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Hp胃炎及SOD变化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 收稿 日期 ] 2 1 0 0—0 6—1 5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幽 门 螺 杆 菌 感 染 慢 性 胃炎 疗 效 观 察
王 丽 双
( 山 医学院 附属 邹平 人 民 医院 , 泰 山东 邹平 2 6 0 ) 520
[ 要 ] 目的 观 察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幽 门 螺 杆 菌 ( . y r) 染慢 性 胃 炎 的 疗 效 。方 法 将 9 摘 H pl i 感 o 6例 H p l i .y r感 o
治疗 组 在 上 述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给 予 半 夏 泻 心 汤 加 减 ( 夏 1 、 半 0g
慢 性 胃炎 是 临 床 上 的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其 制迄 今 仍 未 阐 明 。 幽 门 螺杆 菌 ( . y r) 人 类 最 常 见 的 致 H pl i 是 o
关 节 半 脱 位 的 发 生 。 随 着 肌 张 力 的 正 常 化 和 肌 力 的恢 复 , 患 者 的 运 动 功 能 得 以改 善 , 生存 质量 提 高 。 本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期 关 节 负 重 训 练 可 预 防脑 卒 中 肩 关 早
者伴肩痛 , 引起 患 者 情 绪 低 落 , 能 在 康 复 治 疗 中充 分 配 合 , 不 致 使 康 复 疗 效 不 明 显 , 此 偏 瘫 患 者 肩 关 节 半 脱 位 的治 疗 对 因
[ 中图分类号 ] R 7 . 53 3
[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章 编号] 10 84 (0 1 0 0 3 0 0 8— 8 9 2 1 )l一 0 7— 2
晚 餐 后 服 用 ; 拉 霉 素 片 5 0m , 1 2次 , 、 餐 后 服 用 。 克 0 g 每 3 早 晚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是常见的胃部疾病,通常表现为胃酸过多、胃痛、胃胀等症状。
中医继承了悠久的医学传统,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综合方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认可。
本文将对中医综合方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认为,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HP侵入人体后,易导致胃气不足,气滞血瘀,虚实夹杂,从而导致胃部炎症和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疏通气机,清热解毒。
通过中药的配伍运用和针灸、拔罐等治疗手段,调整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医治疗HP相关性胃炎首选的方法之一是中药治疗。
利用中药的清热解毒、理气和胃、活血化瘀等特性,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消炎镇痛、调理气机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栀子、甘草、神曲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灸调理经络,疏通气机,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脾胃功能,达到清热解毒和止痛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关元等,通过针灸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胃部的炎症状况。
3.拔罐疗法拔罐疗法也是中医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拔罐来刺激腧穴,促进气血流畅,消除淤滞,改善胃部炎症。
拔罐疗法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胃痛、胃胀等症状,且具有疗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4.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同时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医在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气血循环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西医在杀菌消炎、止痛、胃酸调整等方面也有其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何小琦;罗承锋;刘月婵;陈小忆【期刊名称】《广州医药》【年(卷),期】2006(037)003【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雷尼替丁0.15 g+阿莫西林1.0 g+甲硝唑0.4 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用自拟疏肝建中汤治疗;两组用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91.11%,两组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检查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89.36%,对照组66.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清除率比较:治疗组91.49%,对照组71.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较单纯西药组疗效显著.【总页数】2页(P77-78)【作者】何小琦;罗承锋;刘月婵;陈小忆【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84例 [J], 罗红云2.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 [J], 石少华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J], 丁玉玲4.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疗效分析 [J], 洪顺忠;王育斌;林志金;黄子成;黄奕森;陈相波5.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J], 毕晓菊;何秀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性胃炎36例临床观察

美拉唑 口服 ,剂量为 20 mg,服用 2次 /d;阿莫西林胶囊 口服 , 愈 15例 ,显 效 l5例 ,有效 4例 ,无效 2例 ,治疗 总有效率 为
1000mg,2次 /d;甲硝唑 口服 ,400mg,2次 ,d,患者连续服用 94.4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
木香 9 g、谷芽 15 g、佛手 9 g。水煎 服用 ,1剂 ,d,分早 晚 显下降 ,且观察组 较对照组下 降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次 服 用 ,连续 服用 2周 。
fP<0.O5)。 见 表 1。
表 1 两组 患者 治疗 前后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 比较 ( ± ,分 )
序分为对 照组 (入 院较早 )和观察 组 (入 院较 晚 ),每组 36例 。 检验 ;计数 资料 以率 (%)表示 ,采 用 检 验。P<0.05表示
