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①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②GTP和GDP的交替结合 GTP和GDP的交替结合
二、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导 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 致基因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导致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的DNA结合 抑制性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的 结合 位点被激活。 位点被激活。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C端激素结合位点 受体结构域为: 位于 端激素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DNA结合位点 结合位点 位于中部的 转录激活结构域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通路
(A)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 (B)几种胞内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 )
● 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三、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亲水性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亲水性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 (ion-channel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protein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enzyme-
反应链: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A→基因调控蛋白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结合GTP的α亚基的功能是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
随着使命的完成,α亚基所结合的 GTP水解成GDP,α亚基恢复原来的 构象,终止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作 用。α亚基与βγ亚基重新结合,形成 没有活性的三聚体。
Gs调节模型
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共价结合到 Gs的α亚基上,使α亚基丧失GTP酶的 活性,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使α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腺苷酸环 化酶永久性活化。导致霍乱病患者细胞 内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 脱水。
2、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
多细胞有机体中有几百种信号分子,包括蛋 白质、短肽、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酸、脂类、 胆固醇衍生物和气体分子(NO)。特点:
(1)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2)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触发明显的生物 学效应:级联放大; (3)可快速失活:完成信息传递后被降解或 修饰失去活性。
(四)信号分子与信号传导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使物理信号
(光、热、电流),也可是化学信号,有机 体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是通过化学信号 分子实现。
信号分子:是指细胞内某些既非营养物, 也非能源和结构物,也不是酶,唯一的功能 是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递信息,如激素、神 经递质、生长因子等。
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也可直接激活胞内 靶分子,具信号传递功能。
如心肌细胞中G蛋白耦联受体在结合乙 酰胆碱刺激下,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能 开启质膜上K+通道,改变心肌细胞膜电 位
βγ亚基复合物也能与膜上的效应酶结合, 对结合GTP的α亚基起协同/拮抗作用
胞内cAMP浓度升高后,激活cAMP依赖的 蛋白激酶A(PKA)。激活的PKA可作用多种底 物,引起多种反应。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胞表面G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 脂酶C(PLC-β),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
↘
磷脂酰肌醇 二酰基甘油
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
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
换为胞内信号。
肌醇三磷酸
( 一 细 胞 间 通 讯 方 式
)
Company Logo
通过分泌化学信号的通讯(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是间接的细胞通讯,指细胞分泌一 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 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
Company Logo
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cAMP与R以协同方式结合
2个调节亚基(R) 2个催化亚基(C)
细胞快速应答胞外信号的过程:
细胞缓慢应答 胞外信号过程: 反应链:
激素
G蛋白耦联受体
G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PKA) 基因调控蛋白
基因转录
H
R R
β β γ
GTP
α
γ
A C
GDP
cAMP
ATP
(二)磷脂肌醇双信使信号通路
绞痛的病人(这种绞痛是由血液不适当地流向
心肌引起的)。硝化甘油在体内转化成NO,它
可以使血管松弛。减轻心脏的工作压力,减少
心肌对氧的需要。
Company Logo
第三节
G蛋白耦联受体的信号转导
亲水性化学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蛋 白激素、生长因子等)一般不能直接进入细胞,
而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结合,进行信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 化学信号根据其溶解性分为: 亲脂性信号分子:分子小、疏水性强、可透膜与胞内受体结合。
如甾类激素、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分子较大、亲水性强、不能透膜、只能与胞 外受体结合。如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大多数 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可以透膜直接激活效应酶。
• 化学信号根据作用方式分为: 内分泌信号、旁分泌信号、突触信号、接触依赖性信号 P220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这种通讯方式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组织内相邻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胚胎诱导)
P218
细胞通讯方式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①信号分子的产生; ②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激活 受体; ④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 径; ⑤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⑥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G-蛋白耦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连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的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结合特异性)
