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合集下载

常见胃肠慢病赶紧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吧

常见胃肠慢病赶紧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吧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522020年 第30期一、常见的胃肠慢病有哪些肠胃疾病是由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慢性胃炎是胃炎中主要的一种,其基本病理是慢性炎症的变化以至于成为慢性疾病,慢性肠胃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医院中临床上常见的病症。

慢性肠胃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息肉性病变或者胃部肿瘤病等。

根据胃肠慢病中胃炎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以及特殊性胃炎这几种病症。

慢性肠胃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剧烈疼痛,有时慢性肠胃疾病的症状反复复发迁延,导致从普通的慢性肠胃疾病恶化转为胃部恶性肿瘤,严重时可直接危机病人生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危害。

二、中医和西医各自对治疗胃肠慢病的手段西医在治疗慢性肠胃疾病时,由于西医其先进的内镜诊治技术,可以精细的判断出高危人群肠胃中的高级别的皮上瘤变,并在早癌内镜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西医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HP)、补充抗氧化维生素以防止胃癌和对抗胃肠癌症的机制上的成就,慢性胃肠疾病中的胃炎主要是因为胃肠道内幽门螺旋杆菌所引起的,因此,在已确诊的患者的胃肠道中,如果发现胃部有部分的萎缩糜烂或者在病人的家中有人曾患有胃癌的情况时,可使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方法,一般使用四联疗法,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辅以益生菌治疗。

对症治疗法是西医临床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治疗方法,当病人的身体内出现胃部反酸或者是烧心等情况出现时,服用抑酸性的药物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当病人胃部出现的是胃胀气、胃动力不足时,此时需要加快胃部动力,临床上还常见的症状有消化不良,医生可以给病人开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患者存在心里因素导致消化道症状,可给予抗焦虑药物,综上所述均体现的是对症下药这一治疗理念。

常见慢性肠胃疾病对于中医而言是其的优势领域,传统中医与西医的解剖遵循的理念不同,中医对于治疗胃肠道慢性疾病另有见解,中医主要运用独立个体为治疗目标,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并通过病人身体内各个脏器与阴、阳、寒、热、虚、实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对病人病情病症进行详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普遍的胃病,其诱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为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对比,本文对该治疗方式的优劣进行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抗酸剂、保护剂等。

而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注重整体调节,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进行针灸、中药调理等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西医药物并联合中医的针灸、中药等治疗方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调整胃功能,预防并发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胃溃疡、胃癌等。

中医治疗强调调整人体内部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而西医则注重症状的缓解。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针对胃功能调节,调整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保持治疗效果方面更加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缓解、胃液pH值正常化、胰脾功能改善、胃部病变消失等方面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治疗方案制定困难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常需要医师进行个性化制定,可能涉及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种类较多。

且不同的医师在治疗方案上也有所差异,导致治疗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

2、治疗费用较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需要多个科室的医生进行协调,涉及的诊疗费用也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可能无法承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比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有优势,但在治疗方案制定和治疗费用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进行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辨治效果。

方法通过对39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 39例患者治愈26例,好转者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

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辨治慢性胃炎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之“胃脘痛”、“纳呆”、“吞酸”、“嘈杂”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常等,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各种症状。

纤维胃镜检查可见:粘膜表面红肿,或糜烂剥脱,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等改变。

通过近5年的临床工作及资料总结,现将慢性胃炎治疗心得总结如下:【关键词】中西医辨治慢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271-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总结资料完整者39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

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39~64岁,平均年龄54.6岁。

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年。

依据《临床中医内科学》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胃不和型9例,胃络瘀滞型7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5例,湿困脾胃型7例。

1.2 临床表现慢性胃炎没有特异性症状,而且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情况往往不一致。

患者出现症状多为消化不良等表现,如胃脘部痞满或疼痛不适,饭后饱胀,嗳气打呃。

少数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若年老体弱或病程较久,还可有贫血、消瘦、腹泻或舌淡等症候,表示病情较重。

2 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为指导辩证施治,并联合西药维生素B12针治疗。

2.1 中医药辩证施治:临床辨证分型参照《临床中医内科学》拟定,具体分型辨治如下:2.1.1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就是胃,能够对进入人体内的食物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得在分解过程中身体所需的营养都能得到相应的补充,为人体生命能力的维持提供条件基础。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消化功能正在承受着各种类型的胃部疾病的侵袭,对于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隐患,慢性胃炎就是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胃病,如果患上慢性胃炎,那么会有怎样的症状表现,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十人九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胃”主要指的就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西医病名,中医中这种病属于“胃脘痛”范畴,在就诊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多数都是胃痛、胃胀、恶心等。

中医笼统的概括了胃脘痛的诊断,将西医中的许多相关疾病都归于其中,比如胃癌、功能性胃病以及消化性胃溃疡等。

在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会更加明显,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如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

一、中西医结合辨病诊断如果患者出现胃部疾病,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症状表现,判断是不是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痛,将胃癌、食管裂孔疝、功能性胃病、胃扭转以及消化性溃疡等诱发的胃脘痛都排除掉。

