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DC01标准

合集下载

dc01材料标准

dc01材料标准

dc01材料标准
DC01材料标准。

DC01是一种低碳冷轧板材,其主要用途是在冷轧薄板中作为冷轧薄板的原料。

DC01材料标准对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尺寸偏差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以
确保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首先,DC01材料标准对其化学成分做出了严格要求。

其碳含量、硅含量、锰
含量、磷含量、硫含量等都有明确的限制。

这些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材料的成分稳定,从而保证其冷轧加工性能和成品质量。

其次,DC01材料标准对其机械性能也有详细规定。

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

这些机械性能的指标是根据材料在冷轧加工和成品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而确定的,能够保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DC01材料标准还对其尺寸偏差做出了规定。

包括板材的厚度、宽度、
长度等尺寸都有明确的允许偏差范围。

这些规定能够保证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加工和安装的要求,保证成品的质量和外观。

总的来说,DC01材料标准是对这种低碳冷轧板材的质量和性能方面做出了严
格的规定,以确保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使用,才能够保证DC01材料的质量稳定,从而保证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宝钢钢板标准对应表

宝钢钢板标准对应表

39
40
32
34
35
36
39
40
40
41
41
42
r值 不小于
- - 1.50 1.80 2.00
n值 不小于
- - 0.18 0.20 0.22
Q/BQB402-2003
SPCC SPCD
SPCE
SPCEN
Q/BQB403-2003
DC01(ST12) DC03(ST13) DC04(ST14、
ST15) DC05(BSC2) DC06(ST16、
H300LAD+Z,
H300LAD+ZF,
H340LAD+Z(HSA340Z),
H340LAD+ZF,
H380LAD+Z,
冷成形用
H420LAD+Z(HSA410Z) (低合金高
强度钢) HR340LAD+Z(HSA3
40ZR),
HR420LAD+Z(HSA4
10ZR)
≤0.1 ≤0.1 ≤0.16 ≤0.16

B180P2(BP340)
一般用
≤0.08 ≤0.80 ≤0.12 ≤0.025 ≥0.020

180~280 340
B220P2(BP380)
结构用
≤0.10 ≤1.00 ≤0.12 ≤0.025 ≥0.020

220~320 380
Nb
烘烤硬化 高强度冷 连轧钢板
B140H1 B180H1
深冲压用 ≤0.006 ≤0.40 ≤0.04 ≤0.020 ≥0.015 ≤0.10 140~230 270 冲压用 ≤0.008 ≤1.00 ≤0.08 ≤0.020 ≥0.015 ≤0.10 180~280 340

宝钢DC01标准之欧阳音创编

宝钢DC01标准之欧阳音创编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QB 403-2003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代替Q/BQB 403-1999 BZJ 407-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30mm~3.5mm的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5027-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值)试验方法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值)试验方法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Q/BQB 400-2003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BQB 401-2003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SAE J911-1998 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如表1的规定。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3-06-04 发布 2003-12-15 实施4 订货所需信息4.1 订货时用户应提供如下信息:a) 产品名称b) 本产品标准号c) 牌号d) 产品规格及尺寸、不平度精度e) 边缘状态f) 表面结构g) 表面质量级别h) 包装方式i) 用途4.2 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表面质量级别、边缘状态及包装方式,则本标准产品按普通的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为麻面、FB级表面质量的切边钢带及切边钢板供货,并按供方提供的包装方式包装。

图纸上材质标注DC03,DC01、02、03、04分别是什么材质

图纸上材质标注DC03,DC01、02、03、04分别是什么材质

DC01中的DC是DIN 1623-1(德国冷轧板标准)扁钢制品低碳钢冷轧带和薄钢板的意思,DC是DIN 1623-1 Flat products of steel; Cold rolled strip and sheet of mild unalloyed steels中的DC缩写。