效应区(效应特异性)
P221
亲水性信号
胞 外 受 体
亲脂性信号
胞 内 受 体
胞外受体和胞内受体
三种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
NO合酶 (NOS)
L-Arg+NADPH
NO+L-瓜氨酸
• 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 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P229
Guanylate cyclase
内源性 NO 由 NOS 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与鸟苷酸环化酶活 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加和cGMP 合成增 强。 cGMP作为第二信使介导蛋白质的磷酸化,引起生理生化反应。
第08章细胞信号转导-PPT精选文档

号转导为胞内细胞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的系列过程。
细胞识别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实现的
8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二)信号分子与受体
1.信号分子
概念: 在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化学分子。 化学信号:各类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2.理解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掌握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掌握酶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了解信号的整合与控制。
教学安排:4课时
1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 概述
多细胞生物有赖于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以协调各种细胞 的功能,维持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 单细胞生物有时也需要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一、细胞通讯
5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不同的细胞间通讯方式
6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跨膜细胞信号转导的一般步骤:
特定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扩散或血循环 靶细胞 ↓ 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激活 ↓ 活化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 ↓ 靶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
15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二信使学说(second messenger theory)
胞外化学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
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而导致产生胞内第二信使,
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7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学习纲要:1. 细胞通讯及其途径。
2.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3.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受体类型及转导机制,cAMP信号通路,肌醇磷脂信号通路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细胞通讯、细胞识别、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受体、第二信使、效应物、信号转导、钙调蛋白二填空题:1动物的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是体内NO生成的场所,NO的生成需要__________的催化,其底物是_______。
2根据传导方式信号分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胞表面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 G蛋白偶联的膜结合机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 RTK途径中的效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关键反应是PIP2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第二信使,催化这一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___,这一信号通路又叫_____________系统.三判断题:1 酶联受体既是受体又是酶,它们的细胞内结构域都具有酶活性。
()2一种信号分子能够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多种效应。
()3脂溶性信号分子直接进入细胞作用于受体,并与受体一起作为转录促进因子启动基因的表达。
因此不需要信号转导。
()4雌性生殖细胞的性激素受体分布于细胞内。
()5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细胞信号分子的作用是解除抑制。
()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其本身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易被磷酸化的蛋白质( )7黏着斑可通过整联蛋白的介导而活化Ras蛋白,由此向细胞内传递生长信息.( )8细胞在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往往优先对某一刺激作出反应( )9细胞有多种方式对某些长期的刺激产生适应.( )10细胞产生的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的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蛋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转承蛋白:负责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组分。 信使蛋白:携带信息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接头蛋白:起连接信号蛋白的作用。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级联反 应。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整合蛋白:从 2 条或多条信号途径接受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2、受体
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 分子,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且多为但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 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手提取分为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是别和结合小 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c、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意义: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因此通过掌握调节间 隙连接通透性的途径有助于对信号分子的传递调控。 特性: 1、电荷选择性: 间隙连接的通透能力与底物所带电荷有关。