西医中对慢性胃炎发病原因的研究表明,患者出现慢性胃炎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这种全胃炎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胃窦为主的,而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则是胃黏膜层的主要表现。

有些胃炎患者在后期中非常容易导致胃黏膜固有线体出现萎缩症状与肠化生。

西医中通常都会采用内镜检查以及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对慢性胃炎进行检查和确诊。

二、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要想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就需要对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着全面的了解,这样才方便对症下药,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进行慢性胃炎治疗时,首先就需要将发病原因找出来,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高效的治疗,这样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高。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何用药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何用药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何用药慢性胃炎是西医的名称。

中药属于上腹痛、饱胀、厌食、嘈杂、恶心、呕吐、泛酸等类别。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导致胃粘膜损害引起的慢性炎症。

例如,在胃镜下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粘膜粗糙、红色和白色,严重情况下颗粒状增生、糜烂、粘膜变薄,可见粘膜下血管网。

慢性胃炎的特征主要为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和长期难以治愈。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1慢性胃炎的西药及用法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包括酸抑制剂、抗酸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胆汁结合剂、运动剂、粘膜保护剂、消化酶制剂、Hp根除药物、抗抑郁和焦虑药物、中成药等。

出现胃灼热、胃酸反流、上腹痛、上腹烧伤、出血和其他症状时,选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PPI)、抗酸剂、粘膜保护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当胃粘膜损害和胆汁反流的症状主要是口苦和其他症状时,可以使用促动力剂、胆汁结合剂、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黏膜保护剂。

当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厌食、食欲不振、嗳气和恶心是主要症状时,可使用消化酶和益生菌(益生菌制剂),这些药物可改善与进餐有关的腹胀和食欲不振,尤其是老年人肠道菌群老化、胰酶分泌减少,更为适用。

如果主要症状是饱胀、恶心或呕吐,则可以使用促动力剂。

当慢性胃炎的Hp阳性并伴有胃粘膜萎缩、糜烂或消化不良时,可以使用Hp根除药物。

对于患有消化不良症状和明显的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可以选择抗抑郁药和焦虑症药物。

慢性胃炎的常用西药的选用包括:(1)保护胃粘膜药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及盖胃平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上腹饱胀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

打嗝、腹胀或有返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林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3)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实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新尝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新尝试

J gu iagG auei cm iao f tnadtpe hrp , n ecnr r p( i h aWe n rnl n o bn tno s dr l tea y adt ot l o n k i a i r h o g u n=7 )rcie ad dtpet rp .E- 1 eevds na l h ay f t r r e i
9 a d6 % rse t e f r t e t ru n o t l ru P< . 5 .T et a n go p d e e ta ec n o go pa r— % n 2 ep ci l o e m n o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cnr o p( 0 0 ) h e t t ru i b t r h nt o t l u t e v y ta g og r me d t h r r
l fo l ia y tms a d ef cie e sc mp e t h s ft e sa d r r l h r p i fci c ls mp o n fe t n s o a d wi t o e o tn a d t p e t e a y,wi o to v o s a v re e e t h rf r e n v r h h i t u b i u d e s v n ,t e eo e h
i fman s mp o . n l so Jn h a W i a g Gr n l n c mb n t fsa d r r l h r p h w d b t la a c l fo i y tms Co cu i n: ig u ek n a u e i o ia in o t n a d t p et e a y s o e et rHP c e r n e,r — e o i e e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对比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综合运用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有效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注重整体调理,强调阴阳平衡,通过中药的使用恢复胃粘膜的正常功能。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虚寒,故治疗中主要采用温补胃阳的中药,如以附子、干姜等温热性药物为主要成分的方剂。

中药可以补充胃阳,提升机体抵抗力,促进胃粘膜的再生,减少胃炎症状的发作和程度。

中医治疗还注重调理饮食,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胃肠道的健康。

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以抗酸药物和抗生素为主。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故治疗中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来减轻炎症和症状。

常用的抗酸药物有负荷量制剂和负荷量制剂,抗生素主要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发挥双方优势,加强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温补胃阳、调理饮食等方法改善胃糜作用,并且中药的剂量制剂数目多样,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调整。

西医治疗可以通过抗酸药物和抗生素控制病情,减少胃酸分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其有可能引起胃酸缺乏,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中医治疗可以辅助西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对比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点明显。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避免了单一治疗的不足之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频率,减轻患者的药物负担和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有利于疗效的稳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综合利用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提高了治疗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利于疗效的稳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有哪些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有哪些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有哪些优势发布时间:2021-06-16T12:26:43.3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李仁利[导读] 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属于胃黏膜慢性炎症,李仁利锦江区瑞康医院特殊门诊四川成都610000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属于胃黏膜慢性炎症,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患者自身免疫出现问题,也可能是受到自身饮食习惯,或处环境因素影响所致。