01、02、03、04表示的深冲性能级别不一样,数字越大拉伸性能越好。

所以DC01、DC02、DC03、DC04表示不同的级别的冷轧钢,它们的深冲性能不一样。

01普通材质,02 03 04深冲材质越往后深冲性能越好DCO1一般不用于拉伸,只用于简单折弯DC02可以用于浅拉伸,但一般也只会用于折弯DC03这个可以说是拉伸板DC04最后这个是拉伸性能最好的,可以用来深拉伸~标准关系德标DIN 1623 ST12 (DC01)对应欧标为EN 10130 DC01对应日标为JIS G 3141 SPCC对应美标为ASTM A1008M CS对应武钢企标为Q/WG(LZ)20-2008 DC01对应宝钢企标为Q/BQB 403 DC01各标准之间对应关系DC01-07各分类及代号钢板及钢带表面质量分类DC01-07牌号力学性能差异热轧与冷轧的区别1、热轧热轧,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

从精轧最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包装及标志等)加工而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

简单点儿来说,一块钢坯在加热后(就是电视里那种烧的红红的发烫的钢块)经过几道轧制,再切边,矫正成为钢板,这种叫热轧。

2、冷轧冷轧: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其成品为轧硬卷,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硬卷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因此冲压性能将恶化,只能用于简单变形的零件。

常用宝钢材料标准对照表

常用宝钢材料标准对照表

公称厚度 mm
小于
小于
<0.60 0.60~<1.0 1.0~<1.6
冷连轧碳 素钢钣及
钢带
SPCC SPCD
SPCE、SPCEN
一般用 冲压用
深冲用
≤0.12 ≤0.10
≤0.08
≤0.50 ≤0.45
≤0.40
≤0.035 ≤0.035
≤0.025
≤0.025 ≤0.025
≤0.020
≥0.020 ≥0.020


270~501

r值 不小于
-
n值 不小于
-
Q/BQB402-2003
JIS G3141-1996
与其他标准牌号对照 标准号
GB/T5213-2001
Q/BQB402-1999

140~300 270~420
24
26
-
-

140~260 270~380
28
0.1 140~220 270~350 34~32
JFS A 2001-1998
JSC340P JSC390P JSC440P
JSC340W JSC390W
JIS G 3135-1986
SPFC340 SPFC390 SPFC440
-
0.20 0.18 0.18
Q/BQB416-2003
B140H1 B180H1
B180H2(BH340) -
JFS A 2001-1998
- 1.40 1.60 1.80 2.00
- 0.18 0.20 0.21 0.22
Q/BQB408-2003 BLC BLD BUSD BUFD
BDUFD

宝钢DC01标准之令狐文艳创作

宝钢DC01标准之令狐文艳创作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QB 403-2003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代替Q/BQB 403-1999 BZJ 407-1999令狐文艳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30mm~3.5mm的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5027-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值)试验方法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值)试验方法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Q/BQB 400-2003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BQB 401-2003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SAE J911-1998 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如表1的规定。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3-06-04 发布 2003-12-15 实施4 订货所需信息4.1 订货时用户应提供如下信息:a) 产品名称b) 本产品标准号c) 牌号d) 产品规格及尺寸、不平度精度e) 边缘状态f) 表面结构g) 表面质量级别h) 包装方式i) 用途4.2 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表面质量级别、边缘状态及包装方式,则本标准产品按普通的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为麻面、FB级表面质量的切边钢带及切边钢板供货,并按供方提供的包装方式包装。

宝钢对照牌号

宝钢对照牌号

ASTM A653M-02a CS Type C
DC52D+Z(St04Z) DC52D+ZF
DC53D+Z (St05Z) DC53D+ZF
DC54D+Z(St06Z) DC54D+ZF DD54D+Z(St06ZR)
DC56D+Z(St07Z) DC56D+ZF
DX52D+Z,+ZF DX53D+Z,+ZF DX54D+Z,+ZF DX56D+Z,+ZF
H260BD+Z,+ZF


电镀锌产品相近牌号对照表(1)-低碳钢
Q/BQB 430-2003
EN 10152-1993
EN 10271-1998
JIS G3313-1998 (Z)
BLCE+Z SECC BLCE+ZN
BLDE+Z SECD BLDE+ZN
BUSDE+Z SECE BUSDE+ZN
标准号 牌号
标准号 牌号
标准号 牌号 标准号 牌号 标准号 牌号 标准号
牌号
标准号 牌号
宝钢冷轧企标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照 冷轧产品相近牌号对照表(1)-低碳钢
Q/BQB 402-2003
Q/BQB 403-2003 Q/BQB 408-2003
JIS G3141-1996
JFS A2001-1998 EN 10130-1999
SPCC
DC01(St12)
BLC
SPCC
JSC270C
DC01
SPCD
DC03(St13)