2 、组织特异性: 由不同连接蛋白所构成的连接子,在导电率、通透性 和可调控方面是不同的。由不同连接蛋白组成的异聚体连接子一般具有通透 功能,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没有通透功能。如:Cx43与Cx40连接蛋白形成间隙 连接时,连接子没有通透功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转导系统: 1、不同形式的胞外的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2、胞外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 细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3、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 的级联反应,使信号逐级放大。 4、启动反馈机制从而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东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Ras蛋白对细胞膜受体信号的收敛作用 蛋白对细胞膜受体信号的收敛作用
细胞内信号的网络
二、细胞对信号的控制
靶细胞对信号分子刺激的脱敏反应
2,受体(receptor) 受体(receptor)
细胞内受体(主要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内受体(主要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水溶性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水溶性分子) ●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 ● 酶联受体 一个受体至少有两个功能域(接受和效应) 一个受体至少有两个功能域 ( 接受和效应 ) ; 一个细胞有多 种受体;同一受体在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效应。 种受体;同一受体在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效应。
4,分子开关 (molecular switches) , )
GTPase分子开关(包括Ras蛋白等) 分子开关(包括 蛋白等) 分子开关 蛋白等 通过蛋白磷酸酶的分子开关
磷酸化和GTPase分子开关 分子开关 磷酸化和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征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分子 膜蛋白受体
组分及其分析
G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活化与调节 蛋白活化与调节 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 效应酶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信号通路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信号通路对基因转录的激活
激素诱导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与抑制
(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的代谢途径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 蛋白偶联受体→ 蛋白→ 胞内Ca 浓度升高→ 结合蛋白(CaM)→ (CaM)→细胞反应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磷脂酶C(PLC)→ C(PLC)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 交换使胞内pH →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 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苷酸环化酶活性,通过第二信使 cAMP水平的变化,将细胞外信号转 变为细胞内信号。
A、cAMP信号通路的组分
(1) 激活型激素受体(Rs)或抑制型激素受体 (Ri):Rs结合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性;Ri结 合Gi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2)刺激型G蛋白(Gs)或抑制型G蛋白(Gi);
(1)激素(hormone)
由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包括肽类激素, 类固醇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特点: A、最广泛的传递信息方式; B、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播,速度快; C、低浓度,10-8-10-12M; D、传输距离最远,覆盖整个生物体; E、长时效,血中微量激素可维持长久作用
(2)局部介质(local mediator)
2、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
多细胞有机体中有几百种信号分子,包括 蛋白质、短肽、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酸、脂 类、胆固醇衍生物和气体分子(NO)。特点: (1)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2)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触发明显的生 物学效应:级联放大; (3)可快速失活:完成信息传递后被降解 或修饰失去活性。
在同一细胞中,既可通过磷酸化胞质中的 靶蛋白而立即发挥作用,如磷酸化催化糖原分 解的酶类,启动糖原分解;也可缓慢发挥作用: 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影响基因表达。 在不同细胞中,PKA通过磷酸化不同套蛋白 质,而起到不同的作用。
糖原降解: cAMP和PKA信号立即发挥作用
作用于细胞质中靶蛋白cAMP信号通路 可表示为: 激素→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腺苷 酸环化酶→cAMP→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 A→靶蛋白(酶)→引起细胞代谢改变。
3、信号分子类型及信号传导方式
依溶解性可分2类: (1)水溶性:只能与膜表面受体结合。水 溶性激素、神经递质、细胞生长因子。 (2)脂溶性:可穿膜进入细胞,与胞内受 体结合。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依产生和作用方式可分4类: (1)内分泌激素;(2)神经递质; (3)局部化学介质;(4)气体分子。
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G蛋白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α亚基与βγ亚基呈三聚体状态。 α亚基结合GTP后处于开启状态,一方面 与βγ亚基分离,与特异蛋白结合,引起信号 转导;另一方面能催化所结合的GTP水解,恢 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
G蛋白激活与失活的循环
G蛋白耦联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胞 外结构域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胞 内结构域与G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 性,在胞内产生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 跨膜转导到胞内。
1、细胞内受体
细胞内受体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 传递。主要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溶胶中。
两个结合位点,一个是配体结合位点; 另一个是与抑制蛋白结合的位点。
2、细胞表面受体 (cell surface receptor)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 递,可分:
(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ion-linked receptor);
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也可直接激活胞 内靶分子,具信号传递功能。
如心肌细胞中G蛋白耦联受体在结合乙 酰胆碱刺激下,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能 开启质膜上K+通道,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