对 照 组 患 者男 2O例 ,女 16例 ,年 龄 25—76岁 ,平 均 年 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45.55±10.46)岁 ,病程 5个月 一3年 ,平均病程 (1.21±0.63)年 ; 2 结 果
病情加重 ,判定为无效 j。总有 效率 =f治愈 +显效 +有效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总例数 ×100%。
1.1 一般 资料 选择本 院 2016年 8月 2017年 8月诊治 的 1.4 统计 学方法 采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 研究数据进
72例 Hp感染性 胃炎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 ,按照入 院的先后 顺 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 以均数 ± 标准差 f ±s)表示 ,采用
炎患者治疗 的效果 ,本文将本院在 2016年 8月 ~2017年 8月 判定为显效 ;Hp呈阴性 或者弱阳性 ,各种 临床症状 明显改善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疗法组 38 2.63(1/38) 5.26(2/38) 7.89(3/38) 2.63(6/38)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中,慢性胃炎属于常见疾病,有病情容易反复、发 病率较高等特点,HP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而且 HP 感染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胃癌、结 直肠肿瘤以及胰腺癌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人群 [1]。基于内镜 和病理诊断可以将慢性胃炎分成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 两类,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胃癌 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也高于胃癌低发区。因此及 时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特别是 HP 感染的患者对胃癌预防有 着重要的意义。慢性胃炎无特异性表现,少数患者无任何症 状,常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多数患 者有 2 个以上的症状。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包括去除病因、 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无症状、HP 阴性的慢性非 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对于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注 意警惕其恶变的可能性。针对 HP 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应该 进行 HP 根除治疗,采用铋剂四联方案 [2]。我国传统医学认 为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等,治疗以疏肝 理气、和胃止痛等方法为主 [3]。本研究中应用胃苏颗粒进行 治疗,其主要的成分包含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等,具 有和胃止痛、消胀理气等作用。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还显示, 胃苏颗粒能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力及胃液 酸度、增强胃肠蠕动,并对胃黏膜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4]。
17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3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归性分析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胃消炎颗粒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Hp转阴26例,转阴率为86.7%;对照组Hp转阴15例,转阴率为50%。
研究组患者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胃消炎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及Hp根除率。
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茵;健胃消炎颗粒;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部分难治性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对于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中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院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胃消炎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0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经临床检验证实合并有Hp感染,胃镜检查有胃粘膜糜烂、萎缩等慢性胃炎证据,患者伴有相关的临床症状。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阿莫西林胶囊(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202)1g,2次/d,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0020148)0.5g,2次/d,口服,奥美拉唑(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71)20mg,2次/d,口服,疗程为14天。
中西药合用治疗Hp阳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观察

密切相 关 ,中医辨证 治疗可取 得较好 效果 。本研究 用
共 106例 ,均 为2017年 1至 12月 我 院治疗 的Hp阳性 浅
黄连温胆 汤联合西 药治疗 Hp[ ̄H性浅 表性 胃炎效 果较好 ,报 表性 胃炎患 者 ,随机分 为两组各 53例 。观察组 女23例 ,男
纳入 标准 :① 诊断标 准采用 1999年 世界卫 生组织 和 国
实 用中 医药杂 志 2018年8月 第34卷8期 (总第307期 )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Vo1.34 No.8
中西药合用治疗Hp阳性浅表性 胃炎效果观察
蒙 小博 (河南省方城县第二人 民医院中药房 ,河南 方城 47 3200)
组别 例
—
联合组 53 81.52± l0.19 60.35± 1 1.58 21.03±9.58 31.19± 10.24
对 照 组 53 81.97± 10.28 74.25± l 1.61 21.14±9.66 25.61±10.12
t
0.2263
6.1711
0.0588
2.8216
结合治疗症状改善 明显 。 综 上所述 ,四物 汤加 味方结合 常规西药 治疗原 发性高
血压 能够改 善血压 水平 ,降低舒 张压 以及 收缩压 ,有助 于
改善 心率 ,同时对 ET一1指标 以及 NO指标 的影 响也较 为 积
极 。
[参考文献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G uide lines Subcommittee.1999 W orld H ealth O r
