首题画诗,可能是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 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
•关键句:危楼风细细;草色烟光 残照;望极春愁。
思考一:“ 草色烟光残照里”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 烟光、残阳几个组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 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 抒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片写凭栏远眺时,触景生情。
下 片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练习和点拨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4年)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 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 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 样的情感?
• 第一问考查的是“细节描写”。(题干有“生 活”字)。 • 第二问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诗题看带有“秋” 字;从“家书”、“行人”等关键字来看,是 作客他乡的游子;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 细节。 )
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
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 成功地刻画出一个赤诚男子的形象。
思考三: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 情主体形象?
提示: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
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 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 凉,相思满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 《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 《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 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 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 “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 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 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 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 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 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 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名罢了。
10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 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 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 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 《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 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 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 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 是"酹江月"。
5
词的基本知识
6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 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 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 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 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 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 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 句特别多。
7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 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五十八字 以内);⑵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⑶长 调(九十一字以外)。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 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 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12
词 的 常 识
别名: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 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 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敦煌曲子词》 《东坡乐府》 《稼轩长短句》
13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 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 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 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 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 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 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4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 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在 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 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 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 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其 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于铺叙,柳词“铺叙展 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 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 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 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 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14
衣 带 渐 宽 终 不 悔 ,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拟 把 疏 狂 图 一 醉 , 对 酒 当 歌 , 强 乐 还 无 味 。
草 色 烟 光 残 照 里 , 无 言 谁 会 凭 阑 意 。
伫 倚 危 楼 风 细 细 , 望 极 春 愁 , 黯 黯 生 天 际 。
蝶 恋 花
柳 永
重点字词解释
伫倚危楼风细细: 久立 黯黯生天际:
高楼
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放纵 又
拟把疏狂图一醉: 打算 强乐还无味: 勉强寻欢作乐
衣带渐宽终不悔: 形容人越来越瘦 为伊消得人憔悴: 值得
16
思考: 这是一首抒发了什么感情内容的 词?应用怎样的感情基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 低缓,哀愁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23课
—— 柳 永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 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鉴赏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 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优秀文学作品阐释的开放 性
9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 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 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 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 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 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 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 《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 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8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 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 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 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 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 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3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 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 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 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 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 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 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 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