βγ亚基复合物也能与膜上的效应酶结 合,对结合GTP的α亚基起协同/拮抗作用
胞内cAMP浓度升高后,激活cAMP依赖的蛋 白激酶A(PKA)。激活的PKA可作用多种底物, 引起多种反应。
(2)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linked receptor);
(3)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
每种细胞都有独特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 细胞对信号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受体的特异性, 还与细胞的固有特征有关。 相同的信号可产生不同的效应,如Ach可 引起骨骼肌收缩、降低心肌收缩频率,引起唾 腺细胞分泌。
多细胞生物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 除单细胞生物常使用的反馈调节外,更有赖于细 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导,协调不同细胞的行为:
(1)调节代谢; (2)实现细胞功能:肌肉的收缩,腺体分泌等; (3)调节细胞周期; (4)控制细胞分化; (5)影响细胞的存活。
Each cell is programmed to respond to specific combinations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es
(5)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依赖于细胞接触的通讯中,信号分子 都位于细胞膜上,两个细胞通过信号分子 与受体的接触传递信息。 胚胎发育过程中,依赖于细胞接触的 信号传导对于细胞识别和组织形成具重要 作用。
(六)受体(receptor)与信号接收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 体(信号分子)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 物大分子。
旁分泌(paracrine):由各类细胞分 泌到细胞外液的信号分子:细胞生长因 子;淋巴因子等。特点:通讯距离短, 仅几毫米,只能作用于周围细胞。
自分泌(autocrine):细胞对自身分 泌的物质产生反应:前列腺素。
(3)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细胞末梢释放出的小分子信号分子: 乙酰胆碱。特点: (1)仅作用于与之相连的靶细胞;
cAMP和PKA信号调节基因表达
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即配体门通道 (ligand-gated channel)。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 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门Na+离子通道、Ca2+离 子通道。
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改变通 道蛋白构象,导致离子通道开启或 关闭,改变质膜离子通透性,在瞬 间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结合GTP的α亚基的功能是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
随着使命的完成,α亚基所结合 的GTP水解成GDP,α亚基恢复原来的 构象,终止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作 用。α亚基与βγ亚基重新结合,形 成没有活性的三聚体。
Gs调节模型
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共价结合到 Gs的α亚基上,使α亚基丧失GTP酶的活 性,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使α 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腺苷酸环化酶 永久性活化。导致霍乱病患者细胞内Na+ 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脱水。
(七)信号转导与第二信使
由细胞表面受体将细胞外信号转换而成的细胞 内信号称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是 信号转导过程中第一个出现在细胞质中的具信使 作用的分子。对胞外信号起转换和放大 。
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主要有:cAMP、 cGMP、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 Ca2+被称为第三信使。
(2)作用部位精准,速度快; (3)对受体亲和力低,作用时间短。
化学通信的类型
(4)气体分子(NO)
NO是可溶性有毒气体,可快速扩散透过细 胞膜,进入邻近的靶细胞起作用。常视为一种 局部介质。特点: (1)半衰期短,易被氧化成硝酸根离子或亚 硝酸根离子。 (2)细胞内没有专门的储存和释放调节机制
G蛋白耦联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 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味觉、视 觉和嗅觉中接受外源理化因素的受体亦 属这类受体。
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
2、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 胞信号通路
主要包括:
Ⅰ. cAMP信号通路
Ⅱ.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Ⅰ. cAMP信号通路(PKA通路)
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腺
含2个功能区:与配体结合区和产生效应区。 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启动一 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根据受体在细胞中的位臵,将受体 分为: (1)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
(2)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
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The English poet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根本的区别:生命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
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同时空传递 的现象,生命进化实质是信息系统的进化。 信息系统使有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 化,维持个体的生存。
活化的PKA催化亚基可使特定蛋白的丝氨 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改变这些蛋白的活 性,进一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蛋白激酶A
cAMP 信号通 路与基 因表达
(5)环腺苷酸磷酸 二酯酶:可降解 cAMP生成5’-AMP, 起终止信号的作 用。
B、Gs调节模型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Gs呈非活化态, α亚基结合GDP,腺苷酸环化酶无活性; 当激素与Rs结合→Rs构象改变→暴露出 与Gs结合位点并与Gs结合→ Gs的α亚基构象 改变→ GDP释放,结合GTP而活化→α亚基解 离→暴露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位点→α亚基 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腺苷酸环化酶活化→ ATP转化为cAMP。
2、进行信号接收的受体;
3、进行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
4、引起细胞应答的效应分子。
(四)பைடு நூலகம்号分子与信号传导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使物理信号 (光、热、电流),也可是化学信号,有机 体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是通过化学信号 分子实现。 信号分子:是指细胞内某些既非营养物, 也非能源和结构物,也不是酶,唯一的功能 是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递信息,如激素、神 经递质、生长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