当慢性胃炎患者发病时,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干呕、腹痛、腹胀等问题,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佳,就可能导致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不但是对患者身心的一种折磨,同时也对患者的实际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基于此,针对慢性胃炎,一定不可轻视,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整体效果并不是很好,慢性胃炎的相关症状还是会反复出现。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最新临床研究发现,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进行结合,能够大大降低慢性胃炎患者并且反复发作的几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一般治疗,也就是要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规律等进行科学把控,避免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另外,对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而言,应立即停止对其使用该药物。

在对患者进行一般治疗的同时,可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患者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该药物需要每天使用一次。

在使用西药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重要治疗,较为常见的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基础方为四君子汤合小柴胡汤,该药物也是每天使用一剂,在服用之前需要使用温开水对药物进行冲泡,然后饮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后,可明显感觉到患者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1.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主要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不见,次要的临床症状也已经基本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发表时间:2018-12-04T13:58:43.7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作者:陈林涛
[导读]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状态。

马尔康陈林涛诊所 62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4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加疏肝宁胃汤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96%、对照组为78.87%(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理改善有效率为95.77%、对照组为83.10%(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4.83%、对照组为77.97%(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状态。

【关键词】西医;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疏肝宁胃汤
慢性胃炎病因复杂、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也是临床医生颇为棘手的问题。

西医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菌消炎,但在分子水平上并不能发生明显逆转[1],因此容易复发。

中医可以从止痛、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患者抑郁情志等多方面进行调节,从而逆转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改变,但抑菌杀菌作用较慢。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

我院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诊所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

观察组71例中,男性39例,女性32例,年龄33~74岁,平均(45.38±3.41)岁,病程11个月~19年,平均(7.485±1.63)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对照组71例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33~73岁,平均(45.81±3.32)岁,病程10个月~18年,平均(8.01±1. 46)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胶囊(山东鲁抗医药集团)20 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0.5g,2次/d;克拉霉素(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44)0.5g,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宁胃汤治疗,方剂为黄芪、白芍、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20 g,党参、枳壳、茯苓、当归、半夏各15 g,延胡索、干姜、莪术各10 g,三七粉、甘草各6 g。

随症加减:抑郁者加合欢皮,严重腹胀者加大腹皮、厚朴,嗳气频繁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水煎服,2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疗效判定
中医症状积分,采用0-3分计分法,对中医证候胃脘疼痛、腹胀痞满、纳呆少食、嘈杂泛酸根据无症状、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

显效[2]: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症状积分改善≥80%,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50% ≤症状积分改善<8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病理检査疗效判定[3],显效:实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上述病理情况减轻1个级度,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71例中,显效46例(64.79%),有效20例(28.17%),无效5例(7.04%),总有效66例(92.96%);对照组71例中,显效34例(47.89%),有效22例(30.99%),无效15例(21.13%),总有效56例(78.87%)。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

2.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腹胀痞满、纳呆少食、嘈杂泛酸积分减少值分别为(3.87±0.73)、(3.42±0.62)(3.13±0.58)、(3.24±0.44)分,对照组分别为(1.86±0.52)、(1.74±0.35)、(1.63±0.46)、(1.48±0.31)分,观察组症状积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97,19.883,17.074,27.553,P<0.05)。

2.3两组病理改善情况
观察组71例中,显效48例(67.61%),有效20例(28.17%),无效3例(4.23%),总有效68例(95.77%);对照组71例中,显效35例(49.30%),有效24例(33.80%),无效12例(16.90%),总有效59例(83.10%)。

观察组病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

2.4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
观察组58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4.83%(3/55),对照组为77.97%(46/5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等,但对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的治疗存在局限性[3]。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调、外邪犯胃、七情失和以致胃气受损、升降失和、气不行血、壅滞而成病[4]。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所用疏肝宁胃汤方剂中黄芪补气升阳、清热燥湿、白芍养血止痛,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消痛散结、清热解毒,党参健脾益气、生津养血,枳壳行气解郁;茯苓健脾祛湿,当归活血祛瘀止痛,半夏理气健脾,延胡索、干姜温中散寒,莪术消积止痛、行气破血,三七粉散瘀止血,甘草补中益气并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气、祛湿散寒、缓急止痛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认为,黄
芪、党参、枳壳具有改善胃肠运动、抑制细菌、促进胃黏膜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5],白芍可减缓慢性胃炎患者的炎症状态,蒲公英具有杀菌作用,半夏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延胡索缓解疼痛、促进胃肠收缩节律,三七、当归可促进血液循环及胃黏膜的再生。

诸药合用,具有改善胃黏膜供血、恢复胃肠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但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较弱。

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中西药联合使用,可起到消除幽门螺旋杆菌、改善胃部血液循环、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减少值、病理改善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中西医合用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

总之,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状态,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促进患者胃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宋淑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9):1348-1350.
[2]李琛,余晓娟.针刺配合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75例[J].陕西中医,2017,38(1):112-113.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4]魏玮,杨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J].中医杂志,2016,57(1):36-40.
[5]高奎亮,李吉彦,解建国.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治疗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4):363-366. 作者简介:陈林涛,男,1975年10月18日,马尔康,大学专科,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马尔康陈林涛诊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