HP感染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HP感染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分析HP感染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90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疗改善率为95.6%,对照组治疗改善率为82.2%,数据显著(P<0.05),治疗组HP阴性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性胃炎疗效显著,清除率高,值得作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标签:HP感染性胃炎;中西医结合;应用效果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在國内外众多临床资料[1]研究中,幽门螺旋杆菌(HP)在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发展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HP感染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有效清除HP感染,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
现笔者以45例患者为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采用胃组织活检、胃镜及快速尿素酶法诊断,与HP感染性胃炎诊断标准相符;男52例,女3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8.5±2.6)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4±1.3)年;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参与对比(P>0.05)。
1.2 入选标准患者符合HP感染性胃炎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排除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时,均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1.3 诊断标准[2] 西医诊断:经胃组织活检、胃镜及快速尿素酶法诊断,与HP感染性胃炎诊断标准相符。
中医诊断:主症:胃脘痛,纳呆少食,乏力、腹胀,舌质淡红、舌体胖大有齿印,脉濡缓等症状。
次症:嘈杂、反酸、口中存在异味,大便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Hp胃炎及SOD变化的临床分析我们自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黄连温胆汤和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30例,并与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三联治疗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Hp阳性胃炎均系本科门诊和病房患者。
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2岁;病程3个月~27年。
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9岁~59岁;病程4个月~25年。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病证结合的双重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Hp阳性;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胃镜诊断标准和胃粘膜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
Hp阳性的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10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六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共识意见》制定。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予以黄连温胆汤:黄连10 g,清半夏10 g,竹茹15 g,枳实10 g,陈皮15 g,茯苓20 g,生姜3 g,甘草3 g,大枣3枚。
电煎,每剂2袋,每袋200 ml,1剂/d,2次/d,连服28 d。
由濮阳市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
果胶铋胶囊(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3次/d,连服28 d;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1000 mg/次,2次/d,连服14 d;甲硝唑片(山西津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0 mg/次,2次/d,连服14 d。
1.3.2 对照组果胶铋胶囊(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0 mg,3次/d,连服28 d;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每次1000 mg,2次/d,连服14 d;甲硝唑片(山西津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00 mg,2次/d,连服14 d。
1.3.3 疗程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在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抗Hp药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Hp检测采用14C-UBT方法。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各做1次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测定和Hp检测,疗程结束一月后再随访1次,复查Hp。
1.5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疗效评定标准1.6.1 Hp的根除标准治疗疗程结束停药一个月查Hp阴性。
1.6.2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拟订:①治愈,Hp阴转,粘膜病变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显效,Hp阴转,病变粘膜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有效,Hp阴转或弱阳性,病变粘膜范围缩小2/3,症状减轻;④无效,Hp、病变粘膜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2 结果2.1 病理的改变两组胃粘膜组织学的改善以治疗后胃粘膜炎性细胞浸润的好转及粘膜上皮糜烂的愈合程度较治疗前达到一个级别以上者进行统计。
治疗4周后,两组病理疗效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但治疗后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见表2。
表1两组治疗后病理疗效的比较(例,%)组别例数组织炎症改善治疗组3025(83.33%)△△#对照组3019(63.3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2.2 抗Hp感染治疗效果治疗四周停药一月后,治疗组Hp转阴20例,根除率为66.67%;对照组Hp转阴19例,根除率为63.33%。