dc01材料的标准

dc01材料的标准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QB 403-2003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代替Q/BQB 403-1999
BZJ 407-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30mm~3.5mm的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5027-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值)试验方法
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值)试验方法
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Q/BQB 400-2003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Q/BQB 401-2003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SAE J911-1998 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
3 分类和代号
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如表1的规定。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3-06-04 发布 2003-12-15 实施
4 订货所需信息
4.1 订货时用户应提供如下信息:
a) 产品名称
b) 本产品标准号
c) 牌号
d) 产品规格及尺寸、不平度精度
e) 边缘状态
f) 表面结构
g) 表面质量级别
h) 包装方式
i) 用途
4.2 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表面质量级别、边缘状态及包装方式,则本标准产品按普通的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为麻面、FB 级表面质量的切边钢带及切边钢板供货,并按供方提供的包装方式包装。

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按Q/BQB 401的规定。

6 技术要求
6.1 化学成分
6.1.1 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2钢板及钢带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222的规定。

6.2 冶炼方法
钢板及钢带所用的钢采用氧气转炉冶炼。

6.3 交货状态
6.3.1 钢板及钢带冷连轧后经退火及平整后交货。

6.3.2 钢板及钢带通常涂油供货,所涂油膜应能用碱水溶液除掉,供方保证自制造之日起在通常的非裸包包装、运输、装卸及贮存条件下六个月不生锈。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并在合同中注明,亦可以不涂油供货。

6.4 力学性能
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6.5 拉伸应变痕
钢板及钢带拉伸应变痕的规定如表6所示。

6.6 表面质量
6.6.1 钢板及钢带表面不得有结疤、裂纹、夹杂等对使用有害的缺陷,钢板及钢带不得有分层。

6.6.2 钢板及钢带各表面质量级别的特征如表7所述。

6.6.3 对于钢带,由于没有机会切除带缺陷部分,因此钢带允许带缺陷交货,但有缺陷的部分不得超过每卷总长度的6%。

6.7 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为麻面(D)时平均粗糙度Ra按0.6μm<Ra≤1.9μm控制,表面结构为光亮表面(B)时平均粗糙度Ra按Ra≤0.9μm控制。

7 检验和试验
7.1 钢板及钢带的外观用肉眼检查。

7.2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应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

7.3 值是在16%应变时计算得到的;n值是在10%~20%应变范围内计算得到的,当均匀伸长率小于20%时,应变范围为10%至均匀伸长结束。

7.4 每批钢板及钢带的检验项目、试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及取样方向应符合表8的规定。

7.5 钢板及钢带应按批验收,每个检验批应由不大于30吨的同牌号、同规格、同加工状态的钢板及钢带组成。

7.6 对于拉伸、塑性应变比(值)和应变硬化指数(值)试验,如有某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再任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

复验结果(包括该项目试验所要求的所有指标)合格,则整批合格。

复验结果(包括该项目试验所要求的所有指标)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复验不合格。

如复验不合格,则已做试验且试验结果不合的单件不能验收,但该批材料中未做试验的单件可逐件重新提交试验和验收。

8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钢板及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应符合Q/BQB 400的规定。

如需方对包装重量有特殊要求,应在合同中注明。

9 数值修约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应符合GB/T 8170的规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采用标准及有关标准相近牌号对照表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与EN 10130-199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Q/BQB 403-1999和BZJ 407-1999。

本标准与Q/BQB 40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牌号进行了修改和整合;
——表面质量级别由两种修改为三种;
——表面结构由四种修改为两种,并增加了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值;
——取消St14按拉延级别分为F、HF和ZF三个级别的规定;
——取消标记示例;
——取消化学成分中Si和残余元素的规定,对C、S、Alt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修改;
——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进行了修改,取消硬度和杯突值的规定,DC04、DC05和DC06增加r值、值的规定;
——增加拉伸应变痕的规定;
——钢带允许带缺陷部分从8%修改为6%;
——修改复验的规定;
——增加数值修约规则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徐宏伟。

本标准于1988年首次发布,1994第一次修订,1997第二次修订,1999第三次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