治疗组根除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抗Hp感染治疗后疗效的比较(例,%)组别例数阴性治疗4周一月后治疗率根除率治疗组3020 66.67#对照组3019 63.33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3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SOD)的变化经过治疗四周后,两组治疗后SOD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治疗后SOD的含量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SOD活力的变化(x±s)组别例数治疗前(U∕mL) 治疗后(U∕mL)治疗组3092.35±22.37173.19±30.30△△*对照组3089.69±18.24117.53±27.95△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公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Hp阳性胃炎感染率高、危害性大。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结构(IARC)已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证侯与Hp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Hp阳性率最高[1]。
目前国际上推荐根除Hp的方案疗效确切,但随着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增加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方案的疗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除治疗的失败率在上升。
而近年来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在Hp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也可用于控制病因,抑杀Hp,促进胃粘膜的修复,改善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具有广阔开发和深入研究的前景。
中医认为,Hp归属“邪气”范畴,其性似湿热;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多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损伤脾胃,聚湿生热,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胃脘灼热胀痛、恶心呕吐、口苦、口臭和尿黄等症状,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
针对湿热内蕴是其重要病因,脾胃失常是其基本病机的特点,采用清热燥湿,调理气机之法。
黄连温胆汤方中黄连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专去中焦湿热,为君药。
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辛散降逆为胜;陈皮理气健脾,化痰燥湿,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结,善破气除满而止痛。
三药一降一理一破,相伍共奏燥湿与调理气机,共为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脾健则无生痰之源;竹茹清热化痰,止呕,两药佐助君臣而去湿。
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解毒之效;大枣补脾,两药共用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共为使药。
诸药并用热清而胃和,脾健而湿去,气机条达,痛胀俱除,共奏清热燥湿,和胃止呕,止痛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黄连含多种生物碱,其主要成分黄连素对多种细菌毒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Hp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而且黄连还能明显减少基础胃酸的分泌[3];半夏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大鼠胃粘膜的再生,保护胃粘膜,且能抑制呕吐中枢而有明显的镇吐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出肠内积气,有抗菌作用[4],有明显的清除氧自由基,对离体大鼠胃脂质过氧化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枳实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6];茯苓能降低胃液酸度,松弛平滑肌,调节免疫功能是其健脾的药理学基础[6];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消炎,解痉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6]。
据研究,在Hp所致的慢性胃炎中,胃肠局部存在着自由基类物质活性的异常增高和与之伴随的天然抗氧化物质防御作用的削弱。
长期持续的Hp感染和与之伴随的局部抗氧化水平的低下,可促成胃粘膜上皮的慢性损伤,形成迁延不愈的炎症和上皮细胞的变性,甚至最终形成癌。
过氧化脂质代表了脂类同自由基反应的中间或终末产物,因此人们常常通过测定其在体内的水平,来间接判定自由基的产生、生物活性、病理损伤过程及抗氧化物质对自由基活性的抑制。
SOD可抑制和阻断自由基反应,是体内抑制过氧化反应的最重要物质之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p感染和胃粘膜炎症病变都很严重,而且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提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粘膜炎症和Hp感染积分都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下降,血清SOD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升高,其中治疗组的疗效尤为突出。
提示黄连温胆汤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合并Hp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方能直接抑杀Hp、减轻炎性反应有关,而且该方还可增强SOD活力,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自由基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
参考文献[1] 王立,赵荣莱,陈正松.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5,3(1):27.[2] 王绪霖,缴稳玲,吕家舜.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初步筛选.中国中西医杂志,1994,14(9):53.[3] 徐州.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3,8(5):25.[4] 钟颖.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分析11种陈皮对平滑肌的作用.福建中医药,1989,26(2):42.[5] 王伟.从抗氧化反应探讨“药食同源”的含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7):159.[6]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